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288节

  好在两人只对呛了两句,就被皇帝拉架般的给劝开了。

  董昭自以为皇帝心腹,又因年龄渐长顾忌渐少,说话也不再掩饰心中所想。

  而司马懿也认为自己是陛下智囊。陈群录尚书事都被拿掉了,自己先是晋了三公,从征两次又增了一千多户封邑,也是志得意满。

  更何况……

  以司马懿和董昭之智,竟心照不宣的觉得、当着陛下之面吵一吵反而更好。

  ……

  大略之事分派下去,由臣子们来做就够了。

  到了下午,曹睿就返回到了后宫之中。

  曹睿本想习练剑术或者射术,却被身侧随行的太医谏止了。太医张纯禀告称,休养元气要持续百天,不得再行劳累。

  曹睿也从善如流,从而让马车开往卞太皇太后的宫中。

  有一事还是要与她商议的。

  “拜见皇祖母。”曹睿面色和善的朝着卞氏拱手。

  “睿儿怎么今日得空来我这了?”卞氏笑着起身迎道。

  作为典型的孤寡老人,卞氏见到曹睿还是颇为开心的。

  孙子与儿子不同,言语之间从不顶嘴。更何况又将植儿禁锢解开,卞氏看曹睿自是满意异常。

  曹睿自顾自的找了张椅子坐下,挥手赶走了殿中随侍的宫人后,开口问道:

  “朕有一事要找皇祖母商议一下。”

  卞氏有些惊讶:“哀家已经垂垂老矣,哪里能为睿儿出什么主意呢?”

  曹睿摇头道:“不知皇祖母记得虞氏吗?她已经在冷宫中待了两年,她家人又屡次托毛嫔求情。”

  “虞氏对朕、对皇祖母、对大魏皆是恶语相向,朕不欲与她和好。因言获罪禁锢两年,如今大赦、也该将她开释了。”

  “若将她从冷宫放出,却又不知如何处置。总不能让她回河内家中吧?”

  卞氏沉默了一会儿,幽幽叹道:“睿儿欲杀她么?”

  曹睿摇头道:“朕不愿做此事。后宫是朕与皇祖母的家,哪有在家中杀人的道理?”

  卞氏抬头、略带赞赏的看了曹睿一眼:“为君要立功业、也要有一颗仁心。武帝在时,对后宫之人从来都是温柔体贴。而武帝在外征战数十年,后宫也从未给他添过乱。”

  “睿儿说的不错,万万没有在家中杀人的道理。既然如此,就将虞氏放逐到邺城宫中,给她一处偏殿安居就好了。”

  曹睿点头:“就依皇祖母之言,让虞氏去邺城闲住好了。”

  卞氏面容慈祥的点了点头,但看到曹睿并没有任何欢喜的意思,心中猛然一怔。

  卞氏此时,以为曹睿想到了文昭甄后的事情,才说不欲在后宫杀人的。

  而此刻曹睿因卞氏提到邺城,想起了邺城校事的分派。自从西征之后,杨阜、陈矫二人去职,校事就尽归于辛毗之手。

  也是时候将校事之权重新分为三份了。

  只能说,两人此时并不在同一个频道上。

  作为祖母,卞氏很明智的没有问任何军国之事,而仅仅是询问了一番曹睿的身体状况。

  得到并无大碍的答案后,卞氏这才满意下来。

  离开此处之后,曹睿又到郭太后那里打卡问安了几句,而后又去了孙鲁班所居的宫中。

  没错,在当下曹睿后宫人数并不多的情况下,孙鲁班作为怀有身孕的婕妤、也能独自混到一间小些的宫殿。

  出名要趁早,当妃子也是一样。

  由于有了毛嫔的例子在前,曹睿也更懂得安抚在孕中的女子。两人一同用着晚膳之时,曹睿将话题又扯到了陆逊身上。

  孙鲁班放下了手中的象牙箸,开口问道:“这么说来,陆逊此番给陛下立下大功了?”

  曹睿点头:“陆逊率羌骑迂回作战,从侧面打到了蜀军后方,朕在赤亭打得才能快些。”

  身为孙权之女,又曾和孙登一同进学,孙鲁班是个难得有军政见识的女子。

  曹睿并不需要孙鲁班能帮到什么,当然也不会听孙鲁班的进言。能有个亲近之人聊聊这些事情,对一个孤家寡人的皇帝来说、已经足够了。

第366章 似有所悟

  孙鲁班有了腹中胎儿作为依仗,言语间撒娇和玩笑的意味也更多了些。

  “陛下将吴侯爵位给了陆逊,恐怕妾身父亲在武昌听到后,会气得摔酒樽了。”

  曹睿笑道:“此话怎讲?朕的这个岳父,脾气难道也这么大吗?”

  孙鲁班睁着一双狐狸眼,看向曹睿、神情略微浮夸的说道:“陛下或许不知,妾身父亲夙来脾气不好,酒后也常常责骂臣子。”

  “不过酒醒之后常常都会道歉,凭着吴王的脸面,倒也没有几个人真和他较真就是了。”

  曹睿哈哈一笑,从孙鲁班这个孙权女儿口中、听到的孙权形象,与从大臣话语中知晓的孙权模样,还是有些许不同的。

  曹睿调笑着问道:“那你也不怕气坏了他?”

