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19节
“总算是搞定老朱了。”
与此同时,朱棡也是松了口气,心中悬着的大石头,也总算是落了下来,而说实话,今日能说服老朱,朱标功不可没,要不是这位老兄的助攻,还真没有那么容易。
至于为什么一定要让这群皇子们历练?
其实很简单,就像是朱棡想和朱元璋打赌,赌他一年之内打下草原,三年之内国力远超大明,这其中自然有吹牛逼的成分,但是也不多。
因为朱棡真的可以在一年之内打下草原,至于三年之内国力远超大明,这还真的说不准。
毕竟光是想要在草原筑起王朝,其中所耗费巨大,没有十年之期,根本行不通。
但是朱棡也笃定老朱绝不会跟他赌,所以才会放下豪言。
那这与皇子们历练一年有什么关系?
自然有关系,因为待来日大明富强繁荣,朱棡便会请奏朱元璋,启用外封制,临近大明诸国,海外诸地,裂土封王,由此而开启天子坐中堂,宗亲攘蛮夷的旷世大明!
“对了,咱还有件事,要找你们商议一下。”
就在朱棡思索之时,朱元璋又是看向朱棡与朱标,笑着开口道:“也就是关于日后藩王的俸禄。”
第24章 臭小子,咱可以印大明宝钞啊(求追读,求月票,求推荐票!)
说话之间,老朱从身上取出一份奏章,直接丢在了桌子上。
“亲王岁支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匹,纻丝三百匹,纱罗各一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一千匹。”
“绵二千两,盐二千引,茶一千斤,马匹草料月支五十匹。缎匹岁给匠料,拨王府自造。”
“靖江王岁支米二万石,钞一万贯,余物比亲王减半,马匹草料月支二十匹。”
“公主未受封,每岁支纻丝纱罗各一十匹,绢冬夏布各三十匹,绵二百两。”
“已封公主,赐庄田一所,计岁收米一千五百石,钞二千贯。”
“亲王子男未受封,岁支纻丝纱罗绢冬夏布同绵同公主未封例,女未封者减半。”
.........
朱棡直接拿过桌子上的奏章,看向其中的内容,面色顿时为之一变,显然是被奏章上的内容惊到了!
就连凑过来的朱标,也是内心一震的看向老朱出声道:“爹,这是不是有点太高了?”
这份亲王俸禄,何止是高,简直是达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
要知道,大明开国第一功臣的韩国公李善长,公爵年俸乃是最高,但也不过四千石。
至于其余公爵,年俸皆是三千石,侯爵年俸一千二百石,而伯爵年俸仅有二百四十石。
但眼前的这份奏章,亲王年俸光是岁米就已经高达五万石?
这是什么概念?
这么说吧,一位亲王就已经等于十六位年俸三千石的公爵。
而且这还仅仅是岁米!
“咱之所以定下这么高的年俸,自然有咱的深意。”
“高俸禄,一则可以确保亲王们在藩地的生活无忧,使其不必因生计而滋生异心,而安其心,方才能稳固我大明江山。”
对此,朱元璋目光炯炯的看向朱棡与朱标道:“二则,亲王手握重兵,财力充足,方能在边疆有效抵御外侮,戍卫江山安宁,此乃安内攘外之策也。”
随后老朱又是顿了顿,方才继续道:“再者,高俸养尊,也是高责所在。”
“爹,儿子明白你为什么要分封诸王,无非就是我朱家底蕴薄弱,您需要收拢兵权,以自家镇江山。”
“这一点,您没有错,但今日我们不扯这些大道理,因为儿子只是想跟您算一笔账。”
一直未曾开口的朱棡,突然抬起头看向朱元璋正色道:“当然算完这笔账,您还是执意如此,那儿子无话可说。”
“什么账?”
老朱听后,眉宇间不禁掠过一丝疑惑道。
“若是儿子记得不错,一石米的价格在四钱银子与六钱银子之间浮动。”
“那我们取个折中的数目,便是一石米等于半贯五钱银子。”
“而五钱银子能买一石米,五万石岁米就等于二万五千两银子。”
“对不对?”朱棡继续看向老朱道。
“没错。”老朱也是点了点头道。
明朝初年,粮食的价格浮动,但大多不会超过这个区间,所以算下来的确是二万五千两银子。
“还有钞二万五千贯,一贯等于一两银子,也就是二万五千两。”
“那我们今日就不算其他东西,光是岁米与宝钞便已经五万两了吧?”朱棡仍是道。
老朱也是依旧点头道:“没错,的确是五万两。”
“好,您现在有十四个儿子,而以您的身体状况,未来肯定还能生。”
“所以除了大哥是太子外,我们就算您有二十个儿子,也就是二十位亲王。”
“一位亲王的年俸是五万两,二十位亲王的年俸就是一百万两。”
“这就等于光是亲王俸禄,朝廷每年就得支出百万两,对吧?”
