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第241节

  战鼓擂动,号角齐鸣,在江面上回荡,更添几分肃杀与豪迈。

  江岸之上,人山人海,万头攒动,民众自四面八方涌来,欲要一睹大明新军的风采。

  密密麻麻的人群,一眼望不到头。

  朱允熥与百官辞别,正待登上战舰,启程远征,却突然看到了一道熟悉的身影。

  “皇爷爷!”朱允熥脱口而出。

  “小兔崽子,你还记得我这个皇爷爷啊!”老朱怒目瞪了他一眼:“你可知海波莫测,兵事凶险,你身为储君,一身担系万钧重担,怎么就敢如此轻率的亲自出征,你是想气死你皇爷爷吗?”

  “皇爷爷,我只是统兵出征,又不是自己去冲锋陷阵,哪里就有这么危险了?”

  朱允熥一脸笑意,拉着老朱的手,指了指旁边的战舰:“以我大明的兵马之胜,军舰之强,倭寇不过是土鸡瓦狗,不堪一击。”

  “我这次出征,就是给自己捡点军功罢了。”

  “日后才能威慑朝堂上的骄兵悍将,执掌大明江山。”

  “若是一直呆在金陵城里,不出去看看,不懂军阵之事,将来难免遭前线将领欺骗,也难以驾驭那些人。”

  “皇爷爷,此番我意已决,您就不要阻拦了吧。”

  老朱又瞪了他一眼。

  事实上,朱允熥要率军出征的消息,早就刊登在《大明日报》上。

  老朱当然不可能不知道。

  真要阻拦,也不会等到现在才出现,在东宫就将其拦下了。

  此时前来,不过是想亲自送一送孙儿。

  虽然很不舍,但老朱很清楚,要当好皇帝,还是需要历练的。

  他其实提前登船去看过,被战舰里面的炮火装置深深的震撼。

  若是当初与陈友谅大战时,就有这样的战舰,那一战也不会打得那么艰辛。

  而是能不费吹灰之力,就将陈友谅的大军击溃了。

  带着如此坚船利炮出征,对付小小的倭寇,应该没有啥问题。

  “出去之后,记得每日派人传信回来。”老朱板着脸道:“还有,只许你率军剿灭大明沿海的倭寇,不许你出征倭国。”

  “若要出征倭国,必须另遣将领。”

  朱允熥当即答应下来:“孙儿领旨!”

  反正出去以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那时候他是不是亲自率军前往倭国,老朱也管不着了。

  老朱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伸手抱住朱允熥,摸了摸他的脑袋,龙眸中尽是不舍。

  “去吧!”

  半晌,老朱终于说了一声。

  朱允熥离开他的怀抱,向着老朱深深一拜,而后转身回头,大踏步走向战舰。

  “出发!”

  他向着岸上的老朱挥了挥手,而后下令。

  令旗官连忙挥动令旗。

  轰!

  轰!

  轰!

  几声礼炮鸣响。

  战舰收锚,风帆尽展,一艘连着一艘,如长龙般驶向远方!

  ……

第167章 周密的准备,班门弄斧!

  从金陵长江口岸,到长江出海口,全长约摸六百余里。

  朱允熥此次所率领的战舰,皆是经过重新设计和改造的新式战舰。

  吃水深,能适应海域航行,且大量运用了纵帆和三角帆,能随意逆风航行。

  后世的长江水道较浅,经过人工疏通且不断维护,才能让大船无碍通行。

  但那些沉积在河底的河沙,也是一年一年慢慢积累起来。

  在此时的大明,至少从金陵到海上这段长江航道,还是挺深的,吃水很深的大船,也能通行无阻。

  此次出征,共计有四十一艘大船,合计一万余人。

  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各占五千。

  其中战舰二十八艘,另有两艘医疗舰,两艘测量舰,一艘指挥舰,八艘运输舰。

  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是朱允熥最担心,那无疑就是传染病。

  大军远征,水土不服。

  生活条件恶劣,气候变化莫测。

  将士们是很容易染病的。

  先进的火器可以轻易的击败敌人,却对付不了疾病。

  虽然朱允熥一直想研究出青霉素之类的神药。

  可他前世对这方面的知识实在太过于缺乏,此时也无法进行任何指导。

  只能让医生们去瞎鼓捣。

  恐怕要想制作出青霉素,远非一朝一夕之功。

  朱允熥只能下令在新军中开展卫生教育,喝开水,勤洗手洗澡,保证吃住的地方干净卫生,以此来尽量降低传染病散播的可能性。

  此外,还带了大量的泡菜,以防止缺乏维生素C而引发坏血病。

  粮食自然不用说。

  其他各种便于保存的腊肉、干萝卜,瓜类,也携带了不少。

  朱允熥很清楚种类丰富的食物,对保持士兵健康的身体至关重要。

  在陆地上,这通常是不需要考虑的问题。

  因为随意摄取的食物已经足够丰富。

  可一旦出海就不一样了。

  反正只有一万多人,以此时大明的国力,可以很轻松的按照几万人的标准给他们准备主粮和其他食物。

  朱允熥对此亦是不惜代价。

  无非是多花一点银子罢了。

  携带医疗船出征,也是重大举措之一。

  这恐怕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职医疗船了。

  有了它,将士的身体健康又多加了一层保障。

  测量船则是为了记录相应的水文特征,天气状况,航向航道……这些都会成为日后宝贵的资料。

  仅仅靠口耳相传的经验传承,就会做大量重复的无用功。

  而且,没有经过科学的测量,土经验的积累是非常缓慢的。

  这些测量船上的人,有不少是国子监的监生。

  在朱允熥进行“科学”的科普讲座之后,许多监生立志走上了科研之路。

  这个世界固然有许多人喜欢当官,但厌倦官场的人,其实也不在少数。

  只是在此之前,他们没有别的道路可以选择。

  而今,既然能走上“科学”之路,他们对此都十分兴奋。

  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精通东夷土著语言,以及懂倭国文字和语言的翻译。

  可以说,各种专业人士,应有尽有。

  各种物资,亦是如此。

  朱允熥的指挥舰上,还携带了上百只信鸽。

  自从探听司成立之后,便一直在训练信鸽。

  砸了大量的金钱之后,几个月的时光,信鸽数量已颇为可观。

  海上传讯不易,飞鸽传书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站在指挥舰的最前方,朱允熥的思绪在飞扬。

  此次出征,不仅仅是要彻底铲除倭寇,收复东夷,令倭国从此臣服。

  更重要的是,还要为大明后续的改革铺平道路。

  如今的他已经大权在握,一声令下,天下莫敢不从。

  但改革不是仅靠权术就能推动的。

  更重要的是来自内外部的压力,愿意为之奋斗的利益群体,以及足够的可分配利益。

  若仅仅立足于大明国内,即使他运用皇权强压,改革也是千难万难。

  唯有引入外部力量,让大明早日跨入大航海时代,培养出新的利益阶层。

  他想要推动的改革,才能有千千万万的人响应和支持,才能水到渠成。

  战舰经过朱允熥的改造,舰体首次运用了破浪式的船体,而不是以前的老式船首,故而行速极快。

  数日后,便从长江口驶离,驶入了大海。

首节 上一节 241/5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宰执天下,青梅是林黛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