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770节

  民间甚至传出一种说法,也不晓得是谁编造的。

  即朱国祥是真正的仁君,掌国数年皆风调雨顺。而朱铭太过暴虐嗜杀,此举有碍天和,所以继位初年就有洪灾。

  各府县的地方官,一边组织抗洪抢险,一边还得抓捕造谣者。

  抓来抓去,也查不到源头,折腾一番只能作罢。

  当朱铭抵达沧州时,南方洪水已经退去,浙江布政使上疏请求退田还湖。

  不仅是金陵的玄武湖,还有钱塘江南岸的湖泊,以及整个江南的大小湖泊。

  跟王安石没有关系,全是周边富户围湖造田搞出来的。

  什么王安石废玄武湖造田,纯属南宋文人故意造谣。因为在王安石出生以前,金陵玄武湖就已没剩多少了。

  早在王安石“-3岁”时,玄武湖便只剩下76顷。而且淤积严重,稍微干旱就见底。干脆当做官田佃租出去,每年能收到500多贯田租。

  当时的知州丁谓,上疏请求退田还湖,并调遣厢军来清淤疏浚。

  然而富户们贪得无厌,年复一年盗湖为田,现在玄武湖已经变成小水池。

  整个江南,皆是如此!

  “慎之。仅限玄武湖。”

  这是内阁对浙江布政司的奏疏批复票拟。

  朱国祥端着奏疏附件看了好半天,用红笔亲自批复道:“浙江各府县,上奏盗湖为田详情。近三十年间,屡发洪水之府县,当责令百姓退田还湖。所退之田,朝廷拨钱购买。再有盗湖者,等同纵火罪论处。”

  想了想,朱国祥又给内阁写条子:“盗湖之罪,当写入《大明律》。不唯浙江如此,全国各省亦然。”

  给内阁打回去不久,首相翟汝文就来求见。

  朱国祥问:“什么事?”

  翟汝文说:“江南之地,国家粮仓也。退田还湖自是好的,但恐闹出大乱子。官吏有可能趁机敲诈,甚至是豪夺百姓田产。”

  “而奸猾之人,亦可趁机多报田亩,以此骗取朝廷的补偿钱。浙江今年还在摊丁入亩,本来就局势紧张,再退田还湖恐激起民变。”

  “还有,太上批复得模棱两可,到底该退田还湖多少呢?官府为了政绩,恐贪多求大,把正经的农田也变成湖泊。甚至与士绅富豪勾结,大户之田不还湖,只还那些小民之田。”

  “是我考虑不周,”朱国祥问,“你打算怎么处理?”

  翟汝文说:“徐徐图之。先恢复玄武湖,等摊丁入亩之后,再对其他湖泊下手。即便是玄武湖,也当朝廷派大员提举此事,不能任由地方官吏施为。最好把工部懂得水利之人也派去,究竟把玄武湖还得多大,先要定一个章程出来。兵部也当参与,调遣漕军和驻防军疏浚清淤,同时还能防止刁民作乱。”

  朱国祥赞许道:“就这样处理。”

  想了想,朱国祥又加一句:“若有愿意迁徙到幽州的百姓,退田还湖占了他们多少田,在幽州赔偿他们三倍土地。并且沿途吃住由官府负责,还发给种子和被服,无偿租给他们耕牛一年。在幽州所耕种之田亩,三年赋税全免,两年赋税减半。”

  “此善政也!”翟汝文恭维道。

  啥善政啊,引诱百姓去幽州而已,那里有无数土地等着被开垦。

  朱国祥说:“整个浙江,退田还湖皆照此例。”

  翟汝文可不是老古板,他也会揣摩上意的,回头就给负责此事的特派员打招呼。

  即把退田还湖的田亩赔偿价,定得比当地市价低许多。

  大户们也不缺那点钱,不想迁徙无所谓。也有可能把庶出子、小宗之类,趁机送去幽州那边发展。

  小地主和自耕农不愿折本,肯定硬着头皮迁徙去幽州。

  如此一来,既给朝廷省了钱,又能充实幽州人口。

  提前把军队调过去,就不怕起什么乱子,还能让士兵帮忙挖湖清淤。

  玄武湖至少要清退四五万亩地,甚至有可能更多!

