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第290节

  此言一出,酒楼内一众商贾,顿时一个个你看我,我看你,神情皆复杂无比。

  “你说话算数吗?”有人开口问道。

  “咱们白纸黑字,按手印,签契约。”中年男道:“我知道诸位的家底,卖了粮食和物资,剩下的款子,大抵还负担得起,只是需要时间慢慢还。”

  “银行延长还款期限后,诸位的难关也可以就此渡过,如何?”

  又是一阵沉默。

  中年男并不着急,神情淡定。

  “我愿意。”终于有商贾出言喊道:“只要能顺利脱身,我大不了割肉认输。”

  “我愿意!”

  “我也愿意。”

  有人带了头,其他也纷纷出言。

  很快,酒楼内的商贾,一大半都同意将手中的粮食和其他物资,皆出售给大明粮食和物资储备司。

  目睹这一幕,老朱的眼神内不由得露出疑惑之色。

  在他看来,这些奸商都罪该万死。

  就该趁这个时候,让银行将他们全部逼死才好。

  却没有想到,事情忽然峰回路转,银行竟放了他们一马。

  大明银行这样做,显然是得到了朱允熥的指示。

  但为何自己的孙子,要这样呢?

  老朱虽然聪明,可对于经济金融这些知识,委实欠缺。

  之前才会将大明宝钞搞得一塌糊涂。

  自然也看不懂朱允熥这番操作。

  “太孙殿下此举高啊!”吉垣在一边赞叹道。

  “何以见得?”老朱追问道。

  吉垣连忙解释:“依奴婢看来,太孙殿下此举,有五重用意。”

  “第一,谷贱伤农,米贵伤民。为了打击这些劣绅奸商,让粮价暂时跌下去,这是难免的。”

  “但这种情况不能持久,朝廷还是要保证粮食价格的稳定。让粮价回到原来官仓出售的价格势在必行。”

  “何况现在市面上流通的钱挺多的,就算朝廷不出手,等恐慌潮过了,该破产的奸商都破产了,粮价也会自行恢复。”

  “若是那时候,朝廷官仓里面没有粮食,粮价就会涨上天,朝廷再无法稳定,那可就真要出大乱子。”

  “此时将奸商们手中的粮食收回来,国库粮仓里面有了粮,才能保证大明的粮食价格稳定。”

  老朱微微点头,确实是这么一个道理。

  官仓无粮可售的情况,绝不能持续太久。

  可现在还没有到秋收的时候,官仓的粮食,也只能从这些人手中买。

  “其二,这次的事,狠狠打击了奸商的囂张气焰。”

  “下手最狠的奸商,如今已经倾家荡产了。剩下的商贾,有了这次的教训,应该再也不敢随意扰乱市场。”

  “其三,经过一进一出,朝廷大赚了一笔,充实了国库。”

  “其四,有粮食和物资储备司收储,一下子收购了这么多粮食和物资,秋收的粮食也已经签好合约了,以后大明粮食供应,皆可高枕无忧。”

  “其五,大明银行抽贷,虽然是按契约办事,但依然是有损大明银行的信誉。”

  “只不过,大明银行家大业大,再加上又是受太孙殿下的指示,维护市场稳定,这点冲击,还能承受。”

  “可凡事不能做得太过。”

  “此时收手,便能将大明银行的信誉损失,降到最低。”

  “这些商人仍与大明银行有业务往来,将来还可互利合作。”

  “若是将他们都逼上死路,那大明银行也会损失掺重,大伤元气。”

  “大孙殿下此举高啊!”

  老朱摸了摸胡须:“你说得有道理,还是咱孙子聪明,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哈哈哈哈!”

  ……

第202章 稳定的根本!税务司的转机!

