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121节
云贵总督富察.明瑞果如莫子布预料的那样,准备在天气转冷的时候南下进攻贡榜王朝。
明瑞为此次进攻,一共准备了两万五千大军,分南北两路。
南路军为主力,共一万七千人,由明瑞亲自统帅。
北路军为偏师,共八千人,由参赞大臣、副都统额尔景额率领。
明瑞在给乾隆的奏疏中说:“缅甸,土人呼为老缅,又称莽子,盖指前酋之姓。
木匪乃今酋,原为木梳长,至木邦等土司,种类繁多。”
如果莫子布在这的话,就能知道明瑞为什么会战败了。
因为他四初到的昆明,现在已经是八月底了,足足四个多月,明瑞都未能弄清他到底是在跟谁作战。
他仍然把贡榜王朝,当成了一个跟木邦土司差不多的大号缅北土酋。
所谓木梳长,应该是明瑞以讹传讹听到的,来源可能是贡榜王朝开国之主雍籍牙的身份。
雍籍牙的祖先,一直是缅甸瑞冒的头人,瑞冒下面有个木梳村是雍籍牙祖籍所在,雍籍牙也是在木梳村发家,并一统大半个缅甸的。
于是明瑞就以为现在的贡榜王朝不过是跟木邦土司一样的木梳村的土酋,所以他才说今酋乃是木匪。
这玩意就像什么呢?就像是奴儿哈赤已经建立了后金,随后传到皇太极手上,都在沈阳建都了。
明朝还以为后金还是个窝在建州卫,身边只有几十甲兵的小股势力。
这种料敌手段,不输那才叫怪事。
明瑞甚至在奏疏中讥笑前任云贵总督杨应琚,说他荒唐荒诞之处,不可胜数。
这真是乌鸦偏笑猪黑,两人都是一路货色,唯一的不同,就是明瑞总算是个武将,不像杨应琚不过是个文官。
而基于他收集到的情报,明瑞判断这个木匪的总兵力大约在两万上下,其中精锐者不过七八千,于是他在奏疏中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战略。
那就是先命额尔景额率北路偏师在伊洛瓦底江上游打造天量的竹排,做出要顺江而下的姿态,吸引缅军主力去堵截。
他自己则率领一万七千精兵倍道而行,直接冲到缅人的都城阿瓦,速战速决,一举擒王!
奏章传递到北京,乾隆素来认为明瑞是天下有名的战将,虽然不是韩白卫霍这个档次的,估计离王翦、李靖、李勣这个档次也有点差距,但应该与前明的张玉、朱能并驾齐驱。
真不知道他哪来的自信。
于是他看了明瑞的分析,想到缅人只有两万左右战兵,明瑞用两万五千精锐声东击西,好似雄狮搏兔,定能犁庭扫穴。
特别是明瑞的速战速决和直捣龙城的策略,非常合乾隆的胃口。
章总认为大国打小国就该是这副样子,这样才能彰显满清东方天朝的威风。
因此很快就批准了明瑞的作战方案。
九月二十日,明瑞收到了乾隆同意作战方案的诏书,于四日后的九月二十四在云南永昌(保山)誓师。
清军兵分两路,携带足够两月食用的干粮,征用马、牛、骡八万余头,开拔出征。
但甫一出发,就遇到了情况,一向入冬并无大雨的滇西南,突然普降暴雨,大雨两下三日不绝,四处引起山洪暴发,冲毁道路。
明瑞全军陷入了与大自然的斗争之中,人马牛骡俱身陷泥泞,士兵携带的可供两天食用的糗粮(干粮)几乎全部被打湿很难食用。
后勤部队又因为山路泥泞,战马无法负重和拉车,只能用犍牛来驮运粮食。
而本来在军队中牛就不多,粮草的转运速度可想而知。
且不但粮草运不上来,搭建营房的材料也无法运到,于是士兵们只能在大树下躲避雨水,啃食被雨水打湿的干米饭。
全军又冷又饿,保山到畹町二百公里的路程,大军足足走了四十天上下,至十月二十八才赶到。
见到这种情况,明瑞也不敢立刻出关进攻,只能在宛顶(畹町)休养。
十一月初二,见大雨停住十余日,军中士兵得到汤药热饭滋养恢复了士气和战斗力,明瑞遂命大军开拔,直扑被缅甸占据的木邦城。
此时的缅北经过两次拉锯战,早已民生凋敝,缅军也不敢与清军交战,于是烧毁辎重,不予交战,仓皇而退。
十一月初十,明瑞到达木邦城,兵不血刃的拿下了这座关键重镇。
