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单机南北朝

单机南北朝 第393节

  “年后使团就到了五原新城,再一个月就能抵达平城。”

  在出兵洛阳之前,苏泽就已经派遣苏节(【作死的使者】)带领使团,从独孤信筑的五原新城绕道北境,从旧六镇通道南下平城,和尔朱荣势力北部的六镇叛军首领鲜于阿胡谈判。

  对此幕府群臣都有疑问,众人都觉得明明现在是在关中种田的好时机,为什么苏泽要急著接触恒州?

  在群臣看来,如果苏泽非要打仗,取恒州还不如打南梁呢,汉中已经在苏泽手里了,入蜀的成本都要比绕过草原攻打恒州低。

  而且蜀地富庶,恒州是什么地方?是当年北魏自己都放弃的起家之地,鲜于阿胡能占据恒州,就是因为这里别人都看不上。

  不能放任尔朱荣从容的吞并河北,这是苏泽的计划。

  但是其中原因苏泽也没办法向众人详细解释,尔朱荣的战果太过魔幻,总不能说是史书上就是这么写的吧?

  苏泽只能含糊的说道:

  “河北是中原精华之在,不能让尔朱荣轻易经略河北,除了河东郡之外,恒州也可以用来牵制尔朱荣。”

  这么一说倒是也有道理,而且军事上的事情基本上都是苏泽独断。

  ——

  武德元年,武泰元年,普通六年,二月。

  当河阴之变的消息传开后,又掀起了北魏宗室投奔南梁的风潮。

  几个临近南梁的州郡,纷纷向萧衍请降,这位菩萨皇帝大喜,自己坐在家里什么都没做,就完成了南朝宋齐怎么都啃不下来的土地,自己当真是轮转王转世,是有大福报的!

  萧衍对于陈庆之北伐的事情也上了心,他下令由朱异筹办军资。

  萧衍也认真考虑了陈庆之的建议,准备在建康册立一位“儿皇帝”,不过此时萧衍的困扰不是没有人选,而是人选实在是太多了,在建康的元氏子弟,甚至比在洛阳的都要多了!

第409章 哈耶克和开中法

  萧衍对于这个“儿皇帝”心中也早有人选。

  北海王元颢,将重镇徐州献给了南梁,他本人对萧衍非常谄媚恭顺,是得到萧衍宠爱的幸臣。

  陈庆之要护送北海王元颢北上,所以萧衍也要听一听他的意见。

  萧衍随意的说道:

  “北海王元颢当年南奔的时候,曾经向朕借兵北伐,言辞壮烈,爱卿以为如何?”

  陈庆之皱眉,如果是以前,他作为了解萧衍的近臣,肯定就会顺从萧衍的提议了。

  但是这一次北伐事关重大,陈庆之只能硬著头皮说道:

  “陛下,北海王元颢此人,臣听说索孥妖后曾经派他入关中平叛,可是在沙苑一败后就消极颓废,后来又被苏泽轻易击败。”

  “臣以为,此人志大才疏,又无恒志,非是上选。”

  陈庆之也是冒著巨大的风险才说出这番话的。

  萧衍这位菩萨皇帝,虽然对待臣下看起来非常宽容,也似乎愿意听取臣子的意见,从善如流。

  但实际上,这些都是他即位之初时候的事情了。

  随著他在皇帝的位上坐久了,萧衍已经越来越听不进那些劝谏的声音了。

  只不过和南齐那些神经病皇帝比,萧衍确实还算厚道,那些他看不顺眼的大臣,他要么赶出建康让他们统领一方,又或者用高官厚禄将他们养起来,加上他身体又好,这些老臣都逐渐凋零,现在朝中已经没有人再劝谏萧衍了。

  不过萧衍也会顾忌名声,有些影响不好的建议,他都会示意让手下提出来,然后他再装模作样的答应下来。

  朱异就是这样的角色,其实很多朝政都是萧衍的心思,但是通过朱异的嘴里提出来,那万一执行出问题了,那萧衍只需要惩罚臣下就可以了,就可以维护他菩萨皇帝的形象。

  陈庆之小心翼翼的看著萧衍的脸色,果然萧衍的脸上露出阴霾。

  陈庆之连忙低下头道:

  “臣不通政务,更不如陛下善识人,是臣妄议大政了!”

  萧衍的脸色这才好了一些,陈庆之也是他倚仗的亲信大将,萧衍还是表现出怀柔的态度,只是拉著他说道:

  “子云(陈庆之字)啊,如今朝堂中的人才,哪个不是朕慧眼识珠?你不也是朕发掘的吗?”

  “北海王元颢虽然有些败绩,但是他是南逃元氏中第一个表态要北伐的,这份决心可嘉。”

  “这次北伐,你和元颢互相扶助,定能成就大功!”

