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81节

  “何谓套种十三法?”陆提学兴致盎然。

  朱国祥说:“第一法,高矮套种。一样高的庄稼,很难套种,光照不足便长不好。高矮不同的庄稼套种,才能通风透光……”

  “第二法,深浅套种。有的庄稼根子深,有的庄稼根子浅,扎根土里,各取所需,还能互相促进……”

  “第三法,圆尖套种。有的庄稼是圆叶子,有的庄稼是尖叶子……”

  一共说出十三项套种法则,听得陆提学拍手赞叹:“真农家奇才也,该当相公之称!”

  “提学谬赞了。”朱国祥拱手微笑。

  陆提学转身问县学校长:“钱教授,你可知吾传自哪方文脉?”

  钱教授连忙说:“还请提学赐教。”

  陆提学扫视那二十个随行士子:“吾幼年拜学于清溪先生门下,清溪先生又学自石泉先生,石泉先生又学自大方先生……一竹先生又学自安定先生!”

  这位老兄,一口气说了十二个先生,朱铭都听得快迷糊了。

  直至说出“安定先生”四字,朱铭总算是搞明白,陆提学在给自己脸上贴金呢。

  安定先生就是胡瑗,理学祖师之一。他在世之时,徒子徒孙就有1700多人,宋初十个新科进士里面,有四五个都是他的弟子。

  陆提学不再继续往前走,而是站在田埂上吹牛逼:“我这一脉,恪守祖师教诲,除明白经义之外,还须学治事手段。尔等可知,为何要学治事?”

  “不知。”

  “请提学赐教。”

  “……”

  官吏、教授、士子纷纷行礼,请求陆提学教诲。

  陆提学对此很满意,负手站立,侃侃而谈:“学了经义,才有器具,方可做大事。而做大事,又当知事,方有所为。安定先生教诲,士子当专摄一事,又当兼摄一事。我少年时求学,在读经之余,专摄农事,兼摄地理。”

  好家伙,这么不着调的家伙,居然还真有本事。他把儒家经典作为必修课,把农学当成专业课,而且还选修地理——难怪喜欢旅游。

  众人本来有些鄙夷陆提学,此刻听他一讲,不禁又佩服起来。

  不得不说,胡媛这位理学祖师,教学方式放在几百年后也很先进。

  胡瑗把儒家经义列为基本课程,同时又不让弟子死读书。他主张各就其性,也就是伱对啥感兴趣,那便尽管去学习研究。但又不能贪多,应该选一个主专业,再选一个副专业。诗词歌赋也好,建筑水利也罢,好生去研究透彻,而且还要注重实践。

  陆提学好为人师,继续讲道:“尔等治学,不可闭门造车,该多出去走动走动。除了经义,还当治事,不做那般吃书虫。种田是治事,经商也是治事。吾有一友,擅使木匠活。尔等心中可是鄙夷,觉得那木匠活玩物丧志?非也!吾友所造大水车,可不用人力而纺麻,堪称鬼斧神工!”

  朱铭心中一喜,问道:“请问提学这位故友尊姓大名?晚生钦慕之至,欲当面请教学问。”

  陆提学笑着说:“吾友名唤庞真,字本物,现为涟水知军,离西乡县可远得很。”

  庞真?

  朱铭听都没听过,估计是埋没于历史大潮了。

  陆提学继续吹牛逼,这次更加扯淡,只讲自己少年时的求学经历。说自己幼年丧父,家里多么辛苦,他又是怎样饿着肚子读书,以此来勉励诸位士子要努力学习。

  一讲起来就没完,众人听得直打瞌睡。

  而且,大哥你换个地方行不?这特么是在田埂上,站都不好站,去白家坐着讲不是更方便?

  陆提学可不管这些,足足讲了一个多小时。

  讲完求学,又讲自己赶考,还说起京城摆摊的趣事。

  朱铭低声对老爸说:“朱院长,你以前在学校发言,是不是就这个状态?”

  朱国祥也听得不耐烦了,吐槽道:“我在公开场合致辞,基本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这位老兄,有我们校长的风范,两三个小时讲下来能不喝水。陆提学的官职,相当于教育……厅长?”

  朱铭说道:“权力应该更大一些,他直接听命于教育部,不用给任何地方官好脸色。”

  “哈!”

  又听一阵,朱铭捂住嘴巴,悄悄打哈欠,他已经快睡着了。

  那陆提学还在继续吹牛逼:“吾未科举登第之时,曾有幸见过东坡先生……”

  听到苏轼,朱铭猛地打起精神。

  陆提学眉飞色舞道:“东坡先生精于诗词,兼摄美食之道。猪肉此物,常人不解烹饪,东坡先生别开生面,另有烹煮猪肉之奇法。吾得食之,香而不腻,真乃人间仙物也。此地可有猪肉?吾且一试,亲手为诸子烹调。”

  什么鬼?

