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第330节

  “倭国的文字,都是从咱们华夏这边学过去的,他们也能看得懂《大明日报》。”

  “他们对《大明日报》上刊登的‘三国演义’,还有‘洪武大帝传奇’,以及关于太孙殿下的传奇故事,都特别喜欢。”

  “听说,在倭国,还有很多人将咱大明的洪武皇帝和太孙殿下当神明敬拜呢。”

  老板说起这些事,一脸兴奋,喝了口茶后,又道:“其实倭国给大明出口的,不只有粮食,还有白银,铜器,以及硫磺等等”

  “算起来可多呢。”

  “倒是咱大明出口给倭国的商品不多,只是价格卖得很贵。”

  “只不过,那些东西,大多应该都运到金陵城去了。”

  “最近是秋收季节,才一船一船往大明运粮。”

  “说起来,咱大明也不缺粮啊,真不知道进这么多粮食干嘛。”

  他摇了摇头,道:“罢了,这也不是我一个小老百姓该关心的事。”

  老朱心念微动。

  看来那个‘逆孙’,已经察觉到大明繁华盛世下潜藏的粮食问题了,才会这般拼命地从倭国运粮到来大明。

  一天几百万斤粮食,手笔真的很大啊!

  只是不知道,这能持续多久。

  “进这么多粮食,咱大明仅靠少量织品和书籍就能换回来?”老朱对此明显有些疑惑。

  倭国输送给大明的东西很多,但大明出口给倭国的商品却很少。

  这贸易一点都不平衡啊,是怎么维持下去的呢?

  早餐店老板笑了起来,脸上露出一丝略带古怪的神色。

  他再度给老朱的茶杯倒茶,又给自己满上,方道:“咱们大明还向倭国出口一样东西,那便是新版大明宝钞!”

  老朱的神情瞬间凝滞。

  “大明宝钞才是倭国人最喜欢的东西。”

  “倭国人愿意拿白银,铜,硫磺,乃至粮食来换取大明宝钞。”

  早餐店老板笑道:“咱们大明根本不需要向他们出口任何商品,只要拿着朝廷印出来的大明宝钞,想在倭国买什么,就能买什么。”

  “在倭国,大明宝钞就是硬通货,比啥都好使。”

  “眼下是朝廷在向倭国买粮食,那朝廷还会缺少大明宝钞吗?”

  “所以啊,这倭国的粮食,随便买啦。”

  这段时间,老朱一直在刻苦钻研“经济学”,也逐渐弄懂了国家印钞背后的原理和机制。

  倭国竟然任由大明宝钞成为其自己国内的硬通货,任由大明宝钞去倭国购买商品,这岂不是其国民经济命脉,都送交给大明控制了吗?

  咱那个乖孙子……哦,不,是那个‘逆孙’,还真有些手段啊!

  以前总想着,海外之地,太过遥远,往来不易,统治不便。

  不能带来任何实际利益。

  可现在看来,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啊。

  一战将倭国打败,便能源源不断的捞取利益……

  光是这些粮食,便是以前无法想象的。

  离开早餐店,老朱返回住处。

  刚一进酒楼,但见到一名穿着邮差公服的人,正在等着他。

  “敢问您是朱先生吗?这里有一封您的信。”

  邮差从身后背着的袋子里拿出了一封信件,递了过来。

  老朱怔了一下。

  目光落在信封上,见上面果然写着“朱先生”收,而地址则正是他们住的酒楼。

  再往下,便看到信封上的寄信人一栏,赫然写着大明科学期刊编辑部,方醒悟过来,接过信,回到住的客房里面。

  他坐到桌边,随手撕开信件,看了起来。

  看着看着,老朱的脸色骤然大变。

  越看神色越是震惊,连呼吸都变得粗重起来。

  忽然。

  他猛地一拍桌子,高声道:“好啊,说得真好!”

  吉垣不明究竟,连忙问道:“陛下,什么好啊?”

