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袁术 第108节
袁树这么说,袁逢还真就觉得很有道理。
此番事发的最开端,是与袁赦交好的淳于登上门,就是因为淳于登顶着袁赦的光环上门,才让袁逢和袁隗失去了该有的警惕之心,接受了天子诏令而没有及时推辞。
可谁知道淳于登居然带头背刺了袁氏,搞得袁逢和袁隗一度十分被动。
现在局面是已经被袁树用嘴炮给翻了过来,但是淳于登和那些主动算计袁氏的宦官的账,袁逢还记在心里。
果然啊,比起士人,更加没有底线和节操的宦官是更加不能相信的。
袁逢沉思片刻,缓缓点头,认可了袁树的看法。
“我儿所言不假,和宦官比起来,士人的威胁并不大,对付宦官才是最重要的。”
袁树连连点头。
“所以儿子主张此番的报复,主要还是要针对宦官,对士人则主要以敲打为主,另外还应该在学术层面做点事情。”
“学术?你的意思是,让他们承认你的心学?”
袁逢笑道:“这恐怕比杀了他们还要难,他们不会答应的,他们连古文经学都不愿意接受,更别说是心学了,不过……如果心学真的可以得到承认,那我袁氏就等于在官学里有了更大的话语权了。”
“这的确是儿子未来的目标,但眼下,儿子倒也没有那么激进。”
袁树笑着摇了摇头,缓缓道:“儿子的意思是,多少要让士人付出一点代价,比如要让他们认可心学在雒阳及关东的存在和自由传播,就如同古文经学一样,不能干扰儿子在雒阳招揽弟子门生。
为了防止他们出尔反尔,他们还要公开称赞心学的精妙之处,让全雒阳所有人都做个见证,儿子要就此在雒阳城内扎根生存,从他们嘴边撕一块肉下来,绝不让他们太好过!”
袁逢闻言,眼睛一亮。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只是承认,并非成真,他们想必也不会太过为难,至于此后的事情……呵呵呵,谁又说的准呢?”
袁逢显然非常高兴,对袁树的建议非常认同。
他并不担心袁树的想法无法实现,如果袁树的想法无法实现,那么他就会动用一些特殊的手段,让袁树的想法得以实现。
他觉得这是他作为父亲应该为儿子做的事情。
儿子那么争气,他这个做老子的,总不能拖后腿吧?
士人这边的想法初步确定了,接下来,是宦官。
比起现在基本上处在丧家之犬状态中的士人群体,宦官就是一头张牙舞爪的饿狼,瞪着发绿的眼睛,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多吃掉几个士人。
若不是袁氏家族与之合作并且自身实力太强,那袁氏家族早晚也是宦官嘴边的一块肉。
与士人继续纠缠在一起,大家虽然打打闹闹,但并不会下死手,而是会遵守游戏规则,就好比袁树踩下的这一脚急刹车。
而宦官则没有那么多的顾虑,该杀就杀,该重拳出击就重拳出击,完全不按照士人的游戏规则玩,把士人打得惨兮兮。
所以两相对比之下,拟人程度更高的士人群体才是袁氏最好的合作对象,而宦官……
正如同当初马融对袁树的评价一样。
除了长相类人,哪里都不类人。
对付宦官是必然的,让宦官为这次谋划付出代价也是必然的。
但是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袁逢还不了解袁树对此的认知程度,他需要询问袁树。
“术,你老实告诉为父,你是否有想要全灭宦官的想法?”
袁树对此没有隐瞒。
“父亲,不是儿想要将其全灭,而是他们的所作所为过于暴虐,杀戮太多,自寻死路,一旦失势,他们绝无可能幸存,天底下想让他们死掉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这一点,有识之士都看出来了,而且宦官未必不知道他们的危险。”
袁逢叹了口气,缓缓道:“但如此一来,还有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术,当今天子,是宦官拥立的,宫廷里的大宦官们,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拥立功臣啊。
天子自若成年,倒还好说,但问题在于,天子年幼,依赖宦官,如果此时动手,恐有冲撞天子的可能,身为汉臣,怎么能冲撞汉天子呢?”