  孙鲁班抿了抿嘴,低头轻抚了一下自己隆起的腹部,而后看向曹睿说道:“臣妾素来知晓,只有妾身父亲气坏别人的说法,别人是气不坏他的。”

  “况且,”孙鲁班笑了一声:“陛下对臣妾这般好,若有朝一日平了荆州扬州,总不至于杀了妾身父亲吧?”

  曹睿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道:“这件事不在朕的身上,而在你父亲的身上。”

  “若真到了那个时候,朕自能宽宏大量,却不能容忍他顽固不化。”

  孙鲁班似乎毫不担心:“臣妾知道,从臣妾入宫的第一天起就知道了。”

  “且不说臣妾父亲了,陛下对陆逊这般优厚,大臣们难道没有非议吗?”

  曹睿说道:“怎会没有?有人说朕在陆逊未立寸功之时,就赏了他县侯和千户。还有人说,陆逊年纪太大、朕不该把公主嫁给了他。”

  孙鲁班撇了撇嘴:“妾身是见过陆逊的。陆逊四旬有五,才学地位皆有,人又出身大族、仪表堂堂,难道很委屈吗?”

  曹睿点头道:“朕也是这个意思。不过他毕竟是个降将,在大魏为官只有一年多。大将军让陆逊守沓中,朕也同意了。”

  “让陆逊好生待个几年,朕再视情况与他重用吧。”

  孙鲁班点头,又拿起象牙箸来继续用膳,嘴角还扬起了一丝笑意。

  曹睿纳闷道:“大虎在笑什么?”

  孙鲁班抿嘴不答。孙鲁班从未告诉曹睿,昔日在武昌之时,孙权还曾经有将他许给全琮之意。此时想到了这个旧事,却是万万不能与皇帝说的。

  陪孙鲁班用过晚膳之后,曹睿告别了大虎、又乘车前往郭瑶之处过夜。

  翌日晚间,又是郭瑶之处。

  再后一日,还是郭瑶之处。

  三日后的清晨,曹睿一身素白绸袍坐在铜镜之前。郭瑶也着睡袍,在后用梳子一寸一寸的为曹睿梳理着头发。

  曹睿满意的看了看铜镜中的倒影,轻声说道:“朕突然想到了去年冬天。”

  “那时正是后半夜,朕从你这里被内侍叫醒,得知了陇右军情。朕读军报甚急,你赤脚踩在地上、替朕披上了大氅。”

  “你还记得吗?”

  郭瑶低下头来,轻声说道:“妾身如何不记得?倒是陛下,一忙起来连身子都不顾了,竟然还记得这些?”

  曹睿调笑道:“如何不记得?大氅火红、地砖青黑,衬着瑶儿的小脚葳蕤生光,雪白一般,如何能忘?”

  郭瑶假作嗔怒之状,轻捶了一下曹睿肩膀,又柔柔的将曹睿的头发束起,插上了一只桃木的簪子。

  “妾就不给陛下戴冠了。今日有大朝会,左右都是要穿冕服的。”

  曹睿问道:“这个簪子朕未见过,哪里来的?”

  郭瑶道:“是妾自己为陛下做的。陛下看看形状如何?”

  “甚好!”曹睿起身,穿上了常服之后,出门后转头说道:“今晚莫要等朕了,朕要在书房住一晚、歇息一晚,明日再见你。”

  郭瑶轻咬嘴唇,且羞且恼的跺了跺脚。

  看着曹睿的背影逐渐远去,郭瑶回过神来、又低头看了看自己的鞋子。

  真如陛下所说的那般雪白吗?

  ……

  按此前的惯例,大朝会都是每月初一之时举行的。但眼下涉及到征蜀回来的封赏,因而在月中就开了一场。

  朝会之上,中书监刘放宣读旨意,将早已拟好的封赏颁布下来。

  曹真以下,张、牵、郭、陆各将立下大功,其余中军、外军各两千石,封为列侯的也有二十余人。

  留在洛阳的臣子们,许多人的眼中都流露出慕羡之色。

  军功封侯容易,文臣封侯相对来说就更难了。

  所谓列侯,其实就是侯爵,是县侯、乡侯、亭侯的统称。普遍作为恩荫赏赐的关内侯,并不算在列侯之内。

  自黄初年间起,列侯的赏赐就已经有泛滥的迹象。

  黄初三年,黄权降魏之时,区区万人的军队之中,被封为列侯的就有四十二人。

  大魏对降臣的大方程度大抵如此。

  而曹睿即位之后,除了给洛中九卿两千石、以及各地刺史守将中,功大却未封侯之人封了侯爵,此外的封侯已经非常克制了。

  此番封侯的二十多人,大多数都是封邑不到三百户的亭侯。但对于这些人来说,也算是一个难得的成就点了。

  朝会临近结束之时,刘放又手持诏书,公布了诏陈群回洛阳为新一任司徒、以及大赦天下的消息。

  一时间殿中山呼万岁。

  不论这些人赞扬是真心或者假意,回到洛阳后的第一次大朝会就结束了。

  而司马懿刚刚结束朝会之后,就遣人快马离开洛阳、向北驰往温县老家,召长子司马师返回洛阳。

  第二日下午,老家祖宅中正在读书的司马师就接到了父亲书信。收到书信还不足一炷香的时间,司马师便随着家仆骑上快马、飞速向南而去。

  夜间,宿在了黄河渡口边的驿馆内。手持司马懿的司空府属官凭,司马师得到了驿馆内最好的一间屋子。

  第三日下午,司马师便进了洛阳城,直直驰到了司空府内。

  “兄长!”

首节 上一节 288/3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