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登基称帝了,篡位系统才来? 第183节
淳朴得让人心疼。
李贤轻叹了口气。
这事儿如果放在朝堂上说,官员们肯定就是一副慷慨大义的语气,嘴里叫嚷着“为天下大公”的口号捐出自家的粮食,虽然都是捐出粮食,但官员们却会在这里面博取一个“名”,可在这些百姓身上,李贤看到的只有最淳朴本性。
百姓从来都是最容易满足的一群人……
李贤顿了顿,高呼:“诸位父老乡亲们,还请起身!
“这土豆从来就该是咱们大唐百姓的福泽,没有任何大唐百姓承不了!今日,我等只是将这些土豆暂时拿出来,用来救济给整个大唐其他地方正在受苦受灾的兄弟们!等到灾年过去,咱们长安城的百姓该是如何种植,就还是如何种植!
“朕许诺,自今年之后,我大唐上下,将再无一人挨饿,再无一人受饥灾之苦!”
李贤心中一阵澎湃,这些质朴的百姓们,让他原本担心的土豆种植问题,在这一刻变得微不足道,更多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
长安城的土豆收成了。
一座座呈小山包一样的土豆被挖出来,而后经由朝廷之手,运到大唐上下。
正在修建的四条官道在这一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路还没有修完,但至少已经能让运土豆的大军省下不少浪费在路途中的时间。
蝗灾还在肆虐。
如今就连长安城内,都已经能看到不少的蝗虫停留在嫩绿的枝条上啃噬了,皇宫里的太监内侍们平日里也多了一项工作——将这些飞进皇城中的虫子摘下来。
原本,这些蝗虫会被太监们丢到皇宫外放生的,但李贤见到一次后勃然大怒:“往后这些虫子有多少是多少,见着就踩死!”
至此,皇宫内就有了专门的小推车来运输蝗虫的尸体——这小推车还是独轮木车的模样。
独轮木车如今也从军中流往民间,在大唐百姓家中得到了广泛运用,这种轻便的小推车造价便宜,且单人就可操作,深受百姓喜爱。
蝗灾虽至,但至少目前,一切还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但仅仅只是一个月时间,漫天飞舞的蝗虫就像是突然激增了无数倍似的,整个长安城都笼罩在蝗虫刺耳的振翅声中。
到处都是蝗虫!
这些该死的虫子从关东朝着关内飞来,它们的孱弱的翅膀不停地扑打着空气,遮天蔽日,像一层黑色的帷幕笼罩了整个长安城。
人们在城中街道上行走时,脚下踩的都是一片蝗虫的尸体,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味道。市井中原本欢声笑语的景象顿时变得沉寂,百姓们开始用布帛遮掩家门窗,以防蝗虫飞进屋里毁坏家中的食物。
蝗灾的蔓延,让原本安稳的生活变得焦灼。长安城的商贾们也难以保持往日的繁忙,生意冷清,百姓们眼中的恐慌愈加浓烈。
朝廷虽然已经组织各地方官府捕杀蝗虫,甚至拿出银钱来收购蝗虫尸体,集中掩埋,但依旧收效甚微!
人力捕杀蝗虫对于这场盛大的蝗灾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又是一日早朝。
朝堂上,各方官员纷纷上奏,报告各地蝗虫的蔓延情况,气氛凝重。
这场蝗灾的规模超乎想象,即便朝廷已经做出了无数的应对,包括焚烧蝗虫尸体、向百姓宣讲,普及防治知识等等,但蝗灾依旧肆虐。
“启禀圣上,长安周围的土地已经没有多少未被蝗虫侵袭的地方,西边的曲江附近,蝗虫数量剧增,现已蔓延至临近的关中地区。若按此势头,估计三五日之内,整个长安将无一处净土。”外城的防务长官低头应答,语气中充满了忧虑。
“民间可有治蝗的法子传出?”李贤询问。
这些天,不光官方的力量出动,李贤也在广纳天下有识之士之言,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说不定就有什么独到的治蝗手段出现。
百官摇头叹息。
几乎没有收获。
虽说官府出资,拿粮食兑换蝗虫尸体,但民间常见的捕蝗手段也就是用兜网抓,甚至是徒手抓,这样效率根本没有多少,一天下来抓到的蝗虫指不定都换不来一家人一天的口粮,效率极其低下。
所以除了一些顽童外,成人们鲜少有空去做这些。
灾年来临,成人往往需要承担的更多,他们需要为了整个家庭劳累奔波。
李贤虽然想提高粮食兑换蝗虫尸体的比例来调动全民捕蝗的积极性,但这不现实。
大唐的财力经不起这样消耗。
朝中一片愁云惨淡,早朝又是草草散去。
李贤疲倦的往兴庆宫的方向赶去。
漫天的蝗虫飞舞,以至于李贤甚至需要侍卫随时守在两侧,拿着艾草熏香不停的挥舞,才能将那些虫子驱赶开来,长安城内尚且如此,李贤甚至不敢想象其他地区会是怎样。
一路回到兴庆宫。
愁眉苦脸。
本以为土豆发放下去会缓解一些蝗灾,但看这个架势,只怕土豆苗都抽不出来就得被蝗虫啃噬干净。
刚进皇宫,一个浑身包裹着华服的肉团子就跌跌撞撞的朝着李贤小跑了过来,周围围着一群忙前忙后的老嬷子。
见到这人跑过来,李贤可不敢含糊,急忙蹲下身子,张开双手,生怕他摔了。
肉团子一见到李贤,就高兴的大喊:“阿爷!你回来了!”