  翟汝文回到内阁,萧楚笑问:“如何?”

  “太上同意了,又补充了一些,跟充实幽州联系起来。”翟汝文说。

  之前献上的计策,是翟汝文和萧楚讨论得出,互相商量着查漏补缺。

  他们早就懒得反对什么,因为反对也无效,还不如按照自己的意愿献策,把一件事情办得更为圆满妥帖。

  翟汝文回到自己办公室,坐在椅子上思考很久,终于还是决定不过多插手家乡事。

  他的家乡,估计又有富户要被流放了。

  因为那里有练湖,一个挖建于西晋的人工湖。最初占地10万亩,唐代阔增为20万亩。

  调节水旱、灌溉农田还在其次,练湖的最大作用是保证江南漕运!

  唐代就禁止围练湖造田,就连私自放水的,都等同于杀人罪。

  宋代却不加管控,大量围湖造田,导致练湖面积缩小三分之一。全是大族豪强在搞,旁人没法去管,因为管了也没屁用。

  大明开国之后,翟汝文曾经建议,恢复唐朝对练湖的管理力度。这不仅利国利民,也有利于他自己家,避免频繁遇到水旱灾害。

  估计有人是不当回事儿的,肯定还在悄悄盗湖围田。

  等把玄武湖搞定之后,翟汝文就会治理练湖。乡里乡亲的他不好直接出手,却可以借朝廷的名义,狠狠惩罚那些损人利己的家伙!

  朝廷的各种民政措施,一拨接一拨来。

  每一拨都有人活该倒霉。

  翟汝文悠闲靠在座椅上,闭上双眼,面带微笑。

  他虽然很难接受朱家父子的一些观念,但整个国家却是在快速变好。军事、农业、水利、吏治……甚至是宗教信仰,都在全方位发展,扭转前宋一塌糊涂的局面。

  想当初,仅仅是看不惯梁师成霸占京郊百姓墓地,翟汝文上疏弹劾了几次,就被贬去宣州做地方官。

  现在多好啊贪官污吏们瑟瑟发抖,奸臣更是在朝堂绝迹了。

  换做十年前,翟汝文想都不敢想。

第808章 0803【北地江南】

  赵逢吉和王槐留在二股河,符行中跟随皇帝北上。

  站在宽阔绵长的堤坝上,眼前是渐渐下降的黄河水位,符行中指着对岸说:“那边就是长芦镇(后世沧州市区)。”

  “隋唐时候,曾设立州治,但多次降州为县。”

  “宋初为长芦县,因为人口稀少,降为长芦镇。后来又发展起来,复设为长芦县。”

  “熙宁二年,黄河大决堤,整个长芦县都被淹没。熙宁四年,长芦县再次降为长芦镇。”

  “到前宋政和年间,长芦镇人口又多起来。当时本来打算恢复县治,结果又遇到黄河大决堤,长芦镇再次被洪水淹没。”

  “就连更远的沧州城,城墙也被淹得只剩六尺。”

  朱铭心中暗自叹息。

  政和年间那场大水,朱铭自然是知道的,当时他正在濮州做太守。

  朝廷为了保住开封和山东菁华区域,选择牺牲河北这边。沧州那么高的城墙,只剩六尺城头没被淹没,据说整个黄泛区死了百万人。

  那一场大水,对之后的联金伐辽影响极大。

  整个河北东路都受灾严重,义军和盗贼横行多年,地方民生始终无法恢复,打仗时难以提供士兵、民夫和粮草。甚至严重扰乱山东譬如宋江等巨寇能够做大,就是靠着灾后持续好几年的饥荒。

  符行中说道:“在二股河束水攻沙之前,可在北流这边引黄放淤,即当年王安石的法子。有黄河泥沙进行淤灌,可快速大面积治理沧州盐碱地。等二股河开始束水攻沙,这边就基本不会再有水患,方圆五个州府皆可成为沃野。”

  “大规模引黄放淤,需要很多人手吧?”朱铭问道。

  符行中说:“一二十万人。”

  朱铭闻之沉默。

  沧州与河间,本来就地广人稀,若再征发二十万人治河,农业生产还要不要保证了?

