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20节
至于氓:通俗易懂点,就是你不仅仅没有田亩,还没有房子与生存能力,而这便是“氓”。
而这两者自然结合,便是形成了所谓的“流氓”。
所以这般说来,老朱的确是个流氓,毕竟老朱不仅没有田亩,甚至还没有家,而若是不投军,老朱估计还在路上要饭。
那你还能指望老朱有点经济头脑?
毕竟没有金银支撑,只能依靠大明王朝的公信力。
但谁让老朱玩的花,将本该一本万利的大明宝钞,疯狂印刷,从头到尾就没把控过数目。
北伐草原?印!
赈灾灾民?印!
兴修水利?印!
反正只要能用到银子的地方,朱元璋永远就是一句话,那便是印!
而只要咱老朱印的够快,花的够勤,大明的国库就永远不可能空虚。
还有就是老朱一边毫无节制的印刷大明宝钞,另一边却规定民间缴纳赋税之时,使用宝钞数目,不能超过三成,至于另外的七成,则是用实物,或者是金银来缴纳赋税。
那这不是只许州官防火,不许百姓点灯?
所以老朱此举,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一直在消耗大明王朝在百姓心中的公信力。
毕竟,您老人家只负责印钞卯尽花,却一点都不收回朝廷,这换谁谁能愿意?
百姓又不是傻子,金银不用在民间流通,但却可以用来缴纳赋税?
还有就是停下了铜币的制造,也都是在为大明宝钞让路,这就使得大明宝钞沦为废纸以后,民间逐渐自发的使用碎银。
至此朝廷便失去了铸币权,可以这么说吧,自洪武初年开始,明朝的经济命脉与货币体系,就已经因为老朱而崩盘。
“老头,大明宝钞能发行的基础,便是我大明的公信力,而您终结乱世,驱逐鞑虏,百姓愿意相信您。”
“可若是您继续毫无节制的印刷大明宝钞,只能导致大明宝钞迅速贬值,造成市场混乱。”
“而我记得史书上有记载,前宋的交子、会子就是因为过度发行,最终失去了百姓的信任,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想通的瞬间,朱棡便是抬起头看向朱元璋正色道。
大明宝钞,关乎国本,可容不得一点马虎,所以决不能放任老朱继续肆无忌惮的加印大明宝钞。
而且这对于百姓何尝不是一种压榨?
当然并非是老朱想压榨百姓,而是规矩制定的同时,便存在了许多漏洞。
而这天下最不缺的便是聪明人,特别是商人,他们常年与银子打交道,自然能看出大明宝钞的弊端。
可他们依旧可以借此来大发不易财,使得百姓的生活愈发的艰苦。
毕竟是农耕社会,而百姓就是天下的第一大生产力,那朝廷所得自然也就出自百姓的手中。
那大明宝钞一旦贬值,受伤害最深的还是百姓,而获利最多的也不是朝廷,而是那些富商豪绅。
至于朝廷不过是为富商豪绅打工的同时,还将彻底失去朝廷的威严与百信的信服力。
此言一出,不仅是朱元璋,就连朱标都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老头,老大,你们想想,大明宝钞本就是无根之萍,而它们又如何与金银相提并论?”
“那不说前宋的交子、会子,便是蒙元时期的“钞”,它的贬值速度比流水还快。”
“甚至到了最后,连买张纸都不够,更别说保障民生、支撑朝廷了。”
“特别是您现在还这样毫无节制地印发宝钞,那跟拿纸糊个堤坝来抵挡洪水,有什么区别?”
“只是看着挺壮观,实际上呢?一场大雨就能把它冲垮。”
望向陷入沉思的老朱与朱标,朱棡又是轻轻叹了口气道。
对此,老朱与朱标仍然是沉思不语,好似真的在思索权衡其中的利弊。
“老头,并不是儿子危言耸听,而是大明宝钞若要长久,必须得让它有价值依托,得有金银做后盾。”
“或者与实物紧密挂钩,这样才能让人信得过,用得安心。否则,它就成了空中楼阁,看着美好,实则脆弱。”
“毕竟您看看咱们的老百姓,他们辛辛苦苦种地做工,赚回来的却是一叠叠越来越不值钱的纸。”
“那这就不光是宝钞的问题,这是人心啊!”
“那他们信任咱们大明,咱们就不能辜负这份信任,更不能让他们的汗水白流。”
朱棡又是顿了顿,方才继续看向老朱与朱标道:“而我记得小时候,您常跟我说,民心是秤,能称出一个国家的轻重。”
“而如今,咱们发行的宝钞,就是这秤上的码,可要是超了斤两,秤就失衡了,民心也就散了。”
“所以咱们得找到那个平衡点,让宝钞流通有序,与金银、实物形成稳定的兑换关系。”
“同时,也要恢复铜钱的流通,重新开始铸造铜钱,多渠道保障经济的血脉畅通。”
“这样一来,才能让大明的经济根基稳固,让百姓的日子真正好起来。”
话罢,朱棡便是拿起一旁的茶杯,直接一饮而尽。
第26章 我们始终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求追读,求月票,求推荐票!)
