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第333节
“大明粮食署正式成立,从即日起,全国各地粮仓,皆由粮食署直管。”
金陵城的一间茶坊内,一名青衫男子正一边喝茶,一边拿着《大明日报》翻阅。
此时的茶坊,人声鼎沸,生意兴隆。
“你们说,这朝廷成立大明粮食署是什么意思啊?”青衫男子问旁边的人。
“你没看那报纸上面说吗?朝廷要给各地的官府减轻工作任务,以后这存储粮食的任务,便由粮食署直属管理。”
“和大明银行一样,各粮仓的仓吏皆由粮食署直接委派,与地方官府衙门再无瓜葛。”
有人拍桌道:“好啊,由粮食署直辖好。”
“以前那些地方官吏,打着‘雀鼠耗’的名义,可没有少从中捞取油水。”
“而今,他们再也捞不到钱财了。”
老朱虽然铁腕反腐,杀了许多贪官污吏,但一直没有收到他所想要的结果。
就是因为许多事情,到了执行层面,不得不留下很大的权力空间。
比如说,粮仓的‘雀鼠耗’,便是其中之一。
‘雀鼠耗’的实际损失有多大,朝廷是很难精确计算的,这给管粮仓的官吏留了操作空间。
这个空间越大,官吏便越能上下其手,钻空子捞好处。
反过来,权力空间越小,官吏越无法捞油水。
但很多事情,也会变得死板,无法变通处理。
这正如矛和盾,有利必有弊。
通讯条件决定了这个时代很多事情,不可能上报给上级再决定处理,必须要赋予下面自行处置的权力。
而这个“权力空间”,也就是腐败寻租空间。
封建王朝贪腐一直严重,这亦是最为关键的原因之一。
通讯条件制约了国家的管理。
后世通讯发达,一个电话便能直通,尚且普遍存在着“县官不如县管”的情况。
而对这个时代来说,“天高皇帝远”,这是非常现实的事情。
当然,还有很多制度建设的问题。
“那也不见得吧,难道粮食署的官吏,就不贪了吗?”有人反驳道。
“这还真不一样。”有人解释道:“咱听说粮食署由杨士奇杨大人暂行代管,此人正是之前主管大明银行之人,乃太孙殿下亲手提拨,极为了得。”
“大明银行自成立至今,你们可听说过,有像地方官吏那般贪污腐败频发吗?”
“据我所知,大明银行有专门的巡视人员,会不断进行巡查,所有账目皆会进行再三审计,查得那叫一个严格。”
“想从中捞点什么,很快就会被审计查出,那可就完蛋了。”
“估计粮食署也会如此。”
“没有了地方官府衙门的牵制,审计查核,内部处理,都会十分严格,不会有任何束手束脚之处,贪腐之事,自然会大减。”
旁边另一人补充道:“不止如此,眼下朝廷正在大量兴建新粮仓。”
“这些新粮仓,可不是原来的土仓,都是用水泥建筑而成,据说很多地方还用了钢筋加固。”
“防潮防水,通风干燥,且防范极严,老鼠根本就进不去。”
“据说,以后粮仓便再也没有什么‘雀鼠耗’了。”
“存进去多少粮食,一点都不许少。”
“那些粮官,想要捞油水,也没有地方可以捞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热火朝天的讨论着。
“此事我也听说了,我一个兄弟,还亲自参与了新粮仓的建设。”
“与原来的老粮仓相比,新粮仓那才真叫规模庞大啊。”
“而且,这次朝廷要在全国各地建三千座的新粮仓。”
“加在一起,能储藏的粮食,得有原来的几十倍啦。”
“恐怕将天底下所有的粮食,都装进这些新粮仓里面,也装不满所有的粮仓。”
立即有人好奇道:“那朝廷建这么多新粮仓干嘛呢?”
话音刚落,此时茶坊外面有人进来,他亦是茶坊的熟客,与经常在里面喝茶的许多人都相识。
那人一进来,便笑道:“大伙儿都在啊,你们都听说了吗?如今咱大明有桩稀奇事了,今日大明粮食署正式成立,据说,粮食署还特意设了一个‘粮食银行’,以后大家伙不仅可以向银行存钱,还能向粮食署存粮食呢,你们说这事稀不稀奇?”
……
PS:两章合一起发了,这段时间有点忙,更新有时多有时少,但事情快结束了,过两天应该能每天万字更新爆发了(该说明为免费字数)。
第227章 一场豪赌!新的难题!