  这一波商战,让朱允熥赚得盆满钵满。

  大明粮食和物资储备司也趁此机会正式建立。

  通过建设大量的官仓,进行粮食和重要物资储备。

  粮食和其他各项与百姓民生关系紧密的物资,从此价格都变得非常稳定。

  这对于他后来的一系列改革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存粮储粮,妥妥是亏本的经济行为。

  因为存进粮仓的粮食,需要三到五年后出售,再进当年的新粮。

  毫无疑问,新粮的价格,比库存了三五年的旧粮要贵得多。

  高价进,存三五年,再低价卖,毫无疑问是亏本的。

  可即使是在后世,国家仍然会花大力气储粮存粮,这可并不仅仅是为了防止出现饥荒。

  经济发展会使流通中的钱变多,从而造成通货膨胀,这是不可避免的经济规律。

  这时候如果粮食价格也随着一起上涨,就会形成经济发展越快,底层生活越艰难的局面。

  从而使得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底层,一致反对经济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强行将粮食价格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实际上就是让底层多少能享受到一点可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保证社会的基本稳定。

  即原来底层卖苦力干活是一个月拿五百文钱,后来经济发展,通货也膨胀了,卖苦力干活的薪水,也涨到了一个月五千文。

  可这时候,环顾四周,发现许多东西的价格同样跟着上涨十倍了,薪水似乎是涨了一个寂寞。

  甚至反而造成存不下钱。

  因为以前存下来的钱,都由于通货膨胀而变得不值钱了。

  造成的效果,是让他们觉得,还不如经济不发展,干活也永远拿五百文一个月的薪水。

  但若这时候,发现粮价没有变,心理感受就完全不同了。

  同样工作一个月,如今拿着一个月的薪水,能买到以前十倍的大米。

  这是实打实的收益。

  也是国家稳定粮价最大的好处。

  粮食消费最大的特征,是它具有刚性消费的色彩。

  即无论粮食是什么价,它的消费实际上是不变的。

  因为一个人只能吃那么多粮食。

  无论粮食多便宜,他都只能吃这么多。

  反过来说,无论粮食价格多贵,他也必须吃这么多。

  价格的高低起伏,并不会影响粮食的消费。

  这就是粮食的特殊性。

  一定要说区别,也仅仅是粮食价格便宜,会造成一些浪费。

  这个数额仍然是有限,也仅此而已。

  既然是刚性消费,又关系着千千万万底层百姓的生计,将其人为调控成低价,对国家而言,就是一件成本很低,收益却很高的事情。

  工作一个月的薪水能买一千斤大米和工作一个月的薪水只能买一百斤大米,人们的感受绝对是天壤之别。

  让人们手中的钱变多,让刚性消费的粮食保持低价,所有人就都会觉得,生活越来越好了!

  虽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但人们的感受却是这样的。

  这就是控制粮价最大的作用!

  朱允熥很清楚这一点。

  大明可以通货膨胀。

  随着银行的建立和金融业的发展,大明也必然会通货膨胀,这是经济规律。

  即使他身为皇太孙,也无法强行对抗这一规律。

  但朱允熥可以利用粮食消费刚性稳定这一特性,通过收储再卖粮,让粮价始终保持稳定。

  让粮价不随通货膨胀而上涨。

  只要粮价稳定,在老百姓的感受中,无论怎么通货膨胀,他们还是会会觉得自己赚的钱越来越多,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因为百姓们还是习惯用一天赚的钱能买多少大米来衡量收入高低。

  当然,前提是生产出来的粮食,足够大明百姓消费,还要有一点剩余,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要不然,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如今的大明,仍然不能通过从海外殖民地运粮来保证粮食供应,水利工程的建设,便十分重要了。

  只有保证粮食的生产不受或少受水灾旱灾的影响,保证粮食的供应绝对充足,始终保持低粮价的目标才能实现。

  如若不然,但凡存在百分之一的缺口,粮价都会立即失控。

  粮食生产永远都要大于粮食消费,这是所有一切的基础。

  即使是后世的科技文明社会,依然如此。

  更别说眼下的大明了。

  经此一役,劣绅奸商元气大伤,但他们的基本盘还在,只是暂时不得不蛰伏。

首节 上一节 290/5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宰执天下,青梅是林黛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