李恭。
如今一岁半的李恭已经能简单的说一些话了,学会走路的他也整日在兴庆宫里奔来跑去,活脱的性子和婉儿如出一辙,只是苦了照料他的奶娘和嬷嬷了,整天跟在李恭后面,生怕这位小主儿磕着碰着。
看到李恭,李贤心情好了许多,一把将他从地上抱起来,放在脸边逗弄。
“今日调皮了吗?可不兴再欺负永盛了!”
作为年龄最大的李恭,俨然成了几个弟弟妹妹的带头大哥,但继承了铃儿泼辣性子的永盛公主可不服他,仗着最受李贤的宠爱,屡屡挑衅李恭这个大哥的权威,自然也就没少挨李恭欺负。
“没有!大郎今日去喂养了老母鸡,可没有和永盛胡闹!”
李恭骄傲的挺起胸膛,仿佛做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李贤哈哈大笑:“大郎还会喂老母鸡了?”
如今长安城郊的养鸡场虽然大部分的鸡都分发出去了,但养鸡场却也没有直接废弃,保持着最低限度的运转,用以供给皇宫内的需求。
而最初系统奖励的那只老母鸡,也被彩儿挪到了兴庆宫里养着。
这是真正的祥瑞,不过些许日子,兴庆宫里便又多出了一个小小的鸡圈。
这鸡圈里的鸡少,平日里也有内侍们照料着,谈不上什么异味,李贤索性也就听之任之了,就当给妃子们找了个打发时间、陶冶情操的活儿。
倒是没想到李恭也跑去喂鸡了。
“嗯!”
李恭重重点头,又央求道:“阿爷能让奴子们抓些虫子来吗?大郎要用虫子喂老母鸡!”
“鸡圈里不是有饵料么?去抓什么虫子?”
李贤笑着打趣,李恭不乐意了,挥舞着双手抗议:“饵料不好吃!要虫子!会飞的虫子!”
“会飞的虫子?”
李贤一愣,李恭又重重点头,胖乎乎的手对着天空指去。
“会飞的虫子!”
李贤顺着李恭的手看去,一群群密密麻麻,遮天蔽日的蝗虫。
然后愣在了原地。
是啊!
怎么把这茬儿给忘了!
人工防治蝗灾收效甚微,但可以生物防治啊!鸡鸭鸟等动物会以蝗虫为食,这些家伙一天嘴都不带停的,一天下来吃的蝗虫能少了?
官府收购蝗虫收效甚微,最主要的原因不就是百姓们觉得捕捉蝗虫麻烦么?
抓住蝗虫就算了,还要大老远运到指定地点,有这功夫干点什么不行?
但如果家家户户自发的抓了蝗虫喂鸡呢?
在自家院子抓了蝗虫就直接在自家院子喂鸡,最起码的也省去了运输蝗虫这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才是最麻烦的。
到时候朝廷只需要提高肉鸡的收购价格,养鸡人自然会有积极性去喂鸡,尤其是现在蝗灾到来,粮食减产,养鸡本身就能提供粮食。
到时候再宣扬一波舆论,把老母鸡本身是祥瑞的身份抬出来,甚至都不用担心民间对“蝗神”的敬畏!
祥瑞是干什么的?那不就是来灭杀灾神的么!
想到这,李贤的眼神越发明亮,抱着李恭就啃了一口。
“乖小子!你可真是爹的祥瑞!”
……
第176章 论炸蝗虫的可行性
除了给鸡、鸭等家禽吃之外,李贤甚至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华夏自古以来就是吃货大国,蝗虫这东西怎么就不能吃了?
蝗灾时的蝗虫虽然有毒,但这点毒性鸟都毒不死,何况是人类?
况且,经过爆炒、油炸、蒸煮等手段后,蝗虫体内的毒素早已挥发干净,所以,即便是吃了蝗灾时的蝗虫,也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当然,要把蝗虫作为食物端上餐桌会稍难一些。
蝗灾往往和干旱同时出现,这是因为蝗虫的习性所致,在干旱的年份里,蝗虫的卵大量孵化,导致了干旱与蝗灾同步发生,这个时代的人对这种现象难以解释,他们将干旱与蝗灾视为上天对他们的惩罚,甚至演绎出了蝗神的存在。
在这种迷信的思想下,人们不敢对蝗虫有任何异议,更不敢食用蝗虫,他们相信蝗虫背后有一位蝗神,担心惹怒蝗神而遭受不幸。
另一个原因就是百姓普遍认为蝗虫是不宜食用的昆虫。
如果要将蝗虫作为日常食用,需要大量的蝗虫储备,在这个徒手抓蝗虫的年代,一般百姓只有简单的厨具,谁会想到每天都要烤上几十只蝗虫来充饥呢?
即使烤熟了,又缺少足够的调料来提升味道,后世烤蝗虫常常添加辣椒粉和孜然等调味品,但在现在这个时代,这些调料并不普及,使得烤制出来的蝗虫味道难以令人接受。
简单来说,不敢吃、不愿吃,就是这个时代不能“以人治蝗”的根本原因。
但……
这个情况放在如今的大唐,根本就不算问题啊!
经历过这么一段时间的普及虫害知识,大唐的百姓早已经不把这些东西当成所谓的“蝗神”,不敢吃这个问题首先就已经被解决。
至于不愿吃……
大唐调料是稀缺,但油有啊!
长安街头的油炸各类小吃都做出来了,往里面添个蝗虫怎么了?
上一篇:皇帝替身,这后宫真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