  刚刚还聊赶考的事情,这又要亲自煮猪肉了?

  向知县心中骂娘,嫌弃这位老兄难伺候。

  朱国祥低声对儿子说:“这位提学使,看来跟你一样,都有点神经病,想一出是一出的。”

  朱铭翻白眼道:“承您老谬赞了。”

  白宗望叫来儿子:“快快回去,留一些猪肉别下锅!”

  白大郎担忧道:“怕是已经下锅了。”

  “那就再杀一头猪!”白宗望低喝道。

  已经来不及了,陆提学居然阔步前行,立马就要去给大家烧东坡肉。

  白宗望连忙说:“提学容禀,八行士子朱成功,写了一篇蒙文唤作《三字经》,还请陆提学雅正!”

  陆提学停下脚步:“蒙文怎可称经?快快拿来一观,若是写得不好,我可要训斥一二。”

  朱铭早有准备,当即掏出几张纸来。

  (

第85章 0080【桑下论道】

  “人之初,性本善……”

  陆提学认认真真读完,不时的点头表示赞同,最后说道:“此蒙文确属上乘,利于孩童学习,但不可称其为经,且改名为《三字文》吧。”

  朱铭对此无所谓,拱手说:“多谢提学赐名。”

  陆提学微笑颔首:“李通判言你贯通三经,我这就考你一考。”

  此言一出,随行的二十个西乡县士子,齐刷刷把目光投到朱铭身上。有疑惑,有不屑,有嫉妒……种种情绪,不一而足。

  贯通三经,可不是能随便说的!

  一个少年贯通三经,基本能够断定在吹牛。

  陆提学又对钱教授和士子们说:“吾提之问,尔等也可回答。”

  “请提学不吝赐教!”

  众人纷纷鞠躬作揖。

  陆提学负手而立,望着前方山川:“何谓道?何谓器?”

  一个姓余的士子抢答:“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没等这人说完,其余士子已懊悔不已。

  悔的是自己反应太慢,竟错过了表现机会。这是《易传》里的原话,而且非常出名,就算不治《周易》也能答出。

  陆提学看向朱铭:“成功以为如何?”

  朱铭听懂了对方是啥意思,以前白崇文、李含章、向知县考教学问,皆以科举内容为出发点,只是让朱铭解释经文而已。

  眼前的陆提学,已经跳过科举高度,直接要跟朱铭谈理论道。

  朱铭回答说:“道即理,器即事。”

  如此答案,跟余姓士子差不多,但又更具体一些。

  陆提学又问:“道器何干也?”

  “道体器用!”

  “道器不二。”

  “道亦器,器亦道。”

  “……”

  随行士子们纷纷抢答,这次他们得抓住机会,说的都是大而空的主流观点。

  朱铭仔细思索,并没有说话,他在猜测陆提学的心思。

  擅长做阅读理解的考生都知道,只有想明白出题者的用意,才能无限接近于标准答案。

  陆提学问朱铭:“为何不言?”

  联系之前陆提学的言行,对方似乎很推崇杂学,朱铭给出答案:“治器显道。”

  陆提学闻言一怔,认真思考之后,竟然开心大笑:“好一个治器显道,真乃吾辈中人也!”

  这不但是标准答案,而且超乎出题者的预期。

  “治器显道”是南宋事功学派的思想,当时朝廷经历了一系列惨败,诸多士子开始进行反思。于是提出要学以致用,做学问的追求是国富民强,抛弃那些假大空的道理,实事求是的去做人做事。他们推崇农商并重、义利并举、王霸并用。

  南宋事功派诞生的环境,以及他们提倡的内容,跟明末的实学派如出一辙。都是国家衰弱,抛弃虚谈,追求实用。

  陆提学当然不是什么事功派,但他推崇杂学,互相之间搭得上。

  眼见搔到陆提学的痒处,朱铭乘胜追击说:“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

  陆提学仔细品味此句,居然生出知己之感,同时还有点嫉妒:我也是这么想的,怎么就没总结出来?

  这句话,出自南宋陈亮之言。

  朱熹和陈亮是好基友,都属于狂热主战派,但他们的学术思想水火不容。都试图说服对方,又都拿对方没办法,就差靠打一顿论输赢了。

  “成功上前来!”

  陆提学见猎心喜,完全不理会旁人,让朱铭跟他一起前行。

  行走一阵,田埂稍宽,有棵桑树。

  陆提学也不嫌弃地面很脏,一屁股坐在桑树下,招手道:“来坐。”

  于是,朱铭也洒脱起来,挨着陆提学坐下。

  如此情形,让随行士子嫉妒得发狂,恨不得踹飞朱铭换成自己。

  谁让他们不会审题呢?脑子一热就开始抢答。

首节 上一节 81/11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我在红楼改气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