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667节
他纯属习惯性拍皇帝马匹,认为皇帝就算口头不喜欢,但被称颂时心里肯定是很舒服的。
却没成想,马屁拍到马腿上。
秦桧却面露微笑,认为上表称颂者都是傻子。去年皇帝为了驳斥五行德运说,甚至把内阁成员从五人增加到七人,这已经足够表明皇帝的强烈态度了。
翟汝文此时却在犯嘀咕,他已经做了首相,总想着干点事情,慢慢确立自己的威信。
今年是大明开国以来,各省第一次举行县试,也是创立科举以来第一次举行县试。
以前没有县试的,士子直接参加州试,过关者即可进京考进士。
如今却是县试取童生、府试取秀才、乡试取举人,每一级考试取得的称号,都可以保留三届科举。
三届还没往上考中,举人降为秀才,秀才降为童生,不像以前那样没中进士就得重考——朱家父子反复商量,还是决定不让举人秀才一劳永逸,连续三届考不上就得降级。至于举人秀才的特殊优待,抱歉,跟宋朝一样啥都没有,只能进京考试时免费坐车坐船。
秋天即将举行县试,翟汝文打算趁此机会,请求大明重开童子科,也就是所谓的神童试。
但神童试的附带含义,其实跟天人感应有关,现在还能不能再提呢?
翟汝文有些拿不准,于是在散朝之后,请求私下觐见皇帝。
“童子科是什么流程?”朱国祥对此真不明白。
翟汝文详细解释道:“前宋的童子科,由地方官举荐神童,再由转运使或提学使进行考核。若是考核通过,则送入京城由中书省复考。一般而言,前宋皇帝会亲自考神童。屡次考核皆通过的神童,则立即授予寄禄官,令其继续认真读书,待年龄稍大些授予差遣。”
朱国祥点头道:“如此做法,倒是没有什么漏洞。”
神童试这种玩意儿,最早出现于汉代的举荐制,而且当时的评价标准是道德。
举个例子,俺老王家属于世家门阀。我有一个儿子,七八岁的年纪,这小子一看就孝顺啊。小孩就有如此高尚的品德,得赶紧找个朋友帮忙举荐。朋友正好在做刺史,见到我儿子立即惊叹,直呼是百年不遇的神童。
然后,我儿子就崭露头角了。等年龄稍大些,再找个名家点评一下,轻轻松松以品德名扬天下。
举荐神童发展到宋代,取消又恢复好几次,渐渐变得成熟起来。
因为,宋代皇帝也喜欢神童,经常亲自进行考核。
蒙谁也不能蒙皇帝啊,否则要吃挂落的,地方官从此不敢胡乱推荐,送到京城的基本都属于真神童。
最知名者,便是晏殊。
见自己提拔的新任首相,对恢复神童试非常积极,朱国祥决定给些面子:“可让州县官员举荐神童,由各省的提学使进行初试。通过初试的神童,送到京城由皇帝亲自复试。但是……”
翟汝文抬头看向皇帝,不晓得又要怎么改革童子科。
朱国祥说道:“皇帝亲自复试通过的神童,不能直接授予官职。可在太学开设神童班,择名师进行教导。这些神童学问精进之后,可参加太学舍试,也可参加礼部会试。如何?”
“陛下圣明。”翟汝文听明白了,就是不立即给官做。
朱国祥又说:“如果地方提学使,多次推荐神童不合格,其政绩是要大打折扣的!”
翟汝文说:“应当如此,可防止提学使为求政绩滥竽充数。敢问神童年龄定为几何?”
朱国祥问:“宋朝是多少岁?”
翟汝文道:“汉唐的神童,在十岁以下。唐中期改为十二岁以下,前宋则定为十五岁以下。”
朱国祥说道:“十三岁以下吧,都十五岁了还神童什么?让他去考科举就行。”
“是!”翟汝文拱手应诺。
朱国祥心里却在琢磨别的,今年全国估计会送来第一批神童。到时候他亲自进行复试,稍微聪明者就予以录取,然后扔到太学的神童班,重点教授他们数学和物理知识。
一大群神童,他们的儒学基础已经过硬,又全部认真学习数学物理。
嘿嘿,有点意思。
等十年、二十年之后,一批又一批的神童,经过了自然科学的洗礼,不知道会出现多少妖孽天才般的人物。
朱国祥越想越得意,跑去给儿子炫耀:“怎么样,我这想法有搞头吧?”
朱铭竖起大拇指:“陛下真牛逼!”
朱国祥听得有点不爽,数落道:“你好歹也是当世大儒,能不能用一点别的形容词来夸人?”
“别人不晓得,朱院长你还不知道?牛逼是夸人的最高评价,”朱铭也开始畅想,“只须二十年,就算每年只录十个神童,那也有两百个天才少年。他们的学习能力超强,又精通物理数学,恐怕会开启真正的科学时代!”
第697章 0692【金国的麻烦】
二三十年就开创科学时代,当然是朱铭在异想天开,能开创一个科学启蒙时代就不错了。
父子俩讨论神童班的时候,在遥远的金国上京(哈尔滨阿城区),吴乞买面临着非常窘迫的局面。
“父亲,那些人要合伙了,”完颜宗磐面露狰狞之色,低声说道,“不如趁他们在城里开会,我带一百个人埋伏起来,把那些人全杀了再收服他们的猛安!”
吴乞买瞪了儿子一眼:“我先把你杀了!”
完颜宗磐反问:“那怎么办?看着他们一步步夺权吗?”
