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都登基称帝了,篡位系统才来?

我都登基称帝了,篡位系统才来? 第154节

  ……

第153章 扫盲行动和“国债券”

  一场轰轰烈烈的行动在大唐的关东道展开了。

  最先受到影响的,无疑是穿梭在街头巷尾的懒汉们,这些人游手好闲,终日寻酒作乐,酒桌就是他们传递消息的第一渠道。

  永远是不知道谁第一个开口,往往是以“你听说了么”或者“我有没有跟你说过”开头,而后将自己道听途说来的东西添油加醋的转述给旁人。

  “听说了么?大唐皇帝要教咱们这些泥腿子识字!”

  流言越传越偏,以至于出现了皇帝老爷要把不识字的人抓进府衙大牢,等认识完了字再放出来。

  “这可不惨了么!俺家那懒婆娘连饭都不会做!俺要被抓了进去,家里婆娘不得饿死在炕上?”

  但这次,流言还没彻底盛行起来,大唐官方的扫盲行动就展开了。

  一个个提着木桶,拿着刷子的官兵穿梭在大街小巷,但凡宽敞一点的墙面上,就被他们用生漆刷上了一长串的标语。

  “这是弄啥哩?官府抓哪个游侠儿?这么大仗势?”

  有人好奇的盯着墙面上的大字询问,那负责刷字的官兵似乎还有向百姓们讲解这些字的意思的责任,将那木桶往边上一放,指着墙面上的字,一个一个的念道:“识字光荣!文盲可耻!”

  是的,这就是扫盲行动的第一项——思想教育。

  大大小小的标语和口号在整个关东道的大街小巷里飘起。

  以至于在田街玩耍的孩童嘴里甚至都会冒出什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句子。

  除了这些标语和口号外,针对各个年龄段的人,大唐也做出了不一样的手段,譬如针对一些还在泥田里撒欢的娃娃们,大唐便推出了一种游戏——游戏的双方以“田”字为基础,划拳猜胜负,胜者就能写下一笔,谁先将“大唐王朝”四个字先写完就算胜利。

  等等……

  除了口号标语这些潜移默化改变人的东西外,整个关东道对百姓影响最大的,大概就要数大基建计划了。

  如今大唐的大基建计划几乎已经响彻关内外了。

  丰厚的报酬,精良的伙食,轻松的劳务……

  这一切美好的词都能出现在一起,以至于整个大唐上下都在翘首以盼着新的大基建计划开展,自己好及时的报名参加。

  哪怕只是在里面做个砖瓦匠,每个月的工钱也有两贯钱,都快抵得上参军了!

  但参军那可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事儿!

  但现在,整个关东道上上下下都在进行大基建!

  无数的工地招收工人,修建以各地府、县名命名的“小学”,一时间,甚至有无数外地的工匠涌入关东道讨生计。

  但这次的大基建和往常有些不一样的就是,每天中午休息的一个时辰被扩充到了两个时辰,并且工匠们一吃完饭,便有穿着特殊服饰,名为“扫盲小组”的人,捧着一本小册子过来教工匠们识字。

  一开始,工匠们对于读书识字这样的事儿是充满新奇感的。

  毕竟在他们看来,读书人都是高高在上的大老爷们,啥时候自己这些泥腿子也能识字了?

  但时间一天天过去,这些人就开始叫苦不迭了。

  “每月识字数达不到一百者,警告处分,次月还未达标者,直接领工钱走人。”

  大基建计划的工作是这些人求之不来的香饽饽,工匠们自然是花出了吃奶的力气去识字,但依旧有人完不成识字一百的重任,被遣退回了家。

  本以为回家之后,虽然少了这份工钱,但最起码不用吃识字的苦了。

  可结果,一回到家才发现,即便是劳作的田野里,也有无数“扫盲小组”的人穿梭其中,捧着那本堪称噩梦的小册子,挨家挨户的教人识字。

  甚至是以每个庄户为单位进行考核,若是哪家落下了,当地的里正或是什么长辈便会找上门谈话,说着什么“某家庄的荣誉啊”、“庄子里的耻辱啊”一类的话。

  甚至于还有别的完成了识字任务的人在背后对你指指点点。

  庄子里的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这些人被训了一顿,又被庄子里的人拿鄙夷的眼神看着,心里实在难受,只能暗暗下定决心,回去之后一定努力识字,甚至于还要再回到大基建项目上去!

  除了这些事儿外,整个关东道还有一些寻常百姓不怎么关注的东西在悄然变化。

  譬如之前价格涨得极高的笔墨纸砚等文人用具,仿佛在一夕之间堆满了各个商铺,甚至还有操着各个地方口音的人,挑着竹篮穿梭在大街小巷售卖这些东西。

  关东的百姓很疑惑,之前关东的大家族疯了似的收购这些东西,可现在这些东西却仿佛变得无人问津了似的。

  一切都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

  ……

  而此时的长安城。

  第一间依托于大唐百货存在的“大唐兑物券庄”成立了。

  如今的兑物券虽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百姓们所接受,承担了货币的作用,但市面上还是以铜钱甚至布匹、粮食等等为主要的交易等价物。

  而大唐兑物券庄的作用,就是帮百姓们存钱。

  不同于寻常的钱庄存钱会收取手续费,往大唐兑物券庄里存钱,每年大唐兑物券庄甚至还给你返钱!

