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

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 第199节

  怎么可能还会闲著没事干去犯法?

  “这只是第一步,还有第二步。”杨晨接著说道。

  “这第二点就是需要一套纠察制度。

  权力是洪水猛兽,必须要关在牢笼里面受人监督,否则就会失控。”

  宣纸上,杨晨写下‘明’和‘暗’。

  “创建相关机构.准确的说也不是需要重新创建一个,陛下肯定有办法让人兼职。

  一部分人是明著来的纠察队,一部人是进行暗访。

  双重手段,能对这些从军伍中离开的老兵有一定威慑力。”

  “至于第三步,可以使用类似文官的荣誉牌匾,不过荣誉牌匾对于那些喜欢文绉绉的文官来讲或许十分激动,对那些大老粗就不一定有作用了。

  所以我提议,创建勋章制度体系。”

  “什么是勋章?”朱标满脸疑惑问道。

  杨晨则是从兜里拿出当初朱标给他的一枚金镶玉太子令牌。

  指著这个玩意解释说道:

  “这是一枚太子令牌,现在你们可以把这东西想像成一枚圆形,亦或者你们喜欢的形状,可以当做胸针放在胸口等醒目位置的勋章。

  当做一种荣誉象征,根据不同材质,不同图案来进行区分等级,根据他战时功劳,还有在乡里所做的功劳进行定制,做成不同款式的勋章。

  就比如说戍边离开的军人,因公负伤就能配置银打造的英雄勋章,若是立下功劳,这是以金包银打造。

  作为老兵,定然是视死如归,而建功立业是树立在所有汉人心中,能从战场上离开,又能带著这样的荣耀活著。

  他们必然会在大明这个社会上享受到一些独特的眼光。

  当这些眼光全部都是‘羡慕’、‘佩服’、‘感动’的那一刻,一份看不见的责任就会架在他们身上。

  让他们体会到这份责任的重要性,从而抵制歪门邪道的侵蚀。”

  当老朱听到勋章体系的那一刻,眼眶顿时流露出疯狂的神情。

  这是收买人心最少的代价!

第136章 发展科学根基

  按照杨晨所说的提议,那些还处于卫所耕田不能上阵的老兵可就有了一个去处。

  当初老朱为了能保持大明军队不至于消耗朝廷太多粮食。

  而创建了全新屯田卫所制。

  之后就是杨晨跟他说出自己制定这个漏洞百出的政策确实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朝廷对于军队的支出。

  可实际上,这项措施是弊大于利。

  上一次杨晨当著一众武将面前侃侃而谈,说起亮剑精神,让老朱幡然醒悟。

  军人应该是职业化,而不是兼职化。

  作为戍边将领,一边耕田,一边打仗,作战能力怎么可能会一直保持。

  更不要说那些千夫长跟校尉一旦出现贪婪迹象,手底下基层官兵就会遭殃。

  现在好了,按照老朱的设想,卫所创建起来一方面能减少朝廷负担,一方面还能不至于让那些久经沙场的兵将带著一身血气回到中原。

  没有了上司的束缚,这些兵甲指不定会回到中原惹是生非。

  白天扛著锄头是农民,晚上换一身夜行衣,拿著刀刃就是劫匪也不是没有可能。

  匹夫一怒血溅五尺,万一是成百上千个,依靠当地衙门的实力,恐怕也不一定能拿下来。

  三国时期,赵云不就是同样被匪徒困在城池内一时半会无法脱困?

  按照老朱的设想,卫所就是军户的新家,军籍一直传承下去,就能让老兵把自己毕生所学都传授给自己儿子。

  如此一来,士兵战斗力只会越来越强。

  只是他没有考虑到不会有人永远甘心做底层。

  也不会永远有人传承这种看不到头的家业。

  “有了上述加持。

  税卫忠诚问题还有廉洁问题已经成功解决。

  这些军伍老兵还能成为当地一种法治力量,衙门做错事,亦或者有人横行霸道,还能让百姓前往寻找帮助。

  一句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道说些什么。

  “此法咱认为尚可,不过总感觉缺少了什么,标儿,你来说说看?”

