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朱元璋 第13节
在确定不是自己手机脏了以后,朱雄英给手机时间截了个屏,马上收起了绿皮笔记本和照片,锁好门离开了学校。
“大爷,钥匙麻烦给校长!”
给门卫留下一句话,朱雄英蹬着之前从五菱宏光上一起跟书籍卸下来的绿色捷安特自行车就开始狂飙。
一路火花带闪电,朱雄英从海岛的北部沿着小路,几分钟就飙到了爷爷的坟头.这不奇怪,因为他家就住学校以前的教职工楼,从学校出发跟从家出发,距离差不太多。
而刚到坟头,朱雄英就看到了那个神秘漩涡。
这一次,神秘漩涡的大小,光是目视,就能看出来明显比第二次要扩大了一些,大概有一个拳头大小了。
第20章 爷爷你逗我呢?
奉天殿内,朱红色的顶梁仿佛高耸入云一般,殿顶的金龙若隐若现,认真看去像是要腾空而起。
殿外,微风拂过檐角,带来阵阵清新的空气与御猫们的“喵喵”声。
午后的阳光透过奉天殿的窗棂,洒在殿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熏香的味道,这是占城国进贡的上好香料。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之上,他的心情颇为不错,手中的奏章一页页翻过,笔尖时不时在上面勾画几下,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作为这个世界上最爱批奏章的男人,别人睡觉的时候他在批奏章,别人吃饭的时候他在批奏章,朱元璋这个铁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批奏章。
当然,热爱和权力欲是一方面,没人能代替他批奏章也是一方面。
大明帝国,一京十三布政使司,五千多万人口,实在是太过庞大,事情也太过繁杂了,每天在帝国的疆土上,都发生着大大小小数不胜数的事情。
在过去,还有中书省和宰相帮助他筛选这些奏章,处理一些不需要他过目的政务。
但是自从发生了胡惟庸案后,朱元璋就再也不信任这些文臣了。
当初杨宪被诛后,朱元璋觉得胡惟庸有才干又小心谨慎,所以重用了他,而胡惟庸当了多年宰相后,便逐渐独断专行了起来,六部十三布政使司,无论是中枢还是地方的奏章,胡惟庸全都先在中书省过目,凡是不利于自己的,便扣下不上呈。
而最终,占城国使团来进贡被胡惟庸隐瞒不报一事,成为了胡惟庸案的导火索。
这种信息隔绝,让朱元璋深恶痛绝,因此他开始亲力亲为,以一己之力,把持着整个帝国的运转。
这样当然很累,但朱元璋在想不到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同时自己身体又能扛得住的情况下,也只能如此了。
而今年朱元璋虽然设置了文华殿大学士特侍左右,也仅仅是顾问而已,譬如朱元璋遇到一些聱牙诘屈的词句典故或者遇到不了解的知识的时候,帮朱元璋解答,充当人形百度的作用,并非后世拥有批阅奏章权力的内阁大学士。
而今天的奏章,让朱元璋很高兴,因为傅友德、沐英、蓝玉等人,彻底平定云南的军报传回了应天府,由五军都督府转奏了上来。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好像洪武开国时候,大明就已经完成大一统了。
可实际上这是标准的印象流,因为洪武十五年以前,元朝在中原的统治虽已结束,但退据大漠的北元还拥有着完整的政权组织与相当规模的军队,甚至在岭北之战中使得徐达的明军主力中路军大败而归。
除此以外,北元梁王孛儿只斤·把匝剌瓦尔密(元世祖忽必烈第五子云南王忽哥赤的后裔)率领着十余万大军占据着云南地区,北元丞相纳哈出也率领着二十万大军占据着辽东地区。
对于云南问题,考虑到大明开国后百废待兴以及云南当地地形险峻易守难攻,朱元璋一开始是想和平解决的,所以接连派邓邦富、王袆、吴云等使臣前来云南招抚,除此以外,还派了元朝的降臣阿思兰杨完者不花、伯伯等人,可前后五次来昆明的大明使臣,均遭到梁王拒绝。
于是当最后一次梁王杀了大明的使臣后,朱元璋决定动用武力彻底解决云南问题。
洪武十四年九月,明军分兵两路南征云南,征南将军傅友德所率东路军于十二月中旬进抵曲靖,与故元梁王部展开激战,傅友德再次接受沐英的建议,布阵于河岸,摆出渡河架势,将对方精锐牵制于对岸,而沐英则另遣数千人从下游潜渡,出其背后,元军大乱后明军趁势渡江,随后双方正面决战,元军大败。
曲靖之战后,元军主力尽失,而云南是有两股势力的,一股是以昆明为统治中心的梁王,另一股则是在忽必烈南征时投降忽必烈的大理国段氏,于是段氏顺理成章地反水了,傅友德、沐英、蓝玉等将在今年攻入昆明,消灭梁王,并且彻底平定云南。
这对于朱元璋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好消息,这意味着西南边陲已经稳定,接下来可以全力向北方用兵,先解决辽东的纳哈出,最后解决大漠上的北元朝廷,完全消灭了元朝以后,大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再也不用担心元朝卷土重来。
朱元璋亲自对奏章做出了批示:着西平侯沐英留滇镇守。
当然,随傅友德、蓝玉回来的,还有一个叫做马三保的少年俘虏.
