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757节

  一大早,李敦义带着儿子和伙计,风风火火杀到宝泉局衙门。

  街道上全是车马,一箱一箱铜钱抬出,那铜臭味能飘出几条街。

  “有钱铺牌照者可入内!”一个吏员大喊。

  李敦义、李文仲父子俩,连忙小跑着进入宝泉局。

  宝泉寺只管货币的印刷、铸造、发行、调运和回收,其余业务不得沾手。类似央行。

  开封宝泉局却有兑换业务,但只办理大额兑换业务,并且要收0.25%的手续费。另外,再小面额的废旧、残缺纸币,都可以拿到宝泉局换新的。

  地方官府的货币税收,如果需要上交中央,也可在各地宝泉局办理。在缴纳手续费之后,由宝泉局输送至中央。(此业务只适用于货币,宝泉局不受理实物税业务。清朝其实就这么办的,但通过私营票号向中央交税。)

  小额货币兑换业务,全都交给私营钱铺。

  私营钱铺需要办理执照,得有固定店铺和仓库,才能在官府获取合法执照。

  李敦义就办了一家钱铺,也就是私营银行。为此,他还把一片仓库腾出来,里面的布匹全部半价贱卖。

  开封宝泉局提举叫霍正,他见商贾们来得差不多了,便开始说起正事:“今年宝泉寺只发一千二百万贯宝钞,四川、汉中、六大市舶司、真定、长安、江陵、江州、扬州……这些地方都要分,而且四川的配额最多。我们开封府,只拿到六十万贯宝钞发行配额。”

  “这么少?”东京富商们非常失望。

  这却是稀奇得很,前宋一年发行千万贯纸币,必然引起局部恐慌。几年下来,纸币就信用崩溃了。

  而大明今年发行1200万贯宝钞,商贾们却是嫌配额太少。

  霍正笑道:“故宋有前车之鉴,纸钱不可滥发。大明朝廷每发100万贯纸钱,就会准备25万贯铜钱。等国库更充裕了,宝钞也会发得更多。”

  李敦义问道:“整个开封府,有十六家拿到钱铺执照,这六十万贯宝钞可怎么分?”

  霍正说道:“每家配额三万贯,剩下的靠抽签。”

  富商们都无语了,几万贯宝钞太少,他们做生意赚得不够多啊。

  按照北宋的钱铺规矩,纸币和金属货币兑换,是收取3%的手续费。现在六大市舶司所在地,还有扬州、江陵、四川、汉中、长安……这些地方也在发钞。

  主要运输路线的大宗交易,不必再依靠异地汇兑,直接使用大明宝钞即可。客商成本降低的同时也让宝钞兑换业务有着丰厚利润。

  当然,随着宝钞发行量增大,为了跟传统汇兑抢生意,钱铺的手续费还得降低才行。

  霍正继续说道:“除了大明宝钞,这次还有五十万贯金银元。尔等不必囤储金银,大明各地的金银矿都已复工,又在日本发现几处金银矿。今后不缺金银,屯起来也不会涨价,反而有可能贬值。”

  一筐筐宝钞和金银币抬出。

  霍正带着官吏仔细清点,确认无误之后再签字盖章。

  而富商们也让伙计抬着铜钱进来,巨量铜钱直接把院子都快堆满了。

  各家认购宝钞和金银元时,一个富商忍不住问:“日本每年能产多少金银?”

  霍正笑道:“具体数额不方便说,今年从日本运回的金银,可能会价值数十万贯。这还只是开始,毕竟那几座金银矿,仅仅开采了一部分,矿工数量还都不够。”

  “另外,倭人愈发喜爱大明风物,愿意用白银购买丝绸、茶叶、漆器……倭人尤喜漆器,认为漆器是唐物。他们自己也能造,但倭国漆器不如大明精美。去年仅是售卖漆器,大明海商就运回几万两银子……”

  日本的漆器工艺,还要一两百年才能发展成熟,明代甚至反过来去日本学习漆器技法。

  此时的日本不铸造铜钱,大明海商前往贸易,要么以物易物,要么运回白银。

  运回少量白银无所谓多了会被市舶司拦住,海商必须把白银卖给官府,然后再由朝廷制作成银元发行。

  白银输入逐年增涨,十年之后,银元估计就不稀缺了,在日常的小额交易也能见到。

  李文仲把玩着刚认购的银元,似乎压制工艺更加精湛了。

  “李文仲可在?”霍正喊道。

  “晚生在此。”李文仲上前见礼。

  霍正说:“太子招你去东宫觐见。”

  此言一出,富商们纷纷扭头看来,全都露出羡慕的表情。

第794章 0789【钱是什么?】

  身为东京布行首富之嫡长孙,李文仲曾经多次俯瞰东京皇城。

  窥视宫禁,放在别的朝代属于大罪。

  但北宋着实有些奇葩,为了收取更多承包款,朝廷主动掏钱扩建樊楼,而且还将其增高到五层。

  偏偏樊楼又挨着皇宫,站在顶楼那真就属于俯瞰!

