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83节

  “俺也带了。”黄晟笑道。

  这些家伙想在提学使面前表现,一个个都带了诗文。旧作必定反复修改过,朱铭就算精于诗词,临场创作恐怕也难比得上。

  余大渊当即把士子们都叫来,去偏僻处悄悄商议。

  卢衡只蹲在旁边发笑,他学问不大好,考举人都够呛。而且,已经有兄长中了进士,自己又身为首富之子,何必去搅和这种事情?

  他已经看出来了,陆提学对朱家父子颇为赏识。

  让朱家父子下不来台,就等于是让陆提学下不来台!

  这么浅显的道理,士子们应该知道才对。可那些士子都有志于科举,绞尽脑汁想在提学面前出彩,利令智昏已没了基本判断力。

  士子们商量着怎么搞事,那些胥吏也早就吃饭去了。他们累得够呛,得赶紧填饱肚子,随时等着提学使差遣。这位提学间歇性发疯,鬼知道一会儿还要干啥。

  下午五点多,终于开饭。

  在白家院子里摆了三桌,陆提学、向知县、钱教授、白宗望、朱家父子,以及卢衡和余大渊做主桌。白大郎、白二郎与其余士子坐另外两桌。

  两锅东坡肉,全拿去分了,每人只分得四块。

  朱国祥的回锅肉加了红糖,颜色要深一些。可惜没有熬焦糖水,色泽并不红亮,看起来没那么赏心悦目。

  陆提学尝了一口,顿时喜上眉梢:“有了甘甜之味,食用确实更佳!”

  朱国祥说:“若有糖霜,可熬制焦糖水,烹饪时淋于其中。不但香气浓郁,且猪肉表面色泽明亮,犹如红色珍珠一般。”

  陆提学惋惜道:“糖霜不易得,价比金银。”

  此时的冰糖制作技术还很原始,最初是制作沙糖(流质红糖)的副产品。掌握技术的糖户,对此秘而不宣,就拿制糖业最发达的遂宁来说,也只有三百多户能够制作冰糖。而且制作流程耗日持久,需要一年多时间。

  新的冰糖上市,瞬间就被抢购一空,运到中原和江南去售卖。

  陆提学窝在汉中,有钱都买不到。

  余大渊虽然看不惯朱家父子,此刻吃到加了红糖的东坡肉,也是挥舞筷子大快朵颐。真香!

  朱铭在下午时分表现够了,这时也不再折腾,大口嚼着蒸羊肉喝酒。

  没吃几口,便听邻桌有人说:“今日提学驾临,西乡士子毕至,可谓一时盛会也。不妨以诗佐酒,聊助兴致。”

  “诗酒助兴,真乃雅事!”士子们纷纷附和。

  陆提学只是微笑,这种场面他见多了。

  每到一地去视察,士子们都会急于表现。若有哪个读书人,在当地人缘不好,又恰巧被他陆提学赏识,必然遭到其他士子的刁难。

  “俺有一作,请提学雅正。”黄晟迫不及待要掏出诗文。

  陆提学终于开口:“旧作就不必拿出来了,我出一题,诸生临场赋诗,如此方能显得本事。”

  这句话说出来,其中一半的士子,都已经面露难色。

  科举取消诗赋之后,钻研此道的读书人变少,大宋士子群体的诗赋才华严重下降。

  “请提学出题。”卢衡率先出声。反正他已经躺平了,学问就那副鬼样子,乐于见得诸多士子吃瘪。

  陆提学性格促狭,故意捉弄众人,苦思一阵:“既然都是读书人,便以做学问为题。”

  这下子,随行士子们全部傻眼。

  出题伱随便出,山川、田野、农家、酒水、餐饭、风月、时令……这些内容都可以,大家都能憋出一首诗来。

  可拿做学问为题,未免也太抽象了!

  一个个都没心情吃饭,全在那里抓耳挠腮。

  陆提学忍着笑意,问朱家父子:“二位可有了?”

  朱国祥直接说:“我对诗词并不精通,写出来也是贻笑大方。至于犬子……尚可。”

  余大渊自己憋不出,也不让朱铭好受,当即说道:“成功贤弟既然贯通三经,想必诗词之道也造诣匪浅,吾等正欲请教一二。”

  朱铭扭头瞅向隔壁两桌,这些家伙都在看着自己,表情全是……幸灾乐祸!

  放下筷子,朱铭装模作样沉思,忽地吟诵出来:“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听到是这首诗,朱国祥差点拍案叫绝。

  太应景了,不仅完美契合题目,而且迎合了陆提学的治学思想。还带着几分自谦,又暗中去拍陆提学的马屁!

