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84节
“瘦”押“宥韵”,为去声。
创作诗词时,“受”与“瘦”能够通押,这种情况下是押韵的。但如果行酒令,陆提学作为主裁判,可以判定“瘦”字出韵了。
以前科举考诗赋,押韵也这般严格,很多大佬都会翻车。
朱铭悄悄抹汗,他运气好,差点就掉坑里。
酒令行到第二圈,一共有四人出韵罚酒。到第三圈时,朱铭也出韵了,老老实实罚酒一碗。
这不丢人。
真的防不胜防,若不允许通押,古代士子也得出错。第五圈时,向知县和钱教授双双罚酒。
陆提学一脸坏笑,他就喜欢这样捉弄人。
甚至可以说欺负人,因为方言口音问题,在场多数都宥韵、有韵不分。
如此瞎搞,倒是让气氛迅速活跃,几碗酒水咕咕下肚,就连余大渊和朱铭都互相开玩笑。
酒足饭饱,白家搬来许多板凳,众人就在院中纳凉休息。
天色渐渐暗淡,灯笼也提了些来。
余大渊似乎忘了之前的不快,主动跟朱铭交流:“成功师出何门?”
朱铭回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并未拜师。”
“颇为难得,”余大渊已经服气了,拿出自己的旧作说,“请成功贤弟雅正。”
朱铭凑近灯笼阅读,说道:“写得极好。”
卢衡调侃道:“莫给他面子,平庸便是平庸。这厮经学远胜于俺,写诗却连俺都不如。”
“伱怎考不中举人?”余大渊很是不爽,故意去戳他痛脚。
卢衡却不生气,嘿嘿笑道:“科举又不考诗赋,俺也没法。”
宋代考取举人的难度,比明清两朝要低得多。眼前这二十个士子,有四分之一都曾中过举,他们算是全县的读书人代表。
黄晟拖着板凳过来,问道:“俺听人说,成功贤弟还有个诨号叫插翅虎?”
“有吗?我怎不知。”朱铭更喜欢做呼保义。
黄晟又问:“那些贼寇是否要吃人肉?”
朱铭有些无语:“阁下听谁说的?”
卢衡插嘴道:“县里都这么传,说那杨氏兄弟,专剖婴儿心肺下酒。”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朱铭解释了几句,便说起整个战斗过程。少不了添油加醋,对剿贼细节进行艺术化处理,反正朱铭亲自提刀与贼首大战了几回合。
士子们听得眉飞色舞,恨不能亲自上阵杀贼。
聊完剿贼之事,余大渊说道:“成功诗才卓越,不若加入俺们的七香社。每年春秋两季,七香社都要举行诗会,诸多士子一起谈诗论道。”
“余兄盛情相邀,在下自当从命。”朱铭当然不会拒绝,他打算在西乡县造反,多认识几个本地读书人也好。
有个现象很奇特,北宋诗社遍地,恰恰是科举取消诗赋之后才蔚然成风的。
以前是考试工具,把人搞得苦不堪言。
取消诗赋之后,反而用来耍乐子,诗社一堆一堆冒出来。
院子的另一边,陆提学处于微醺状态,正在请教农业知识:“这花朵的雌雄如何区分?”
朱国祥叫仆人取来木炭,在地上画了很大两朵花,尽量用通俗词汇解释:“这里是雄蕊群,分为花丝和花药。花丝便如男根,花药便是卵蛋,能够产生大量花粉。”
“我知道了,花粉便是那物。”陆提学捋胡子笑道。
朱国祥继续说:“这里是雌蕊群,分为柱头、花柱和子房。花粉从这里进入子房,便可阴阳交媾,结出果实子粒来。”
陆提学蹲着看了半天,啧啧称奇说:“有趣,有趣,着实有趣。吾有一族弟(陆游他爹),平日喜养牡丹,却不料那牡丹花,竟是……哈哈哈哈!”
朱国祥说道:“牡丹雌雄同株,一般雄蕊更多,雌蕊更少。”
陆提学笑得更开心:“待下次相见,我先让他用鼻子凑近了闻,再指着牡丹说:这是公的!”
朱国祥哭笑不得。
好半天收起笑容,陆提学又问:“还有甚新鲜说法没?”
朱国祥正色道:“我有两种作物,从海外得来,叫做玉米和红薯。即便种于山地,玉米也可亩产一石。若是种于好地,两石亦可收获。至于红薯,类似于芋头一般食用根茎,亩产更高。”
亩产一石,那是没有化肥,且玉米种子退化后的产量。如果全都是良种,再把化肥用上,最高亩产能有十多石……
陆提学惊道:“山地种粮食亩产一石?”
朱国祥点头说:“红薯玉米皆已种下,再过两个月,玉米便可收获。”
“种在哪里?”陆提学问。
朱国祥说:“就在本村。”
陆提学的表情变得异常严肃:“明日带我去看看!若是属实,吾当在整个利州路推广。”
(更改一下更新时间,每日两更,上午九点,下午四点。)
(友情推荐几本好书:《神话制卡师》万订大作,《我在霍格沃茨搞发明》很有意思,《兼职艺术家》大神我最白的新书,《美利坚名利双收》大神白色十三号的新书,《从部落到神国》某位神秘大神的马甲幼苗。)
第88章 0083【王炸】
清晨。
父子、婆媳带着小孩,早早守在院中等候,因为提学使要过来。
然后,肚子都等饿了,人影也没见着。
“先吃饭吧,”朱铭忍不住吐槽,“这位老兄修的情本论,喜欢干啥就干啥,不能对他的守时报太大期望。”
朱国祥问道:“情本论就是任性?”
