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第291节

  而这时候,对官府胥吏的调整,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它的影响更大也更深远。

  长期以来,豪绅把持地方权力,已经形成惯例传统。

  皇权不下县,县下皆自治。

  事实上,即使是县府本身,也有着一套独特的自治系统。

  那便是胥吏统治。

  流水的县官,铁打的胥吏。

  从外地调来,走马上任的官员,很难了解一个县的基层实际情况,只能依靠在衙门工作多年的胥吏来掌控县治。

  很多事情,看起来是县官在发号施令,实际上,是胥吏早已将结果呈交上去,该怎么做,怎么处理,县官大多数时候,都是按照胥吏的处理意见,照本念经。

  比如说,出了人命案,抓了嫌疑犯,是捕快先将人犯带到捕房进行审讯,等审明白了,供状都写好了,再上呈县太爷。

  后面县官升堂审案,只是走一个形式上的流程而已。

  其他各项事情也是一样的。

  胥吏在实际上把控着县衙的权力。

  然而,随着军队改制和裁军的持续进行,一批一批的退役士兵和基层军官转业为衙役,这一权力格局迅速被打破。

  与后世衙役阶级分明,终生不能升迁不一样。

  大明初期的衙役,是可以得到提拔重用的。

  明初有些衙役,甚至一路高升,最终被提到了中枢大臣的位置。

  这在后世是无法想象之事,但在明初并不少见。

  能够升迁,衙役们自然更有动力工作,以及夺权。

  特别是对转业而来的士兵和基层军官而言。

  对县官来说,因为以前衙门完全被地方胥吏所掌控,他们若要整治那些在本地根深蒂固的胥吏,就会造成县衙秩序混乱和失治,影响自己的政绩与前途。

  所以,很多时候,县官们虽然对胥吏们的所作所为不满,却不得不睁只眼闭只眼,任由他们行事,以此换取自己任上平安无事。

  反正过几年,就调到别处去了。

  可如今,有了转业退役而来的士兵和军官加入,县官忽然发现自己找到了可以对付原来那些胥吏的人。

  双方可谓是一拍即合,立即便开启了对原来把持县衙的旧胥吏的夺权。

  趁着改制的机会,将其中不少胥吏赶出衙门。

  

  这一现象在全国各地衙门普遍上演。

  毕竟,能将权力控制在自己手中,哪个流官又真的不愿意呢?

  以前是怕引起事端,只图平安顺利渡过三年任期。

  如今形势大变,他们当然很乐意将权力收回来了。

  从军队转业和退役回来,安排到衙门当差的人,同样不满足于手中无权。

  就这样,在他们的联手之下,原来县府衙门的权力结构迅速发生变化。

  连带着的影响是,以前衙门普遍不支持税务司征税,不配合税务司行事。

  可如今,县官和退役转业而来的新人,都看到可以利用税务司征税的事,打击以前的胥吏,他们态度立即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税务司一夜间,从“敌人”变成了“盟友”。

  毕竟,原来的旧胥吏,才是各方最大的“敌人”。

  这顿时让税务司压力大减。

  各地官员弹劾税务司的奏章,也变成了弹劾地方胥吏。

  借着衙门改制的浪潮,税务司终于渐渐在全国各地站稳了脚跟。

  ……

  北平。

  朱能率领三千新军将士抵达的时间,比原来的预计,足足提前了十多天。

  水泥大道的铺设,让马车的行进速度加快了许多,也不会因下雨而致使道路泥泞难行。

  再加上新军将士皆是精锐之军,行军当然更快。

  在北平休整了几日,朱能便决定领兵出征。

  以往每次出征,都是在冬季,唯独这次,还是盛夏。

  正常而言,这个时间段仍是农时,不适宜对外大动刀兵。

  但新军是完全专业化的脱产军队,并不像卫所军一样,受农时的制约和影响。

  “虽然新军都是精锐将士,可仅率三千兵马,便出兵北伐,会不会太冒失了一些?”出发之前,蓝玉有些不解道:“轻骑突进,倒也并非不可。昔年霍去病攻打匈奴之时,便采用过此类战术。”

  “但一则霍去病所率兵马,皆是精锐骑兵,来去如风,可进可退。”

  “而如今你所率的新军,则是马车战车为主,行进速度虽然步兵快一些,却也有限。”