就在此时,一阵脚步声打破了这宁静的氛围。
锦衣卫指挥使毛骧的身影出现在殿门口,他身穿飞鱼服,腰间悬挂着精致的绣春刀,神情肃然。
朱元璋抬起头,随即放下手中的奏章,缓缓开口道:“毛骧,何事如此紧急?”
毛骧上前一步,低声禀报:“启禀陛下,孝陵那边有要事需陛下亲自前往处理。”
朱元璋闻言,眼眸中闪过惊喜之意,定是大孙来信了!
上次为了救马皇后,通话结束的匆忙,而朱元璋心中,此时还有许多问题想要跟大孙问清楚,因此他迫不及待地下令:“传咱旨意,备车驾,即刻前往孝陵。”
“不,直接备马,咱骑马去!”
很快,一队骑兵护卫着朱元璋离开京城,在官道上疾驰而过,扬起一片尘土,直奔钟山孝陵而去。
——————
夏日的中午,阳光如金色流火,铺洒在钟山的古老石径与葱翠林木间,阳光透过树梢的缝隙,在石碑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如同时间的指纹,忽明忽暗。
林间偶尔传来鸟儿的鸣叫声,清脆而悦耳,为这静谧的午后增添了几分生机。
在虞王陵墓前,刚下马的朱元璋一把揪住孝陵卫指挥使。
“咱大孙说啥了?”
现在整个孝陵卫再加上一部分锦衣卫,每天什么事都不用干,就负责守护好虞王陵墓,随时派人在那里观察,一旦有动静就马上上报到皇宫里。
“虞王殿下刚才问您在不在,药有没有效,然后又说,陛下您还没告诉他大案的事情呢。”
“你们都没说话吧?”
“没有,都严格遵循陛下的旨意。”
“行,咱知道了。”
朱元璋此时心中有很多疑惑,但毫无疑问,既然大孙问了大案的事情,就说明那头应该已经出现转机了,也就是说,自己消弭大案的决策,改善了大孙的处境。
这让朱元璋心里舒服了不少。
看着阴阳炁海,朱元璋乐呵呵地出声道:“大孙,药很有效,另外,大案已经没了!”
时空虫洞另一头的朱雄英,闻言愣了愣。
答案已经没了?
爷爷你逗我呢?
第21章 名为“空印案”的未来天机信息!
海风轻拂,带来了海水的咸湿和远处水草的淡淡腥气,海鸥“啁啁”叫着,从朱雄英的头顶得意的掠过。
这个回答给朱雄英整不会了,他在风中有点凌乱。
“答案”已经没了?
这玩意还能没?!
爷爷你穿越给自己穿越失忆了?
朱雄英这时候脑海有点乱,他需要问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不过好在这次神秘漩涡的出现,双方似乎都没有特别紧急的事情,也没有一开始那样过于震惊了,所以可以慢慢地互相交换信息,研究神秘漩涡的规律。
因此,朱雄英先简单地捋了一下,把想要沟通的问题排了个序,然后向爷爷再次确认道。
“答案的事情,你确定真的没了?”
——————
钟山。
朱元璋听到大孙的询问后,仔细想了想,然后又把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招了过来,走到旁边问道。
“咱大孙是啥意思?为何又问了一遍‘大案确定是不是真的没了’?是不是你们锦衣卫还在偷偷处决犯人?”