  符行中说道:“拓宽二股河北道需要迁走大量人口。一来故土难离,二来北流多决,这些百姓是不愿往北迁的。”

  “那我只能再做暴君了,”朱铭摇头叹息,“或许十年之后,他们能够理解。”

  符行中说道:“非但能够理解,而且还会对陛下感恩戴德。”

  沧州、河间需要引黄放淤,但缺乏足够的民夫。

  二股河流经区域需要迁徙百姓,可他们又不愿来沧州、河间。

  这個时候,就必须朝廷强制迁徙。

  而且还要把军队调过去,一旦有人搞事,立即进行残酷镇压。

  朱铭说道:“引黄放淤你们可先小规模进行,等我快速灭掉金国,就能筹措钱粮治理这边了。”

  符行中说道:“臣不是催促陛下伐金,就黄河眼下的情况而论,这些事情越早办理越好。一旦拖延五年以上,黄河随时可能大决堤。到时候只能故技重施,便如政和七年时那样,把整个沧州、半个河间、半个大名,还有周边一些府县淹掉,以此来保住开封与山东。”

  那么搞的话,又是死者数十万,流离失所数百万。

  得加快灭金步伐,腾出钱粮来治河!

  ……

  继续北行,沿途视察,很快便到了巨马河。

  拒马河两岸,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时不时还遇到塘泊,接天莲叶无穷碧,让朱铭感觉回到了江南。

  “此地甚好!”朱铭点头赞许。

  符行中说道:“这是治理数年的成果。前宋为了抵御辽国故意让巨马河深不可行船、浅不可足涉。因此年年清淤,又保证河水不深,而且河中遍布暗桩。”

  “但宋末之时,因与辽国休战多年,河北边防渐渐荒废。”

  “连续三四十年,河北水长城的岁修都敷衍塞责。亦有官员和豪强,冒着死罪围湖造田。因此湖泊面积日渐缩小,河流淤塞严重,一遇大水就漫灌两岸。”

  “金国占领此地之后,同样什么都不管,河湖淤塞得更严重。又有无数百姓,不堪金国盘剥而南逃。”

  “我大明收复此地时,绵延千里皆为泥沼,大小湖泊胡乱散布,百姓人口早已十不存一。”

  “迁回百姓之后,立即就疏浚连接湖泊的数百条河道沟渠。而且这里全是前宋屯田,任何私田都是违法盗取,大明朝廷一律不认。这千里良田全分给了回迁百姓,没有任何大族豪强能兼并。人们干劲十足,回迁第一年就大丰收!”

  “不但巨马河南岸如此,金国割地求和之后,朝廷还安置、流放了许多百姓到北岸。如今,巨马河北岸亦是一片稻香。”

  “从去年开始,还在拔除河湖里的暗桩。明年会给巨马河清淤,让巨马河也能行船。”

  朱铭问道:“朝廷并未拨款,你们是怎么征集民夫的?”

  符行中说道:“第一年丰收之后,百姓人人喜悦。次年治理河湖,可谓一呼百应。老百姓自带工具,就在本村本镇清淤疏浚。男子挖掘搬运,女子煮饭送食,不要官府一文钱。而且全无怨言,个个喜笑颜开。只有去得稍远的河工,官府才会管饭,同样不给工钱。”

  “民皆悦之,则诸事可成。”朱铭非常高兴。

首节 上一节 770/11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我在红楼改气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