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机南北朝 第487节
王莽就是这套理论的集大成者,利用自己大儒的身份,制造天命转移的理论,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利用学术篡位的皇帝。
如今谶语之说盛行,也可以说是这种理论的副作用。
苏泽也有些头疼,魏晋以来,无数大儒都进行了各种修补和升级,但是都无法打上这个“补丁”。
所以天下才陷入到了频繁的乱世之中,“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的说法成为主流,皇帝的名义失去了权威。
算了,还是先称王吧。
苏泽摇了摇头,暂时将这个问题搁置。
——
就在关中加紧筹备苏泽称王的事宜,南梁也在进行一次法统上的辩论。
上一次舍身同泰寺之后,也不知道是萧衍悟到了什么,老和尚在回宫之后动了凡心,召集天下佛道儒的学者入建康,讨论天下大势。
南梁的儒生们欣喜若狂。
萧衍刚登基的时候,曾经很重视儒学。
萧衍本来就是前齐竟陵王的幕友,文名满天下,和沈约、谢眺合称为竟陵八友。
登基后,萧衍重视儒学,兴办学馆,任用儒生出任重要职位,一度让南方儒生看到了希望。
当时萧衍还经常召集天下儒生问政。
但是自从萧衍沉迷佛学后,和外朝官员都疏远,就连太子都不见了,更不要说和名儒见面了。
这一次虽然是召集儒佛道三门,但是好歹皇帝肯听一听大家的想法了。
众多儒生纷纷在弟子的陪同下启程赶往建康,一些年纪大的儒生顶著大热天赶路,甚至活活的热死在路上,但是依然在死前嘱托弟子,要将自己的学术献给萧衍。
就这样,八月,南梁的儒佛道三门宗师齐聚建康城,萧衍下令在同泰寺设台,再辩三教经义。
听说是在同泰寺开会,儒生的心凉了不少。
这一次来建康的,儒门中年纪最长的,是南朝宋齐的知名大儒,伏曼容之孙伏挺。
而伏挺也曾经出仕萧衍,众人都询问他的看法。
伏挺心中也没底,但他还是说道:
“陛下广开言路,这就是德义之君,我等只要彰显先圣之学,自然能让陛下远离佛道。”
这虽然是正确的废话,但是众人也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各自散去,准备拿出自家的绝学来说服萧衍。
第512章 虚的
萧衍继位之后,也面临这个时代君王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代齐法统的问题。
萧衍本来是南齐大臣,以臣之身叛君,这本来就不符合儒家的道义。
齐后主萧宝卷虽然无道,但是萧衍如果按照汤武革命的说法,其实也是弑君。
更何况萧衍攻入建康后,还顺理成章的接受了萧宝卷的后宫,还闹出了萧赞自以为自己是萧宝卷遗腹子叛逃的荒唐事,就算是他在文坛很有威望,也无法阻止儒生对他的攻击。
萧衍继位的时候,各地打著为南齐复国口号起兵的不计其数,还有萧宝夤这种逃亡北魏的南齐宗室,时时刻刻想要复国。
这也给萧衍前期的执政造成了很多麻烦,他用心讨好儒生,依然被不少人批评谩骂。
这也是萧衍在继位之初,就频繁发动北伐战争的原因。
他找到的一条路,就是用华夷之辩来强化自己登基的正统性。
这时候的萧衍,怒斥北魏为索孥,强调自己是中华正朔,而北魏是狄胡野种,将一统华夏作为自己执政的最高纲领,将自己提升到华夏文明守护者的高度。
萧衍试图用“华夷之辩”来消弭“汤武革命”的负面影响,用这种方式来宣扬自己的正统性。
在民族问题前,一家一室的君臣关系,自然要靠边站,能够完成一统华夏伟任的人,当然有资格做皇帝。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萧衍发动的几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还损兵折将极大的消耗国力。
而且萧衍又遇到了刚刚汉化不久的孝文帝,这时候北魏还属于强盛期,浮山堰之战后,南梁从此转入战略守势,再无力组织北伐了。
这条道路同样破产了。
次日,在同泰寺,群贤毕至,儒佛道三门的达者云集,在朱异的主持下,这场三教辩论开始了。
作为儒门代表上场的伏挺,很快就发现了不对劲。
主持辩论的朱异,或多或少都在向著佛门。
当自己发言的时候,朱异总会粗暴的打断自己,或者干脆不给自己充分发言的时间。
而等到佛门发言的时候,朱异还会发出赞叹。
不过伏挺的儒学功力深厚,还是很快将几个佛门高僧辩论到哑口无言。
就在伏挺以为自己终于获得胜利的时候,萧衍身边的一名紫袍僧人突然站出来,对著伏挺说道:
“敢问伏生,按照汤武革命的说法,成汤和武王是忠臣还是叛臣?”