“今我大明百姓之家,多为茅屋土房,家中储粮,往往被鼠雀所害,致使粮食受损,又或虫蚁所侵,或雨水淋浸,潮湿霉变,造成大量粮食浪费。”
“朝廷体恤百姓艰难,民生不易,特在各地新建大粮仓,设置粮食署,开办粮食银行。”
“凡我大明百姓,皆可将自家粮食存进粮食署,由粮食署代为免费保管。”
“开具保票,日后按票取粮。”
“凡存粮期间一切损耗,皆由粮食署承担,与存粮人无关。”
“存多少粮,取多少粮。若有损失,由粮食署补足,保证存粮人的粮食不少一粒。”
“愿意出售粮食者,亦可折算为钱财,开票取钱。”
“粮食为天下之根本,朝廷在此重申,粮价永不上涨。”
……
粮食银行一成立,立即引发了无数百姓的热议。
借仓储粮这种事,在此时的民间并不罕见。
相反,还十分普遍。
但主要发生在乡下邻里之间。
比如隔壁家的房子相对较好,有地方可以储粮,便将自己的粮食也借存在他家。
在乡下农村,这类事很普遍。
都是乡里乡亲,大多数还是亲戚或本家,虽然彼此之间的矛盾冲突也不少,但另一方面,在许多事情上,还是会尽量互相帮衬的。
这与后世社会城市生活高度原子化,邻里之间甚至彼此不认识完全不一样。
但是,将自家的粮食放进官仓里面储存?
这能行吗?
官府会不会趁机将粮食给侵占了呢?
“你们说,这将粮食存进粮食署的官仓,真的可信吗?”
“是啊,我总觉得有点放心不下。”
“对啊,万一官仓将粮食给私吞了呢?”
“我说你们这些人,是不是也太过杞人忧天啦?这有什么不可信的?你将银子存进大明银行的时候,也没见你们担心啊?这粮食跟银子,不一样吗?”
“这倒也是,我就怕去取粮的时候,他们说我的粮食,被老鼠吃掉了多少多少,没有那么多了,那就亏惨啦。”
“不会,人家都说了,存粮期间的损耗,都由粮食署承担,保证不少你一粒粮。”
“反正我是准备将大部分粮食都存进这个‘粮食银行’的,我家那小破房子里,老鼠太多了,湿气又重。一年下来,粮食要被老鼠吃掉不少,潮湿霉变的粮食也不少,太令人心痛了。”
“粮食署新建的粮仓,那条件可真不是家里能比得上的。家里没办法防鼠虫蚂蚁,人家有办法啊。家里的粮食很容易受潮霉变,碰上刮风下雨的天气,弄不好还得被雨水淋湿,人家也不会发生这种事。要我说啊,存进粮食署,确实是一桩好事。”
“可这好事,真的轮得到咱们老百姓吗?”
“以前肯定不行,但现在还真不定。太孙殿下秉政,过去一年的好事,可没落着咱老百姓啊。”
“是啊,太孙殿下从倭国得胜归来,还给了咱们老百姓不少赏钱啊。”
“咱们那点赏钱算什么,从前被倭寇抢劫的人家,赔偿的钱,那才叫高呢。”
“这次兴建粮仓,设粮食署,开办粮食银行,也是太孙殿下的主意,就是为咱老百姓着想,为咱们办好事呢。”
“存粮同时开具粮票和钱票,取粮和取钱随意,实在不行,就拿票去大明银行取钱,银行里的钱总不会少吧。”
“对啊,粮食这么稳定,取钱也一样。”
……
民间百姓各种说法皆有,虽然有不少人还是不太放心,但前来存粮的人,也非常之多。
一方面是,普通百姓家的储存条件是真的很差,存在自己家里,被老鼠吃掉的,受潮淋雨霉变的……每年总有一部分粮食就这样浪费了,令人心痛不已。
至于滋生虫蛾飞蚁,那就更不用说了。
将粮食存进粮食署,由粮食署负责保管的话,就等于是凭空大赚一笔。
另一方面则是,过去一年中,在朱允熥的治理下,朝廷建立起来的信誉,百姓对朝廷的信任度大大加深。
有了大明银行的例子在前,百姓们对于粮食存进去后被侵占的担忧也降到了极低。
很快。
各大新粮仓附近,便挤满了前去存粮的百姓。
较之大明银行刚开业时不一样,百姓们储粮的热情,刚一开始就达到了高潮。
短短几日,百姓存进粮食署的粮食,便超过了原来国库储粮的总和。
储粮的热潮,不仅没有任何消退的迹象,反而仍处于不断上涨中。
“想不到啊,我原以为劝说百姓将粮食存进粮食署,要费不少功夫呢。”
东宫内的书房中,朱允熥感慨不已。
杨士奇和夏原吉皆在旁边坐着,杨荣则在下首挥笔记载。
上一篇:红楼:宰执天下,青梅是林黛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