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1117节
洛阳皇宫里,一位五十多岁的女官,正在检查皇帝的作业。
她就是失踪已久的女进士陶金凤。
作业批改完毕,小皇帝欢天喜地玩耍去了。
陶金凤笑着对太后说:“官家这些日子,功课大有进步,今后定是一位明君。”
叶太后叹息:“只是学问好,距离明君还远着呢。女先生在地方做官近三十年,你觉得这次改革能成功吗?”
陶金凤说:“先皇其实已经改了一半,只不过由于自身年迈,又被大量权贵掣肘,导致改革在关键时候停止了。我们现在要做的,只不过是附先皇骥尾罢了。”
“先皇晚年,局势太过凶险,让我现在害怕得很。”叶太后说。
陶金凤说:“但凡改革,必有人受益,也有人受损。先皇晚年遭遇的凶险,是他提拔的那些心腹,很多都成了改革的受益者。他们受益了,又身居高位,自然不愿继续改下去。”
叶太后沉默。
陶金凤说:“太后真正的敌人,不是地方上那些失了大树的猢狲。先皇以身布局,已经把大树连根拔起,太后的改革必然成功,而且轻轻松松就能成功。太后真正的敌人,是如今这一群改革派官员,他们以后必然变成一棵棵根深蒂固的大树。”
“那我改革是为了什么?拔掉一片长歪了的森林,自己又亲手植下一片森林待其长歪。”叶太后有些气馁。
陶金凤说道:“以前那片森林,不听植树者的话了。以后的森林,就算最终会长歪,也要按照植树者约束的方向长歪。更何况,现在的大明看似强壮,其实经脉不畅须得疏通。”
叶太后突然笑道:“我还以为女先生要讲济世救民。”
陶金凤说道:“先皇力排众议,让我一个女子做官。我年轻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官做好报答先皇之恩。后来发现,哪有什么真正的好官?能守住本心就不错了。古代有个官名叫州牧,这名字取得贴切。只要做了官,就是皇帝的牧人,老百姓就是被驱赶的羊群。”
“女先生有见地。”叶太后说。
陶金凤道:“既做了牧人,也须尽忠职守,不能监守自盗。也不能让羊被豺狼叼走,也须清理羊圈不让它们生病,也须修缮羊棚为其遮风避雨。”
叶太后道:“女先生复官如何?”
陶金凤摇头:“何必横生枝节?我已经年过半百,无夫无儿无女。说句僭越的话,能把官家当成自己的儿子,悉心教导颐养天年就满足了。”
“女先生觉得邓首相如何?”叶太后问。
陶金凤说:“他比我年长两岁,却是我的学弟。此人自视甚高,年轻时恃才傲物,被先皇贬去穷困郡县多年,如今已然是百炼成钢了。但还是有些过于刚猛,棱角虽然磨去,照样铁石心肠。他早是参天大树,不会再长歪的,太后放心任用便是。至于他的后辈,太远的事情,谁说得清楚呢。”
第1152章 后记九
书院已经放暑假了,天气又热得很,二哥谢堪打算窝在家里。
官吏今天也休沐,衙门里只剩些苦逼值班的。
谢以勤本打算好生休息一天,结果刚拿到新一期的《大明旬报》,就赶紧坐直了仔细阅读头版头条。
头版头条是山西官员大换血!
湖北这边,仅仅是撤换左右布政和按察使,而且离职的三位官员并未被抓。算是比较和缓的官员调动。
山西那边不同,从上到下换了三十多个,还全是被三法司专员给抓走的。
洛阳禁军都出动了,直接兵发太原,在山西总兵的陪同下,从军营里带走山西都指挥使。
谢堪趴在老爸身后,伸着脖子一起阅读:“山西出这么大的事,恐怕是因为煤炭吧?首相打算彻底掌控山西。”
“你看后面的新任官员。”谢以勤说。
谢堪把目光移到最后两段,顿时欣喜道:“舅舅居然迁调山西按察使!”
谢以勤说:“我不变法也得变法了。你舅舅做了变法派,我今后只能是变法派。”
谢衍听得清楚,连忙凑过来:“舅舅做大官了?按察使在一省官场里排第几?”
这种幼稚的问题,也就谢衍脑子撞坏了,否则父兄都懒得接话。
谢堪解释一番,谢衍大概给弄明白。
看罢头版头条,又看头版次条,同样属于大新闻。
却是《两浙商报》被查封,报社人员被抓了一大堆,罪名足足有四十多条。一起被抓的,还有浙江三司、市舶司官员。
但浙江三司主官,只是被罢职归乡,甚至还能领退休金,估计其中掺杂着什么政治交易。
谢以勤给儿子们分析道:“能让首相妥协,必跟军队有关。浙江三司主官能安稳退休,肯定是某些人用军队效忠来交换的。这三年来,估计他们一直在暗中谈判。否则浙江的新闻,就不是头版次条了,非得登上头版头条不可。”
继续读报。
谢以勤扫过标题跳着看,很快又看到重要信息——
新修《大明律》(总计第七版)即将刊印,并于明年一月一日正式施行。
其中《工律》修改最多,为了方便广大官民理解使用,《大明律·工律》只收录纲领性条款,更多的律令和司法解释另编为一本《工商法》。
新编的《工商法》,汇总了从太祖、太宗朝,一直到鼎泰年间的各种工商条令。互有冲突的旧令,已在新编《工商法》中进行统一,今后只能也必须遵守新编《工商法》,不得延用更早的冲突条令来断案和经商!
