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269节
正如此前所论,曹睿给郭淮在汉中留下了一万五千外军。
任务也确实简单。
一万五千人,无论如何都是守不住汉中这么大的地方的。
可如果仅守三个城,在互相策应的情况下,自然绰绰有余。
曹睿当然放心。
从汉中出发,沿着陈仓道一路北上,经过沮县、到达武兴之后,鹿磐率领的五千外军与夏侯儒换防。
到达赤亭之后,张郃率军与曹睿告别,前往祁山城的方向去了。
身侧的军队渐渐变少,曹睿的心情却愈加舒缓起来。
终于要回洛阳了。
谁还能不想家呢?
就算曹睿对太后、太皇太后没什么感情,但出征半年多了,洛阳宫中的妃嫔们又怎么样了?
虽说时常书信沟通,白纸墨字总是不如亲见一面的。
更别说长子曹启即将周岁。
十二月出征之时,尚在襁褓中哭闹的小婴儿,现在也快会说话了吧?
更别说还有这么多的嫔妃在等着……
归心似箭,可路还是要一步步走的。
六月初十,曹睿率军到达陈仓。
陈仓作为大将军府的最新驻地,即将迎来地位上的新变化,成为关西的军事中心。
都督关西诸军事,这是曹真的新头衔。
自后汉以来,所谓关东、关西常常以函谷关为界。
雍、凉、秦、益四州,关中、陇右、河湟、河西、陇南、汉中六个地理单元,都可以用‘关西’这两个字来概括。
权不可谓不大、责不可谓不重。
即使曹真离开洛阳、在陈仓履职上任,也从道理上挑不出半点毛病来。
陈仓城内,原属于张郃的府衙之中,大将军府的牌子还未挂上,曹真就此与他的府属们开始议事了。
堂中一共五人。
大将军曹真端坐中间。
右边是大将军长史杜袭杜子绪,从事中郎羊耽羊叔平。
左边是大将军司马费耀费公威,从事中郎邓艾邓士载。
杜袭与费耀自不必说。杜袭是大魏老臣、久任关西。费耀是中军将领、常常被曹真引为腹心。
羊耽虽说也是才能之士,但身上关系户的头衔更重一些。
羊耽出身泰山羊氏,其父羊续在桓灵时、乃是知名的党人。
羊耽的长兄羊秘,作为司马懿在御史台的旧属、与司马懿关系甚密。
羊耽本人,娶了辛毗之女辛宪英,是侍中辛毗的女婿。
有着这样的关系网络,羊耽基本上可以在大魏横着走了。
而同为从事中郎的邓艾,则与羊耽相反、丝毫没有任何背景。
这样说似乎也不准确,皇帝看好邓艾,似乎比任何背景都管用。
真正让曹真下定决心征辟邓艾的,正是在汉中之时、邓艾向曹真进言的汉中防务。
有了邓艾的提议,经皇帝与重臣们议定、才定下了只守汉中三城的方略。
邓艾也因此在军中名动一时。
曹真坐在堂上,正色说道:“陛下将关西重任尽托于我,我也要依靠诸位的辅佐。”
“陛下说了,中军在陈仓停留三日,让本将军在陛下返程前、拟定一个关西守备的总方略来。”
“方略定下后,陛下再回返洛阳。”曹真严肃说道:“数万大军悉数在此,此事万万拖不得。”
“陛下给我三天,我只给你们一天半!一天半之内,拿出一个详细方略来!”
堂中四人皆认真以对。
大将军府属,这是天底下数得出的重要官职。
昔日汉末、何进为大将军时,袁绍、刘表、曹操等人,都算是何进的府属。
虽说杜袭、费耀二人的品秩只有千石,羊耽、邓艾只有六百石。
但昔日陛下改制之前,天下各州的刺史还都是六百石的。谁又敢小视半分呢?
杜袭轻咳一声,看向了另外三人:“既然大将军说了一日半,那老夫再缩短些时间,一日之内将方略做好。”
“大军迟延一日,军费粮草损耗甚多,该省还是要省的。”
杜袭都这般说了,其余三人还能说什么呢?自是连连答应下来。
曹真也露出了一些笑脸。反正也不用他本人执笔,能快些自然是好事。
杜袭接着说道:“若是要做都督关西的总方略,一为军力调度,二为兵员补充,三为应急策案。”
“不妨先定一个框架出来,再慢慢向其中填充。”
曹真赞同道:“正是这三点。”
“若论军力调度的话,除了陛下将要带走的中军,关西的兵力还有五万出头。”
“如何定下这五万兵的分派,乃是第一件要事。”
第346章 政治考量
曹真此话一出,费耀在一旁出言问道:“大将军,这似乎有些不妥吧?”
