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 第200节
距今一千多年前,九九乘法就已经能以歌谣的方式流传在学习的圈子当中。
到了南北朝时期,乱世之间,祖冲之更是算出了圆周率,将小数点精确到七位数,这个成就使得他在后世数学顶级学府,莫斯科大学里面的数学系都是名列前茅令人瞻仰的神。
须知道,莫斯科大学数学系曾经放出豪言,哪怕是世界毁灭了,只要莫斯科大学的数学系存在,依然能重建世界光辉。
祖冲之能以一古人之名进入其中殿堂,要说他对现代数学的贡献不多是不可能的。
既然华夏研究数学的历史这么长久,为什么到了现代,反而会落后其中世界第一?
理由很简单,杨晨来到这些时日发现,在当今华夏时代,人们缺少总结性的书籍。
没有总结,就没有归类,那就没有统一的学科代表。
比如数学,在古人看来,数术在一定程度上,跟那些阴阳五行八卦是有些沟通的。
有的数术大师,还用‘神游’方式算数,别人用纸笔跟算盘,他只需要龟卜跟三枚铜钱就能解决一般人不懂得的题目。
正因为这种独特的算数方式,导致华夏难以总结归纳出一本正常人可以理解的学科。
而一些有关数术的书籍又令人晦涩难懂,天赋一般的人只能学习到日常生活所用。
比如唐朝国子监学子的必修课。
《算经十书》。
这本书是唐代国子监规定的学生必修的十部算经,包括《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张丘建算经》、《夏侯阳算经》、《五曹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经》和《缀术》。
这些书籍都是先人总结,寻常人想要钻研是十分刻苦的。
想要往深的研究那只能依靠时间跟天赋。
除了没有总结性的书籍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在华夏封建主义思想之下,很多学科都被局限于‘够用就行了’的状态。
天才不是没有,而是他们没有时间跟精力去学习,就好比如方仲永。
年少成诗,后来成年只能是碌碌无为的平凡人。
杨晨相信,类似天才肯定不少,奈何缺少了发现他们的伯乐,同时也没有足够多的归纳性书籍让他们滋养大脑充实知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硬伤。
那就是语言!
每个国家的语言注定了这个国家会有哪方面的成就领先于其他国家。
汉语主要注重的是‘意境’以意统形、形散而意合为主要特征,在逻辑方面不如俄语。
俄语则更注重形式化。
俄语句子习惯有清晰的逻辑关系,通常需要使用明确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就使得数学在北方大国有一定的生长资源,十七世纪步入工业革命期间,出现了许多现代科学奠基人。
比如欧拉、柯尔莫哥罗夫、佩雷尔曼等等,不少人还因此开创一个数学门派。
硬伤杨晨不能解决,他只能以别处下手,从而打破华夏数学方面的缺陷。
首先第一点。
降低学习的门槛,他清晰记得后世里耶出土的秦简,九九乘法上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到二半而一。
分数的概念跟乘一同出现,寻常人根本就学不会,更不要说上面还有许多晦涩难懂的文字。
因此他要统一推广后世的阿拉伯数字,相比于文字形容的数字,阿拉伯数字已经是最简单的数学记载方式。
第二点。
编制出一本小学三年级的数学书籍,这一点他已经做到了,上一次让秘书监的太监刘坚等人抄录了。
原本他打算让对方抄录汉语拼音等书籍就可以收工了。
后来杨晨发现,既然来都来了,那就多抄录几份吧,而后又将一百以内的加减法乘除法拟写出来一本数学课本。
交给刘坚等人抄录,差不多抄录了七八十本。
现在他只需要增添一部分形式逻辑的内容里面就行。
不注重逻辑性,而去关注意境,那么科学发展的土壤是不能再华夏发展起来的。
华夏长时间难以突破就是因为太过注重于意境跟实用性而缺失了逻辑跟严格的框架。
经典例子就是二项式定理,华夏有名的杨辉三角形倘若能进一步展开研究,就是现代的二项式定理。
它的表达跟思路不同,这就导致后人推导过程不停失败。
二项式定理就不一样了,它是依靠逻辑推理演绎出来,牛顿直接给出二项式定理的推导过程,最后总结出一般公式,能理解的人就能使用这个办法解决相关数学问题。
反观华夏,没了就没了,只有当事人自己能明白怎么解决问题而后记载下来,后人却用不上,导致数学断代。
杨晨曾经想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造福大明,率领大明变得一个科技强国。
后来他发现,这完全就是一个笑话,哪怕他有系统,能凭空变出一台连接虚无网络的电脑,等到将来他死了,东西交给后人。
在没有逻辑性科学观的世界里面,随著时间流逝,这些东西只会被后人坐吃山空。
科技树为什么叫科技树?
