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从钢七连到合成师

从钢七连到合成师 第47节

  最后剩下的三辆89式运兵车,配给一排的三个班,还是以合同战术机制改编,对每个班的任务重新划分。

  一班改为后勤通讯保障班,主要负责后勤的一切事项。

  包括但不限于架设连指挥所、战场伤员的救治和运输、基础通讯的保障、全连的伙食供应、车辆的紧急维修等等。

  二班改为预备班。

  功能类似于团的特务连,负责保护连部的一众军官,在有特殊情况的时候,还要作为三班的预备队伍。

  三班则成为尖刀侦察班,也是全连唯一留下的侦察单位。

  侦察从来就不是正面作战,它存在的本质就是悄咪咪的干活,完成侦查任务靠的是质量,侦查能力的强弱。

  而不是靠人数来堆,人越多,并不代表侦查能力更强。

  一个精心打造出来的实力侦察班,能够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侦查,作用远超现在当攻坚连练的钢七连。

第66章 高城的决定

  侦查兵和特种兵在战场上的作用,几乎是差不多的,除了不会反恐防暴之外,战场上干的活都一样。

  陈军曾经担任过特战总教官,战略级的特种部队都打造过。

  只要他用心的去全力打造,他手底下出来的侦察兵,在战场上的作战能力,绝对不会比特种部队查分毫。

  到时候哪怕是直面老A小队,陈军手底下的侦察兵都不带一点虚的。

  甚至比常规特战中队,战斗力还要猛。

  可以直接干翻它!

  因为陈军手底下的侦察兵,并不像特种部队一样孤军作战,他还有火力排和战术排的后方配合。

  侦察班只要找出具体位置,炮弹从几公里外如雨般砸过来。

  管他什么特种兵,都得变肉泥

  钢七连自己侦查自己打击,自个儿就能够形成“自给自足”循环,战斗力将提升数倍不止。

  如果侦查任务实在太多,照顾不过来那就上预备的二班。

  以一个重装步兵团的作战需求,有两个实力够强的侦查单位绝对够用,不存在侦查力量不足的情况。

  如果有更大的侦查任务需求,超出了团一级的承受极限。

  那是师直属侦察营的事情。

  至于钢七连整个编制完全打乱,全连拿步枪的兵已经不剩下几个班,几乎丧失了正面攻坚作战的能力。

  那根本就不是事!

  因为钢七连本身就是侦察连,压根就不是打正面的攻坚连。

  之所以现在会变成这个样子,完全是高城在错误的方向一路狂奔,将钢七连打造成为了攻坚连。

  把侦察连该干的活都丢了,跑去抢装甲步兵团的活。

  典型的使错了劲!

  陈军改变后的这个连队结构,才是钢七连该展示出来的样子,而不是正面和敌人硬碰硬。

  很震撼!

  不管是连长,还是指导员,又或者另外两名排长,和九个班的班长骨干们,都被陈军的建议震撼了。

  那是他们完全没有设想过的路,也是从来都没有想过的那个方向。

  不过。

  虽然陈军提出的钢七连内部改编,听起来确实非常的有道理,也很有可行性,但是却没人敢贸然赞同。

  改动实在是太大太大了。

  每个班的配置改了,战斗方式改了,等于就是把钢七连整个改了。

  在没有任何实际例子可以对照,也没有任何的事实案例可以考究,我军更没有这种样子的侦察连前提下。

  贸然把连队做这么大的改变,完全变成另外一种战斗模式。

  确实是有点过于冒进。

  对于这种过于前卫的战术思想,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战术理论,出了问题谁都没能力扛下来,一众班排长自然没那个底气。

  即便是全团胆子最大,自认为全团十五个连做老大的高城。

  对陈军的这个颠覆性的改进方式,心里头也不住的打哆嗦,完全没有一点信心,眉头深深的皱了起来。

  要是换一个人提出这种大胆想法,高城肯定早就叫停,让他别扯淡了。

  奈何提出建议的是陈军,这个702团冉冉升起的新兴优秀干部,钢七连现在最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高城相信陈军绝不是瞎搞,他这么做肯定有一定的意义。

  然而没有上级作出的指示,目前我军也没有案例,陈军的方案是首例,真这么办风险太大。

  谁也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办,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提意见。