朱铭摇头道:“苏轼认为,人的本性源于自然属性。情是性之动,与性、命在同一层面。这种观念,导致苏轼在做事的时候,自然而然以情为本,并且跟主流政治形态相对抗。你可以简单理解为……自由主义,虽然这样阐述非常片面。”
“宋代的自由主义?很有意思。”朱国祥笑道。
朱铭又说:“相比起来,苏轼他爹,才真的叫逆反。苏洵推崇权变机谋,说圣人之道的完整形态,是有经书、有权变、有机谋。而且用权变来解六经,给儒家经典套上一层阴谋论。后来朱熹读《六经论》都气炸了,说在苏洵眼里,圣人皆以术欺天下。”
朱国祥听得津津有味,在穿越之前,他还以为儒家都是理学那套,没想到还有这么多稀奇古怪的学说。
婆媳俩端来饭菜,米饭、蔬菜和鸡蛋,相比以前丰盛得多。
一直等到正午过后,陆提学终于来了,老远就笑呵呵说:“吾颇嗜睡,今日睡过头了。”
朱铭很想来一句:您老怕不是睡过头,而是一觉睡到中午才起来吧。
朱国祥道:“不妨事的,早晚都一样。”
婆媳俩赶忙带着白祺下拜,这是她们见过的最大官儿,而且还是一个清贵学官。
严大婆非常突兀的说:“祺哥儿,快背《三字经》!”
白祺见到这么多人有些犯怵,但还是老老实实背诵起来:“人之初,性本善……”
严大婆的想法,跟那些士子差不多,想在提学面前表现表现。
一连背诵四百多字,白祺终于卡壳了,忘记接下来是什么。
见他乖巧伶俐,陆提学和颜悦色,伸手抚摸白祺的头顶:“好孩子,背得极好,今后要多多用功。”
“嗯,”白祺点头应承,“俺很用功的,每天都背书学字。”
陆提学下令道:“走吧。”
官吏士子们,立即簇拥着他上山,要陪提学使耍个痛快。
目送众人离开,严大婆欣喜道:“提学夸赞了祺哥儿呢!”
“是啊,祺哥儿今后定有出息。”沈有容也高兴得不得了。
严大婆琢磨说:“朱相公若得了赏识,提学能不能给个一官半职?”
“这个,俺也不懂。”沈有容说。
却说父子俩带着陆提学,来到一块玉米地。
朱国祥介绍道:“这便是玉米,间作豆子,套种了红薯。地面是红薯的藤叶,藤叶可喂牲畜,嫩叶亦可做蔬菜。”
“一块地里种三样?”陆提学问道。
朱国祥说:“提学可还记得套种十三法?”
“记得,你昨日说过。”陆提学点头道。
朱国祥说道:“这三种作物,由高到矮,正是高低套种。叶子有圆有尖,也合圆尖套种。它们的播种、生长和收获期是错开的,不会抢肥,豆子还能提供肥力。等玉米收获之后,会改种一些大蒜,既可不让土地闲置,又能利用大蒜来驱虫。”
陆提学问道:“如此间作之法,等于只种了半亩玉米,也能亩产一石?”
“或许不到一石。”朱国祥说。
他是按建国初期数据来推断的,新中国刚建立那些年,没有良种,没有化肥,玉米平均亩产62公斤多一些,差不多就是宋代的一石。
至于几十年后嘛,亩产800多公斤的玉米都有。
穿越带来的种子再退化,估计也就退化到建国初的水平。
宋代北方的好田,亩产也有一两石,个别还能达到两石半。可如果换成贫瘠山地,粟米、高粱就亩产不足一石了,强行种小麦甚至只产三四十斤。
更何况,眼前这块玉米地,还套种了其他作物,加起来的产量非常吓人。
陆提学说道:“待玉米、红薯收获之后,你送一些种子到兴元府,提学司明年会搬到兴元府办公。”
利州路的辖区范围,大概就是川北一带,以及陕西的秦岭以南地区,还沾着一点点甘肃地界。
其政治中心,此时已经迁到汉中,但军事中心依旧在四川广元。教育部门(提举学事司),明年也会迁到汉中。反正乱得很,几套班子互不统属,平时也不怎么交流。
陆提学又问向知县:“伱的职田还剩多少?”
“不到两百亩,”向知县抱怨道,“茶汤钱也一直没补足。”
向知县的职田满额为两顷,不属于他,属于知县这个职位。但职田早就被侵占了,甚至搞不清楚是被谁侵占的。
这种情况极为普遍,朝廷的解决办法是:一点职田都不剩的,每月补发11贯茶汤钱。有职田但收入不足10贯的,补足10贯茶汤钱。(以上条例,只适用于选人,京朝官补得更多。且实际很难操作,经常发不足茶汤钱。)
陆提学才不管向知县的茶汤钱,只说道:“汝身为本县父母,当以身作则。明年拿钱出来,找朱先生买些种子,按他的法子种植玉米红薯,就种在你的职田当中。或许种子不够,就先种两三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