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361节

  钱琛带着几个亲随,悄悄来到魏家庄园。

  他离家之时,跟妻子大吵了一架。

  吵架的原因,当然是他要去汉中从贼。

  钱琛的想法很简单,他虽然捐粮买了别驾官身,但在东南地区根本没人正眼瞧他。那里遍地是大族,一个别驾算得什么?

  家族生意,有兄弟打理,根本不需要他操心。且兄友弟恭,一直都没闹过矛盾。

  整天无所事事,钱琛都闲得发霉了,无限怀念在朱铭手下做官的日子。

  更何况,若非朱铭提醒他逃难,钱家的财产早就被方腊抢光了。

  “钱先生要去汉中?”魏应时低声问。

  钱琛说道:“实不相瞒,是打算过去看看,但官府已经封锁水道。”

  魏应时笑着说:“哪能堵得住?负责封锁水道的厢军,自己就在往金州走私粮食。恐怕京西南路筹措的军粮,很多都已卖到朱相公手里。这事只有厢军办不成,至少也得运判参与其中。”

  “这种时候了,运判还敢卖军粮贪污?”钱琛就觉得很离谱。

  魏应时说:“这个时候,军粮卖起来才方便,京西路平时哪有军粮可卖?”

  钱琛冷笑:“大宋江山合该灭亡!”

  京西南路地广人稀,不但没有转运使、副使,连个转运判官都没有,还在跟京西北路合用一套转运系统。

  为了筹措军粮,京西路运判李世常,专门从洛阳赶来襄阳坐镇。

  这家伙发现京西南路穷得跟鬼一样,正常赋税有很多官员盯着,籴买粮食也有地方官负责,就连军饷也统一存在襄阳官仓。他能下手的,就是那些不断转运的军粮,竟然真敢卖去汉中换回真金白银。

  而且很难被查出来,转运途中粮食损耗很正常,更何况很多粮食是从官兵嘴里抠出来的。

  目前,京西南路已靠着秋季赋税,招揽流民青壮做厢军,屯兵接近两万人。只等着禁军抵达,就能一起杀向金州。

  但这两万厢军目前都在挨饿,因为运判伙同武将,克扣军粮暗中卖给贼寇。

  魏应时出主意说:“阁下若想前往汉中,我可以帮忙联络厢军,坐着运粮走私船就过去了。”

  钱琛问道:“你不去投朱先生?”

  魏应时笑道:“我留在邓城更有用处,汉中发出的细作,都要在我家来一趟。整个南方各路,还有两淮、京西南路的情报,也是经我汇总再发往汉中。”

  “原来如此。”钱琛恍然大悟。

  数日之后,钱琛就坐上运粮船,大摇大摆通过关卡来到金州。

  而东京那边,金使李靖也到了,打包出售整个幽州之地。

  虽然手头拮据,但宋徽宗还是想买:“多少钱?”

  王黼回答:“六百万贯。”

  宋徽宗对此价格很满意:“却也便宜。”

  王黼说道:“每年六百万贯,金人说这些钱乃是税租。”

  “每年?金人穷疯了!”宋徽宗勃然大怒,“告诉金国使者,每年最多给十万贯,赐予辽国的岁币也可转给金国。谈判之时,每年二十万贯也行,但莫要露了咱们的底子。”

  “是!”

  王黼躬身退下,安排专门人员负责谈判。

推荐几首歌

  等更新等得着急,可以去听听音乐嘛。

  昨天发现刀郎的新专辑《山歌寥哉》,感到非常惊艳,每首歌都采用不同的传统调式,再配合以现代的编曲。

  雷鬼二人转能想象不?

  有闲情逸致的,可以把整张专辑从头听到尾。

  想尝鲜的,可以单听《罗刹海市》和《颠倒歌》。

  另外,刀郎的《志贞》、《还魂伞》、《世间的每个人》、《奇台三十里》、《向着大海而行》等等也值得反复听。

  之所以突然推歌,实在是《罗刹海市》把我听笑了。

第367章 0362【骑兵训练】

  钱琛还没到金州,张锦屏就带着陈东等士子,以及一些士兵家属南下成都。

  古代士兵打仗,如果确定要在外好几年,很多时候是要有家属跟随的。

  不一定非得是老婆,也可以是兄弟。

  比如明代的卫所兵,长子继承军籍,次子、三子就是军余,相当于弟弟给大哥当辅兵。大哥领到的军饷、抢到的战利品,往往会放在兄弟那里,否则不能揣着几斤铜钱打仗啊。

  军队当中,也有地方寄存钱财,但士兵死掉容易被黑,钱财往往送不到家属手中,或者只拿出一部分给家属。

  家属随军,既能缓解士兵的思乡之情,又可让士兵更放心钱财。

  这些家属不能进军营,往往集中安置在军营附近。不操练的时候,士兵可与家人同住,部队还能省下一些军粮。

  张锦屏一行抵达利州,便碰到北上的士卒。

  来自汉中的部队,被朱铭送回去两个军(6000人)。这些人可在老家附近驻扎,既方便跟家属团聚,也是在让这六千精锐守汉中,否则很难扛住西军的兵锋。

  至于成都那边,朱铭将辅兵编为三个正规军(多为投降的剑门官兵),又招募一些蜀中青壮做辅兵。

  “爹爹妈妈保重!”

