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登基称帝了,篡位系统才来? 第172节
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如今的大唐百货兑物券已经取代了钱币的一部分地位,如果说饮鸩止渴的大肆印刷一批钱币,的确可以在短时间内凑够这条长途官道的钱,但这影响的却是整个大唐的货币体系,得不偿失。
归根结底,还是社会生产力太过低下,人们生产不出足够的产能,而作为等价物的钱币自然也就不能大肆印刷。
“再等等……如今民间已经有了大量以水力为基础的工厂,生产力这东西会在短时间内呈井喷式爆发的。”
李贤在心里安慰自己。
……
三个月的时间,瓜哇一方也终于带来了回复。
同意李贤提出的种种要求。
大唐的海军整装待发。
这一次,大唐出动了巨型海舰近百艘,每艘巨船上都搭配了五门红衣大炮,以及火药弹丸无数,浩浩荡荡的朝着瓜哇的方向而去。
领军的人自然是狄光嗣。
海上风浪大,火药都用油纸包裹得严严实实。
这是大唐一方敢于出兵的底气所在,战舰百艘,对于瓜哇这样的小地方就已经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毕竟大唐的船舰单单船身就几乎有瓜哇一方的两倍高,这在海战中的优势是极大的,无论是跳帮战,还是抵御风浪的能力都要卓越数倍。
每一艘战舰上虽然只配备了四五十人,甚至还要算上船员,但五门红衣大炮,就足以抵千军万马!
红衣大炮极其笨重,至少在陆地上的遭遇战中发挥不出来多少威势,它主要的作用还是用来攻城和守城。
或者换一个说辞就是炮和目标,总有一个是不动的情况下,才是最能发挥红衣大炮威力的时候。
但在海上,完全没有这个顾虑。
甚至可以说海上才是红衣大炮真正的用武之地!
红衣大炮搭载在船上,就像是被架在城墙上一样,根本不用移动炮身,甚至还能通过行驶战船,轻而易举的将红衣大炮移动到别的地方作战。
而红衣大炮攻击的目标就更合适了,海上的战船目标庞大,且行动缓慢,放在红衣大炮面前,简直就是瞄都不用瞄!
最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个时代的船只几乎都是木头的,即便是大唐的军舰,也只有一些关键的结构处采用钢铁或是铜铸就,这还是因为高炉冶铁的兴起,让大唐有这个资本将金属运用到战船上。
红衣大炮的杀伤性就可想而知了,一炮下去,敌方的战船就得被轰得稀巴烂,唯有沉船一个后果。
搭配上红衣大炮那高达数里地的射程,敌军往往是才露个头,就得船毁人亡,李贤甚至想不到这一仗能怎么输。
……
狄光嗣出发的悄无声息,甚至朝堂上都没多少人知道大唐已经对瓜哇动兵了。
此时的朝堂上在议论另一件事儿。
新罗一方竟然没有派来新的遣唐使!
不可思议。
遣唐使对于番邦国来说,几乎就相当于是代表着臣服大唐的使者,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居住在大唐,负责两邦之间的友好交流,以及传递天朝上国的各类指示等等。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遣唐使就代表着两邦友好的象征。
而自从上次李贤开口,将那个不愿遵循唐历的新罗使者遣退回去后,足足快一年的时间结束,新的使者竟然还没有到来。
这让大唐的官员震怒。
“新罗贼心不死,目无尊上,臣请命,北上直取新罗国都!”在征战吐蕃中见识了红衣大炮威力的王孝杰主动请缨。
在他看来,大唐有红衣大炮这样的神兵利器,就应该直接将周边不臣之邦悉数平定,方才能彰显大唐神威。
王孝杰的话引得了朝中大量官员的赞同。
见识过大唐军队两月破突厥、一月破吐蕃的神奇战绩后,大唐人对大唐军队的战力丝毫不怀疑,只要他们想,想打谁就打谁!
但李贤却摇了摇头。
没道理的,新罗的使者不可能不知道大唐的军队战力有多强,即便不知道红衣大炮和孔明灯这种机密性颇高的东西,最起码也知道大唐破突厥,灭吐蕃的战绩。
哪怕新罗王是用膝盖思考问题,应该也不会觉得新罗那么一个弹丸之地的战力能比得上吐蕃和突厥。
“新罗境内可是出了什么岔子?”
李贤对于棒子并没有什么好感,虽然这是个攻打新罗的好理由,但他还是想弄清楚缘由。
“不知,新罗一方并未有消息传来。”
李贤皱了皱眉,心里隐隐有个猜测,道:“倭国使者可在?将其传入殿。”
不稍片刻,一位身材矮小的倭人就被带到了大明殿中。
倭,意为身材矮小的人,这也是倭国之名的由来。
这位倭人使者就很明显的诠释了这一点,五短身材,罗圈腿,符合李贤对于倭人的刻板印象。
只是这时期的倭人向来巴结大唐,李贤也寻不出理由来针对倭人,因此才一直对其置之不理。
“倭国使者,朕且问你,你方近日可与新罗有战事?”
