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第520节
“这九品官人法,无非是一部选官之法,陛下既要反制,自然也要从选官之法来入手。”
“臣以为,陛下即刻下诏,尽快恢复我大汉朝的察举之制,如此一来,自然便能与伪秦的九品官人法针锋相对。”
田丰的政治力场,显然偏向于保守,主张恢复旧制。
诸葛亮却摇了摇头,说道:
“察举制推行百余年来,至桓灵二帝时,因州郡地方官营私舞弊、朋比结党,察举制已是弊端重重,急需革新。”
“且自董卓之乱以来,州郡频繁易主,察举制的根基已荡然无存,想要重建谈何容易。”
“故臣以为,陛下再造大汉,令天下气象一新,这选官之制也当趁势革新,以适应当前朝野形势才是。”
诸葛亮道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显然要比田丰这个保守派,要稍显激进,主张推行新制。
话音方落。
法正眼眸一亮,拱手进言道:
“我们何必非要在这里劳神伤脑,既然要用新制,干脆将那九品官人法拿来,为我大汉所用不就行了!”
第406章 若学曹操鼠目寸光,大汉必亡!此子乃可造之才,得好好栽培啊!
法正禀承的是拿来主义。
他一句话,提醒了在场所有人。
就连刘备,亦是眼前一亮。
法正说的没错啊,既然这九品官人法乃是选官良制,为什么不拿来直接用呢?
这玩意儿又不是什么秘密,也没有什么专利壁垒,你想用就用,曹操还能拦着你不成。
刘备从来不是一个保守迂腐之人。
当年萧方说屯田制好用,虽是曹操先一步搞了屯田,他还不是照葫芦画瓢,拿来在自己家推行。
现如今曹操先在伪秦推行九品官人法,为什么不能照搬?
只要是好东西,就算是出自于敌人之手,也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嘛…
刘备捋着细髯,若有所思,显然已是动心。
殿中纷论而起,赞同法正的大臣们不在少数。
毕竟老刘打天下的班底,虽然以寒门为主,但在打天下的过程中,却吸收了众多士家豪杰。
就如田丰,便为河北大族名士,家世地位何其显赫。
当法正提出,可将曹秦的九品官人法拿来直接用时,原本偏向保守的田丰,很快也改变了立场,对法正的提议予以支持。
一方面,在察举制崩坏的前提下,客观上讲,这九品官人法确实是选官的良制,于国有利。
另一方面,这九品官人法对于士家来说,也是切切实实有利。
于公于私都有好处,一件双赢的好事,田丰怎么可能不支持。
这也是那些士家出身的大臣们的共同心思。
“丞相,你以为,朕若于我大汉朝,推行这九品官人法,可行否?”
事关国之大计,刘备自不敢直接拍板,最后还得向萧方征询意见。
萧方轻咳了一声。
大殿内立时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停止了议论,目光齐聚向了这位大汉丞相。
“这九品官人法,确实是当下最优的一套选官之法,陛下当然也可以拿来为我大汉所用。”
“但臣以为,若从长远来看,这九品官人法于我大汉朝,却有百害而无一利!”
“甚至,陛下若推行此制,我大汉朝将来便有亡国之患!”
此言一出,大殿内立时一片悚然。
任谁也没料到,萧方会突然之间,抛出了如此“危言怂听”的论断。
亡国之患!
明明是一套选贤任能的良制,怎么到了萧方口中,竟能令大汉朝亡国了?
“丞相何出此言?”
刘备也惊出了一身冷汗,急是追问道。
“天下英才,多出自于士家,这自然是事实,毫无争议。”
“这九品官人法一旦推行,短期之内,确实方便从士家中挑选贤能之才,为国所用。”
“但此法的关键,一为中正官设置,二为定品。”
“这中正官乃司徒举荐,既为朝官,又为本地人,照此设置法,这个中正官必会为本土士家大姓所垄断。”
“还有这个所谓定品,名义上包括家世,才学,德行,看似极为公允。”
“可才学德行这两样,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有无才学,德行好不好,全由中正官来衡量决断。”
“唯家世一项,是士家豪姓,还是寒门庶族,界限清晰毫无争议。”
“那么有此两项漏洞,用不了多少年,这九品官人法选出来的所谓贤才,便皆会为士家所垄断。”
“介时便会出现,所谓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如此一来,寒门庶族入仕为官,为朝廷效力的渠道被彻底堵塞,久而久之定然会对朝廷国家离心离德,乃至心生怨恨。”
“而朝廷的大小官员,上至朝廷,下至州郡,又皆为士家垄断把持,等同于天子与士家共治天下,甚至是天子依附于士家。”
“皇权大削,天子被架空,朝廷州郡充斥着徒有虚名的所谓士家‘贤士’,更不乏野心勃勃之徒,寒门庶族又报国无门,对朝廷怨声载道。”
“试问,国家若到了这般地步,焉能不亡?”