朱棡又是微微思索片刻后,方才看向朱元璋道。
“是百万两。”朱元璋的脸上依旧如常道。
毕竟对于老朱来说,一百万两还真不多!
啊?
大明开国仅仅九年,老朱就已经不将百万两放在眼中?
没错,老朱确实不用放在眼中,甚至都不用放在心中,因为老朱在洪武八年发行了大明宝钞。
所以即便是没有银子,老朱也可以无限制的印钞,怎么可能因为一百万两而动容?
“而您定下的宗室承袭制,亲王爵位世袭罔替,世代相传,至于亲王子嗣,则是降爵为郡王。”
“至于郡王的年俸岁支米六千石,钞二千八百贯,我们就算是六千两。”
“那一位亲王有十个儿子,不过分吧?”
“毕竟您鼓励生育,那身为大明亲王自然要以身作则。”
“那算下来就有二百个郡王,一个郡王六千两,那两百位郡王就是一百二十万两。”
“而这算下来,大明每年的宗室年俸支出,就已经高达二百二十万两。”
“还有就是公主、郡主、县主,再加上杂七杂八的东西,我们每年就当支出三百万两。”
“那儿子想问一句,光是每年三百万两的支出,您的国库负担的起么?”
话罢,朱棡便是直勾勾的看向朱元璋。
而且这还不是每年支出的极限,不然老朱后期怎么可能将藩王俸禄改为万石?
还不是大明国库根本支撑不起如此庞大的支出。
毕竟你想想明朝宗室制度与汉唐宋等前朝相比,明朝宗室制度的最大弊端是没有降等袭爵的机制。
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代皇帝将皇子分封为亲王,而每代亲王又继续分封众多郡王,导致宗室子弟数量急剧膨胀。
再者就是宗室子弟享受高额的岁赐,包括粮食、布匹、金银、盐、茶等物资,以及马匹草料等。
那这些开支构成了明朝财政的巨大负担。
“区区三百万两,咱还不放在眼中。”
只不过,老朱仍是不在意的笑了笑道。
“......???”
朱棡顿时瞪大眼睛的看向老朱。
而坐在朱棡身边的朱标也是想起了一件事,便是轻轻点头笑道:“的确不是很多。”
“我是不是穿越的方式不对?明朝什么时候这么富了?”
看向自信满满的朱元璋与朱标,朱棡惊呆了,但下意识朱棡总觉得,自己是不是忘记了什么事?
“臭小子,你在外勤于军务,自然不知道咱大明已经今非昔比。”
话音落下,老朱的脸上又是闪过一抹骄傲与自豪。
“臭小子,国库没银子,咱可以印大明宝钞啊!”
........
“666!”
第25章 民心是秤,能称出一个国家的轻重(求追读,求月票,求推荐票!)
伴随朱元璋的话音落下,朱棡终于明白自己忘记了什么事。
洪武八年,大明全国各地铜矿停产,洪武通宝的铸造量并不能满足商业、农业发展和多次北伐的军费使用。
于是朱元璋下旨,发行大明宝钞,作为大明市面上的通行货币。
而且为了推行大明宝钞的流通使用,朝廷制订了严苛的措施。
如:禁止金银流通,大额交易禁止使用铜钱,对伪造宝钞者处以斩首的极刑等。
所以大明宝钞的出现,极大的解决了明朝捉襟见肘的经济问题。
毕竟无论是讨伐北元的军费,还是兴修农田水利的费用,都是依靠大明宝钞来实现的。
但老朱可谓是对得起自己的身份,流氓就是流氓,完全没有一点经济头脑。
什么?哪有儿子埋汰自己老子是“流氓”的?
非也,此“流氓”非彼“流氓。”
因为在古代封建王朝,“流氓”二字,你得拆分开来。
流:无地者为流,意思就是王朝治下,先家后国,而无家则无国,特别是古代以农为本,粮食更是一大生产力,那你没有田亩土地,就相当于对王朝没有用,自然就是“流”了。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