  院子里,无人说话,似乎有点冷场。

  余大渊手握筷子,傻傻看着朱铭。(这本书怎么说呢?成绩居然很好,24小时首订三万二。不过因为乌龙,好多跑来看热闹的,估计首订水分有点大,按第二章来算应该是二万五。)

  (嗯,节目效果拉满,我发现自己是营销鬼才。哈哈。同时,还要感谢编辑,给了一堆好推荐,就是老王那乌龙有些对不起编辑的苦心。)

第87章 0082【行酒令】

  余大渊学过《滕王阁序》,也知道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

  今日,他感觉场景重现了。朱铭就是王勃,而他和在场士子,则是被王勃打脸的宾客。

  很丢人!

  余大渊悄悄看向黄晟,却见黄晟低头不语。

  他们两个都考中过举人,基本脸面还是要的,不可能再继续死缠难打。

  朱铭的学问摆在那里,要经学有经学,要诗才有诗才。该怎么缠?又怎么打?自讨没趣吗?

  钱教授捋着胡子,举起酒盏说:“好诗,佐酒足矣,当浮三大白。”

  “请!”

  向知县笑着与钱教授碰杯。

  卢衡仔细品味诗句,却是暗自叹息:这朱成功真乃马屁高手,俺是万万学不会的。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这两句的潜意思是,朱铭年纪轻轻,只有些少年工夫,论学问还得看陆提学这样的前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两句都不用潜意思了,直接明说做学问就是做事,陆提学的治学方法绝对正确。

  马屁拍到如此程度,偏偏不会让人厌恶。

  因为这首诗本身就写得好!

  陆提学当然高兴,脸上笑容如菊花般绽放,继而又是一声叹息:“可惜啊,如此急智,你若早生二十年,就能在东坡先生面前一展学问。你这机变之才,去修蜀学再适合不过。”

  朱铭问道:“提学推崇蜀学?”

  陆提学摇头道:“蜀学见解,吾只认其经世、治史、情本之论。至于纵横权变、三教合一,未免太过偏颇。”

  朱铭终于彻底搞懂了,为啥陆提学主张做实事,却又间歇性发神经,原来是受到苏轼的影响。

  心、性、情、命,这是宋人热衷讨论的话题。

  蜀学突出一个情字,即所谓“情本论”,接近于庄子的自然主义性命观,以及……禅。

  这本来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再加上纵横术,就显得过于轻浮了。

  一个儒学流派,吸收糅合佛道与纵横术,听起来就感觉古怪得很。朱熹的点评最为形象,说三苏父子“早拾苏张之余绪,晚醉佛老之糟粕”。

  然而在北宋后期,民间影响力最大的,既不是王安石的新学,也不是二程的洛学,恰恰是以三苏为首的蜀学!

  因为蜀学士子文章写得好,传播范围极广,且情本论易于被年轻人接受。

  就连陆提学这个主张做事的,都被情本论给带歪了。

  “罢了,喝酒!”

  陆提学突然有些意兴萧索。

  大家都没搞明白,刚才还挺高兴的,怎么突然就变脸了。

  可能,又在发神经吧。

  陆提学却是想到了朝堂时局,他与族弟皆为新党,可蔡京的许多做法,就连新党也看不惯。

  他的族叔陆佃,是王安石的亲传弟子!

  而朱铭刚才抄的那首诗,原作者正是他的族侄陆游……可能,今后还会继续抄,谁让陆游还没出生呢?

  似乎觉得气氛有些沉闷,陆提学又说:“尔等可行酒令。”

  向知县拱手道:“请提学出令。”

  陆提学说:“饮酒作乐,不应繁琐。便用调笑令,喝酒为首,三句便可。吾先来,喝酒,喝酒,莫负韶华老朽?”

  向知县立即接:“喝酒,喝酒,争先不甘人后。”

  钱教授又接:“喝酒,喝酒,贪欢莫思年寿。”

  什么玩意儿?

  轮到朱国祥时已经懵掉,他最近恶补了平仄与押韵知识。可前面三人的酒令,平仄不完全一样啊,这让他怎么往下接?

  “喝酒,喝酒……”朱国祥仰脖子猛喝一碗,“我干了!”

  “哈哈哈哈!”

  全场大笑,气氛热闹起来。

  朱铭坐在陆提学旁边,正好是主桌的最后一个。

  这种时候,背再多诗词都没用,必须知道酒令平仄。

  通过前面七位的酒令,朱铭已经听出其中规律,倒数第三字必须是平,最后一字必须是仄,其余位置可以随意。

  朱铭接道:“喝酒,喝酒,酒肉穿肠无垢。”

  旁桌一个士子迫不及待道:“喝酒,喝酒,醉意沉沉消瘦。”

  “哈哈!”

  陆提学拍手大呼:“罚酒,罚酒!”

  那士子疑惑道:“出韵了吗?”

  陆提学促狭道:“如此简单的酒令,难道还允许你通押?”

  在场众人,皆哭笑不得,提学大人真是太狗了。

  故意出浅显酒令,却在押韵那里挖坑等人跳。

  “受”押“有韵”,为上声。

首节 上一节 83/11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我在红楼改气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