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255节
虽然借贷人利用强权,将出借人害得家破人亡,不过这也说明质押借贷早已有之。
如今最有资格利用强权的大明皇室是出借人,面对把官员当韭菜的朱元璋,又有谁敢多欠钱不还的老赖呢?
惟一的破局办法就是,不让大明钱庄开展放贷业务。
想到这里,朱棡便将自己今天和朱标讲的那些话写成了奏本,打算明天上朝时怼死那些不开眼的官员。
在做完这一切之后,朱棡便在谢钰儿的服侍之下沐浴、更衣。
随后搂着媳妇一起探讨起了,昆字究竟有多少种写法。
晨曦透过云层,洒在宏伟壮观的皇宫之上。
朱棡身着华丽的官服,与其他文武百官一同前往朝堂。
皇宫的建筑巍峨壮丽,金碧辉煌的宫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宽广的庭院中。
红色的墙壁、金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尊贵。
走进皇宫的朱棡,此时感受到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长长的廊道两旁,站立着威武的侍卫。
他们身姿挺拔,目光炯炯,守护着皇宫的安全。
沿着廊道前行,朱棡来到了朝堂前的广场上。
此时广场上已经聚集了众多的文武百官,他们身着各色官服,三五成群地交谈着。
朱棡放眼望去,只见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官员们有的在讨论国家大事,有的在交流着彼此的见闻,还有的在互相寒暄问候。
他们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嘈杂的声浪,回荡在皇宫的上空。
在这片人声鼎沸中,朱棡感受到了国家的繁荣与昌盛,也感受到了自己肩负的重任。
随着一声悠扬的钟声响起,文武百官们纷纷停止了交谈。
他们整理好自己的官服,有序地进入朝堂。
朱棡也跟随着众人的脚步,走进了庄严肃穆的奉天殿,开始了新一天的朝政。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随着王景弘的一声大喝,在场的文武百官这才发现,今天坐在龙椅上的竟是朱标。
虽然在监国期间太子代理朝政,但仍然处于“臣”的地位。
通常在龙椅下方,会设有太子的座位。
毕竟按照传统礼节,太子不能坐在象征皇权的龙椅上。
就在诸位大臣疑惑不解时,王景弘从袖子里拿出一份诏书。
“天子诏,跪!”
除了知道内情的朱棡之外,在场的其他人,闻言顿时跪在了地上。
王景弘清了清自己的嗓子,随即便开始宣读诏书内容。
“最近皇后生病了,咱因为担心妹子的身体,实在是无心朝政。
特命太子监国,有什么事情,你们向他汇报即可。
大明江山迟早要交到太子手中,在监国期间咱特批标儿坐龙椅,钦此!”
在听完朱元璋用大白话写的诏书之后,在场的文武百官不由得面面相觑。
前段时间关于蓝玉、晋王的一些流言,一直都传得沸沸扬扬。
卫国公邓愈、宋国公冯胜,以及德庆侯廖永忠这些晋王党,基本上都成了被人架在火上烤的对象。
这导致魏国公徐达迟迟无法提筹备婚礼的事情,毕竟大明的开国六公三位都倒向晋王,恐怕会酿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尤其是这件事情,还涉及到了鄂国公常遇春的小舅子蓝玉,就变得更加敏感起来。
如今随着朱元璋的这道圣旨,之前的一切流言,都在瞬间不攻自破。
原本还打算在朝堂上继续抨击大明钱庄的官员,顿时被吓得面如土色。
谁都知道朱标和朱棡两兄弟,好得都快穿上一条裤子了。
甚至有传言说,太子在监国期间曾经半公开地讲过,“晋王说的话,就等于是本宫说过的话!”
再加上刘伯温之子刘琏、江夏侯周德兴之子周骥、义惠伯刘继祖之子刘琦,都直接或间接死在朱棡手上。
如今太子重新恢复监国地位,这时候冒险得罪晋王殿下,基本和找死没区别!
