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261节
宝玉房里的丫鬟茜雪,原是贾母房里的丫鬟,和袭人一起拨给宝玉使唤的。
宝玉房里的李嬷嬷,也是贾母给宝玉从小安排的奶娘。
王夫人借府上裁剪人口的势头,就因一杯枫露茶,这样微不足道的借口,就撵走了茜雪,告老了李嬷嬷,这是绝了贾母在宝玉房里的耳目。
而且最近贾琮听说,不知出于原因,王夫人从自己月例中腾出二两银子,给宝玉房里的袭人,涨了等同姨娘的月例,就此收服了袭人的心。
要知道袭人原就是贾母的丫鬟,因一贯性子老实柔顺,贾母才拨了她去服侍宝玉。
王夫人这样做法,几乎是在挖老太太的墙角,打老太太的脸,虽然一家子表面上不好说什么,但老太太心里岂有不气的。
刚才遇上鸳鸯的事,便故意装糊涂骂了出来,不过是给自己二媳妇敲个警钟,让她日常也收敛一些。
……
这些人中除了贾琮,王熙凤的心思最为灵敏。
她知道鸳鸯的事,其实只要老太太一句话,大老爷根本不能把鸳鸯怎么样,只会子事情闹到了老太太跟前,就变得不是事情了。
老太太这当口不把大太太叫来训斥,反而把当家二太太一顿数落,不过是指桑骂槐,借题发挥。
自己这姑妈身为荣国府当家太太,日常有些作为,早让老太太觉得少了格局,心中也早就有些不满。
其他细小事情不说,其中最戳老太太心窝子的一桩,就是宝玉的亲事。
宝玉是荣国府二房嫡子,老太太的心尖尖儿,按照国公府的门第,宝玉婚配高门官宦贵女,才算门当户对。
而老太太最宠爱的林妹妹,就是金尊玉贵的官宦小姐,出身五代列侯之家,父亲是当朝探花,官居两淮巡盐御史,这等身份门第正可配宝玉。
可是自己姑妈出于私心,加上和过世的小姑子不合,怕林妹妹进了门,又得老太太宠爱,从此自己便失去掌家太太的权柄。
一味要娶和自己血亲相连的外甥女宝钗为儿媳,还在府上弄出金玉良缘的说辞,这已让老太太心中很不高兴。
不要说老太太,即便是王熙凤也觉得这事不妥。
薛家祖上不过出了个紫薇舍人的虚职,那是妥妥的商贾之家,这出身和林妹妹可是差得太远了。
荣国府嫡子要是娶了商贾之女为妻,外头还不知怎么看贾家的笑话呢,可自己姑母也是出身大家,为了自己好恶安稳,竟不顾这些了。
老太太就是借着鸳鸯的事,拿话敲打自己姑妈呢。
老太太那句:外头孝敬,内里都在算计我。说得不就是自己姑母的作为,这话可是一点脸面都没留啊。
……
李宫裁见老太太动怒,场面有些不对,并不适合未出阁的小姐在场,对着迎春、宝钗等姊妹招了招手,便带着她们出了大堂。
探春见贾琮还坐在那里,手里还拿着从鸳鸯手中夺下的剪刀,想了想便停下了脚步。
她本有心想帮王夫人说句好话,以往这个嫡母对自己还算不错。
只是那日她去恳求王夫人,让她通融留下金钏,却被王夫人断然拒绝,心里便有些冷了。
方才老太太那些话,探春虽年轻,但毕竟聪明过人,听不出全部意思,也多少有些感觉,到了嘴边的那些话,也就咽了回去。
黛玉见探春突然留步,知道她心中必定有事,也收住了脚步,且她刚才在旁看得清楚,鸳鸯看三哥哥的目光,好像有些不寻常……。
心中却忍不住有些生气,三哥哥这个呆雁,给自己房里的姑娘,哄了洗发梳头也就罢了,居然还敢招惹外祖母身边的丫鬟。
……
荣庆堂中,王熙凤觉得到了这个关口,自己不出来打个圆场,似乎有些说不过去,回头自己姑母也会对自己起疑心。
便说道:“老太太,大老爷那边要收屋里人,太太这里怎么会知道呢?”
