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第243节

  如此一来,很容易发现假钞来源于哪里,从而对其进行严厉打击。

  在没有大明银行之前,等官府发现市面上有假钞的时候,往往都已经泛滥成灾,造成极大的破坏了。

  可各个地方都开设了大明银行,假钞就会被第一时间发现。

  企业式运转的好处是灵活。

  这个时代还没有编制的说法。

  但百姓找一份工作,都是希望能长长久久一直做下去的。

  因为资本还处萌芽阶段,“跳糟”这个名词都没有出现,员工为了保住饭碗,也会尽心负责。

  何况大明日报各级员工的薪水报酬都非常可观。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僚主义肯定同样会在大明日报和大明银行内出现,但那是以后的事了。

  至少此时的大明日报和大明银行,作为新成立的机构,一派欣欣向荣,还没有沾染什么官场恶习。

  探听司正将触爪深入各地,将数不清的消息传递汇总。

  情报局也在抓紧运作。

  他们甚至已经派人前往倭国。

  或许,在朱允熥正式出征倭国之前,就能收到情报局的密谍传回来的情报了。

  “果然如此!”马和一脸兴奋:“太孙殿下早就知道倭寇所在了。”

  对于自己崇拜的偶像,他绝对信任。

  一旦证实,就更加高兴了。

  朱能和张辅相互对望了一眼,同时拱手道:“太孙殿下胸有丘壑,卑职佩服。”

  也对。

  这位传说中的太孙,号称才华智略天下无双。

  怎么可能连如此简单的事都想不到呢?

  自己两人有点杞人忧天了。

  主要是亲临太孙身边,才发现他实在太过于年轻。

  很容易便不自觉的将他看成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

  此时才猛然响起,眼前的少年,并不是寻常的少年。

  而是多智近妖,料事如神,杀伐果断,民间皆传他乃是神仙临凡,真龙降世的太孙殿下。

  也只有在此时,看着他拿出来的图纸,想起他的种种事迹,才惊觉眼前之人的不凡。

  而自己两人,自是以为是的说了一大堆,有点班门弄斧了。

  朱允熥淡淡一笑,道:“那便去传令吧,向倭寇聚集之地进发,先荡平了翁山县一带的倭寇。”

  马和立即出去,让甲板上的传令官通过旗语向其他舰船传令。

  旗语在此前的早就存在,朱允熥又下令对其进行了改进。

  通过国子监一众学生的努力,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最后在旗语中加入了更加复杂的指令,并制定了一整套的编码规则。

  这其实并不难。

  此前没有人这样做,是因为大家都觉得简单的令旗指令就够用了,完全没必要搞得太复杂。

  朱允熥却认为,随着海军的发展,旗语的重要性必然越来越高。

  尤其是在海战中,需要传递更多更复杂的信息,需要完整的编码规则。

  这也成了大明军事学院新军学员每一个人都必备的技能。

  在海上作战,随时用旗语进行通讯,联系,十分重要。

  很快,各战舰都收到了命令,调转方向,浩浩荡荡,开向倭寇在近海的据点。

  两日后。

  晨曦初露之际,远方的海岛上,一处倭寇据点缓缓浮现在大明海军舰队眼前。

  ……

第168章 真正的名将!真正的神器!

  朱允熥走上船头,拿出大明制造局新造出来的望远镜,眺望倭寇的营寨。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玻璃就已经问世。

  只是在这之后,玻璃在华夏之地,并没有得到重视。

  而是将技能点都加在了瓷器制作上面。

  朱允熥成立大明制造局之后,大批的银子砸进去,数不清的工匠加入,玻璃的冶炼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无色透明玻璃,正是其中最重要的新品。

  凸镜和凹镜亦顺理成章,望远镜也就出现了。

  此次出征的大明海军,就配备了大量的望远镜。

  细细观看一番之后,朱允熥将手中的望远镜交到了朱能和张辅两人手中。

  两人都分别看了一会儿,朱能震惊道:“这是何神物,竟有若千里眼一般。”

  “这就望远镜,是太孙殿下令大明制造局打造出来的神器。”

  马和在大明军事学院读书时,便已经见过此物,当即出言解释。

  “太孙殿下制造出来的神器可多了,这只是其中之一。”马和满是崇拜和为之骄傲之色。

  “太孙殿下当真是神人也。”张辅由衷感叹。

  对于太孙的种种传闻,他早就听得耳皮都起茧了。

  之前还以为吹嘘的成分居多。

  就好像《大明日报》上刊登的洪武大帝传奇一样。

  写得神乎其神,坊间百姓对此都深信不疑。

  可张辅这等自幼聪慧的将才,自然有足够的辨别能力,清楚其中有许多都是夸大其辞。

  不过是为了向百姓宣传皇帝陛下的英明神武,以此在民间树立更高的威望,维护大明的统治。

  以此而推之,他当然也认为,有关太孙的诸多传闻,亦是如此。

  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真有传说中那么厉害吗?

  张辅不相信!

  可这几日亲眼目睹太孙殿下打造的大明海军舰队,种种神奇之物,才清楚传闻不但没有夸大,反而将太孙殿下的本事说小了。

  太孙之能,又岂止是传闻里所能比的?

  一时间,张辅亦如马和般,对朱允熥升起强烈的崇拜之情。

  他虽然年轻,但内心中自视极高,不服于人。

  可面对太孙,竟觉自己愚笨不堪。

  朱允熥淡淡一笑。

  其实望远镜还真不是他发明出来。

  他充其量就是向工匠们讲述了有这么一个东西,大致原理是什么。

  至于如何做出无色透明的玻璃及凸镜,都是大明制造局的工匠,经过无数次反反复复的尝试,不断总结经验,改造工艺,最终制作而成。

  换句话说,朱允熥只是告诉他们,一千里以外的山上,有一件什么宝物。

  但你们怎么走到这一千里之外,那就是你们自己的事了。

  真让朱允熥自己去制作,可能十年,二十年也做不出来。

  不过,面对马和等几人,朱允熥也懒得做太多解释。

  就让他们去误会好了。

  这种被人“误会”的感觉,还挺不错的!

  “对于倭寇的营寨,你们怎么看?可看出一点名堂了?”朱允熥问道。

  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他自己看了半天,啥也没看出来。

  书上说有经验的将领,仅仅观看敌军营寨,就能看出敌军的虚实,优劣,弱点……从而洞悉敌军的具体情况。

  书上还粗略描述了应该如何看。

  朱允熥也曾经看过那些书籍。

  但真正到实践的时候,才发现完全抓瞎。

  书上写得太简单了。

  实际情况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很多东西,在书上都找不到答案。

  而能与书上所记载的内容严格对照起来的现象,他观察半天,啥也没有发现。

  此时才想起朱能和张辅都是久经沙场的将领,或许能看出一点端倪。

  “据卑职的观察,岛上的倭寇人数,大约在三千人左右。”朱能抢先道。

  “应该是二千八百到三千三百之间。”张辅补充了一句。

  这都能看出来?

  还看得这么准?

  朱允熥脸露震惊之色,问道:“何以见得?”

  张辅和朱能迅速给出了自己分析依据。

  从营寨里面的哨兵数量,房屋分布,乃至出来活动的人员……等等。

首节 上一节 243/5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宰执天下,青梅是林黛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