是的,这就是李贤的猜测。
李贤隐隐间记得,倭国和新罗一方并不平和,倭国地小,贫瘠,从未放弃过对外征伐,而彼时的倭国却唯大唐马首是瞻,自然不敢轻易对大唐动兵,他攻伐的对象自然也就成了新罗。
更何况大唐这个老大哥向来就和新罗不对付。
倭国就更有理由狐假虎威了。
而李贤记得这事儿的原因还得从另一件事说起,按照历史上的记载,在大唐被武曌执政的期间,无独有偶,彼岸的倭国也是一位女皇执政,名为齐明女皇。
和新罗不对付,也就是这位齐明女皇的政策。
而应该也就是近几年,那位齐明女皇逝世,倭国‘群龙无首’,中大兄皇子以皇太子‘称制’的方式处理朝政。
这个时期的倭国,是鲜少和大唐一方保持疏远关系的时期。
毕竟倭国自己也怕。
这时候的倭国正处于虚弱时期,大唐如果乘虚而入,倭国完全没有招架之力,也因此,这段时间倭国几乎没有遣唐使来到大唐。
所以新罗不是没派遣唐使来大唐,或许派了,被倭国人截杀了,也或许没派,新罗本身估计都在生死存亡之际了,派一次遣唐使意味着大量的花销,他们这会儿没有那个预算。
果然,随着李贤话音落下。
那倭国使者立马老老实实的磕头回应:“回天朝上皇陛下,近日我邦女皇的确有对新罗出兵之意图,若是算算时辰,应该也就是近日了!”
倭国使者一脸惊奇,像是没想到李贤居然这么料事如神,但却不敢直视李贤,只是把头磕得邦邦响。
李贤暗道果然。
新罗人不蠢,没道理在这个节骨眼上还敢无视大唐的。
而此时,朝中众人开口了。
对于倭国,大唐的官员大部分是真正把它当成小老弟的,毕竟这个时期的倭国太听话了,举国上下都在效仿唐制,从穿衣打扮、民风习俗,甚至是神话故事都是参考大唐文化创造出来的。
小老弟和人开战,尤其开战的还是小老弟里面的刺头,那当大哥的不得趁机敲打一下?
果然,下一刻就有人站了出来。
“陛下!新罗前有不遵唐历之鉴,后又拒派使者朝见我大唐,此番行径已经暴露其狼子野心,臣请命出兵协助倭国,攻取新罗!”
请命的人还是薛讷。
薛家和新罗的夙怨可以追溯得太久了,其父薛仁贵就曾多次攻取新罗的前身高丽,甚至一度打到高丽灭亡。
攻打新罗,对于薛讷意味着光复父辈荣光。
但此时的李贤却在犹豫。
要不要让新罗和倭国狗咬狗一嘴毛呢?
……
第167章 发战争财和二代红衣大炮
帮倭国打新罗,的确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让新罗亡国。
但……如果让坐山观虎斗,让二者两败俱伤,或者看着其中一方亡国,大唐再下场呢?
再或者……还有一个更歹毒的计划。
李贤几乎没多做思考就下定了决心。
现在的大唐太缺钱了,既然短时间内从自己人身上掏不出钱来,那不如就趁这个机会从别人身上掏。
李贤伸手,在半空虚按,堂下百官瞬间安静下来。
“倭国使者,朕且问你,你方与新罗作战,胜算几何?”
一听李贤这么问,倭国使者脑瓜子转的飞快。
大唐皇帝这话的意思……是要帮倭国一方征伐新罗?
那这不得往高了报,让大唐一方更安心的出兵?
倭国使者略微一合计,就自信道:“八成有余!”
李贤忍不住呵斥道:“实话实说!若真有八成,那大唐何须出兵助你?任由你们打出个结果便好了!”
倭国使者瞬间缩起了脖子,老老实实道:“若是只图短期内战胜,倭国有八成胜算,若是要攻城掠寨,占据新罗些许城池,倭国有五成胜算,若是要彻底灭亡新罗……倭国有两成胜算,且……战损不计!”
李贤这才略微点了点头。
这符合自己对双方实力的判断。
对上新罗,倭国的整体实力上应该是小优,但要和新罗在新罗的本土上作战,这点小优势不足以让倭国彻底攻占新罗。
李贤问道:“何故?”
“非战之罪,而在于器之弊也!新罗有竹弩,有利刃……”
倭国使者说了一大堆的客观因素,同样符合李贤对于倭国的刻板印象——日本从来都是一个推崇利器高于推崇个人勇武的国度。
即便是在李贤前世所处的那个文明社会,现代化的日本也同样如此。
——小日本从来只会倚仗外物。
在他们的文化背景下,时常会有这种匪夷所思剧情的影视剧:一个擅长于武士道的人,失去了武士刀之后一蹶不振,而后在某种机缘巧合下,结识某位铸剑大师,铸造出来了一柄神兵利刃,此后报仇雪恨。
这在中国是近乎不可能的剧情。
上一篇:皇帝替身,这后宫真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