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第357节
“对于官员违反朝廷法令,品德低劣等诸多行为进行监察,派出监察御史巡视天下。”
在朱允熥看来,都察院是非常有用的监察机关。
一方面,都察院皆是文官,从上到下,朝廷所有官员对于都察院监察,并不存在任何抵触情绪,天下官员的接受度很高,由他们对官员进行监察,名正言顺。
另一方面,正因为这些人只是言官,且没有除监察之外的任何实际职务,所以哪怕他们掌握了监察大权,也不可能威胁到皇权。
说白了,都察院的御史,在外面见官大三级只是表象。
皇帝要杀他们,就如同杀一只鸡一样的简单。
这与杀武将,或杀其他手握实权的朝廷大臣,都是不同的逻辑。
为什么有明一朝,皇帝仍然不是特别愿意重用都察院,反正更喜欢用厂卫呢?
究竟根源,自然是皇权与儒家文化之间的矛盾,导致皇帝对都察院言官的控制力太弱,远远不如厂卫。
言官们动辄用“死谏”来威胁皇帝。
皇帝当然不可能喜欢这些人。
但即使这样,哪怕经常与皇帝对着干,但历经许多个皇帝,都察院监察百官的权力却始终没有被废除。
因为皇帝心中也很清楚,尽管这些言官经常与自己唱对台戏,他们仍然是监察百官最适合的人选。
都察院的言官,可以跪在朝堂外面说:“皇帝,你今天必须要按我说的办,不然我就跪死在这里!”
让皇帝下不了台。
但朝臣们对这种事情,早已习以为常。
对皇帝而言,也只是面子上的难堪。
如果换一个武将,或者哪怕换一个有实权的大臣,做同样的事情,那就真要天下震动了,皇权都可能因此而陷入风雨飘摇中。
言官监察百官的好处,就体现在这里。
说到底,都察院威风凛凛的御史,实际上是一群最没有权力的人。
皇帝完全可以当他们说的话都是放屁,不予理会。
需要的时候,又可以用他们特别会喷的嘴巴,能杀人的笔作为刀剑,去挟制百官。
所以,只需加强对儒家读书人的控制,用都察院的言官去钳制百官,实际上是比重用厂卫更好的选择。
历史上,大明的皇帝都很清楚这一点。
但因为种种原因,有明一朝,没有一个皇帝彻底驾驭了儒家文化下培养出来的读书人。
没有一个皇帝与文官集团不存在深刻而尖锐的矛盾。
因此,他们明知都察院言官很好用,却又不得不用厂卫。
朱允熥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点。
与其用厂卫去对抗读书人,促使他们团结一致,共同对付代表皇权的厂卫,还不如从文官集团内部搞分裂,从而彻底瓦解他们的团结,控制这些人。
说完,朱允熥的目光望向杨士奇:“就由你去担任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将袁泰同党全部铲除,担负起监察天下百官的重任。”
杨士奇脸露震惊之色。
他自被朱允熥提拨,不久即被老朱召见,受封翰林院侍讲学士。
此后便一直在太孙殿下身旁办事,在朝中也可谓是炙手可热。
但说到底,翰林院侍讲学士不过是从五品的官职,无非是职位特殊,乃是太孙殿下身边亲近之人,才有杨士奇今天的权势。
他不过是借势而已。
他的“权势”,是太孙殿下的,并非源于自身。
就类似于后世领导身边的秘书。
但都察院左都御史,又称总宪,乃是都察院主管,掌院事,货真价实的朝廷重臣。
这便是外放重用了!
此前朱允熥给杨士奇委派的差使虽然不少,可一直是以侍讲学士的身份去督办的。
原以为自己外放,恐怕要等到朱允熥继承大位之后,潜邸旧臣,历来如此。
却没有想到,朱允熥竟让他现在去担任都察院左都御史。
“这……这恐怕不太合适吧。”杨士奇受宠若惊道:“我在朝中的资历还太浅,骤然担任左都御史之职,只恐难以服众。”
“有什么不合适的?”朱允熥道:“袁泰犯了死罪,都察院要清洗,肃清袁泰余孽。你是我身边最信任之人,由你去做此事,最合适不过了。”
“若都察院有人不服气,或者借故与你作对的,只管将其肃清就是。”
都察院是一柄锋利的剑,但必须要绝对掌控在自己手中。
如果脱离掌控,那便会为敌人为用,反而倒伤自己。
历史上这样的经验教训,数不胜数。
杨士奇如今在自己身边也历练颇多,对朝中各项事务皆已相对熟悉,是时候放出去让其大展手脚了。
“谢太孙殿下。”杨士奇没有再推辞,行礼谢恩。
布置完毕后,朱允熥又道:“朱高煦调回京来,主管新刑部,但我身边还缺少一把尖刀,这个人,不需要有太高的品德,但一定要够狠、够毒,也足够有能力,你们可有合适的人选?”