贾母听了这话,也就顺势下坡,对王夫人说道:“我也是气糊涂了,这事原也怪不得伱头上。
只是如今你是当家太太,家中里里外外都要关照,日常言语总也要提醒你那个妯娌,不能让她由着自己老爷胡闹,不然家里岂不乱了章法。”
王夫人心中清楚贾母话里的意思,连忙神色恭敬的应了。
贾琮听了贾母那一番话,把个儿媳妇不动声色整治了一遍,实在有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意思,心思也算是个厉害的。
可惜老太太的心思,只用在家宅内斗,没半分用在外头事情上,伎俩手段和眼界格局,实在天差地别,白长了一副聪明摸样。
贾母这边发作过王夫人,又接着王熙凤的话下了坡,又让琥珀扶起鸳鸯,去把头发重新梳理起来。
才对跪在地上的鸳鸯嫂子骂道:“你也是昏了头的,自己妹子不愿意的事,也能强逼着去,还说她看上府上爷们这种混账话。
败了自己妹子的名声,与你又有什么好处!”
金文翔家的听贾母语声严厉,心中便全慌了,方才鸳鸯一通闹腾,她便知道大事不妙,老太太这是回过头来找自己算账呢。
金文翔家的生怕贾母一怒之下,就免了他们两口子在荣庆堂的差事,要是打发到别处当差,这脸可就丢尽了。
这女人心中慌乱之下,竟有些口不择言:“老太太,都是我的不是,不该逼妹子应承这事,实在是得了大奶奶的意思,不敢回绝。
我便是胆子再大,也不敢欺瞒老太太,说我们姑娘看上爷们的事,也不是我空口白牙胡说的……。”
说到这里,金文翔家的目光,不由自主看向贾琮,却见贾琮目光凝聚,眼神像刀剐一样锋利,吓得她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
在场的贾母、王夫人、薛姨妈等,都是老于世故之人,那金文翔家的虽然没说下文,但是刚才的表情,却如同说了话一样。
众人的眼光一下子都看向了贾琮,连站在贾琮身后的英莲和晴雯,也感觉到气氛有些不对。
贾母的眼神中已泛起了怒气,她万万没想到贾琮竟招惹了鸳鸯,平日里鸳鸯都跟着她身边,她竟然毫无所知,这孽障好深的心思!
沉声问道:“琮哥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与你相干?”
外厅的黛玉和探春,听到内堂里贾母问出这句话,都脸色一变,心中暗叫不好,大老爷要娶鸳鸯做小老婆,怎么牵扯到三哥哥头上了。
第360章 何以成威势
荣国府,荣庆堂。
贾母那句话,让堂上气氛有些压抑,如今贾琮贵为伯爵,虽然年未弱冠,却威势渐重。
满府亲眷长辈,大概也就贾母才会有这样底气问话,因贾母乃是超品国公夫人,又是贾琮的亲祖母。
方才金文翔家的说了半截话,还有那看向自己颇有内涵的一眼,贾琮自然明白,这是将自己和鸳鸯牵扯出暧昧。
只是他并不知道鸳鸯帮自己做秋靴,所以并不清楚这件事的根底。
说道:“这些年老太太但凡要问话,总让鸳鸯姐姐来唤我,我和鸳鸯姐姐也常说话,但并无其他,实在不懂老太太这话的意思。”
其实方才金文翔媳妇的眼色,堂中王夫人、王熙凤、薛姨妈等内宅妇人,哪个不懂其中意思,不外乎暗示鸳鸯和贾琮有些不清楚
其实在她们想来,这事也不算奇怪,贾琮生得如此得意的模样,会招惹鸳鸯这样年轻的姑娘,一点都不算奇怪。
王夫人甚至心中不无恶意的脑补,贾琮和鸳鸯勾搭的不堪场景,心中实在有些幸灾乐祸。
只是王夫人和薛姨妈等人,见贾琮回话时虽神情淡然,但话语间却已经有些发冷,显然对贾母的问话非常不满。
甚至直言不懂老太太话中的意思,其实他又怎么会不懂,老太太刚才这话再明白不过,傻子都听明白,不外乎质问贾琮有没有勾引鸳鸯。
他这不是不懂老太太的话,而是根本不认这事儿。
贾母和王夫人等对贾琮话中的意思半信半疑,毕竟没人做了这种事,会轻易承认的。
