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196节
黛玉听她说什么一天到晚,脸色变得红润。
不过如今就姊妹两个,探春和贾琮一向最投契,黛玉和探春也比其他姊妹亲近,这话又没外人听去,自然不打紧。
两姊妹在书桌上铺开那张舆图,那图黛玉都不知看过多少次了,每次都会又想起贾琮在图上挥斥方遒的模样。
“你看,三哥哥说,这次巡边多半会在辽东、蓟州、宣府三镇,如今三哥过去才一个多月,此刻多半是在辽东。
巡边大臣必会查验边关,辽东有三大关,云顶关、庸兰关、还有一处就是……鸦符关。”
“这些都是三哥哥和我说的……。”
黛玉和探春挤在一起,望着那舆图上的标识,眼中都是思念和向往的神情。
……
鸦符关外十多里的地方。
一望无垠的辽北荒原上,衰草枯黄,寒风凌冽,一队骑士正在策马飞奔。
跑在最前面两匹骏马,将后面的人甩开一段距离。
其中一人骑了匹高大神骏的黑马,全身都被皮裘裹得严严实实的。
紧随在他身边的骑士,虽也是一身皮裘,但依然能看出窈窕的身材。
她骑的是匹普通灰色军马,但骑术十分精湛,居然和同伴胯下宝马跑了个并驾齐驱。
而两人头顶的高空中,一只浑身雪白带着黑点的海东青,在空中盘旋。
等两骑冲上一个小山包,那骑灰马的骑士便勒住了马匹。
“不能再往前跑了,这里离开鸦符关已有二十里,再往前可能会遇到女真人的游骑斥候。”
那骑黑马的骑士,也勒停了战马,解开厚实的面罩,问道:“艾丽,你的鹰奴果真发现了女真人的动向。”
艾丽回道:“昨天鹰奴出去狩猎,冬天很多野兽都会冬眠,海东青最少会飞出五十里去寻找猎物,甚至会飞的更远。”
“昨天鹰奴飞回后,像是发现了什么,一定不会错的。”
今天一早艾丽便和贾琮说,她的鹰奴出去狩猎,好像发现了女真人的动向。
贾琮虽然有些半信半疑,但是当初他会重金雇佣艾丽,就是看重她训鹰的出色本事,对他有大用,自然知道她不会信口胡说。
于是今天一大早,贾琮知会过参将刘永正,便和艾丽出城二十里查看,刘永正还派了二十个骑兵随行护卫。
如今各大前卫兵堡都被废弃,斩断了女真人掠夺粮草的途径,辽东各关隘突出三十里以内,已经很少有女真人游骑活动。
所以贾琮等出城二十里查看,基本在安全的范围内,即便与女真游骑遭遇。
凭着贾琮和艾丽的身手,还有那二十名骑兵护卫,安全回城绝无问题。
……
贾琮安顿好马匹,又让骑兵护卫在周围警戒,然后才问道:“艾丽,你的鹰真的还能查探敌踪?”
其实贾琮倒是听过蒙古人征伐天下时,就会使用驯服的老鹰侦查敌情,不过那只是传说,他自己从没见识过。
艾丽似乎对他的疑问有些不满,说道:“那还能有假,我的父亲是哥萨克最有名的鹰师,他训练的鹰都是可以侦查敌踪的。
二十年前他的族人和野人女真打战,被俘虏时断了左手,再也没有返回故土,我的刀法和训鹰的本事,都是父亲传授的。
这处山包正好是顺风之处,让鹰奴从这里起飞,我们就在这里等着,看它能发现什么。”
贾琮见她解开面罩,对着空中的海东青不停吹着口哨,声音时短时长,充满了奇怪的韵律感,而天空中的鹰奴似乎用鸣叫回应着。
就像是艾丽和鹰奴在用一种奇怪的方式进行交流。
没一会儿,鹰奴在空中盘旋一周,向艾丽指的方向,直冲云霄,很快就消失了踪迹。
……
阴冷的荒原里,贾琮不敢燃起火堆,只是挖了土坑,用烧红的炭火取暖。
艾丽虽然是刀口上讨生活的女子,但毕竟还在妙龄,性子活泼直爽,这些日子又和贾琮相处得熟络。
在等待鹰奴返回的时间里,两人说了很多闲话。
贾琮也知道了艾丽的母亲是汉人,而且出生江南之地。
虽然艾丽没有说她母亲的出身,但是一个江南女子会流落到辽北,还嫁给了一个异族为妻。
她必定有一段凄惨的往事,多半是家中获罪,或被发配边塞为奴,这虽然只是贾琮的猜测,想来和事实一定相差不远吧。
艾丽说他父亲去年去世了,她母亲的愿望是生前能返回家乡。
所以艾丽才会在镇子上当护卫赚金子,听说南朝富裕,没金子可不好过活。
贾琮这才明白,艾丽的容颜肤色与中原人相异,为何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话,还带着南方口音。
两人一直等到烧红的火炭化为灰烬,才听到天边传来一声清越的鹰啸。
而距离鹰奴飞出查探敌情,已经整整过去了两个时辰。
贾琮看到鹰奴在空中不停的盘旋,时而俯冲,时而爬升,做出变化幅度很大的飞行姿势,口中发出尖锐的啸叫,像是充满某种警示。
艾丽神情凝重,说道:“鹰奴在很远的地方发现了大队人马,然后飞回报讯,它来回飞了两个时辰,应该飞了四百里的路程。
也就是说它在两百里外发现了敌踪,这个距离差距不会很大,很可能是女真人在集结,两百里只要一天的时间,就能到达鸦符关!”
