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771节

  符行中说:“因为再苦再累,他们也是为自己做事。”

  绵延千里的水长城周边区域,只要官吏不乱搞,稍微进行有序引导,在大明开国之后就很好治理。

  你有几千亩地?

  抱歉,官府不认。

  因为这里全是北宋的军屯,你家的土地肯定是非法私吞的。改朝换代没有砍你脑袋,你就自个儿偷着乐去吧。

  所有田亩,都分给了平民百姓,没有丝毫的兼并现象。

  顶多有些本地小吏,让自家或者亲戚,在分田的时候多占几亩。无伤大雅。

  大家都有田,而且比较平均。

  治理的又是本村本镇水利,好处全归自己,老百姓哪会没有积极性?

  官府只需根据治河官的要求,给各村下达相应指令。自有本村德高望重之人,带着全村利用农闲时候干活。就连老弱妇孺,也在送饭之余帮忙。

  朱铭望着眼前的稻田,突然问道:“这些年越来越冷,水稻在北方还能种?”

  符行中解释说:“这些都是早熟稻。因为气候原因,播种时间比南方晚,抢在天气转冷前收割即可。”

  宋初之时,辽国时常入侵。

  于是北宋就搞出水长城体系,把大大小小几百个湖泊,近百条天然河流,全部连接在一起。为此还挖了数百条人工河渠。

  一可有效抵御辽国入侵,二可就地屯田获取军粮。

  效果非常明显,无数河北盐碱地,都被改造成了水田。而辽军真过不来,只能绕往河北西路南下——金兵也过不来,同样必须从真定那边绕。

  第一年屯田失败了,就是因为稻种的问题。

  第二年换了早熟稻,立即喜获丰收。

  这庞大的水长城体系,每年都要维护。如果几年不维护,必定有大量河渠淤塞。水田也被划得四四方方,哪时灌水,哪时排水,必须统一管理。

  极盛之时,这里变成了“北方江南”。

  辽国皇帝甚至亲自给宋国写信,希望巨马河北岸的百姓,也能下河捕鱼采苇,宋军不得随意干涉。

  而且,辽国也学宋国屯田,在北岸搞出大量稻田。

  但辽国缺乏管理,经常“竭泽而渔”。引水灌田的时候,完全不计后果,把某些河段直接抽干。

  ……

  北宋的水长城,一直到北宋末年才出问题。

  主要是缺乏管理,早期制定的规矩,已经没人当回事儿。

  宋徽宗年间,干脆岁修都不搞了。

  而且围湖造田严重,导致整个区域时常泛滥。

  金元两朝都持放任态度,尤其是元朝,大量砍伐上游树木营建宫室,到了明朝也是照砍不误。这导致年年都发洪水,河北水系变得乱七八糟,最后只剩个白洋淀还成样子。

  朱铭的运气很好,因为荒废得不久,水系还没彻底混乱。

  朝廷都没怎么拨款,这千里沃野就恢复到北宋中期水平。

  朱铭来到水田边,伸手抚摸稻叶:“江南那边,稻子再过个把月就该收割了吧?这里却还没抽穗。产量如何?”

  符行中说:“只要在起霜以前收割就行。产量肯定不如江南但在北方却都能算是好田。仅水长城周边良田,每年的田税就能上交两万石!”

  朱铭听得愈发欢喜,随即又鄙视道:“金国占据此地数年之久,抱着下金蛋的母鸡也不会用。他们只知盘剥劫掠,反而把百姓逼得南逃。”

  符行中说:“等完全治理好,田税可能会达到三万石。”

  这几个府县的官员,政绩肯定是最优,已经有人升官调走了。

  由于巨马河暂时无法行船,朱铭顺着南岸骑马而行。

  来到白洋淀的时候,朱铭看到的是一望无垠的大湖。不但水域面积比后世更大,而且多数湖泊是连成一片的。

  符行中说道:“圩田堤坝已拆了大半,前宋豪强盗湖为田的地方,接下来两年全部都要退田还湖。”

  湖中到处是荷叶,那碧绿色让人喜欢。

  朱铭高兴道:“把本地知府、通判、知县等官员叫来,我跟他们一起泛舟游湖。”

第809章 0804【驸马人选?】

  由于需要屯兵防备辽国,北宋的河北边境分得很细碎。

  大明新朝没了边患,这里自然要重新划界。

  首先,赵州并入真定府,且赵州降为赵县。

  接着,冀州、深州并入河间府,两州分别降为冀县和深县。

  保州、定州、祈州、永宁军、安肃军、广信军、顺安军,这些州军合并为保定府,并且州军治地全部降级为县。

  雄州、霸州、莫州、清州、保定军,这些州军合并为雄安府,其府治设在保定军城(霸县西南)。

  得知皇帝巡视巨马河,雄安知府、通判等官员立即动身去拜见。

  他们顺着滹沱河的北支流,紧赶慢赶跑去当城镇,发现皇帝已经离开了。于是又一路追赶,到了白沟驿才知道,皇帝已然折道前往白洋淀。

  容城县令已跟在皇帝身边,任丘、高阳县令也在飞奔而来。

  县令虽然不能跨境乱跑,但白洋淀地跨这三县啊!