谢以勤对两个儿子说:“这三年来,首相除了悄悄收拢军权,便是在忙着做这些事情啊。新编的律法和教材,便是他们的新政纲领。”
谢堪嘀咕道:“明年的科举,该不会用新教材吧?”
“肯定用新教材。”谢以勤说。
谢堪一声叹息,他有得忙碌了。
只求新教材早点印刷,多留一些学习的时间。
谢衍却是偷着乐,反正他要考理进士,教材再怎么进行改动,总不能把科学公式也改掉。
谢以勤渐渐翻到报纸的科教版面,那上面果然有修改教材的信息:新教材已经印刷完毕,全国的公立学校,将在下半年统一采用新教材。
朝廷并未强制私立学校用新教材,但科举落榜后果自负!
报纸和电报,对大统一王朝来说太好用了,尤其是在为变法做舆论宣传的时候。
当然,前提是变法派彻底掌握大权,否则报纸和电报会被反对派利用,那种情况肯定是舆论战无比激烈。
现在爽了,首相直接查封影响力最大的民间报纸,明显是想让剩下的民间报纸悠着点。
捂嘴了,却又不完全捂住,因为捂死了反而不美。
最好是不同立场的报纸互喷,而官方报纸一直占上风,通过舆论战让官员和百姓理解为何变法。
“相公,”老管家站在书房外,敲门说道,“钟家四郎、蔡家十一郎、杨家五郎,亲自登门邀请两位郎君去蹴鞠。着实不好当场拒绝,如今他们在偏厅喝茶等候。”
谢以勤问:“他们去过府衙那边了吗?”
老管家说:“不清楚。”
谢以勤思虑一阵,说道:“告诉他们,天气炎热,我家的两位小郎中暑了。”
“是。”老管家退下。
谢以勤对儿子们说:“这个暑假,你们不要外出。”
谢堪居然还有心情开玩笑:“今年的工农商税不好收了,父亲恐怕连吏员都使唤不动,只能亲自到各处去做征税官。”
谢以勤白了次子一眼:“这里终究是大明的疆土,他们还敢造反不成?你们留在书房温习功课,不得踏出后院一步,我去隔壁找知府聊聊。”
……
谢堪、谢衍、谢婉兄妹三人,整个暑假都被关在家里,就连他们的母亲也不再出门活动。
只能通过报刊,来了解外面发生的事情。
“这鬼天气,怕是快四十度了,”谢堪袒露胸膛疯狂扇风,热得狗吐舌头道,“听说皇宫里有电风扇,却是不晓得何时才能普及。”
本来在看数学书的谢衍,猛然回头,无比惊讶:“电风扇?”
谢堪说道:“也就皇城里有,在洛阳都没普及,好像是遇到什么困难。”
身为土木老哥,谢衍对修建水电大坝有些粗浅理解。规模小的水坝轻轻松松就能造出,但那玩意儿发电量非常有限,而稍微大点的发电水坝需要极高的建筑技术。
极高技术,是相对于这个时代来说,目前的建筑材料就不合格!
现在大明使用的水泥技术,还停留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
硅酸盐水泥都还没有问世。
而且,硅酸盐水泥在发明之初,质量极不稳定,属于一种小众产品。需要几十年时间的不断改进,才能应用于高强度需求的建筑。
谢衍问道:“有人尝试过用煤炭来发电吗?”
“不知道。”谢堪摇头。
谢衍没有再问,今后慢慢打听吧。
哥俩都热得没心情学习,躺在凉椅上打盹儿,又喊来女仆帮忙打扇。
有女仆伺候着,谢衍又觉凉爽许多。
这日子真好啊。
他没有多高的道德觉悟,也没多高的人生追求。
只是对比穿越前送外卖的日子,每天遭受平台和客户的夹板气,现在人上人的生活可舒坦得很。
如果还没穿越,这么热的天气,自己应该在烈日下奔波吧。
狂喝藿香正气水,中暑了都不敢去医院,稍微歇会儿就得赶紧去送餐。
今后躺平了做一辈子的少爷,其实还蛮不错的。
济世救民?爱谁谁!
迷迷糊糊之间,谢衍听到小妹在抽泣,他睁眼看了看:“怎么了?”
谢婉把报纸递来:“这些童工,比我年龄还小,他们过得好辛苦啊。”
舆论战来了。
谢衍接过来一看,却是皇帝下令,让十多个回京述职的官员(就是那些刚被撤职的地方大员),以及一些翰林官员和民间大儒,共同前往山西煤矿考察。
这篇文章,就是出自一位大儒,用近乎白话文的方式写出。
甚至还配了漫画。
文章的女主角,是一位9岁大的煤矿老童工。
为什么是老童工呢?
因为她那个工作,一般是五六岁入职,干到八岁基本就退休了,九岁还在岗自然就是老工人。
她每天凌晨4点半下矿井,接下来12个小时,一直蹲在漆黑狭窄的地下空间,在黑暗中守着操作矿井凝气阀,以保持矿井气流通畅、防止地下毒气积累。
之所以用这么小的女童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