第286章 全功于一役
喜昌口,是两山夹道形成一处巨大山坳,这里距离辽东鸦符关,只有一百八十里。
在一侧的山坡上,几个精干的汉子正匍匐在雪地里。
这些人头戴兽皮暖帽,腿上打着厚厚的绑腿,腰间佩着大周兵常用的雁翎刀。
自辽东各关隘前置兵站被放弃,辽东军便派出多路斥候,在各关隘外出百里的范围哨探敌情,填补兵堡后撤形成的空挡。
而他们这队斥候因雪夜迷失方向,意外突进到离鸦符关两百两的地方,并在这处叫喜昌口的山坳,发现女真各部的动向。
他们透过稀疏遮蔽的枯黄灌木,看到山下巨大的谷口处,如洪水般涌出无数兵马,黑压压一片,朝着鸦符关的方向驰骋。
那几个大周斥候脸色大变,连忙悄悄后撤,在树林中找到马匹,绕过山梁,向鸦符关的方向狂奔。
就算他们赶回去报信,对比女真大队骑兵的速度,他们最多也就提前半个时辰到达。
……
自从周军废弃后撤兵堡,女真各部失去了最便于掠劫粮草的途径。
辽东边境各处又严阵以待,闭关坚守,让女真各部无迹可寻。
在辽东漫长严冬的肆虐下,无数老弱族民在冻饿中死去。
不想坐以待毙,就必须打开僵局,孤注一掷,选取一点重兵破之。
这是女真三卫头领,在这等严酷窘迫的情形下,达成的共识。
他们三人都是女真世袭贵族,数代受大周袭封官职金印,同时大周也对他们进行羁縻控制,多年来三卫之间常有争斗,相互牵制。
但这些生长白山黑水间的凶顽之族,依旧还是野蛮生长,近百年时间衍生出不小的势力。
每每到穷荒饥馑之时,女真各部便南下掠边烧杀,数以万计的汉民死在女真屠刀之下。
在汹然前行的人马中,头前策马的三人,衣裳华贵,胯下都是百里挑一的高头大马,身边拱卫着数百亲卫。
居中那人身材魁梧,面目粗豪,一脸的桀骜不驯之气,透着不可逼死的骁勇之气。
这人便是女真左卫都督同知董善,三卫首领中他最年轻,但是实力却最为强盛,武艺高强,骁勇敢战,是女真中有名的勇士。
在他左边的是女真卫都督同知李蛮铸,头发花白,神情有些困乏,三卫首领中他最年长,资历最老,为人深沉多谋。
董善右侧那人身材瘦高,满脸胡须,眼神中流露着阴鹫和杀气,这人是女真右卫都督同知凡尔察。
凡尔察是董善的亲叔叔,但是叔侄之间却一向不和。
当年董善的父亲是女真左卫首领,董善的父亲死后,凡尔察和董善叔侄,曾为夺取左卫都督之位,大打出手。
那时刚登基几年的嘉昭帝,行驱狼吞虎之计,另置女真右卫,任命凡尔察为右卫都督同知。
因为这个原因,近十年来这对叔侄一直没停止过明争暗斗,而老奸巨猾的李蛮铸却一直做壁上观。
如果不是去岁,高丽为压制女真各部彻底倒向大周,关闭建州和高丽边境的清元集,让女真各部失去重要物资获取渠道。
而大周对女真各部关贸又持续严控,如果不是这些外因作祟,面和心不和的女真三卫,可能不会就此拧成合势。
但他们之间的矛盾,却不会因此完全消亡,只不过隐而不发罢了。
……
此次女真三卫几乎倾巢而出,集结了四千精骑,三千步卒,还有一千辅兵。
随行的还有大群的作为军粮的牛羊,这也是女真三卫东拼西凑的最后家底。
李蛮铸派出的探子回报,从广宁城送往鸦符关的粮草物资堆积如山,而鸦符关驻兵不到三千。
且女真近一月都未有攻掠,周人必定有所放松懈怠,正可以兵出险境,出其不意……。
如果此战无功,他们退兵回程就要杀马充饥,等待他们的将是比漫长冬季更艰难的窘迫。
……
贾琮带着艾丽从城外返回后,便将敌踪消息通报给了关隘参将刘永正。
刘永正久在辽东,也听过关于海东青的传说,但传说只是传说,他对于一只飞禽能查探敌踪,还是有些半信半疑。
不过他对贾琮还是颇为信服的,这少年满腹才学,精通火器,深通韬略,为人处事也很是勤勉。
后撤兵堡的主意就是他向梁帅提出,且取得极好的成效,梁帅对此人颇为器重,甚至从九省统制顾大人那里,将他调来做火器幕僚。
而今日一早他主动出城查探消息,刘永正也是知道的,甚至还给他派了二十名骑兵护卫,他相信贾琮绝不会无的放矢。
且自兵堡撤回,女真陷于严冬生计窘迫,辽东战事正处于微妙紧迫之际,为了以防万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鸦符关虽地理位置重要,是沟通关内外的必经之路,但不是广宁那样可屯兵十万的雄城。
这里屯兵三千已是极限,万一女真大举来访,如果不早做后备兵员和粮草准备,隐含的风险将是难以预料的。
于是刘永正永即刻令鸦符关守军备战待敌,又派人以快马将今晨前往云顶关巡查的梁成宗追回。
……
鸦符关,城楼上,贾琮、刘永正等人,陪着梁成宗查看城防军备布置。
对于贾琮传回来的女真来访信息,梁成宗和刘永正抱着一样的态度,以防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