第202章 设立大明商务书局,掌握行业标准的最终解释权
朱标端坐在朝堂之上,眼神瞬间蒙上一层阴霾。
那目光犹如寒风般,扫过在场的每一位臣子。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无形的压力,让人不寒而栗。
文武百官都逐渐感受到了朱标的气势,他们的身体开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那些平日里趾高气昂的大臣们,此刻也低下了头,不敢与朱标对视。
他们深知这位太子殿下的威严不容侵犯。
朱标的目光最终停留在原御史台御史周康裕的身上,对方顿时感到一股寒意涌上心头。
只见他的脸色变得苍白,额头上冒出了冷汗。
周康裕想要开口解释,却发现自己的喉咙仿佛被什么东西堵住,发不出一丝声音。
整个朝堂此时陷入了一片死寂,只有朱标的呼吸声,在空气中回荡。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忿怒和失望,对这些臣子们的表现,更是感到非常不满。
过了许久,朱标才缓缓开口说道:“本宫希望你们能够明白,大明皇家的权威不容挑战。
如果再有下次,本宫绝不轻饶!”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让人无法抗拒。
文武百官们纷纷跪地,齐声高呼:“太子殿下息怒,臣等有罪!”
他们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似乎竭力显示出对朱标的敬畏之情。
朱标看着这些臣子们,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
“本宫知道你们这些臣子,虽然有不足之处,但也是大明的栋梁之才。
希望诸位能够吸取教训,为我大明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然而朱标话音刚落,原本还算温暖的大殿内,突然涌起了一股彻骨的寒意。
这股寒气仿佛从四面八方袭来,瞬间弥漫开来,让人不禁打了个寒颤。
众人将目光纷纷投向朱棡所在的方向,但却没有看到任何异常之处。
紧接着一股无形的肃杀之意,开始蔓延整个大殿。
这股气息如同寒冬中的冷风一般,冰冷而刺骨,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恐惧。
群臣的脸色变得苍白,心跳加速,额头上也开始冒出冷汗。
他们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里,周围充满了无尽的危险与寒冷。
此刻大殿内的气氛凝重到了极点,群臣们不敢轻易开口说话,生怕触怒了太子。
他们只能默默低头,感受着那股越来越强烈的肃杀之意。
这种感觉就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紧紧扼住了喉咙,让文武百官无法呼吸。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打破了沉默:“太子殿下……”
一名大臣试图开口说话,然而他的声音却颤抖得厉害,几乎难以听清。
朱标微微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冷冽的光芒,吓得那位大臣立刻闭上了嘴巴。
其他人见状,更是噤若寒蝉,不敢再有丝毫动作。
此时大殿内的温度似乎更低了几分,群臣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他们心中暗暗祈祷,希望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能够尽快结束,让一切恢复正常。
“臣朱棡有本启奏!”
听到晋王殿下开口打破僵局,几乎所有的文武百官,都流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神情。
朱标脸上迅速浮现出一丝笑意,“三弟一向足智多谋,有什么建议不妨直言。”
朱棡从袖里拿出奏本,直接照本宣科道:“臣提议在金陵印刷厂的基础上设立大明商务书局,负责审核规范市面上流通的出版物。
同时向符合标准的书商和书会,颁发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以确保相关行业可以有序健康发展。”
虽然明代图书出版体系完善、出版品类繁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图书出版可以不受朝廷管控为所欲为。
毕竟是封建王朝,祸乱朝纲、诋毁帝王的文艺作品,是绝对不可出现的。
依据《大明律》规定:凡私家收藏玄象器物、天文图谶应禁之书,以及历代帝王将相、金玉符玺等物者杖一百。
凡造谶纬、妖书、妖言,及传用惑众者皆斩。
亵渎帝王圣贤的词曲、小说也是一律不准出现。
其中《剪灯新话》和《剪灯余话》等被禁,皆因其中有大量的反帝王思想。
容易引起时局不安,使得人心浮动所至。
永乐九年,明朝在各地发布榜文:“但凡有亵渎帝王圣贤之词曲,驾头杂剧非律所该载者。
敢有收藏、传诵、印卖,一律拿送法司究治。”
其次对于一些书籍内容,只要官府确立了刻本。
此后便不可以进行私自更改,只能使用官方版本。
有监察机构按察司对相关书商进行定时查看和相应处理,一旦发现私自更改刊印版本,会立即将相关图书予以处理。
不让其出现在市面上,同时对于书商和店铺,也有相应的处罚措施。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