  当然,肯定看不到皇帝的后宫只能看到皇城内的宫殿群(办公楼)。

  望远镜被发明之后,朝廷还出了一个新规定。凡是高于皇城城墙的建筑,望远镜不得对准皇城使用,一旦抓住就要进大理寺喝茶。

  东宫,李文仲见过。

  站在樊楼的顶层,能窥视东宫的一角。

  李文仲被引入一处小厅,太监叮嘱说:“尔且在此等候,不得随意走动。”

  一直等了半个小时,李文仲才被允许入内。

  他在门口遇到石元公,连忙作揖行礼,不敢有任何怠慢:“晚生拜见石侯!”

  如今,劝农司都正规化了,石元公的情报系统,却依旧由太子单独掌控,只定期向枢密院和兵部汇报消息。

  外界对此猜测颇多,李文仲也有所耳闻。

  面对一介布衣的问候,石元公居然拱手回礼,而且还报以微笑,丝毫没有倨傲之意。

  只不过那微笑,却让李文仲胆寒,总觉得似乎笑里藏刀。

  李文仲趋步走进殿中,见朱太子正在批阅公文。他不敢贸然出声打扰,来到不远不近的地方停下,默默站着等待太子忙完手里的工作。

  “李文仲?”朱铭头也没抬,一边写字一边问。

  李文仲连忙作揖:“小民李文仲,拜见太子殿下!”

  朱铭终于放下毛笔:“走近一点,我看不清。”

  “是!”李文仲趋步靠近。

  朱铭把这张脸记住,说道:“赐座。”

  “谢太子!”

  李文仲小心坐下,不敢跟太子直视,视线聚焦于太子的桌案。

  朱铭问道:“你是举人?”

  李文仲回答:“已会试落榜一次,还能再考两次。”

  “炒卖货单,是你出的主意?”朱铭笑问。

  李文仲说道:“雕虫小技却是在太子面前班门弄斧了。俺家亏了许多钱,还有一仓库的布匹卖不出去。”

  朱铭说道:“交易所刚刚设立,你就能想到这种馊主意,也算是奸商里的一个人才。今后你们有的是机会,等到朝廷物资不足,联手炒货一定能够得逞。”

  “万万不敢!”

  李文仲吓得一哆嗦,从椅子滑到地上跪着:“囤积居奇,扰乱物价,此皆不义之举,李氏今后绝对不会再犯。”

  “坐着说话,还能杀你不成?”朱铭说道。

  李文仲坐回去解释:“布行大商们当时约定好了,不会让行户和客商血本无归。”

  “放屁!”

  朱铭怒斥:“若非朝廷清查高利贷,宣布高利贷契书作废,东京城里不知有多少人倾家荡产。那些人贪得无厌,为了炒单把房子都抵押了,身无分文又是大冬天,住不起房子全得冻死街头!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真逼死了人,朝廷会出手惩治奸商吗?”

  李文仲背心发凉:“小民……小民也着实后怕,没想到他们那般癫狂。这些人很多都不是商贾,竟然也去交易所办理购货证,拿出全部身家炒卖布匹货单。”

  朱铭没有继续追着不放,而是问道:“你是怎么想到货单可以炒卖的?”

  李文仲说:“其实也不难想到。低买高卖而已,前朝的度牒便是如此。”

  度牒本是出家人的凭证但在宋朝还真就被玩成了期货。

  有时卖100贯,有时卖200贯,最离谱的时候甚至卖500贯。

  就连和尚道士拿到手,也暂时不急着填写姓名,因为还可以继续转卖,需要使用时才把姓名给填上。

  朱铭冷笑:“恐怕不止低买高卖那么简单吧?我若不出手,你们能反复压价抬价好几次,来来回回把行户、客商和炒货百姓当成韭菜割。”

  “不敢。”李文仲连忙俯首,额头已经在冒细汗了。

  太子果然啥都明白啊!

  朱铭笑得更灿烂:“伱们这些其实不算什么,要不要我教你买空卖空之法?买卖双方都没有财货进出,货单到期直接以差价结算。”

  李文仲一惊:“还能这般做生意?”

  “嗯?”朱铭表情严肃。

  李文仲慌忙解释:“小民没有多想,只是感到好奇而已。”

  朱铭问道:“想不想做官?”

  李文仲说:“小民正在努力读书,来年有望中进士。”

  “既然你有把握,那你就去考吧。”朱铭说道。

  李文仲一怔,赶紧补了句:“其实也无把握。小民虽然数学、物理、天文、地理都学得好,还在向太学生请教化学,但儒家经典尚未学得透彻。经义文章更是不如人意,心头其实晓得道理,可写出来却略显浅白。”

  朱铭问道:“你对王安石改革怎么看?”

  李文仲回答:“本意是好的。”

  朱铭又问:“如果当时皇帝支持到底,王安石变法能够成功吗?”

  李文仲说道:“或许能成功数十年,但最后肯定要失败。”

  “为何?”朱铭问道。

  “官吏腐败……”李文仲脱口而出,又迅速强调,“小民是说前朝官吏腐败,就算当时能改革成功,把诸多杂派并入免役钱。一二十年之后,又会生出新的杂派,百姓负担反而更重了。即便官员不贪,吏员也要吃饭啊。不征杂派,吏员吃什么?”

  朱铭忍不住感慨:“你还真是大才啊,这都能自己悟出来。”

  李文仲却疑惑道:“悟出来什么?”

  “没什么。”朱铭没有多讲。

  当然是悟出“黄宗羲定律”!

首节 上一节 757/11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我在红楼改气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