  老朱沉思片刻后看向自己儿子说道。

  原先有些反对杨晨的朱标嗯声些许,旋即将矛头指向最初的问题之上。

  “既然是让老兵成立税卫,那么杨兄你应该知道,他们的重要责任是收税,保证大明税收的公平性。

  这些老兵以前都是负责杀人,举刀子跟落刀子相比于算帐来说,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啊。”

  经过朱标一提醒,杨思义也跟著附和说道:

  “不错,收税的人忠诚是其次的,最重要的还得是懂得数术。

  不仅是数术,还要会掌握一定文字的书写,这杨小友应该自己知道,你刚才也说过了。

  这两样是收税者必备能力,否则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连十以内的加减法都不会,税怎么可能收的上来,其他人哄骗他把他卖掉,他还得帮人家数钱呢。

  古今往来,皇权下乡最后还是要落实在底下人口中。

  陛下坐镇中央,我等辅佐陛下治理天下,可最后到底怎么样,还是需要人才下去亲力亲为的办事。

  好的人传达陛下的命令,百姓就会认为陛下乃明君。

  脾气急躁,不懂得与百姓解释的人负责传达,百姓就会误会认为陛下是昏君暴君。

  必须要让底下人懂得如何说,才能让陛下的旨意不至于变味,或者说让百姓误会。”

  “杨大人说得对,基层管理往往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可以看到的是,这是一件顽疾,就好像治贪一样,只能尽可能的去减少,不可能完全抹除。”

  书房内所有人看向杨晨都是不懂对方为何要做出这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行为。

  面对一众人不解的眼神,杨晨并未受其影响。

  转头就在宣纸黑板上规划重点。

  “第一步!

  创建组织,其任务主要是负责税收,其次就是皇权下乡,让群众知道陛下的真正旨意,防止有二心的人在从中作梗。

  第二步!

  招揽人事,其具备异地办公,忠诚朝廷,清正廉洁等等条件。

  第三步则是推广政策。

  眼下我们止于第二步,人才只具备一点能力,还需要他们掌握数术知识等等能力。

  只有前面的准备工作完成好,后面的事情才好接著进行下去。

  既然你们都说重点是数术,那么我想知道,在你们看来,收税的人数术能力达到一个怎样的地步才可以担任这个工作?

  如果要教导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学习数术,那么试问他最少需要学习多长时间才能上手掌握这个工作?”

  两个问题接踵而至,一众人等顿时陷入沉思。

  朱标率先回答道:

  “不说多,最少是一百以内加减法灵活自如,否则根本就不能担任税收。”

  “太子说的不错,无论是点兵还是点将,乃至日常生活,都需要一定基准的数术技巧,否则做什么都会极为困难。

  不说其他,就说一个百夫长,自己队伍少了多少号人他都不知道,他怎么能担任百夫长这个重要的职务?”

  朱棣此刻也凑进来一起聊聊。

  “我觉得应该最少需要七八年吧.我小时候有先生教导的算帐,可算帐过程极为繁琐,看到那些数字就烦躁,总觉得有些啰嗦,反正学起来就是一团浆糊。

  杨大哥刚才不是说要从军伍里面抽调人手吗?真要让那些大老粗学习,恐怕最最最少要十年时间。”

  这是朱棣根据自己长时间跟武夫相处得到的结论。

  杨思义却是秉承反对意见。

  “燕王说的或许有道理,不过真要让帐房先生来教导,老夫倒是有不同的见解。

  此事重大,老夫可以找寻能教的帐房先生传授退下来的老兵,只需要一年时间即可让他们掌握一百以内的算帐技巧。

  不说熟能生巧,至少也可以拿著纸笔还有算盘一步一步来计算,无非就是花费时间长久了一些。”

  “喔?杨尚书何出此言?你就这么有把握能一年就教会他们?”

  朱元璋看到杨思义信誓旦旦的模样,不由得好奇追问其原因。

  杨思义则是谦逊答道:

  “回陛下,老夫身为户部尚书自然是不会轻而易举开口,数术看似困难繁琐,可只需要掌握技巧,往后就能信手拈来,老夫当初也是什么也不懂,可跟随极为熟练算帐的先生长久了,自然而然的也能掌握。”

  杨思义能这么自信回答,可不是胡乱说,而是根据事实说话。

  户部是六部里面负责数术工作最多的部门,没有熟练的“数学”知识,根本就不能胜任户部尚书这个工作。

  这也就是为什么杨思义会反复被老朱提到这个位置上的原因。

  前面那些户部尚书都是自己举荐,结果被老朱发现有人想要做假帐混过其中,至此才开始频繁更换尚书。

  华夏几千年历史里面,其实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数学”,可不能否认的是,华夏的数学水平绝对是高的。

  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是领先世界,这个时间线是以千年作为划分。

  因此杨晨他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做到现代小白文里面,背出九九乘法表就能让一众人等感到错愕惊讶不已的事情。

  理由很简单,春秋战国间的《管子》中提到“安戏作九九之数以应天道”。

首节 上一节 199/2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开局盘点十大名场面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