  葭萌关前,张锦屏与父母作别。

  她要过剑门去成都,张根和黄氏则前往阆中。

  黄氏叮嘱道:“见了夫君当做贤内助,你现在身份不一般。”

  张锦屏说:“女儿省得。”

  张根说道:“朱成功若是亲近女色,一个两个还可以,多了你就该劝谏。基业新肇,不能沉迷享乐,否则必然断送大好局面。”

  张锦屏说:“夫君并非好色之徒。”

  “人是会变的,”张根说道,“他年纪轻轻,便占了大半个四川,志得意满之下,难免会生出别的喜好。”

  “女儿谨记。”张锦屏屈身行礼。

  “唉,去吧。”

  张根转身登船,顺着嘉陵江而下。

  他与徐敷言、柳瑊三人,并未说自己愿意从贼,朱国祥也没跟他们商量。

  在观政一段时间之后,大家的情绪都相对缓和,甚至偶尔还随口指出施政错漏。

  某日,朱国祥设宴大请宾客,全程都不讲正事儿,只谈一些旧时趣闻。

  受邀宾客都喝得很高兴,朱国祥突然宣布任命。

  三人当场愣了一下,互相看看,顺水推舟便接受了,一切都显得自然而然。

  如今想起当时情形,张根还忍不住感慨,他那亲家公太有手段,相处起来让人如沐春风。

  那晚众人都喝得半醉,难免有些冲动,但脑子又是清醒的。再加上观政时的体悟,以及朱国祥的个人魅力,如此重大抉择也能水到渠成。

  换成没喝酒的时候,换成其他正规场合,三人绝不可能那么容易答应!

  嘉陵江水缓缓流淌,天空下起了雨夹雪。

  张根竟有些迫不及待,他做官三十年,老是被人掣肘,如今总算能放手施为,仿佛仕途迎来第二春。

  却说张锦屏行至剑州城,又遇到数千北上百姓。

  陈东颇为好奇,上前询问官差:“隆冬时节,这些人为何扶老携幼北上?”

  官差恭敬回答:“利州遭了兵祸,人口稀少,正好成都无业之民太多,大将军便抽调几千去填补利州。还采买了纸衣纸被,又分出些军粮给他们,再让成都富户捐赠些粮食,定能让这些人在利州安家落户。”

  魏良臣说:“此善法也,先生不改初衷,便挪用军粮也要安置百姓。”

  陈东说道:“先生迁徙数千人北上又在成都募兵,想来成都城里的无业游民也没剩几个了。”

  最好的兵源,当然是农民和矿工。

  但宋代的“城市化率”很高,很多附郭而居的年轻人,都是从乡下进城打工的,其实跟农民也没太大区别。(明清两朝则不同,全国发展出大量新兴市镇,可以吸纳周边的失地农民,用不着像宋代那样一窝蜂进城。明清市镇的兴起,才构建完善中国乡土经济生态。)

  众人来到成都,那里果然治安良好,没有失业人员扎堆的情况。

  他们前去拜见朱铭,各自获得官职,陈东等少数几人,留在朱铭手下做事,其余分配到各州县当官。

  “夫君!”

  张锦屏盈盈一笑,夫妻分别已快三年。

  郑元仪和两个孩子没来,等四川安定之后再说。

  朱铭拉着妻子去后宅,张锦屏悄悄观察片刻,忍不住问:“夫君常年在外,就没纳个姬妾照料起居?”

  “整天忙得要死,哪有时间纳妾,雇了几个女仆照顾便可,”朱铭一想起来就头疼,“总算有几十个读书人过来,他们可以分担许多政务。”

  张锦屏颇为欢喜,又说道:“夫君还是该纳个妾,蜀中名门望族不少,寻一两家结亲正好。既可服侍夫君,又能拉拢大族,一举两得的事情。”

  朱铭摇头:“蜀中这些望族,可非小门小户能比。即便我占了大半个四川,他们平时也配合我的政令,但一个个依旧把我当反贼看。各族做过宰辅三公的就一大堆,轻易不愿放弃大宋的好处,还指望着明年朝廷大军杀回来呢。”

  张锦屏担忧道:“夫君可有把握抵挡住官兵?”

  朱铭笑道:“若是几年前的西军,我还稍微有点怕。而今的西军算个什么?就算从河北战场回来,也是兵额严重缺失,得回陕西重新补充。临时补充的西军,直接带到汉中打仗,跟乡兵有什么区别?”

  “那便好。”张锦屏高兴道。

  “不说这许多,我先去洗个澡。”朱铭把女仆叫来烧洗澡水。

  张锦屏脸蛋绯红,亲自去操持澡汤,大白天的洗澡想干啥,不用脑子想都能猜到。

  入主成都之后,朱铭就没好生歇息过,今日直接给自己放假半天。

  夫妻俩在家腻歪的半天一宿,翌日起来都神清气爽。

  朱铭骑马前往城外校场,那里原本是后蜀的练兵场所,又做了大宋四川禁军和厢军的练兵场。

  校场太小,士兵太多,根本就练不开,只能各军轮换着来。

  今天是腾骧军在训练,包括非战斗人员,也要练习骑术,关键时刻随时投入战斗。

首节 上一节 361/11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我在红楼改气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