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256节

  在这种情况下,朱棡提出设立大明商务书局,并没有引起什么太大的波澜。

  然而这只是计划中的第一步,一旦出版物经营许可证颁发出去,书商、书会和版坊之间的利益关系便会不攻自破。

  毕竟大明商务书局掌握了行业标准的最终解释权,哪怕是处于上游行业负责投资印书的版坊,也不得不投鼠忌器。

  就在这时,户部尚书偰斯站出来反驳道:“我大明全国各地已有按察司专门负责此项工作,设立大明商务书局,实在是有些画蛇添足。

  况且增加新的部门也需要填补一些官员,这样无疑会增加国库的负担。”

  朱棡胸有成竹的说道:“按察司发现禁书总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往往相关出版物都已经在市面上流传一段时间了。

  况且一些不法版坊为了利益铤而走险,按察司很容易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至于增加国库负担的情况,大明商务书局是在金陵印刷厂的基础上设立,完全可以做到自负盈亏。”

  始终冷眼旁观的朱标,恰到好处地开口说道:“既然大明商务书局可以自负盈亏,又可以填补按察司的管理盲区,那就交个具体的章程上来。

  另外锦衣卫最近也发现,江南苏家和朱熹后人来往非常密切。

  一旦他们冒天下之大不韪,散播亵渎帝王的文学作品。

  总不能等到在市面上流传一段时间,再由按察司出面处理吧?”

  偰斯很快便想到了,已经被送进锦衣卫大狱的苏城,顿时熄灭了继续谏言的想法。

第203章 救马皇后就是救黎民,晋王道德绑架玩得真溜!

  下朝之后的朱标没有丝毫耽搁,立刻动身前往坤宁宫。

  他知道这件事必须尽快告诉父亲朱元璋。

  当朱标抵达坤宁宫时,朱元璋正在与马皇后闲聊。

  看到儿子来了,朱元璋微笑着问道:“标儿,今日怎么有空来咱这儿里啊?”

  朱标神色凝重地说道:“爹,儿臣有要事禀报。”

  朱元璋见状,示意朱标坐下慢慢说。

  于是朱标将早朝上发生的事情,详细地向朱元璋做了汇报。

  在听完之后,朱元璋微微颔首,表示赞同道:“嗯,如此甚好。”

  见朱元璋认同自己的想法,朱标接着说道:“那么关于大明商务书局的监管,儿臣认为可以交给锦衣卫负责。”

  此时一旁的朱棣听到这话,连忙出声附和道:“皇兄说得极是!”

  朱元璋转头看向朱棣,语气严厉的说道:“老四啊,上次之事,我已狠狠训斥了你一顿。

  此次事关重大,若再出岔子,我这个当大哥的定不轻饶!”

  朱棣一脸惶恐,赶忙跪地行礼,声音宏亮地回应道:“儿臣领命!”

  朱标满意地点点头,又看向一旁的偰斯,郑重地说道:“此外按察司也要加强对书籍出版的审查力度,绝对不能让任何有害的书籍流入市场。”

  偰斯赶忙起身应诺,但心里却是暗暗叫苦不迭。

  他知道这意味着自己的工作量,将会大大增加。

  然而偰斯也明白此事关系重大,容不得半点马虎。

  可当着千古一帝朱元璋的面,他也只能硬着头皮点头称是。

  待偰斯转身离开之后,朱棡便带着自己之前从民间找的郎中钱宁,迈步走进了坤宁宫。

  “孩儿听说母后病了,特地让府上的郎中过来为您诊治。”

  如今在后世的社会中,对于医生这个职业,通常都是比较尊敬的。

  然而在古代有很多人都不愿意当御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晋升之路比较漫长。

  无论查看历史还是看影视剧作品,资历越老的御医越有话语权,也越受皇帝信任。

  另外御医在晋升之路方面,不仅时间比较漫长,还需要有雄厚的财力进行打点。

  除了作为御医比较难以晋升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具有比较大的风险。

  毕竟古代的医疗以及医治水平,并没有那么发达。

  只要皇家的人身体出现问题,第一个问责的肯定是御医。

  然而这些御医面对一些突发性疾病,或由于饮食问题导致的慢性疾病时,其实也是很难进行医治的。

  就比如说拿糖尿病来说,即便以后世的医疗水平,都不能够彻底根治。

  因此倘若只是当个闲散郎中的话,那就是有命挣钱有命花。

  如果追求大富大贵,作为御医进宫给皇家看病,很可能有命挣钱没命花。

  当初钱宁之所以答应给太子妃查药,完全是看在晋王殿下为太原做的那些贡献。

  可没想到做出这个违背祖宗的决定之后,钱宁从此以后便再也难以回头了。

  “晋王殿下,小民才疏学浅,恐怕难以胜任为皇后娘娘诊病的职责。”