  “一旦遇到大队北元兵马,被其重兵包围,只恐有全军覆没之忧。”

  “更何况,即使是派精骑突击,效仿唐初李靖灭突厥的战法,也应该同时调遣其他各路大军配合,对北元形成挤压之势,方可剑斩王庭。”

  “然太孙殿下不仅不做布置,反而令我约束各路兵马不得随意出关,只任由你一支孤军深入。”

  “不是我蓝玉不相信太孙殿下,实在是这等战术,我用兵多年,闻所未闻。”

  朱能却是胸有成竹:“大将军只管按太孙殿下的布置行事。”

  “军队改制和裁军,才是当下的大事。”

  “北平一线,有数十万卫所军。”

  “有大将军坐镇,方能不乱。”

  “至于剿灭北元之事,交给末将等人就好了。”

  “大将军无须多虑。”

  蓝玉看着他,拍了拍他的肩膀,道:“长江后浪推前浪。我已经老了,大明的未来,只能靠你们年轻人。”

  “我分析过太孙殿下剿灭倭寇,收复台湾,平定倭国的战争,太孙殿下的战术天马行空,指挥出神入化,有似神来之笔,无愧大明军神之称,远胜我矣。”

  “你虽然年轻,但却是太孙殿下亲自带出来的人,我相信你。”

  他心中其实十分放心不下,深感忐忑不安。

  但大军出征的当口,也只能说一些鼓舞士气的话。

  “我会调集大军在张家口堡聚集,等着你凯旋归来。”

  张家口堡正是此次出征必经的边关重镇,也是护卫北平最重要的桥头堡。

  蓝玉调兵到张家口堡,说是等朱能胜利归来,实际上是做好以防万一的准备。

  若有必要,随时可以从张家口出兵策应。

  又能防止北元反击。

  朱能虽然年轻,亦是宿将,闻歌而知弦意。

  他没有多言。

  新军要证明自己,唯有用战场上实打实的战绩。

  当下向蓝玉拱了拱手:“大将军,末将领兵出征了。”

  旋即,转身挥手。

  嘹亮的号角声吹响。

  三千将士,坐上了马车,浩浩荡荡开赴战场。

  望着逐渐远去的大军,蓝玉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喃喃道:“他们真能击败北元吗?”

  ……

第203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就在朱能率军从张家口堡向北元进攻的时候,张辅所率的三千新军,也抵达了太原。

  说起来,虽然自金陵到北平,和金陵到太原的距离差不多。

  但实际上,由于从金陵到北平一路皆是平原,水泥大道的建设也快得多,已经完工了十之七八,而往太原方向,则有不少地方是山区,道路交通条件复杂,水泥大道铺设的进度,也慢上许多,故而张辅率军抵达太原的时间,比朱能到北平要慢上不少天。

  “久闻新军战力天下无双,威名远震,如雷贯耳,今日一见,果然军容整肃,非同凡响。”晋王朱棡率山西一众文武官员,前来迎接。

  与他一起来的,还有颖国公傅友德。

  “末将参见晋王,晋王谬赞,末将与新军将士愧不敢当。此番奉朝廷令远征北元,还望王爷和诸公鼎力支持。”

  张辅上前行礼,同时也说着客套话。

  相比朱能的勇猛,张辅行事素来更稳重。

  也正是看重这一点,朱允熥才安排他从太原这一带出关。

  相较于北平有蓝玉坐镇,可以引为后援不同。

  太原虽有晋王朱棡在,但对方却未必会支持新军。

  说不定还会暗中使绊子,故意拖后腿。

  对于这一点,朱允熥特别交待过张辅。

  张辅亦是心中有数。

  “当得起,当得起。”朱棡哈哈大笑:“太孙殿下率新军远征倭国一战,既成就了太孙殿下“大明战神”的赫赫威名,也令大明新军的名声,远震天下。”

  “而今《大明日报》上整天鼓吹新军将士如何勇猛,装备如何厉害,战力强悍,举世无双。”

  “眼下出征北元,正是要一举荡平草原动乱之时,又还有什么当不起的呢?”

  他不吝吹捧,随后便举办了盛大的宴席,给张辅及新军将士接风洗尘。

首节 上一节 291/5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宰执天下,青梅是林黛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