“哪里不妥?”杜袭问道。
杜袭接了本该曹真回答的话,曹真也乐不得由杜袭代劳。若事事都由大将军做了,还要他这个大将军长史做什么呢?
费耀如数家珍一般答道:“此前战端未开之时,陇右只有外军两万、州郡兵两万。后来陛下遣牵招、朱盖二人调兵两万至长安,这就是六万了。”
“去岁蜀贼进犯之时,陛下又诏陈骠骑从荆州调来一万。统合而算,共计七万兵力。”
费耀轻咳一声:“七万兵,经过陇右损耗、略阳合战,还有争赤亭、争汉中之战,损耗甚多。”
“但其中毕竟有三万是从荆州、扬州调过来的,不用归还的吗?”
“还?”曹真笑了出来,猛地摆了摆手:“还什么还?公威莫不是傻了?”
“都是大魏的兵,莫说他们调到关西来了,就算不在关西,我这个大将军难道还不能指挥了?”
费耀拱手道:“属下也是为大将军考虑。”
“大司马处的一万两千兵倒还好说。荆州本就兵少,陈骠骑两次又调了一万八千兵……他若向陛下告状怎么办?”
“告就告吧。”曹真不以为意:“我在淮南、在关西作战之时,他陈群缩在襄阳半点功劳都无,分些兵出来怎么了?”
“勿要再说这个事情了。”
“是。”费耀讪讪一笑,拱了拱手。
杜袭继续说道:“方才公威说得五万多兵,若细细论下来,应是五万六千。”
“除去雍州的九千郡兵、秦州的两千郡兵、凉州的七千郡兵,这就是一万八千之数了。”
“三万六千外军,陈仓处只有三千五百。”杜袭一笔一笔算了起来:“郭淮在汉中有一万五,鹿磐在武兴有五千。剩下的一万多,都跟着张郃回了祁山。”
算罢之后,杜袭抬起头来正色道:“的确没有兵力可还荆、扬二州了。”
“对,还什么还。”曹真追加一句。
杜袭转头问道:“不过羌兵并未算在内。陆逊在沓中领羌兵一万,剩下的兵力空额,只能从羌人里补了。”
曹真道:“我在上邽时看过陆逊选的一万‘精锐’,战力能赶得上郡兵一半就不错了。”
“若要用羌兵野战,恐怕短期之内是痴心妄想。但训练个一季两季的,用来守城应该问题不大。”
杜袭点头道:“大将军说得是。所幸羌人数量众多,优中选优、总是能挑出些堪用的青壮来。”
“此前已经议定,给郭淮陆续补上一万羌兵。张郃那边呢?”
“张郃,”曹真咂了咂嘴:“给秦州补到三万?”
费耀侧头看向曹真:“陆逊处已有一万,那就是再给张征西补上六七千?”
“不算陆逊。”曹真道:“不知他怎么说动的陛下,得了这般待遇,让他一万人在沓中待着就是了,不去管他。”
杜袭应道:“那就再给张郃补上一万六羌兵。总计征兵两万六。”
曹真点头:“是这个数。”
有一说一,陛下对陆逊的厚赏、在军中并非丝毫没有议论。
首先是降将出身。
由于陆逊在淮南将孙权的棺材本都输光了,大魏军界上下、对陆逊的评价都不是很高。
奇袭白水关、为赤亭争得胜机之后,陆逊的风评才好了一丝丝,但整体上还是负面的、幸进之臣的标签。
由于是被俘后才归降,还不如黄权黄公衡。
这没办法,或许只有皇帝本人才明白、陆逊真的是一个难得的帅才,一个与大魏各个势力、各个团体都毫无瓜葛的帅才。
其次是恩赏过重。
陆逊身上的护羌将军、吴侯封号都还好说,大魏本就有优待降将的传统。高高挂起、束之高阁就好。
可让众人万万没想到的是,陛下还将公主许配给了陆逊。
宛如宗室一般的政治待遇,这是让曹真、曹洪这些宗亲将领们最为咋舌的。
想归这样想,但陛下都如此封了,谁又能和陛下当面打擂台呢?谁又敢呢?
既然说又说不得,管又不好管,让陆逊在沓中蹲着就是了。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