唯独王熙凤却看出,贾琮与鸳鸯应该并无瓜葛,在她看来琮老三招惹女人,好像从来就没藏着掖着的习惯。
当初他和可卿就是对了眼,即便蓉哥儿还没死呢,他就一口一个秦姑娘的叫,一点都不忌讳,也就是老太太做梦都想不到这一茬罢了。
可卿和离出门子,琮老三半点都不含糊,当着自己和珍大嫂子的面,就敢亲自送可卿回娘家,这样明目张胆勾搭,也是没谁了。
当时可卿脸上压都压不住的欢喜,让王熙凤记忆犹新。
事后王熙凤仔细回忆,断定这两个人,必定以前就不清不楚。
要不是可卿后来离奇走失,还不知道琮老三会闹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事儿。
还有当初他从江南找回芷芍,人家姑娘还刚从庙里出来,一身佛衣都没脱下,还是一副尼姑样,琮老三还不照样把人家姑娘往自己屋里领。
那里有半点顾忌外人的说道。
太太身边的周瑞家的,在二门口拦着不让他进府,被琮老三一个嘴巴子抽得满脸开花,最后连小命都他给弄没了。
那个时候,他还没被封爵呢,手段就利索成这样,表面文质彬彬,背地里收拾人命一点不含糊。
琮老三要是真的勾搭了鸳鸯,凭他的身份和风流卖相,只要他开口,鸳鸯这样的年轻姑娘,只怕转头就忘了老太太,跟着他就往东府钻了。
他又是个没家室的,找女人还要顾及什么,就算他真弄了鸳鸯,老太太还能把他怎么样。
他如今是伯爵,占了贾家大半的威势,老太太都要对他留三分体面,还不得捏着鼻子把姑娘送他屋里,难道还打杀了鸳鸯不成。
老太太定是想到大老爷的用意,也是气糊涂了,这事也犯得着这么问,琮老三既然不认这事,那必定就是真的。
……
这时,鸳鸯看到自己嫂子这缺心眼的,居然在老太太面前露出口风,原本就是没影的事,这下子不是凭白被做出话柄来。
鸳鸯心里害臊得想去死,自己担上虚名不说,还连累了琮三爷,那三爷该把自己看成什么样了。
想到这些,她一咬牙,再也顾不得自己面皮。
起身跪在贾母面前,说道:“老太太,那日我嫂子进了我屋子,看到我在做琮三爷的秋靴,就以为我对三爷生了……生了念想。
其实事情不是我嫂子想的那样,那日老太太让我去看二姑娘,二姑娘正在给三爷缝靴子,我担心二姑娘病中太过劳神,才拿来帮着做。
并不是我嫂子想的那种……心思。”
一旁的宝玉听了鸳鸯这话,心里便扭得半死,本还以为鸳鸯姐姐偷偷看上自己,怎么又闹出给贾琮做鞋,怎么哪里都有他……。
……
这时黛玉和探春进了荣庆堂,都把鸳鸯的话都听在耳里,黛玉毕竟是外亲,不好在这个时候说话,便扯了扯探春的衣服。
探春看了一眼鸳鸯,对贾母说道:“老太太,鸳鸯姐姐说的这事,问一下二姐姐就清楚了,据我看这本就是极平常的事。
这些年三哥哥的衣服鞋子,大都是二姐姐做的,二姐姐有时候乏了,让她房中的司棋、绣橘等丫头帮着做,也是常有的事。
去年寒衣节,我就做了双绸面软靴给三哥哥做礼,那鞋底还是侍书帮我纳的,所以这样的事,在家里再平常不过。
鸳鸯姐姐只是顾及二姐姐还在病中,才帮着做三哥哥的靴子,这也是同样的道理。
怎么就有金家嫂子说的那样离谱,如果这样都能算回事,二姐姐和我房里的丫鬟,岂不是都要打出去了。”
探春这一番话在情在理,没半点毛病,堂中众人前后一想,还真是这个理,要是这样都能说贾琮和鸳鸯有瓜葛,未免太牵强了。
鸳鸯有些如释重负的望着探春,眼神中充满感激。
贾母虽觉得三丫头说的半点不差,可是刚才鸳鸯解释做鞋的来由时,俏脸生红,言语有些不利索,贾母多少看出些蹊跷。
这时贾琮说道:“还是三妹妹聪慧,事事能看得明白清楚。”
他又对贾母说道:“鸳鸯姐姐是老太太亲手调教出来的,自然是一等的人物,她心地良善,知道疼惜二姐姐在病中,自然是没话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