“等着。”吴乞买说。
“再等下去,我们就要被赶出上京了!”完颜宗磐憋屈道。
历史上,完颜宗磐为了争权,力主停止攻宋,归还河南、陕西之地,闹着要跟赵构划地而治。等到完颜宗翰病死,他立即诱杀其亲信,结果被一群军功贵族联手弄死。
吴乞买分析道:“我现在是金国皇帝,你是金国内外诸军副都统。只要我们不乱杀人,就永远没有生命危险。那些人现在虽然联手,又怎么可能是一条心?我们越是退让,他们就越是大权在握。到时候,他们必然因为争权斗起来。”
完颜宗磐不解道:“他们争权相斗,这大权也不会给我们啊?”
吴乞买摇头说:“如果他们斗不出结果,就必须找人来调和。这个负责调和的人,只能是金国皇帝。而且,斜也这两年身体不好,也不知道还能活多久。只要他一死,肯定会出现变故,到时候我们可以趁机出手。”
吴乞买最忌惮之人并非完颜宗翰,而是国论勃极烈(宰相)完颜斜也。
金国攻宋,完颜宗翰、完颜宗望只是左右元帅,而完颜斜也却属于攻宋总指挥。
此人掌握着朝堂大权,掌握着辽中富庶地盘,控制着世祖系贵族和各族豪强。
如果吴乞买现在就暴毙,那么继承皇位的不是完颜宗翰,百分之百得由完颜斜也来当皇帝。
“陛下,韩学士来了。”
“请他进来。”
一个年约五十岁的汉官,趋步来到殿中,跪伏叩拜道:“臣拜见皇帝陛下。”
吴乞买和颜悦色道:“韩卿快快请起。赐座!”
韩昉是辽国状元出身,在旧辽降人当中影响力极大,而且拥有自己的家族势力。
他出使高丽的时候,让一直不肯归顺的高丽君臣,很快写上降表遵金国为父母之国。
吴乞买大喜,一年之内给韩昉多次升官,现在已经是金国的昭文馆大学士。
劝降高丽之功只是幌子,韩昉真正的作用是修史,同时帮助金国进行内部改革。
吴乞买、完颜斜也、完颜宗干三人,虽然平时彼此争权,但他们也有合作的空间。即皇帝和宰相联手,通过一系列政治改革,一点点收回地方军政大权!
在大同和燕京设立枢密院,其实是吴乞买搞出来的,试图派女真贵族和文官去控制军队。
但派出去的人,很快就被完颜宗翰、完颜宗望架空,不得不重新派遣双方都能接受的官员。
下一步,就是取消枢密院,搞类似宋辽两国的官制,他们非常欣赏大宋“以文制武”那一套。
吴乞买问道:“韩卿所言三省制,能再详细讲一讲吗?”
韩昉说道:“在中枢设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尚书省设尚书令、左右相、左右丞。尚书令无实权,左右相即为宰相,左右丞即为副宰相……”
“三省之下,再设六部、御史台、都元帅府、大宗正府、翰林院、殿前司、劝农司……”
“诸勃极烈,改任太师、太保、太傅等无实权官职。都元帅府保留,统掌全国军队。作战之时,再由朝廷派出都元帅或左右副元帅领兵……”
其实就是宋辽混合官制,又保留一些金国名称,都元帅府就是大宋的枢密院。
吴乞买又询问每个机构的作用,全部理解之后却只能感叹。
想玩这一套,他身为皇帝必须蛰伏,等完颜宗翰病死了才能搞。而且,还得把完颜斜也一起熬死,这是一个叫“看谁活得久”的政治游戏。
吴乞买现在的军事实力,只能确保皇城安全,不让任何人往皇宫里面伸手。
出了皇城,即便是在京城,吴乞买都无法做主。
韩昉说道:“可在辽中之州府,先完成官制改革。”
“暂时不必。”吴乞买摇头说。
如果在辽中地区搞改革,只会增强完颜斜也的地方掌控力,却对吴乞买这个皇帝没啥好处。
韩昉又说:“如果反对声音太大,可先在上京设吏部和礼部。”
“时机还不到。”吴乞买依旧不同意,这种事情得等完颜斜也病死再说。
韩昉又给吴乞买讲辽宋制度和文化,还讲故事一样给吴乞买讲述汉唐历史。
足足交谈两个时辰,韩昉告退离开皇宫。
出宫之后,韩昉直奔完颜斜也的府邸:“拜见皇太弟殿下!”
完颜斜也直接问:“他可同意设立吏部与礼部?”
“说是时机未到。”韩昉回答。
“糊涂透顶!”
完颜斜也恼怒道:“不设吏部与礼部,怎么改革官制?怎么收回全国兵权?他是皇帝都不收权,难道让我来收不成?”
韩昉低头不语,他并非谁的心腹,只不过是政治改革工具而已。
谁掌控金国朝堂,谁就会重用他!
吴乞买不配合,完颜斜也只能寻求与完颜宗翰合作。
接下来半个月,继续召开勃极烈大会。
大明带来的军事压力太大,金国两大派系只能暂时联手,会议结果如下——
吴乞买依旧是皇帝。
完颜斜也担任国论左勃极烈,完颜宗翰担任国论右勃极烈,即金国的左右宰相。
完颜宗干担任阿买勃极烈(第一副宰相)。
完颜宗望担任都元帅(枢密使)。
两派承认谙班勃极烈为皇储职务,但改由阿骨打的嫡长孙完颜亶担任。
其他几个勃极烈职务,也都做出了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