伏挺一下子愣住了,他看了一眼高高坐在蒲团上的菩萨皇帝,心中暗叫不好。
这紫袍僧人就是辩机,如今南梁都知道他是佛图澄的隔代弟子,有神通,是萧衍最宠信的高僧。
可没想到辩机竟然对儒学如此了解,提出了这么一个要命的问题。
成汤和武王,在儒家体系中一直算是圣王的代表。
他们如果是叛乱,那么随著成汤武王叛乱的那些名臣是什么?
推而广之,如果成汤武王是叛乱,那么萧衍是什么?
可如果说成汤武王不是叛乱,那儒家那套君臣体系还讲不讲了?
任何一套理论,在最根本问题上都是必须是刚性的,不容余地的。
如果在大是大非上含糊不清,那这套理论就是任由别人装扮的布娃娃,天下人又怎么会真心信服?
可能每一个人,在对待学术理论和实际操作的标准有差异。
但是对美德赞颂,对恶行批判,这是一门学术最基础的地方,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到,那这套理论还有什么学习的必要呢?
魏晋时期,儒学的退潮,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理论和现实出现了难以弥补的裂痕。
你儒家讲究的那一套,仁义礼智信,哪一样能够套在司马家身上?
既然每一样都不能套在司马家身上,那出仕司马家的儒生,又是怎样一种精神分裂的状态?
魏晋的儒生要么彻彻底底的沦为功利主义者,变成权力支配的野兽,要么和竹林七贤一样放浪形骸,用诗歌五石散来麻痹自己,用谈玄来取代对儒学理论的探讨。
伏挺感觉到更加悲凉的,辩机是萧衍身边的近臣,辩机下场辩论,已经充分说明萧衍的态度了。
果不其然,在这个问题上伏挺无法回答,辩机又抛出几个致命的问题,也都让儒生们哑口无言。
至于道门?
道门领袖陶弘景干脆就没来,这位山中宰相自己写了一封信,代表南天师道投诚了。
到了临近傍晚的时候,朱异登台宣布,这次三教辩论中是佛门取得胜利。
儒生们都垂头丧气,在场的佛门子弟都弹冠相庆,不过他们没有冠就是了。
接著,朱异开始说道:
“佛门有预言,天地大灾的时候,会有转轮出世,在转轮王出世前,需要有七宝现世——分别是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主藏宝、典兵宝。”
“如今已经能够有二宝现世,这几日州府又发现三宝,经过辩机大师和法云大师鉴定,都是佛门至宝。”
伏挺这下子明白了,在儒学体系走不通之后,萧衍这位“天才皇帝”,选择了另外一条路,那就是佛门的道路。
用转轮王,这个佛门典籍中的万王之王,王上之王的身份,取代已经逐渐失去权威的“皇帝”号,通过认定自己是转轮王,从而完成自己皇位合法性的建设。
看著身披袈裟的萧衍,伏挺心中苦涩。
他其实有点理解萧衍。 萧衍执政已经这么久了,其实皇位已经稳固,他搞这么一出,其实是为了子孙。
太子身体孱弱,今年夏天又病了。
虽然名医尽力医治,但是身体还是一天不如一天。
太子是萧衍培养的继承人,担负了整个南梁的希望,而之前太子也都做的不错。
如果太子薨了,继承者顶著昭明太子的耀眼光芒,又要如何坐稳这个位置?
萧衍担忧的就是,一旦自己和太子都故去,继位的子孙能不能守住皇位?
萧衍可是亲手从南齐手里夺过来的皇位。
南朝宋,刘裕为创建者,传五帝,国祚五十九年。
南朝齐,萧道成创建,传四帝,国祚二十三年。
到今天为止,萧衍在位二十三年,已经超越了整个南齐的国祚了。
这一次的辩论,最后确认了萧衍是转轮王转世的身份,萧衍命令群臣称呼自己为菩萨皇帝,又让群臣称呼太子为罗汉太子。
立佛教为国教,许以僧侣免税免役特权,地方官府必须要供养寺院一座,并且在寺院中供奉转轮王的佛像。
弄完了这一切后,萧衍终于心满意足,重新返回宫中清修去了。
辩机看著南梁的皇宫,却莫名感到了一股压抑感。
你萧衍不好好的治理国政,不好好处理边疆问题,如今整个建康城内的武将都不骑马,文官都整日清谈宴乐,百业凋敝却佛寺香火兴盛,就算是理论建设得再好,国家能不灭亡吗?
南梁已有取死之道!
——
侯景站在青城山上,看著山下的都江堰,向身边官员说道:
“原来这都江堰也是要维护的?”
身边这个中年官员风尘仆仆,因为长期在外奔波,脸上皱皱巴巴的,像一个小老头。
他是工部曹员外郎的苏淼(【劳民伤财的西域相水师】)。
苏淼刚刚完成了郑国渠的修葺工作,这就急匆匆赶来了蜀地。
他拿著工部曹的公文,直接求见了侯景,提出要去都江堰看看。
侯景也听说过这位工程狂人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