  老朱却不理他,又接着往下看。

  

  不一会儿,老朱再度拍桌,兴奋万分。

  “条条在理,字字珠玑,句句切中要害,此人真可谓是千古奇才。”

  ……

  看完之后,老朱赞叹不已:“想不到咱们大明《科学》期刊,竟还有如此人才。”

  “不仅对大明眼下的状况,所面临的问题,皆了如指掌,信中的解决之法,亦有若醍醐灌顶,令人眼前一亮。”

  “这等奇才,天下罕见,纵是朱升、刘伯温再世,亦不及他远矣。”

  这封信一开篇,先是向他问好,说是拜读了朱先生的来稿,大受启发,随后又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分析和看法。

  分析条理清晰,入木三分。

  对于大明经济运转,银行的作用,以及由此而带来的金融,信用扩张,流通货币变多,物价的上涨与稳定,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带来的一系列影响等等……都有非常深刻且独到的阐述。

  信中的许多说法,老朱还是平生第一次听到,只觉耳目一新。

  但认真一想,所言又极为在理,且与自己观察到的大明现状完全相吻合。

  除此之外,信中还有大量的逻辑推理,乃至数学计算,以论证自己的观点,也恰好补充了老朱之前投稿中的不足。

  并且,他在信中,还提出了对大明所面临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

  向《科学》期刊投搞的时候,老朱觉得自己研究了这么久,应该是整个大明最懂这些道理的人。

  如今看来,还有一个人在这方面的见识,不弱于自己,甚至是远远超过自己。

  老朱目光,落在信末尾的署名上。

  那里赫然写着“学生朱孙拜上”一行字。

  “朱孙?”老朱念叨着这个名字。

  想不到如此有远见卓识的人,竟然是和自己一样姓“朱”。

  但他反复将朱家所有的亲戚,都想了一遍,也没有想出有哪个人名叫“朱孙”。

  勋贵功臣子弟中,也没有这样的名字。

  老朱的记忆力向来不错,但凡听说过的人名,极少遗忘。

  如果是关系密切或重要的人物,就更不可能忘记。

  天下姓朱的人不少,不是只有他自己一家。

  看来,此人虽然姓朱,但与自家并无关系。

  “朝廷一定好好重用此人,将来他可以担起辅佐那‘逆孙’治理天下的重担。”

  老朱由衷赞道。

  对此人的名字没有印象是好事。

  没有印象就说明这个人,既不是皇亲国戚,也不是勋贵功臣子弟。

  老朱用人,素来最忌讳的就是这些。

  比如说,当初他对刘伯温十分看重,觉得刘伯温真有才啊,治理天下,没有他不行。

  但后来,老朱发觉刘伯温成了浙东集团的首领,在朝堂上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老朱便只想将他的势力连根拔起,乃至将他干掉,不让其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太过聪明还有权势,是会威胁到皇权稳定的。

  老朱对此有十分清醒的认知。

  他更喜欢重用没有根基的聪明人。

  既能充分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又不用担心其威胁到自己的统治。

  这个“朱孙”,只是《科学》期刊编辑部的一名普通编辑,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还这般聪明,必须要加以重用啊!

  旁边,吉垣早已惊得目瞪口呆。

  他可是记得很清楚,皇帝陛下向《科学》期刊编辑部投稿的稿子,后面落了陛下的真实姓名。

  怎么《科学》期刊收到投稿后,竟然没有上报朝廷,也没有察觉写信的人乃是当今皇帝陛下,就这般似对待平常人一样给回信了呢?

  还称呼当今皇帝陛下为“朱先生”……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

  吉垣疑惑了。

  想了半天也没有想明白。

  不知道为何陛下看了信,竟这般激动。

  这时,老朱已在一旁喊道:“快,给咱准备文房四宝,咱要给他回信。”

  自从上次寄出信稿后,又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老朱对经济运行的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

  看到“朱孙”的信,更是只觉如拨云见雾,触类旁通,许多道理都通了,懂了,明白了。

  对待“朱孙”,便有若是看到了“人生知己”。

  经济学是全新的科学,整个大明,恐怕也没有什么人在研究这门学问。

  此刻的老朱,心中有无数想法,定要向这位“朱孙”一吐为快。

首节 上一节 330/5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宰执天下,青梅是林黛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