  陈庆之知道自己劝谏无用,只能“满怀感激”的答应下来。

  等到皇宫中出来,陈庆之又找到了朱异府上,萧衍将筹备军需后勤的任务交给了朱异,武器甲仗都已经到位,但是军粮却迟迟未到。

  出征在即,陈庆之知道拖延不得,只能找上朱异的府上。

  陈庆之早些年曾经来过朱异的府邸,但是这一次府邸更大更气派了,原本朱异府邸周围的民居都已经被拆除,囊括到了朱异的府邸中。

  陈庆之低著头,这位萧衍身边的近臣,据说家中庄园中有上万奴隶,府邸中更是奇珍异宝无数,作风奢靡不亚于萧宏这样的宗王。

  陈庆之在管事的领入府中,府中传来宴乐的丝竹声,等绕到了一个精巧的庭院,陈庆之见到了大冬天依然宽衣博带的朱异,正在和一群客人饮酒作诗。

  来客也都和朱异一样的名士做派,甚至有人还解开衣衫,不顾这刚过完年的春寒,顶著寒风起舞。

  陈庆之了然,这是服了散。

  五石散服下后,身体会非常的燥热,如果不将这份燥热从身体里排出去,就可能因为“行散不畅”而死亡。

  “行散”有很多办法,豪饮豪吃就是一种办法,另外吹寒风也是一种办法,甚至房事也是一种行散的好办法。

  陈庆之是军人,他对服用五石散深恶痛绝,好在朱异听到陈庆之来访,也知道他是为了正事,他向一众客人告辞,带著陈庆之来到会客的书房。

  “陈将军,粮草的问题中书省已经回与你了,在出征前一定办妥,为何一催再催?”

  朱异也露出一丝不悦的神色,陈庆之不敢得罪这位权臣,只好无奈的说道:

  “朱相,北孥苏泽说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深得兵法之要,大军北伐粮草不足,难成事也。”

  朱异见到陈庆之焦急的样子,也叹气说道:

  “陈将军,且容我一段时间。”

  陈庆之疑惑道:

  “去年一年风调雨顺,建康官仓中难道没有存粮了吗?”

  朱异这才说道:

  “去年风调雨顺不假,但是朝廷用度颇多,这些年建康附近已经不怎么种粮食了,光是供应建康军民口粮都需要外地均输,为了筹措陈将军这批军粮,可是费了好大的力气。”

  陈庆之还记得几年前建康的粮仓都快放不下了,那时候萧衍还将陈粮拿出来布施百姓。

  怎么几年时间,偌大的官仓都已经空了,甚至连建康百姓的口粮,都要通过漕运从外地运输。

  对于原因朱异倒是看得清楚,他说道:

  “陈将军莫要担忧,这其实是好事。”

  好事?陈庆之实在是不理解了,堂堂大梁朝廷,连七千人出征的军粮都拿不出来,这又怎么能是好事?

  “建康附近百姓要么种植桑麻,要么进建康城做工,所挣收入比往日更甚。”

  “建康的粮价,也自然比别处更高些。所以建康百姓的口粮,都是商人从外地运来的。”

  “百姓有粮食吃,商人交市税,于国于民都是大好事。”

  “只是将军出征匆忙,外地均输的粮食还没到位,且宽上几日就行了。”

  陈庆之总觉得朱异说的不全是真相,可偏偏他不懂得货殖之术,也找不出朱异口中的漏洞。

  但是陈庆之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建康附近的兵源质量是越来越差了。

  以往那些能征善战的良家子,现在已经征募不到了。

  建康能参军的,要么是市井无赖的不良人,要么就是活不下去的破产农民,甚至还有逃奴、北地南下的侨户,而且就算是愿意从军的这些人,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纪律,都远不如之前的士兵。

  朱异都这么说了,陈庆之也不好继续逼迫,只能悻悻的从他府上返回。

  ——

  五原新城。

  韦孝宽正在商队接受这个月运来的粮食。

  五原城所在的河套地区,虽然也是适宜耕种的农耕区,但是从拓荒到种粮食再到出产粮食都是需要时间的,而且苏泽派遣他们来五原也不是来种田的,粮食依然需要从后方运过来。

  商队首领苏谈(【健谈的西域行商】)是苏泽召唤的随从,韦孝宽依然一丝不苟的检查完了粮食,这才盖上了五原县衙的官印,接受了这批粮食。

  韦孝宽接收了粮食,和苏谈攀谈道:

  “你们运送粮食到五原城,竟然不收财货?”

  韦孝宽有些难以理解,商人重利,竟然有商人不要钱,白白给官府运输粮食?

  苏谈微笑著说道:

  “韦县令,我们要的不是钱帛,而是您开的这个。”

  韦孝宽看著自己所开的收据,疑惑的问道:

  “这个能换钱吗?”

  苏谈说道:

  “此物名为盐引,有了此物就能从官府盐场换到盐了。”

  韦孝宽曾经做过榷酒的工作,苏泽从创建幕府以来,就对盐酒进行专营了。

  和只控制酒曲允许民间私酿的酒榷卖不同,盐是牢牢控制在官府手里的。

  盐场都是官办的,盐池都是郡公府控制的,关隘还有稽查私盐的任务,没有官方凭证的私盐一旦发现就会被没收。

  苏谈解释道:“郡公府每个月会贴出告示,发放盐引多少份,将粮食运输到指定的地区,就能够得到盐引。”

  “依靠这些盐引,就能在官办的盐场中换取到盐。”

  这下子韦孝宽明白了,这是鼓励商人帮助官府运送粮食,让商人换取参与盐贸易的权利。

  盐是百姓日用之物,商人用粮食换盐肯定是赚钱的。

  如果用以前的方法,向五原城运输粮食就要征发徭役,劳民伤财不说,百姓怨气也大,马上就要春耕了,谁也不想要这个时候离开家乡服徭役。

  商人运输也有成本低的优势。

  苏谈眼睛一转说道:

  “韦县令,我想和五原县做一笔买卖。”

首节 上一节 393/52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梁赘婿

下一篇:北齐怪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