  看着眼中带着一丝不情愿的钱宁,朱棡的脸色立刻变得清冷起来。

  “相信这段时间钱郎中应该也有所耳闻,孤王与太子之间关系大不如从前。

  倘若父皇百年之后,太子登上九五之位,还需要有母后从中周旋才行。

  否则一旦后继之君行削藩之举,恐怕山西的百姓又要继续过苦日子了。”

  坐在不远处的朱元璋和朱标,静静的看着朱棡在那里表演。

  如果不是为了给马皇后治病,朱标还真想把自己的三弟拉过来问一问。

  “说好了兄弟之间的‘宫斗’只是演戏,你咋一言不合,就当着老爹的面背刺我呢?”

  身为一个无职无权的升斗小民,钱宁根本就没有资格抬头看太子和皇帝,自然不清楚两人现在的表情。

  况且如今他满脑子都是一些历史典故,毕竟自古以来一朝天子一朝臣,功高盖主更是最大的忌讳。

  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手底下的功臣良将非常多,但他没有杀一个人。

  因为李世民足够自信,手底下没有一人可以超过他的伟大。

  白起被称为杀神,他为秦国的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最后却被秦王赐死了。

  就是因为他没有政治觉悟,事实上基本上能打仗的将领,都有一个通病。

  他们都认为我能打胜仗就是忠心,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白起以为自己能百战百胜,就是对秦王忠心耿耿。

  可是他没有去读取秦王的想法,揣测秦王的意思。

  实际上白起应该做个听君王指挥的利剑,而不是棱角分明的统帅。

  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钱宁看来,晋王殿下就是当今皇帝手中的一柄利剑。

  可最近不知怎么搞的,朱棡莫名其妙的和太子上演了“宫斗”戏码。

  在别有用心之人的推波助澜之下,“实权藩王与大明未来储君之间失和”的传闻,如今已经演化出了好几个版本。

  再加上当事人都已经亲口承认了,钱宁忽然觉得自己这次进宫给马皇后看病,似乎又多了一份沉重的责任。

  “晋王殿下请放心,老夫一定竭尽所能,想方设法解除皇后娘娘的病痛。”

  面对钱宁信誓旦旦的保证,朱棡满意的点了点头。

  “抓紧时间去做事吧,孤王等着你的好消息。”

  然而就在钱宁转身离开不久之后,朱棡便从朱元璋的眼中看到了一丝愠怒。

  “如果咱没记错的话,之前你们兄弟俩还好好的,最近却忽然起了隔阂。

  如果是因为你身边那两位贤才,被调入朝堂任职的事情,那是咱下的旨意。

  你不要把责任怪到标儿身上,还有一家人有什么事情,就拿到明面上来说。”

  朱标和朱棡两兄弟同时对视了一眼,感觉到时机已经差不多成熟了。

  于是身为太子的朱标,立刻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从头到尾详细叙述了一遍。

  “蓝玉好歹也是鄂国公的小舅子,鄂国公又是老三的授业恩师,太子妃清韵的父亲。

  这里边的关系错综复杂,儿臣和三弟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朱元璋闻言长叹了一口气,“虽然蓝玉所犯的事情牵扯到了北元奸细,但咱并没有要将他赶尽杀绝的意思。

  最多就是想给这小子一个教训,你们兄弟俩又何必来趟这个浑水呢?”

第204章 晋王出手救治马皇后,戴思恭全家瑟瑟发抖

  朱棡见状赶忙躬身解释道:“儿臣岂敢责怪大哥,只是近来事务繁杂。

  一时疏忽了与皇兄的联系,还望老爹恕罪。”

  朱元璋摆了摆手,示意朱棡起来说话。

  朱棡谢恩之后起身说道:“其实此事说来话长,儿臣与大哥确实因一些误会产生了嫌隙。

  然而如今细细想来,都是三弟的过错,还请兄长原谅。”

  朱标听了朱棡的话,心中顿感释然。

  他赶紧说道:“三弟言重了,都是自家兄弟,哪有什么原谅不原谅的。”

  朱元璋见状甚感欣慰,哈哈大笑道:“如此甚好!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你们兄弟之间要相互扶持,切不可再互生嫌隙。”

  说罢他看向朱标和朱棡两人,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鼓励。

  朱棡点了点头,郑重地表示道“老爹放心,儿臣一定会牢记您的教诲,与大哥携手共进,共同为大明的繁荣做出贡献。”

  朱标也连忙表态,“老爹放心,我会好好照顾弟弟们,我们兄弟几人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语重心长地对自己的两个儿子说道:“你们兄弟要团结一心,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

  只有这样我们朱家才能长治久安,大明王朝才能繁荣昌盛。”

首节 上一节 256/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推荐阅读

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