袁树目光一凝,眉头随之皱了起来。
他刚才下意识的想要反驳,但是他很快注意到袁逢这么说是没有问题的。
汉灵帝刘宏表面上是窦太后及其父窦武拥立的,但是在二次党锢之祸中,这个情况变了。
第116章 从汉臣到汉贼
窦武发动政变当天,宦官们对抗窦武的最终兵器,就是当时尚未正式掌权、还没有拿到皇帝玉玺和符节的汉灵帝刘宏。
而刘宏之所以会站在宦官这一边和宦官一起冲锋,原因就是宦官们告诉刘宏——大将军窦武要上表太后废了您的皇位!
随后,刘宏为了自己的皇位奋勇冲锋。
最后,窦武兵败自杀。
一夜过后,拥立刘宏坐稳帝位的不再是大将军窦武和窦太后,而是宫廷宦官,最重要的从龙之功不再是窦氏的,而是宫廷宦官的。
再加上窦太后因为被窦武牵连而遭到软禁,皇帝印玺和符节也被夺走交给了刘宏,窦太后也随之失势,遭到了软禁。
就等于说,一场政变之后,刘宏在宦官的帮助下把按照规则来说还不应该属于他的皇权硬生生给抢到了手里。
对于一个少年天子来说,这是违反规则的。
但只要他“获胜”了,规则也就被他踩在脚下了。
所以,在此之后,刘宏的政权基础从窦太后、窦武转变为了宫廷宦官。
宫廷宦官成为了他重要的政权根基,窦武及其党羽都是逆贼,党锢之祸是政变之后的清算行动,将参与谋反的贼人全部斩尽杀绝成为了他心里的绝对正事。
在少年刘宏眼里,这些被宦官捕杀、禁锢的士人都是威胁他皇位的人,都该死,只是禁锢而不杀了他们都是天大的恩情!
禁锢士人、捕杀士人在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刘宏一朝的政治正确,只要刘宏还活着,宦官就一直是他的政权根基,党锢之祸就是绝对的政治正确。
任何提出反对意见的人,那都不是在就事论事,而是在质疑刘宏的权力合法性,质疑刘宏这个皇帝的位置不正当。
就算刘宏以后长成了,了解到了事件内幕,知道这个事情其实还有点弯弯绕,但是作为事实上的最大受益者,他就不能为此翻案,否则就是自己质疑自己的权力合法性。
陛下何故造反啊?
而在此期间,宦官群体就是刘宏一朝的“开朝功臣”,按照当时的惯例,他们就直接拥有与刘宏共享皇权的资格。
打击宦官,就是在打击刘宏,就是在打击大汉皇帝,就是造反!
这是一条完全受到当时规则认可的逻辑链条。
所以袁逢和袁隗在之前逼宫的时候特意让袁赦去通报刘宏,告诉他咱们不是反对你,也不是反对宦官,而是侯览这孙子太过分,他公报私仇,要我儿子死,我没办法了才这样做。
就事论事,把矛盾集中在侯览一个人身上,集火之,不将这件事情上升到打击宦官的地步,以此打消名义上已经正式亲政的刘宏的疑虑。
然后,袁氏才能顺利扳倒侯览。
而之后选择与宦官修复关系,实际上也是袁氏没有办法的选择。
他们又不造反,也没有打算废立皇帝、重塑皇权法理,只要刘宏还活着,还是皇帝,他们就自然要遵守这一套蹩脚的规则。
这也是刘宏一朝宦官们有恃无恐、嚣张跋扈的底层逻辑。
所以袁逢必须要搞清楚袁树到底打算怎么打击宦官,以及袁逢是否清楚打击宦官在刘宏这一朝意味着什么。
袁树当然是清楚的,他一早就通晓了这个底层逻辑,所以才一直没有对宦官的坑害与玩弄进行反制。
否则就宦官让他枯坐一整天这个事情,小心眼又超级记仇的袁树早就拔刀子上去干他们了。
但是涉及到报仇的事情,袁树也的确没有放下的想法,比起那些做口腔体操的士人,真刀真枪干起来的宦官更值得他去报仇。
不过既然涉及到刘宏,那这个事情确实要小心谨慎,否则一着不慎直接把大汉天子给冲撞了,下场肯定不好。
不过袁树很早就有了带着袁氏九族一起玩九族消消乐的想法,眼下,他更是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与其坐视宦官成为拥立皇帝的功臣,拥有与刘宏共享皇权的资格,顶着逆风打逆风仗,为什么不去学习宦官的优秀经验呢?
