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第263节
毕竟,先后曾派遣过两次使团前往。
老朱深知,倭国的征夷大将军,才是倭国真正的掌权者。
而倭国天皇,更类似于那东汉末年的汉献帝,徒有虚名,并无实权。
抓了倭国征夷大将军,就等同于抓了倭国的皇帝。
原来他出征倭国,是为了给自己这个皇爷爷出气啊!
咱这孙儿,心里还是念着咱的。
老朱的心瞬间柔软了下来,先前的千般责怪,此刻皆化作了无尽的思念与疼爱。
“这孩子,着实有些胡来!”老朱叹道:“他抓了倭国的大将军,倭国岂能善罢甘休?”
“咱受点辱又算得了什么?”
“怎能为了给咱出气,而不顾及大局呢?”
他悠悠地叹了口气,接着说道:“罢了,等人抓来了,再将其送回去吧。”
若是因为抓了足利义满,而致使倭国持续侵袭边疆,这是老朱绝不愿看到的局面。
将人抓了再放,正好能彰显大明的威严与恩德。
恩威并施,倭国想必也不敢再侵犯大明边境了。
老朱心中迅速定下了这番计划。
一切皆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
至于之前大明使团被足利义满屠杀之事,老朱心中虽愤恨不已,但也不愿因小失大,影响了全局。
“陛下,不能再放了。”吉垣轻声说道。
“为何?”老朱瞪了他一眼,脸上满是不满之色。宫中太监本就不该过问政事,吉垣这句话,无疑是犯了老朱的忌讳。
“太孙殿下帮着倭国的皇帝,将朝政大权从足利义满的手中夺了过来。”
“足利义满全族被诛。”
“幕府将军的势力,亦被从倭国连根拔起。”
“太孙殿下在倭国立了两位新皇,让他们一同秉政,相互牵制。”
“同时,还将他们的子嗣,也带来了大明。”
“从今往后,倭国的皇帝,都要由我大明册封。”
老朱再度愣住,惊得半晌说不出话来。
“战报呢?给咱看看。”
吉垣连忙恭敬地奉上。
老朱接过来一看,双手不由得微微颤抖起来。
“于海港全歼倭国数万大军,自身无一伤亡?”
“助倭国皇帝夺回大权,一举剿灭了把持倭国朝政几百年的幕府?”
“与倭国签定二十一条,从此倭国每年向我大明纳贡数百万两银子?”
“将曾经来我国烧杀抢掠的倭寇,全部绳之以法?”
“获得了倭国赔偿金两千万两白银?”
……
老朱看得目瞪口呆,连呼吸都变得愈发粗重。
这份战报,怎么看都显得那般离谱!
然而,又为何觉得它就是真实发生的呢?
毕竟,倭国将军足利义满已然随船押来。
倭国天皇的子嗣也即将来到了大明。
还有那两千万两白银,更是做不得假!
这些都是很快就要验证的。
报假捷没有任何意义。
“算他还有几分本事,没有给咱老朱家丢人现眼。”
看了许久之后,老朱将战报随意一扔,装作不以为然地说了一句。
只是那嘴角边那抹翘起的弧度,却是无论如何都压不下去。
吉垣小心翼翼地将战报收好,轻声问道:“眼看着太孙殿下就快要回朝了,陛下要不要……”
“他回来就回来呗,就当咱不知道,咱不想理他。”
老朱想起朱允熥抗旨不遵之事,又莫名生起气来,道:“眼不见为净,咱去城外的山里躲躲。”
“是!”吉垣恭身行礼,又道:“既是如此,那奴婢去传旨,让朝中不要举办迎接太孙殿下回朝的仪式。”
“那可不行!”老朱立即否决道:“这一码归一码,欢迎太孙回朝的典礼,还是要办的。”
“不但要办,还要办得盛大,要前所未有的盛大。”
“打了这么大的胜仗,怎能不好好庆贺一番呢?”
他忽然想起什么,接着说道:“还有,要将这些战绩,都大肆宣扬,让咱大明人人皆知。让《大明日报》刊登,大力宣传。”
“奴婢这便去传旨!”吉垣弯腰退下。
御书房中,只剩下老朱一人。
“回来了,可算是平安回来了!”他仰头喃喃自语:“咱这皇位,也该交给他了!免得他不好好守着大明江山,整天就想着往外跑。”
“咱要传位!”
……
第182章 蒸汽机!朱允熥的承诺!
当大明海军舰队再度出现在长江里面的时候,就立即引发了一股新的热潮。
无数的民众拥向长江两岸的江堤上,想一睹大明海军的风采,更想见一下那位传说的太孙殿下。
这段时间以来,关于大明海军和太孙殿下的事迹,在《大明日报》的大力宣传下,百姓们早已是耳熟能详。
诸如“神炮灭倭寇”,“谈笑收台湾”,“神算灭倭军”,“戏耍倭国将军”,“仗义扶倭王”等等。
不得不说,罗贯中写这类故事的笔力非常强。
连续几篇文章刊登出来,太孙殿下在民间的形象,俨然已然超过了《三国演义》那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较之传说中封神的姜子牙,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民间更有“真龙出大明,从此万世太平”的说法。
站在江堤上,遥望着高大威武的战舰,也令许多百姓油然生出自豪之感。
大明日报在朱允熥的安排下,一直在有意无意的塑造民族意识。
如今已初见成效。
以前大部分百姓对此的态度,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反正老朱家当了皇帝,他们就给老朱家纳皇粮。
除此之外,什么忠君爱国,那都是读书人的事,是朝廷大臣的事,与他们平民百姓,没有任何关系。
可现在。
在大明日报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民间百姓开始觉得,大明海军威震海外,自己也与有荣焉。
尽管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吃着勉强裹腹的食物,却能骄傲的挺起胸膛。
此时目睹大明海军的战舰,一个个更是自豪无比,不时的发出欢呼声。
战舰上的海军将士,亦随之回应。
所有人的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
出征前,尽管士气很高,但实际上,不少人心里还是十分忐忑不安的。
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说起来豪气十足,可谁又真的愿意去死呢?
将士们想的当然还是建功立业,衣锦还乡。
但自古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呢?
何况,他们要去的,还是海上。
中原传统文化中,一直都没有发展出深厚的海洋文化。
人们对大海的认知,大多数都停留在“海波凶险”这一层面上。
未知的,永远是最可怕的。
在很多人看来,恐怕此次出征,会死很多很多人。
远比出征北元死得更多。
活着回来,便是侥幸。
然而,令他们万万也没有想到的是,大家都活着回来了。
一万多人出去,一万多人回来,一个不少。
除了几十个人因水土不服而病了一场,还有十多个人因各种意外事故而受了一点伤之外。
所有人都还在!
光凭这一点,就是出征时难以想象的奇迹。
更别说,他们还歼灭了倭寇,收复了台湾,征服了倭国,立下了天大的功劳。
此时此刻,每个人的心情都激动万分,兴奋无比。
上一篇:红楼:宰执天下,青梅是林黛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