萧方声色俱厉,将这九品官人法的恶果,摆在了老刘面前。
听到最后,刘备倒吸一口凉气,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尽管他用人不疑,尽管他对臣下极为信任,也乐得放权给臣下。
但他毕竟乃天子。
哪怕再胸怀四海,气度非凡的皇帝,听到“天子被架空”这几个字,岂能不惊出一身冷汗?
这可是古往今来,别管明君还是昏君,所有天子共同的逆鳞!
田丰,法正等原本主张推行九品官人法的大臣们,听得萧方这一番剖析,无不是脸色惊变,皆是倒吸凉气。
“陛下,还是丞相深谋远虑,洞察秋毫!”
“如此看来,这九品官人法确实有着巨大隐患,若真推行下去,长远来看确实于国有害!”
“陛下,臣收回臣方才的主张。”
法正虽然心高气傲,却并非不明事理,错了便果断的立正认错。
“丞相之深谋远虑,臣自愧不如呀。”
“这再好的选官之制,若是有伤于天子皇权,臣以为也断然不可行。”
“如此看来,曹操推行此法,亦不过是为笼络士家豪姓人心,实则乃鼠目浅光之举。”
“陛下神武雄略,乃是要再开创我大汉百年盛世的明君,凡事自当为子孙万世长远计,岂能学曹操那般短视!”
“这九品官人法,臣以为断不可行!”
田丰亦改变了力场。
他素来刚毅正直,虽出身士家豪姓,却首先不忘自己乃是刘备的臣子,大汉朝的臣子。
这九品官人法虽对士家有利,却有损于刘备这个天子的权力,对大汉朝长治久安有弊端,田丰自然优势选择为天子朝廷考虑。
他并没有以私废公!
当然,眼前这班大臣,也并非人人皆似田丰这般刚正秉公,事事以天子朝廷为先。
有人改变立场,但也有不少人,选择了沉默。
没办法,萧方都站出来说了,这九品官人法推行下去,将来会使大汉朝有亡国之祸,会架空天子!
这时候谁敢站出来反驳萧方?
“还是景略看的更深远周详,如此看来,朕确实不能学曹操的鼠目寸光。”
刘备重重点头,尔后却又眉头仍皱:
“可察举制已废,又不能推行这九品官人法,那朕当以何制来与曹操针锋相对,争夺人心?”
众臣沉默了下来。
诸葛亮也好,法正也罢,亦或是田丰,一时皆眉头深锁,思索不出个万全之策来。
大殿之上,本是热议的气氛,不由沉寂了下来。
“邓艾,把我叫你带的那东西,献给陛下吧。”
萧方向不远处侍立的小书僮吩咐道。
书僮的名字,确实是邓艾。
就是当年老刘平定荆州时,归降有功的刘表旧将邓济的儿子。
这孩子也算与他有缘,邓艾的名字,还是在邓济的请求下,由他所赐。
如今多年已过,当年那个襁褓中的婴儿,如今已长成了七八岁的少年郎。
萧方知邓艾天资聪颖,有名将之姿,将来必为大汉栋梁之才,得好好培养才是。
于是在老刘称帝之后,他便向邓济提出,将邓艾带在身边,做自己的侍读书僮。
邓济一听,自然是惊喜若狂,受宠若惊。
那不是别人,可是萧丞相啊。
天子之下,大汉丞相,百官之首,再世谋圣!
萧丞相主动要让你儿子做书僮,这是赏识你儿子,有意要栽培你儿子呀。
上一篇:我的餐馆通古代
下一篇: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