不就是因为需要逻辑思维作为根基,才能在这世界盛开吗?
没有根基的科学世界,只能是刹那芳华,转瞬即逝,眨眼间便是过往云烟。
创建扎实的体系,培养人才才是一个国家走向富强的唯一道路。
第137章 阿拉伯数字
思绪飘忽,杨晨刹那间把自己从深思过程摇曳回到现实,一切幻想都回到眼前的真实世界。
“如此说,在诸位看来,想要让那些老兵掌握一百以内的加减法,最少都需要一年时间对不对?”
“可我要是说我只需要两个月时间呢?”
“什么?杨兄你知不知道你自己在说什么话?”
“杨小友,你切莫开玩笑,陛下还在此,若是当真了,这恐怕就是军令状了。”
朱标跟杨思义皆是感到错愕。
两个月跟他们提出以‘年’作为界限的时间相差太大了,大到让他们都认为杨晨这是在开玩笑。
“其实说实在话,两个的时间已经算我往长的说了,要是在后世,这两个月能教导一个成年男子掌握更加多的能力,不过我也是为了谨慎才说两个月。”
“杨大哥你不妨把话说清楚点?”
朱标瞪大眼睛看向他,试图让杨晨皆是明白些。
看到一众人仍然是有些困惑,杨晨加以思索解释道:
“在你们看来,掌握收税工作的人肯定是需要有数术本领十分之高超,最少是一年的经验。
可只是让他们收税,那些大老粗的兵肯定会被人欺骗。
所以为了防止他们被骗,还需要教导他们怎么识别帐本,掌握算帐的能力。
收税可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在后世我们将至成为会计,每上缴一步税务,就需要进行交接上报。”
“可是杨大哥,这算帐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交给他们能行吗?”
回想自己当初在学堂苦思冥想一下午都算不明白鸡兔同笼的数学难题,朱棣不由得怀疑那些退伍老兵能行?
杨思义也忍不住再次开口提醒说道:
“你如何能教导这些老兵学习数术还有文字,要知道,数术不单单只是算这么简单,还要会写,往往一本帐簿需要书写上千乃至数万个字也不是不可能。”
“杨大人,我要教导他们自然是有独特的办法,而我要另辟蹊跷,开创出一个更加便捷的记载数字的符号。”
杨思义微微蹙眉往下补充道:
“那也不行,就算你说能有更加便捷记载的算数符号,一串数字这么长,你怎么能保证自己的符号就是好的。
仓颉创字到现在经历了数千年发展出多少文字,可数字已经几千年没有变化了。
你都不到而立之年,怎么能敢口出狂言说自己能创造出一种比现在还要好的符号?”
说罢,为了能让杨晨知道自己的水平,于是他用《隋书·律历志》的记载。
把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七位,用汉字大写的数字写桌面上的宣纸。
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
然而杨晨直接把小学生都能写的阿拉伯数字写在这一行字的下方。
3.1415926。
“什么!”
杨思义登时脸色大变,双手扶在桌子上,朱标赶忙走过来看,坐在上边的老朱也想靠近,不过为了自己的逼格,他没走。
而是在那里探探脑袋。
似乎也想要瞅一瞅到底是什么能让自己的户部尚书如此震惊。
“就就这么简单?加了一个点?”杨思义回过神,恍惚看向杨晨问道。
“不错,就这么简单,3.1415926,同样是以十进制作为考量的数字符号,相比于丈、尺、寸、分、厘、毫、秒、忽,这八种难写的文字。
这些阿拉伯数字更能令人毫无基础的人接受。”
“阿拉伯数字这不是中原的学识吧。”
杨晨一时间最快,直接把阿拉伯数字给讲了出来,杨思义顿时好似抓住了重点,一脸狐疑的看向他。
“你不是从小就在宁明县长大吗?怎么还会这夷人的学识?”
“咳咳咳那什么,杨尚书,杨晨以前曾经接触过远航来到大明做客的夷人,自然会这些夷人的知识。”
再让杨思义追问下去,恐怕杨晨穿越者的身份就要暴露了,老朱赶紧出来打圆场。
作为聪明人,杨思义再傻也清楚自己这个陛下有事情不让他知道。
“不知道杨尚书认为,我这些独特的数字如何?”
说完话,宣纸上已经出现,了一到十的描写。
上面一排是汉字的数字,下面一排则是阿拉伯数字。
上一篇:三国:开局盘点十大名场面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