此时此刻的惠妃宫,顿时陷入了寂静之中,而不管是老朱,还是朱标,又或者是马皇后与郭惠妃,皆是齐齐看向朱棡。
爹,老三说的不错,大明立国之初,历经战乱,百姓渴望安宁,国家亟需稳定。
随后朱标率先回过神,便是眼神复杂的瞥了一眼朱棡,方才看向朱元璋拱手道:“而宝钞之策,在特定时期确有其效,但长远来看,必须有更为稳健的经济基石。”
马皇后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便也是开口笑道:“标儿与棡儿说的不错,国之根基在于民安,经济之本在于信用,朝廷仍需谨慎行事,方能对得起天下百姓。”
“老三说的不错。”
又是良久以后,老朱方才有些复杂的看向朱棡点头道。
朱元璋能取得天下,自然不是蠢货,自然能听明白朱棡的意思。
若是继续滥用大明宝钞,必然会为日后的大明埋下祸根,那老朱岂能愿意?
所以唯有完善大明宝钞制度,才能使其造福于朝廷与大明百姓。
然而,转瞬间,朱元璋的面色再度沉郁下来,眉宇间凝结着深深的疑虑。
大明宝钞潜在的问题,或许他未曾深思,朱标亦未曾预见,但满朝文武,英才济济,竟无一人能洞察其隐患?
尤其是户部,作为执掌帝国财政命脉的关键部门,难道也未能预见到宝钞制度的潜在危机?
这背后,究竟是真未察觉的盲点,还是有人心知肚明却缄口不言?
而能有如此怀疑,其实也还说得过去,毕竟古来皇帝皆多疑,所以这也不是什么大病,只是皇帝的通病罢了。
“您留下我在京辅国,重定洪武诸策,儿子当然不会有所隐瞒。”
面对老朱的夸赞,朱棡仅是摆了摆手道。
但谁能想到,朱棡此话一出,除了郭惠妃之外,包括朱元璋的脸上都是闪过一抹怪异之色。
至于马皇后与朱标闪过怪异之色的同时,嘴角甚至还勾起一抹笑意。
只是顷刻间,咱们老朱的脸又是垮了下来,甚至隐隐有化为铁青的趋势。
这般说来,岂不是说明他老朱真不会治国?还得朱棡这个儿子来给他老子擦屁股?那老朱怎么能忍?
还是忍了吧,毕竟老朱还得靠朱棡来解决问题。
毕竟朱棡能提出来大明宝钞的弊端,必然有办法解决问题。
不然以朱棡的性格,绝对不可能多嘴。
“臭小子,那咱将大明宝钞的差事交给你,你意下如何?”
想通了的老朱,便又是抬起头看向朱棡道。
“可以。”
朱棡思索了一下,方才点了点头道:“但这件差事,我一个人可干不成。”
“我帮你。”
坐在朱棡身边的朱标,轻轻拍了拍朱棡的肩膀笑道。
对此,朱棡仅是笑道:“等的就是你的这句话。”
“但我不去宝钞提举司,至于为什么,就是懒得跟他们废话。”
随后朱棡又是顿了顿,方才看向老朱道:“而且既然这件事交给我全权负责,那我和老大干什么,你都别过问。”
“嗯。”
老朱先是点了点头,随后又是问道:“但必须有个时间吧?”
“嗯.....那便为期一年吧。”
“反正现在的北元不过是丧家之犬,根本不足为惧,也就没必要继续派兵北伐了。”
“而现在的当务之急,便是休养生息,恢复民生,这是重中之重。”
“再者便是让宝钞提举司停下印制大明宝钞,至于最近印制的大明宝钞全部废除,别向民间流通。”
“同时老头你得下旨,重新开始铸造铜钱,并且让百姓可以使用金银交易。”
“至于剩下的事,便交给我来办吧。”
朱棡想了想,便是看向朱元璋说道。
“朝廷不是咱的一言堂,明日早朝,便由你来奏吧。”
老朱的眼中闪过一抹思索后,也是拍了拍朱棡的肩膀道:“奏完以后,咱会下旨。”
“还是让老大奏吧。”
但朱棡却是直接摇了摇头道。
“我......?”
朱标微微一愣,便是下意识的指了指自己道。
“不然呢?”
朱棡没好气的看向朱标道。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