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第242节

  这几日,马和一直在旁边侍候。

  他自进入大明军事学院后,表现一直极佳。

  学院里的学生,入学时大家都是一样的层级。

  但很快就根据在校表现,进行考核与提拔。

  马和作为最优秀的学员之一,已经提成了舰长。

  考虑到他原来是太监,知道怎么侍候人,此次出海,便又将他安排到了朱允熥身边听令。

  另外两个人,则是抽调而来的朱能和张辅了。

  他们两人到现在都想不通,自己凭啥会被太孙殿下看上,竟调到太孙身旁听用。

  但不管如何,对他们来说,都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两人心里既忐忑不安,又充满雄心壮志,希望能一展胸中抱负。

  “简在帝心”四个字,不知是多少人一生梦寐以求的。

  朱允熥虽然还是太孙,实际权力几与皇帝无异。

  在他心里记上号,将来的前程,自不可限量。

  朱能和张辅都还年岁不大,如何能没有一点梦想呢?

  指挥室内,朱允熥展开地图,笑问三人道:“依你们之见,江浙沿海一带的倭寇,会藏身在什么地方呢?”

  “这里!”马和抢先开口,指向地图里的翁山县,也就是后世的舟山群岛。

  “此处岛屿林立,离大陆的距离亦不算太远,既适合藏匿,又便于去陆地抢劫。”

  朱能和张辅相互对望了一眼,也道:“我们两人,亦是同样的看法。”

  朱允熥轻轻点头,他们三人的眼光,倒是出奇的一致:“那就先去这里,荡平倭寇。”

  马和微微皱眉,张辅亦沉吟不语,朱能最沉不住气,拱手道:“太孙殿下,这一带岛屿众多,星罗棋布,虽然在地图上看起来范围不大,实则面积极为辽阔。”

  “倭寇隐匿在其中,难以寻到踪迹。”

  “我们的船队固然强大,可找不到敌人,又如何歼敌呢?”

  张辅亦随之道:“昔日我随父亲出征北元,在茫茫草原上作战,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寻到北元的主力,与之决战。”

  “这也是最麻烦的地方,草原辽阔,北元鞑子往往会想方设法躲避。”

  “我们劳师远征,粮草供给不易。”

  “若是时间拖久了,仍然找不到北元主力所在,就会陷入人困马乏,粮草不济的境地。”

  “此时北元鞑子再出来袭击,就有兵败的危险。”

  “卑职以为,海上作战,亦是如此。”

  “茫茫大海,无边无际,较之草原更广阔百倍。”

  “我们寻不到敌人,恐怕就会无功而返。”

  从踏上战舰开始,这个疑问便一直在几人脑海内盘旋。

  只是此际才有机会说出来。

  马和望向朱允熥,用极为崇拜又恭敬的语气道:“卑职以为,太孙殿下必有准备。”

  朱允熥哈哈大笑,挥了挥手,立时有侍卫拿出一张新的地图。

  相比前面的地图,这张记图仅仅画出了翁山县一带,但更加详尽。

  而且,上面更是用红点标注了倭寇的据地。

  马和、张辅、朱能三人的眼睛,一下子瞪大。

  朱允熥一脸笑意。

  没准备的事,他从来不做。

  早在出征之前,姚广孝的探听司,就已经将倭寇在沿海一带的据点,都打听清楚了。

  事实上,这并不是多么难以打探的事。

  沿海一带的江洋盗寇,江湖的上绿林人物,甚至一些私底下作恶的豪绅地主,都知道倭寇的主要据点在什么地方。

  毕竟,倭寇又不是一个人。

  那么多的人,要吃要喝要穿,需要大量的物资供应。

  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员进进出出,运输补给,怎么可能保密呢?

  与倭寇相互勾结,狼狈为奸的盗贼,或者干脆打着倭寇名义行事的江洋大盗,也不在少数。

  他们消息灵通,自然能打探到。

  但官府确实是不知道的。

  或者说,朝廷派来的流官不知道。

  在这个时代,官和吏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阶级。

  流水的官,铁打的吏。

  官往往是外地调来的,做几年之后,就会调离。

  吏才是扎根本地,在实际上进行统治的人。

  一个县有哪些绿林好汉,江洋大盗,梁上君子,衙门的捕头必定门清。

  

  但县太爷就不一定知道了。

  倭寇的事也一样。

  若说衙门的胥吏无人知晓,肯定不可能。

  毕竟,各地衙门里面,都不乏及时雨宋江这类的人物。

  义薄云天,四处结交三山五岳好汉,在江湖上颇有声望。

  他们的消息,也灵通无比。

  但他们会讲江湖义气,很多事情,都瞒着朝廷派过来的流官。

  流官不知道,也就不会上报朝廷。

  朝廷对倭寇的位置,自然就不清楚了。

  老朱的锦衣卫密探和检校虽然无孔不入,可毕竟人数有限,主要势力集中在金陵城及其周围。

  外面虽也有少量派遣,却基本上集中在大城市。

  目的是监视朝廷重臣。

  他们同样打探不到太多倭寇的具体信息。

  但探听司不一样。

  随着《大明日报》在各地开设分社,探听司的势力,也深入到更广泛的地区。

  探听司招募的人,三教九流,无所不包。

  更重要的是,探听司有钱啊!

  《大明日报》一年两百多万两白银的收入,都砸在了探听司和情报局。

  相比之下,老朱的锦衣卫密探和检校,一年能投入的钱,连他们的零头都没有。

  有钱能使鬼推磨。

  有钱就能招募更多的奇人异士,有钱就能买到很多很多消息。

  而且,此时的探听司,虽然做的是朱允熥这个太孙委托的事,但它本身并不是官方机构。

  除了主管探听司的姚广孝之外,探听司内的其他人,都是没有官阶品级。

  虽然内部也有级别高低,但它更像是一家企业在运作。

  没有官阶品级,也就没有什么流官和胥吏之分。

  消息便不会上下堵塞。

  同时,探听司的人,在全国各地四处调动,以防止被地方势力把控。

  这样的探听司,对各路绿林豪杰,英雄好汉,江湖帮派,都了如指掌。

  当然也能打探到倭寇的据点在哪里。

  另一方面,探听司虽然不是官方机构,但它毕竟归属于《大明日报》。

  尽管《大明日报》各个分社也没有官阶品级,但谁都知道大明日报是太孙殿下亲自主办的,谁都清楚,大明日报上一篇文章的影响力有多大!

  因此,在必要的时候,探听司也可以请大明日报分社的主管,去请官府配合行事。

  官府肯定是会卖这个面子的。

  毕竟,谁也得罪不起大明日报和它背后的主人。

  杨士奇主管的大明银行也是如此。

  企业化运作,没有官阶品级。

  但地方官府会给予配合。

  实际上,大明银行还承担着另一个责任,那就是打击假钞。

  虽然新版大明宝钞的防伪能力很强,伪造难度非常高。

  但劣质伪造也是伪造。

  并不是所有的老百姓都具备很强的鉴别真伪的能力。

  在专业人士眼中一眼假的假钞,老百姓也不一定能鉴别出来。

  这时候,大明银行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因为收到钱之后,总有老百姓将钱存入银行。

  银行一旦发现假钞,就立即启动上报追查程序。

首节 上一节 242/5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宰执天下,青梅是林黛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