这次经历黄子澄和齐泰搞出来的风波,他越来越觉得,自己身边需要一个帮着干“脏活”的人。
姚广孝和杨士奇显然不适合。
因为这个人,要能随时丢出来,帮自己“背锅”。
就好像老朱用锦衣卫指挥使毛骧调查胡惟庸案一案一样。
先用毛骧对付胡惟庸及其党羽,再将毛骧也处死,以平息天下怒火。
原来朱允熥也曾想过,让朱高煦充当此任。
但最后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不太合适。
朱高煦毕竟燕王朱棣的儿子,是自己的堂兄弟。
税务司一事,也算是立下的汗马功劳。
因此而得罪的朝臣,也足够多了。
可真让他干一些背锅的事,并没有真正的“忠犬”那么好用。
忠犬可以让他咬谁就咬谁,但朱高煦仍然只能引导,激将……有时候会不太方便。
杨士奇和姚广孝都是何等聪明之人,一听朱允熥的话,立即便闻弦而知雅意。
顿时皆陷入了沉思。
这样的人,还真不太好找。
朱允熥便道:“也不必急于一时,待到朱高煦那王八羔子回来了再说。”
话音刚落,外面便有人来报:“太孙殿下,小王爷回京了,正在外面求见。”
……
第242章 剿匪,熊孩子的游戏!
不久前,朱高煦正在清剿山贼。
杀得好不痛快。
别看山贼人数不多,却极其凶悍。
他们都很清楚,自己都曾经犯过什么罪,做过多少恶。
眼下朝廷来清剿,他们就算投降,也难逃一死。
所以,哪怕明知不敌,这些悍匪也皆是抱着拉一个垫背不亏的想法,拼死反击,
再加上占据地利之便,给前去清剿的税务司官兵,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与伤害。
但越是这样,熊孩子朱高煦越兴奋。
他一边指挥着将士们进攻,一边哇哇大叫,非得将这群山贼都千刀万剐不可。
朱高煦身旁,一名高大魅梧,身背弓箭,腰挎大刀的壮年男子拱手道:“小王爷请放心,卑职等一定将这群山贼全部剿灭。”
说完,壮年男子张弓搭箭。
“砰!”
一箭射出,近百步之外,山岗高处的一名山贼应声惨叫倒下。
熊孩子连连拍手,道:“不错,不错,纪纲,你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快,带着人马冲上去,将这群山贼全部剿杀,本官重重有赏。”
壮年男子名叫纪纲。
原是山东临邑人,因家里是猎户出身,自幼有长辈言传身教,故而弓马娴熟。
小时候,父母也曾送纪纲去读过书。
但相比无聊的四书五经,纪纲更喜欢练武,喜欢与当地的江湖好汉,绿林强盗来往,称兄道弟,可以算得上是当地比较有名的“江湖好汉”。
也就是寻常老百姓眼中的地痞流氓小头目!
读书自然是没有啥成就的,但文化水平也不算很低。
至少,该认识的字都认识了。
身为“混混”,纪纲很想混出一点名堂来,而不甘心一辈子只做一个底层,还要被父母骂“不务正业”。
平时在良善百姓面前威风凛凛,可衙门里随便一个捕头,都能随意收拾自己等人。
这种滋味,纪纲受够了。
可眼看着年岁渐大,却一事无成,只能徒叹奈何。
后来寻了一个机会,跟随大户的商队,打着护卫的名义,出来闯荡“江湖”,来到了南方。
刚好撞上熊孩子朱高煦带着税务司的人查税,剿匪。
上一篇:红楼:宰执天下,青梅是林黛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