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登基称帝了,篡位系统才来? 第173节
华夏自古推崇的就是将士的勇猛要高于一切,所以有了项羽的勇冠三军,有了吕布的辕门射戟,有了薛仁贵的三箭定天山……等等。
眼下也同样如此。
倭国使者将一切不敌新罗的原因归咎在了武器不如新罗锐利、铠甲不如新罗结实,战船不如新罗迅捷……等等。
不过这样也好,刚好符合李贤的思路。
“既如此,大唐与你方出售兵甲?竹箭、冰箭、胡禄①、乃至于大唐重装步兵所持的陌刀、明光甲,光耀甲、山文甲等等,如何?”
李贤话音落下,倭国使者就懵了。
不是说好了帮倭国出兵攻打新罗么?怎么一转眼就变成了大唐卖武器给倭国?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极致的狂喜!
大唐军队的武器和铠甲!
这对倭国来说,是致命的诱惑。
唯一有些可惜的是,大唐没有亲自出兵,不过这也不打紧了,有了大唐那些先进的兵刃,区区新罗,哪还需要老大哥出手?
倭国使者又试探道:“不知那孔明灯……”
孔明灯这东西现在不止作为军用,改装的小号孔明灯作为商用运输工具也不罕见,倭国使者知道也算正常。
李贤皱眉,冷眼看向倭国使者。
倭国使者瞬间吓得低头:“请皇帝陛下恕罪!”
“行了,孔明灯乃是大唐重器,绝不会向他国出售,至于先前所说的那些,你且将此事汇报于你们的女皇,若是愿意购买,便备好银钱与大唐交易,若是不愿,那倭国于新罗的战事,大唐一方也不会插手。
“切记,大唐只收银子。”
说完,李贤挥了挥手,便遣退了倭国使者。
银子作为在如今国际上流通的贵金属,很显然是最适合拿来交易的。
尤其与大唐银矿稀缺的情况不同,倭土多产银矿,倭国人对于银子的重视度极低,铜银的兑换比例也低得离谱,借此机会让倭国大量的白银流入大唐也是极好的。
……
方才倭国使者就在这里,朝中官员都知道轻重,没有当着倭国使者的面直接询问。
这会儿倭国使者退下了,朝中大臣也开始发出疑问了:“陛下,若是对新罗不满,为何不直接出兵攻打新罗?反而要兜这么大圈子向倭国出售兵甲?”
官员们不能理解,倭国是亲近大唐的一方,这时候不该彰显大国礼仪,顺手帮这个小老弟解决一下问题么?
这样还能顺带着教训一下不听话的新罗,杀鸡儆猴给其他的藩属国。
“朕不止要给倭国出售兵甲,还要给新罗出售。”
李贤笑着看向堂下百官,尤其在姚崇身上看了一会儿——这货是兵部尚书。
姚崇瞬间恍然。
实际上,说到这个份上,朝中百官几乎都领会了李贤的意思。
任由倭国和新罗鹬蚌相争,大唐一方坐收渔人之利。
李贤继续开口:“甚至不止出售一次!若是新罗陷入弱势,大唐便将更多的兵器甲胄卖给新罗,而若是倭国一方落入下风,大唐同样如是。
“我大唐如今有炮轰十里的红衣大炮,有腾飞百丈高空的孔明灯,只需要保证对他国的绝对压制,传统的兵器甲胄尽可出售他国!”
百官再无异议,尤其是官员们都知道如今的大唐在经历一系列改革,正是缺钱的时候。
……
在倭国使者遣人回到倭国,将这个消息带回去的同时,大唐一方也有使者千里迢迢赶赴了新罗。
新罗一方陷入战事之中,无暇向大唐遣使,但大唐却可以主动“送货上门”。
只要将这个消息传到新罗,李贤就毫不担心新罗会不向大唐购买兵器甲胄。
他们不买,倭国会买,到时候灭亡的就是新罗。
如今这个时代,大唐就是举世无敌的存在,即便是大唐已经濒临淘汰的冷兵器,拿出去依旧是这个世界上最顶尖兵器。
横向对比此时的西方,著名的玛雅人甚至还在用黑曜石当武器,处在黑暗时代的西欧,城堡的防御工事甚至还在以木栅栏为主,而大唐却已经开始使用锻造的钢铁做武器,这是压倒性的优势。
倭国购买了大唐的兵器,将更能促进新罗购买,而新罗买了大唐的武器,倭国也就更会购买更多的大唐武器来应对。
到时候双方的战争就会演变成比拼双方谁能从大唐手中购买到最多的武器。
这是一种没有止境的竞争,直到一方彻底被拖垮。
但无论被拖垮的是谁,大唐都将在这场战争中赚到丰厚的钱财。
这同样是得到历史印证的。
某个西方的流氓就是靠着这样的手段,在二战后迅速崛起,一跃成为当世之最。
……
双方使者都还在路上,在这个交通不便利的时代,想要有回信传来,估计起码得到两三个月之后了。
不过,李贤终于可以放开手脚花钱了。
相比于倭国和新罗的战事,李贤更关心的还是关东的扫盲行动,这直接关系到大唐的江山社稷能否长治久安。
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被投入到整个关东道,关东道的变化几乎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而此时的李贤,已经在东院授课了。