听着朱元璋的质问,毛骧的冷汗都快流下来了。
虞王殿下如此神通广大,自然不会无的放矢,人家这么特意一问,就说明肯定胡惟庸案还有新的冤魂在那头出现了!
“陛下,我向镇抚司反复交代了停止大案,现在肯定没有再杀人了,可诏狱里那些人,指不定又有谁因病去世了之类的,而且还有很多事情没有查清楚,胡惟庸的真正余党也没有全部水落石出,又不能把他们都放了.”
“咱要伱有何用?现在就想办法,既要查清楚,又要不能再送任何一个人下去给大孙添乱了!”
面对怒气冲冲的朱元璋,毛骧实在是不敢犟嘴,生怕自己犟嘴一句,就要下去给虞王殿下当情报头子了。
但是锦衣卫也确实有锦衣卫的难处,当初朱元璋为了彻底杜绝相权对皇权的威胁,所以把胡惟庸案的规模拔高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地步,调子起了这么高,抓了这么多人,肯定是不可能一下就都放走的。
而且都放走也不符合皇权的利益要求,这些人里面有冤枉的,也有确实是胡惟庸余党的,必须要严格筛查出来。
所以,最多就是不杀人了,但是该查的事情,还是得接着查,皇帝也不是说不让继续查了,只是要求不再扩大此案的规模,并且已经抓的还没杀的就不要杀了。
毛骧开动脑筋想了想,急中生智道:“这样,在诏狱里用‘隔墙有耳’的法子,在唯一一个能乘凉的大树后头建一堵窃听墙,这样有人心怀不满就能快点抓到证据,然后该流放流放,该充军充军……都先这么给吃给喝的关着,慢慢窃听,慢慢审查。”
所谓“隔墙有耳”,指的是锦衣卫常常会在被监视的王公大臣家紧挨着的地方砌墙,而这些可以窃听的特制墙,砌墙的时候用了锦衣卫的独门诀窍,声音是单向传导到密室,然后被记录下来的。
实际上,洪武朝的锦衣卫,对王公大臣的监视,确实是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甚至有技艺高超的画师因为画工了得而入职锦衣卫,其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在隔壁给监视对象画画。
有一次大儒宋濂在家里饮酒,第二天朱元璋问他跟谁喝了,宋濂诚实作答,朱元璋就非常开心,因为宋濂的回答与锦衣卫画的座次图完全一致。
而这一切,也正是朱元璋基于对相权乃至整个文官集团的不信任所导致的。
所以,朱元璋现在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如何让皇权彻底凌驾于整个文官集团之上,并且永远不受文官集团威胁,让相权永远不会再次出现。
朱雄英误打误撞,只是让胡惟庸案的规模没有扩大到那种骇人听闻的地步,但这并不能改变朱元璋所面临的这个皇权与相权的核心矛盾问题。
而确定答案真的没了以后,朱雄英虽然有些无奈,但好在线索还是很多,就算爷爷可能穿越导致暂时忘了答案,但没准以后就想起来了,或者他这头也能查出来,因此朱雄英暂时按捺了下去,开始问起了爷爷的现状。
毕竟,从第一次神秘漩涡开启到现在,朱雄英其实一直没有好好了解过,爷爷穿越到大明后是个什么情况。
“爷爷,你那头是哪年?近况如何?”
听着大孙的询问,朱元璋心里很暖,大孙还是关心自己的,而且这头和那头时间流速不同这件事,他也已经确定了,因此对于大孙的询问,并不觉得奇怪。
“洪武十五年,还挺好的,就是胡惟庸案的事情有些烦。”
朱雄英听到这个回答,心里也颇为踏实,既然能接触到胡惟庸案,说明爷爷应该是做官了,因为在明初,商人的地位是非常低贱的,属于是“想被卷进胡惟庸案都不配”的那种。
而且爷爷没被胡惟庸案牵连进去,估计也不是什么大官。
这样说来,自己倒是可以利用这边的物品和信息,帮衬爷爷一把。
毕竟,爷爷在那头独自奋斗,估计也很不容易,而且爷爷是初中教物理的,从那张办公室里的照片来看,应该以前是研究理论物理领域的。
因此,爷爷对历史一窍不通,应该是挺正常的事情,所以有些关键时间节点上的事情,自己该提醒爷爷,还是要提醒爷爷的。
比如洪武四大案里,紧接着胡惟庸案的空印案。
“爷爷你没事就好,但既然是洪武十五年,那么你那头空印案发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