  会议室一时间鸦雀无声。

  陈军知道每当颠覆性的理论出现,常人短时间内肯定是很难认可,需要足够的时间来认证和消化。

  所以他也没有继续说什么,留足够时间给大家思考。

  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五六分钟,会议室里面开始出现了小声的讨论,和旁边的人探讨可行性。

  讨论的人虽然多了起来,但依旧没有一个人敢站起来表态。

  时间就这么又过去了几分钟。

  在七连拥有绝对拍板权的高城,他经过长达十来分钟的仔细权衡,考虑到方案也考虑到陈军的情绪等。

  他决定还是不那么冒险,对陈军的方案折中取一半。

  也就是先选择性的执行一部分,剩下的一部分看后续的训练表现,再决定是否将后续部分补上。

  这确实是最稳妥的!

  “安静,我讲几句。”

  高城出声打破了平静,窃窃私语讨论的众人停了下,目光全部集中到高城,等待他做出最后的决定。

  “经过我认真的思索考量,加上与指导员的讨论之后,有了初步的意见。”

  高城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后停在陈军身上说道:“一排长提出的改进方案,确实是很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某些方面肯定是有优势的。

  可目前纵观全军所有部队,哪怕是信息化改革走在前面的部队,都没有过类似的连队编制。

  所以,我觉得全部上的话,实在是有点过于冒险。

  我和指导员的意见就是,先取其中的一部分用于连队改进,后续看情况,我们再做调整。

  具体安排是这样的……”

  高城作为连长可以自行决定,也不需要下面的班长排长投票什么,拿起刚才写满了字的纸,开始向众人进行宣布。

  首先是采取了陈军的火力排建议,将三辆步战车全部放到三排。

  三辆步战车放在一个排的结构,可以形成有效的火力覆盖打击,符合高城对钢七连攻坚的想法。

  每台步战车里面加迫击炮的建议,并没有被高城所采纳。

  而是转成了标准的步战车班!

  也就是一台车配两个机枪手,加上车长、驾驶员、炮手的三人车机组,剩下的人全部拿突击步枪。

  这种配置依旧是攻坚连的配置,可以下了车就冲山头打阵地。

  原本每个排一个狙击组、一个防空组、一个反坦克组的配置保留,依旧三个组每个班分一个。

  二排的配置基本上没有变,还是保持原来的配置。

  狙击、防空和反坦克组一班一个,每台车上面配两个机枪手,外加一个车长和车载机枪手。

  其他的战士全部拿突击步枪,下车就能突突的攻坚战士。

  最后剩下的一排,变化稍微有点大。

第67章 拿回全团第一

  或许是考虑到照顾陈军的感受,加之一排是陈军亲自负责带的排,从侧面来讲就是最适合做试点的排。

  也就是说。

  陈军提出的这套理论和作战思路,究竟在钢七连里可不可行,就看几个月后的一排表现即可。

  一排的表现很出众,那就推进到全连。

  如果一排的表现乏善可陈,那就得思考陈军理论的可行性。

  可进可退,非常保险。

  所以高城对一排的安排,几乎就是原样照搬了陈军的安排,只不过把二班的名字从预备班改成了机动班。

  需要随时支援一班和三班的战斗,甚至还可能要支援二排和三排。

  也确实更符合机动这两个字。

  陈军听完高城做出的最终决定,眼看合成连的设想没能全部达成,心里头确实有一点点的小失落。

  要是高城按他的想法全部改,后续能够省下不少的事情。

  在比武前让各班适应新配置,在比武完成后就可以开始大刀阔斧,全面推进钢七连的合成连改造。

  现在对半砍只改了一半,不伦不类的也没法展开合成连训练。

  从训练这个层面讲,改一半等于没改。

  不过想到距离大比武还有小半年,中间还有足够的空间作为缓冲,大比武过后也可以再找高城私谈。

  加之现在要全力以赴备战大比武,也没时间去搞合成连训练。

  最主要的是最核心的侦察班,还有多功能的后勤保障班,以及机动班的保留,且都在他负责的一排。

  最重要的三个班可以提前操练,倒也让陈军勉强还算满意了。

首节 上一节 47/3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下一篇:大明:开局青莲地心火,震惊朱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