  滹沱河边,白洋淀畔,朱铭已在郑镇歇了一天。

  任丘县令已然赶来接驾,这里属于他的辖区。

  陪同在天子身边,任丘县令热情介绍:“陛下,白洋淀古称祖泽。汉唐以来,又有大渥淀、小渥淀、掘鲤淀、西淀、西塘等诸多称谓。旱情严重时有些地方会干涸,分成许多大小塘淀。其中最大的一个,便叫白洋淀或者西塘。”

  容城县令面带微笑,这些内容他前两天就说了。不过现在他属于越境侍驾,没必要跟本地的县令抢风头。

  介绍完白洋淀的来历,任丘县令又诉说这几年的治理。

  朱铭虽已反复听了好几遍汇报,但也没有打断此人说话,而是一边聆听一边欣赏风景。

  等任丘县令说完,朱铭才问:“一年之内有几个月,诸多塘淀能连成一片?”

  任丘县令说:“半年。”

  朱铭说道:“比容城县要多一两个月。”

  容城县令连忙解释:“任丘县这边的白洋淀,因为连通了滹沱河,所以丰水期更长。容城县那边连通的是巨马河,因为巨马河枯浅,所以水量稍显不足。”

  符行中说道:“接下来二三十年,不论是巨马河还是白洋淀,每年都会利用枯水期清淤,顺便把河湖挖得更深一些。挖出的淤泥,用小船运至巨马河的北岸和下游,去改良那边的诸多盐碱地。如此一来,既能让巨马河、白洋淀容水量更大,还能因此改造出诸多良田。”

  朱铭说道:“水边应当多植树木。”

  “一直在种树。”符行中说道。

  中国古代兴修水利设施,往往伴随着种树活动。该种什么树,又该种在哪里,早已形成一套规则。

  朱铭又说:“上游山林不得滥采滥伐。”

  “小民砍伐些许,对这里没有大碍。”符行中说。

  这也是实话,小老百姓的砍伐,对河北水系影响不大。

  前提是不能定都北京……

  朱铭问道:“你可去过黄河上游(黄河中段)?”

  符行中说:“去过。那些府县皆为黄土,大水冲刷就把泥沙带到下游。”

  朱铭说道:“可在上游多植树木保护水土。”

  符行中苦笑:“知易行难。一是不好种植,二是难防采伐。”

  朱铭表示理解,晓得咋做是一回事,能不能办到又是一回事。

  在古代,绝对不可能做成!

  “陛下,雄安知府、通判来了。”

  “带他们过来。”

  知府叫刘一止,浙江人。

  通判叫陈康伯,江西人。

  刘一止属于四平八稳型官僚,遇到看不惯的也会去管,但大部分时间都无为而治。他始终坚信,不折腾就是好官。

  陈康伯却非常激进。

  绍兴末年金兵南侵,号称百万四路南下。

  当时岳飞、秦桧都已身死,赵构自己也老迈不堪,前线又接连遭遇战败。一些大臣劝赵构降金议和,一些大臣劝赵构南狩福建。

  赵构心灰意冷,降下手诏说:“如敌未退散百官。”

  一句话,听天由命。

  陈康伯接到手诏,直接把这玩意儿烧了,不让更下面的官员看见,然后冲进皇宫劝赵构御驾亲征。

  赵构犹豫之际采石矶大捷的消息传回。

  晚年,陈康伯已告病退休,但金兵又至。他被任命为宰相兼枢密使,加封鲁国公,带病从老家赶去抗金。

  金兵退了,他也病死。

  所以现在雄安府很有意思,刘一止担任一把手稳定大局,陈康伯担任二把手可劲儿折腾。

  一个唱红脸,一個唱白脸,把辖内官吏和大族整得服服帖帖。

  摊丁入亩迅速搞定,吏役改革也已完成,还每年兴修水利改善民生。

  “臣刘一止(陈康伯),拜见陛下!”

  二人上前见礼。

  朱铭笑道:“都免礼吧。一路可追得辛苦?”

  这话问得两人瞬间无语。

  他们以为皇帝仪仗隆重,肯定走得很慢。于是听到消息就去追,结果绕了一个大圈子,愣是没有撵上皇帝。

  “上船吧。”朱铭率先踏上船去。

首节 上一节 771/11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我在红楼改气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