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995节

  朱铭说道:“计划做得不错,最后能落实几分才是关键。尤其是拆迁城西的附廓居民,还有征募民夫、外调砖石木材。”

  朱洋说道:“孩儿会时刻盯紧的。”

  “放手去做,”朱铭叮嘱道:“做错了有人给你补救,最重要的是你要从中学会一些东西。”

  “全赖父亲照拂。”朱洋露出孩童般微笑。

  虽然已经成年,但该撒娇的时候还是得撒娇。

  按照这套增筑方案,今后洛阳全城面积为70平方公里,比清朝的北京城(62.5平方公里)要大一些。至于洛阳皇城,比明清皇城(不是紫禁城)面积大三分之一。

  能轻松容纳百万人口!

  地上、地下的排水系统先得搞好,生活用水设施自然也得抓紧,百万人口不可能全靠打井饮用。

  洛阳的水利系统非常全面,魏晋时期已然成熟。千金堨、千金渠、千金坞、五龙渠、代龙渠、九龙渠、长分桥、张方沟、石巷水门,这些设施有些用来饮用,有些则用来泄洪排水,构成比较完整的城市水利系统。

  如今增筑面积达到原有的二分之一,五代以来废弃的某些水利系统,也得再重新修复使用。

  顺便再次完善洛阳周边水利,那些用于城市泄洪排水的河渠,完全可以供附近农民用来灌溉良田。

  大部分城西附郭百姓不用搬走,少部分需要搬迁的纯属倒霉。他们现有的房子,正好位于增筑的城墙和护城河区域,又或者位于新定的官方机构所在地,又或者被拆了做主干街道之类。

  冬去春来。

  河南、洛阳二县的民夫被征调三万人,一些去挖下水道,一些去挖护城河,修筑城墙反而不用着急。

  挖出的土方,可以用来夯为内墙层。

  这些民夫不但包伙食,而且还有工资可拿。

  相关钱粮,户部、工部调拨一些,洛阳府、洛阳县、河南县再拨一些。

  由于主要种植冬小麦,需要春耕的土地不多,因此春季征召民夫并不太耽误农时。

  只要给钱给粮,民夫们就非常乐意。

  大明建国还不到二十年,又多次掀起反腐大案,天子脚下没人敢乱来。就算官吏中饱私囊,只属于小打小闹而已。

  王朝中后期就不行了。

  像历史上那个大明王朝,仅仅过了百年,北京城的水利工程都敢层层转包。最后被一个私人承接过去,估计是因为利润太薄,只能选择偷工减料,河堤使用不到半年就垮了……一堆人头落地!

  朱洋在洛阳筑城时,北方有点风调雨顺的味道。

  局部稍有春旱,但整体来说顺遂人意。

  但终究只是刚进入回暖期,小冰河期的威力仍在。

  浙江、福建、江西在入夏之后,二十多个府县遭遇洪水,仅建州城(建瓯)就有数千人被淹死——因为暴雨下个不停,上游的建阳溪、松溪及其支流水位猛涨,洪峰抵达半日就淹没河堤倒灌入城。

  建州死了一堆官吏和军将,当时他们正带着军民加筑河堤!

  严州城更惨,史书上只有五个字:水暴至,没城。

  连严州城东的神泉监都被淹了,那里是南方第二大铜钱铸造厂。

  东南方似乎把天捅破了窟窿,整整三个省份的暴雨下得没完没了。经济和人口损失惨重。

  小冰河期的真正危害不是寒冷,而是气候变化莫测,会出现许多极端天气。

  报灾文书如雪花般飞到洛阳,朱铭看得是一脸无奈。

  只能紧急调运赈灾物资过去,并免除受灾府县的赋税,顺便把往年逋赋一起免了。

  至于赈灾立功之人,通通有赏。

  死难者抚恤。

  因公殉职者,比如建州的官吏将士,是在加固河堤时被淹死的,全部重重抚恤。

  这破气候!

  朱铭登上西城楼散心,默默看着城外民夫挖掘护城河道。

  江西、浙江、福建三省,这次至少被淹死了十万人,流离失所者估计有上百万。洪水来得太大太急,无论官民都没有充足准备,谁能想到洪水直接把城给淹没了。

  好不容易渐渐充盈的财政,被这么一搞又瘪下去。

  (这两天被儿子传染了小儿百日咳……外婆估计不行了,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可能就是接下来两三天的事。)

请假

  外婆走了,可能这两天都没有更新。

  抱歉。

第1031章 1026【官二代们的好奇心】

  仅学习三年时间,陆游就从太学提前毕业了。

  这个速度是非常快的,但跟太学里面那些卷王没法比。他没有获得太学生直授进士资格,只是顺利毕业而已。

  即便如此,也把同年龄的大部分士子甩开八条街。

  因为太学毕业考试很难,通过率只略高于乡试。即便无法直授进士,只要你顺利毕业,就能自动拥有举人身份。

  这个举人身份可以保留九年,不用再辛苦去考府试、乡试,直接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即可。

  毕业庆典结束,太学毕业生们各奔东西。

  有的留在京城继续求学,有的前往地方书院学习,有的选择回家闭门苦读,有的选择结伴四处游学……为下一届京城会试做准备。

  他们其实可以去做高级吏员,只要不犯错误,三年之内肯定转为末流品官。

  毕竟是太学毕业生!