  也就是说,存钱还有了利息。

  每百文钱,一年可得利息两文,若是存上百贯,一年下来便有了两贯钱的利息!

  若只是如此,这大唐兑物券庄也该叫钱庄了,但大唐兑物券庄还有着另一项作用——兑换兑物券。

  这是从原本的大唐百货里剥离出来的权限,现在所有的大唐百货不再发行兑物券,而是由大唐兑物券庄专职发行,而在大唐兑物券庄存钱的储户们,在取钱的时候所取到的,也是兑物券。

  实际上,这正是李贤想到的“周转”的方法。

  上官婉儿对具体的情况了解不清楚,扫盲行动是一项“长期”缺钱的行动,但同样可以用周转的方式来运作。

  此时的兑物券不再只是纸币的作用,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担当了“国债”的作用,而兑物券,也就相当于发行的国债券。

  以利息吸引百姓们往大唐兑物券庄里存钱,而后将这些钱拿来进行扫盲行动。

  即便是大量的百姓要取钱也不着急,只要不出现极端情况下的大唐兑物券庄信用崩塌,百姓们纷纷把钱取出来,大唐兑物券庄都能周转过来。

  毕竟兑物券的载体只是一张纸,想要印刷多少就印刷多少,真正起到等价物的,实际上是背后大唐王朝的信用。

  这实际上就是李贤以大唐王朝的信用,向天下百姓贷款的一种举措。

  扫盲行动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修建小学的工匠、粉刷标语口号的衙役这些都好找,对李贤来说,最麻烦的反倒是扫盲工作小组的成立。

  这需要大量本身就识字的人。

  而在这个文盲率百分之九十九点几的时代,识字的人有多宝贵就可想而知了。

  然而让李贤诧异的是,朝廷一纸公文下去,竟有无数文人涌来,这些人或许是落榜的书生、穷酸的秀才、甚至于私塾的教书先生等等……

  问其缘由,竟是“陛下此举乃是教化世人的圣贤之举,某不才,愿鞍前马后!”

  这个时代可爱的读书人呐!

  他人待我以诚,李贤自然不可能寒了他们的心,以月钱五贯为这些扫盲小组的人发放“润笔费”。

  是的,润笔费。

  要说这些人最让李贤恼火的一点就是,当李贤说要给他们发工钱的时候,一个个脸红脖子粗的叫嚷,岂可用铜臭之物玷污了圣贤之言。

  无奈,李贤只能把工钱换了个好听的名字。

  不管怎么说,轰轰烈烈的大唐扫盲行动实施下去了,效果怎么样暂时看不出来,这本就是一场拉力赛。

  ……

  此时的李贤来到了新成立的大唐兑物券庄。

  沈钱正老老实实的汇报工作。

  “大唐兑物券庄开业一月有余,共收到长安城各地储户存储银钱、货物等折算三十二万贯钱。”

  三十二万贯,乍一听很多,比大唐百货、大唐酒业第一个月的盈利都高。

  但一个是盈利,一个是储蓄,两者并不能单纯的以账面上的数字对比,这个数字相对来说是极为惨淡的。

  但李贤也不着急,这种新颖的储蓄方式刚出现,不被人接受也是正常的。

  目前国库的钱还足够支撑扫盲行动的进行,不差兑物券庄的这点。

  “做好推广工作,保证储户们无论是存钱或是取钱都方便快捷,万不可出现百姓取钱的时候兑不出来钱的情况!”

  李贤严肃叮嘱。

  后世的百姓为何逐渐的对银行失去信任,就是因为存钱的时候各种方便快捷,一到取钱便是刁难万分。

  这样的情况只需要出现一例两例,就足以破坏这刚刚建立起信用的的大唐兑物券庄。

  “微臣遵旨!”

  沈钱恭敬回答,但脸上却欲言又止。

  李贤直接开口:“你要说什么直接开口便是,朕何曾喜过你这般忸怩?”

  沈钱虽然官越做越大,但谨小慎微的性子却一直未变,这也是李贤对他委以重任的最主要原因。

  正如李贤认识沈钱的第一天对他下的定义:这是匹良驹。

  但前提是得有人牵着。

  沈钱这才慌忙开口,道:“陛下……微臣有个请求,来年……来年开春之际,可否将微臣那不成器的犬子送入东院?”

  “这有何不可?东院本就是为天下学子而建。”

  李贤有点疑惑,但看了沈钱一眼,瞬间就知道他担心的什么了。

  和朝中官员相比,沈钱的出身太低微了。

  本是商贩出身的他,虽然官做到了一部尚书的位置,但他在朝中的人际关系却可以说是一塌糊涂。

  不是他为人有问题,商人出身的他八面玲珑,自然不可能无缘无故与人交恶,而是其他的官员不屑于结交他。

  在旁人看来,沈钱就是典型的奸臣,大字不认识一个,却偏偏靠着奇淫巧技哄圣上欢心得以上位。

  而如今的东院是什么地方?

  大唐的学术圣地!未来的太子东宫!

  一介商贾的子弟也想进去?也配进去?

  这些风言风语肯定也或多或少的传入过沈钱耳中。

  沈钱也知道,想要改变自己的情况是不可能了,但自己的后代可不能像自己这样,所以,就想着让自己的儿子好好念书识字,甚至是习文断义等等……

首节 上一节 154/1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皇帝替身,这后宫真香!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