自从自行车比赛圆满举行完后,小胖子薛崇胤成了东院乃至整个长安城内的名人,自行车也成了达官显贵出行的必备工具。
无数富商官员,都以骑着一辆自行车穿梭在长安街头为豪,甚至连以前的八抬大轿都不屑得乘坐,主打一个绿色出行。
东院里更是这样,二年级的“老生”因为出身显贵,几乎人手一辆自行车,闲的没事就在马场里溜达一圈。
这是锻炼身体的好事,李贤也不会去阻拦。
只是苦了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
这些人大多是通过地方上的科举进入东院学习的寒门子弟,近百贯钱的自行车绝对不是他们能消费得起的,只能眼含艳羡地望着奔驰如风的自行车,在心里暗暗发誓,自己将来一定也要买上一辆。
奢侈品效应历来就存在于人们的虚荣心之中。
此时的李贤在实验室里。
沉寂了大半年的祖咏又一次发力了。
“先生,这东西是学生之前在攻取吐蕃途中心有所感,又经由公输先生过手,才最终研制出来的东西。”
祖咏指着眼前的一颗“炮弹”,郑重其事的解释:“学生在陇右时便发现火药这东西极易受潮,稍有雨雾天气便会导致火药受潮,不光影响红衣大炮的威力,甚至士兵们常常因为火药潮湿而控制不好红衣大炮的精准度,甚至需要晾晒烘烤火药,更会导致事故。
“故而,学生便想办法将火药和弹丸结合在一起,组成了新的炮弹。”
是的,这玩意儿真的就是炮弹。
李贤目瞪口呆的看着眼前这么一颗巨型子弹模样的炮弹,祖咏竟然把这东西折腾出来了?
但短暂的惊讶后,李贤也就释然了。
从圆形的铅球到密封的巨型炮弹,这中间差的并不是理念,而是锻造技艺。
说白了,这东西的原理实际上就是个大型的炮仗,唯一的要求就是密封性。
祖咏接着说道:“整个炮弹通体由黄铜铸成,这是学生试验过许多次后发现的最合适的金属,不光延展性高,可塑性也强,顶端则是射出的弹丸。
“和寻常的圆球弹丸略有不同,炮弹的弹丸偏向圆锥形,更方便炮身衔接,似乎在射程上也略有提升,底部则是装有火石,大力敲击引发火星,点燃炮身内部火药,直接推动弹丸射出。”
说到这,祖咏有些不好意思道:“只是这样,现役的红衣大炮或许就需要重新调整一下了,不再需要后膛装填火药的舱室,而是改成撞击装置,这会是很大的损耗……”
李贤果断的肯定道:“不错!改就改!有更先进的方法没道理因为些许的损耗就不用的!”
李贤已经理解了祖咏所研制的炮弹。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巨型的子弹。
而且受限于工艺,“子弹头”还被制成了圆锥形。
李贤几乎可以想象,整个炮弹的制作过程估计就是先做好圆筒状的炮身,在炮身顶端的位置略微收缩,而后将圆锥形的“子弹头”从尾部推进炮筒,直到卡在炮筒收缩的位置,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密封性。
最后再将炮弹内部装填火药以及引火装置。
炮弹的推动力主要还是靠红衣大炮长长的炮膛来提供,但这样改装,无疑却方便了无数倍。
不说解决了火药受潮的问题,红衣大炮即便是在雨天也能使用和运输,就单单说发射的过程就简单了无数倍。
原本的红衣大炮虽然因为采用后膛炮的方式,节省了不少清理炮膛的时间,但黑火药燃烧过后的残渣依旧需要清理,这也导致红衣大炮每次的发射间隔甚至有数分钟之久。
但现在,这个过程完全被压缩。
射击所需要做的步骤只剩下三个,一是装弹,二是发射,三是将剩下的“弹壳”取出收集起来。
取出的“弹壳”甚至也不会浪费,完全可以熔铸之后再次使用。
“这东西能量产吗?”李贤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如果每一颗炮弹都需要公输老头亲手锻造才能保证密封性,那它的实用性就大大降低了。
大唐如今可没有多少像公输老头这样顶尖的工匠。
“可以!”
祖咏肯定的答道,“城外的天机寺分部截取了一部分曲江的江水,引入人工水渠,使其平缓流动,这条水渠所推动的水力风车已经能做到相对精细的做工了,细节之处只需要寻常工匠略微打磨就行!”
这让李贤略微诧异。
天机寺已经能利用水力风车锻造炮弹的粗胚了?
看起来,自己在忙着进行扫盲运动的同时,大唐其他的各行各业也在飞速的发展中。
这也意味着初代的红衣大炮将迎来退役,而二代的红衣大炮也将出现了。
这是好事。
李贤不可能无穷无尽的为天机寺提供技术支撑,能独立成长的天机寺,才会成为大唐真正的庇护。
“这东西批了。”李贤点头,继而问道:“公输先生呢?”
“公输先生在琢磨上次先生所说的蒸汽推动装置,在最里层的实验室里。”
……
第168章 半成品的蒸汽机和天机寺的爆炸
上一篇:皇帝替身,这后宫真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