宦官能拥立皇帝,能操作皇权,难道是因为他们天生比他袁某人更聪明吗?
肯定不是的。
他们只是运气好,又比较果决,相对于穿鞋子的士人来说,他们光着脚,胆量更大,更敢于梭哈,所以把顾虑重重的窦武一党全部消灭了。
在大汉朝,当皇帝做王爷需要姓刘,可拥立皇帝又不需要姓刘。
姓什么都可以。
而且说白了,袁氏家族已经走到了“天下仲姓”这个位置,再过一阵子搞不好就要四世三公,成就开国以来地位最高、传承最昌盛的家族。
如果不往上追求更高的权势,继续龟缩在宦官的淫威底下搞东搞西,意义不是很大啊。
一念至此,一种名为野望的东西就在袁树的心底里疯狂的生长起来了。
他忽然感觉汝南袁氏之所以在历史上成为著名的翻车家族,不是因为这个家族实力不够强,也不是因为第七代子弟不够牛逼……
而是因为这个家族没有及时完成从盛世思维到乱世思维的转型。
或者说,没有完成从汉臣思维到汉贼思维的转型。
袁氏家族一直到袁隗被董卓干掉之前,还是着力于汉臣这个角色的,哪怕是汉灵帝死后,最大的政治诉求也是干翻宦官、重塑天子政权根基,并且顺势夺取朝堂权柄。
然而这个家族却始终没有意识到汉帝国的崩塌从那一刻开始就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汉天子的威严被他们反复蹂躏、摁在地上摩擦,完事儿还要踩两脚,然后转过头对大家说——我还是汉臣,还是遵奉汉天子。
他们的所作所为和他们的思维严重割裂,身子已经进入汉贼领域,脑子还留在汉臣阶段,如此割裂的认知和行动才是他们走向分崩离析的缘由。
经常当汉贼的朋友们都知道,当汉贼这个事情,要么就不做,要么就做到底,没有做到一半还要停下来不动的。
从来都是屁股决定大脑,哪里来的大脑决定屁股?
于是袁树见四下无人,便靠近了袁逢,低声开口。
“父亲,儿感觉到,窦武和陈蕃等人被宦官打倒,纯粹是因为他们的能力不行,不是因为脑袋太笨,想不到办法,但是轮到当下,士人还是被宦官压着,那就纯粹是脑子有点问题了。”
袁逢听了,满头问号。
“术,你是什么意思?”
袁树嘿嘿一笑。
“父亲,宦官之所以显得肆无忌惮,肆意妄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拥立了天子,有拥立之功,深得天子信任,所以能掌握大义名分和权势。
大义名分和权势来自于天子,来自于他们拥立天子夺取皇权的过程,而这些,吾辈都是知道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效仿宦官,重走宦官之路呢?”
“???”
袁逢更加疑惑了,心中还渐渐的升起了一阵不祥的预感。
他皱着眉头,有些不可置信地看着自家麒麟儿。
上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
下一篇:民国:打下东北,暴兵当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