  但吏转官的发展前途有限,太学毕业生们不屑于此,宁愿继续苦读老老实实考进士。

  陆游的亲爹已是礼部尚书,他为了避嫌,不打算来年参加会试。

  好吧,其实这些都是借口。

  会试虽然由礼部来组织筹办,但从北宋开始,礼部官员就必须回避。即,礼部官员只负责组织考试,不得参与出题、监考和阅卷,陆游不可能从父亲那里作弊。

  陆游就是想四处走走,仗剑去国到处旅游。

  这股风气是从灭亡金国之后兴起的,那些暂时没把握考上科举,且手里又不缺钱花的富家子,互相邀约结伴带着随从到处跑。

  陆游此次游学,一共有四个同伴。

  都来头不小。

  一个叫王廉清,大画家王铚之子。他爷爷是欧阳修的学生,他母亲是曾布的孙女。

  一个叫綦歧庵,太常寺卿綦崇礼之子。他的表婶是李清照,他的老师是退休首相翟汝文。

  一个叫白师厚,皇宫侍卫头领白胜的嫡次子。

  一个叫范成大。此人与范仲淹家族是同乡,两个家族并称为“苏州二范”。其父范雩是宋徽宗时期的太学生进士,名义上属于朱铭的学生——朱铭做过太学正。因此,范雩在大明新朝混得不错,属于“太学派”官员。

  大明文官派系,有潜臣派、四川派、江西派、山东派、太学派、同年派。

  潜臣派,以朱铭起兵前的旧识或属官为核心。

  四川派,即朱氏占领四川时期投靠的官员。

  江西派,最初是以首相张根为中心抱团形成的派系。

  山东派,最初是以首相翟汝文为中心形成的,后来分裂为两股势力。一股是翟汝文留下的门生故旧,一股则以秦桧为领袖——秦桧在山东混了很多年。

  太学派,以陈东、魏良臣为首。

  同年派,以朱铭的同年进士为核心,秦桧也曾是其中一员。

  有的派系正在急剧衰落,亦有新的派系正在产生。

  总体来讲,现在是潜臣派、四川派、太学派最强,而且互相之间牵扯交杂!

  ……

  却说五人结伴远游,随从加起来有十多个。

  仅白师厚这小子,就带了五个随从出门。他那亲妈拦不住儿子,只能给儿子塞保镖,其中三个随从都是退伍军士。

  别的士子仗剑远游,都是选择游览名山大川,喜欢边塞的就往宁夏、辽东、北方草原。

  陆游他们却是人手一本《天方夜谭》,想往哪里跑不言而喻!

  当然,这些家伙皆为名门之后,根本不敢对父母说明实情。他们声称要去南方各省,旅游路线是沿运河南下江淮,再逆长江而上去两湖和四川,最后沿着蜀道北上经陕西回洛阳。

  实际上呢?

  商丘城外,汴河之上,客船之中。

  綦歧庵说:“东南正在闹洪灾,也不知洪水是否已退去。我们可以从登莱府出海,先走高丽,再去日本。待到顺风顺水,便从日本去闽浙,继而搭船前往南洋。俺家在山东,出海之前,还能与诸君一起共游泰山。”

  王廉清对此无所谓:“都好,你们拿主意。”

  “山东下次再去,”范成大说道,“在《天方夜谭》当中,高丽一个故事都没有,日本只录了一个故事。还是直接下南洋最好,路过江南的时候,我带你们去苏州游玩。”

  陆游问白师厚:“学朴兄想走哪边?”

  “皆可,”白师厚笑嘻嘻道,“除了汉中、湖北和东西二京,俺还没去过别的地方。此番远游,只为增涨眼界,走哪条路线都行。”

  “那抓阄吧。”陆游说道。

  十个纸团,分别写着南北二字。

  五人抓取纸团摊开,却是三南二北。

  次日,他们沿着汴河坐船往东南,一路游山玩水拜访名士。

  过临淮之后,遇一大湖洪泽,邀约当地士子游玩,五人还留下一些诗词佳句。

  此时的洪泽湖,在后世那个洪泽湖的东边。

  淮阴城便在洪泽北岸,那里有北宋修建的几段运河:从扬州北上的运河,依靠沙河、龟山运河、洪泽新河来连通汴河,避开了淮河的凶险区域,途经淮阴城、洪泽镇、龟山镇等城镇。

  而扬州运河的最北端,则是大明淮南省的省会山阳(淮安)。

  本地士子、首相李含章的族侄李祖洽,在游湖时对他们说:“诸君若不急着南下,可以随我去涟水登临海岱楼。沿途稻香蛙鸣,皆为鱼米之乡,今年江南洪涝,漕粮北运就全看我淮南了!”

  白师厚问道:“涟水入海之地,可有港口?”

首节 上一节 995/11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我在红楼改气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