由于他行军速度极快,宛顶到木邦三百多公里,八天就全军赶到,缅军甚至都来不及烧毁辎重,全部被明瑞缴获。
明瑞此时也意识到了,缅军可能是想采用坚壁清野的战术,于是趁着木邦城有这么多辎重,他留参赞大臣珠鲁讷率兵五千留守木邦。
杨重英、陈元震等文官辅佐珠鲁讷粮饷司印等,他自己则率一万两千兵继续南下。
不过明瑞完全不知道的是,早在他出征以前,清军的行动,就被贡榜王朝侦查得到了。
原因很简单,经过前两次的拉胯出丑,清军很容易地让滇西南和缅北的土司们产生了一种印象,那就是清军肯定是打不过贡榜王朝的。
于是,当中很大一部分人,都在暗中投靠了贡榜王朝,跟红顶白嘛,是这些人的老传统了,到后世也没多少改变。
而贡榜王朝侦查得知清军的声东击西和虚实两路之后,很快做出了针对安排。
明瑞这次突击,最大的问题,其实就在于后勤。
缅北山区本来就行进艰难,明瑞还带着一万多人狂奔几百公里,后勤的破绽,可谓处处都是。
白象王孟驳在阿瓦与群臣商议,决定派贡榜王朝名将莽聂缈遮(也叫内苗.希修)率王朝禁卫精兵九千,前往西北的新街(八莫)驻守,隔着伊洛瓦底江设立营寨,阻挡清军装模作样的北路军。
大将马哈.希修率军一万五千,前出蛮结、腊戌一带凭天险抵抗清军。
另一位大将马哈.希哈修亚率军八千作为接应。
并命令一路上所有的部落、官员全部撤退,辎重带不走的一律烧毁,沿途必须坚壁清野。
悍将登贾.敏康负责率数千部落军展开游击侵扰,骚扰并切断清军的补给线。
。。。。
此时的态势,乃是清军北路军的额尔景额在西北方。
明瑞已经率军直奔南面的阿瓦,位在南方偏东。
清军北路军和明瑞主力中间,就是珠鲁讷坚守的木邦城作为大后方和明瑞军的补给运送站。
缅军的策略很简单,他们将九千禁军,也是主力中的主力派去了顶住清军的北路军。
等到把清军北路军耗走或者击败后,从后方翻越高山插过来,攻占清军的粮草辎重大本营木邦。
最后,算上袭扰的登贾.敏康,三路大军合围清军,然后吃掉明瑞深入的孤军。
做完了这些安排,白象王辛骠信极为兴奋,此战缅军就如同开了全地图挂一般,就等着清军上钩,然后吃掉他们。
在白象王看来,这或许是他攻灭暹罗国后,又一次惊天动地的大胜。
。。。。
十一月中,清军北路军偏师到达新街,果然发现缅军早已严防死守,守城的缅军不但精锐,人数还有九千之多,比清军北路军还多了一千人。
这进攻方比防守方人数还少,人家还有天险,这仗肯定就没法打了。
清军与缅军对峙数日都无可奈何,于是主将额尔景额决定示弱。
他这八千人中,有四千是云南绿营,战斗力相对低下。
于是额尔景额命他们上前挑战,自己则带着悍将海兰察等人在城外密林中设伏。
缅军主帅莽聂缈遮虽然是名将,但己方有极大优势,敌军人数还少,于是他也没忍住,于是派兵出城作战。
缅军以两千人攻击作为诱饵的云南绿营,初战杀云南绿营数十人,次日再战又杀百余人。
莽聂缈遮在之前的第二次清缅战争期间大破清军,内心骄傲无比。
现在一看,清军号称调集精锐,但那也就是比之前的兵将稍微精锐一点而已。
于是第三日,他命缅军大举出战,一共出动四千人进攻云南绿营。
但莽聂缈遮不知道,额尔景额根本没给云南绿营布置诱敌深入的任务,他是直接就把云南绿营给顶上去的,这完全就是云南绿营的真实实力展现。
果然,云南绿营顶不住缅军的进攻,战不过两个时辰就完全溃败。
那场面,相当的真实,因为他们确实是被击败了,不是在作假。
莽聂缈遮当然看得出来,他异常兴奋命缅军大举压上进攻。
结果,就在追击的过程中,两边山上一声炮响,清军两千步骑猛冲而出。
骑兵是悍将海兰察带领的关外吉林驻防八旗,步军也是四川西北常年跟大小金川土司开片的精锐。
缅军在追击中无法保持阵型,清军则来的极快,海兰察一马当先突在最前面,瞬息间连发五箭射杀三人,随后率队冲入缅军中大砍大杀。
缅军猝不及防,前军被杀两百多,迅速朝后溃退。
随后缅军在城外组织第二道防线,但阵型尚未完成,海兰察率清军精骑又猛冲过来,缅军士兵根本来不及装填,再次大败。
五百余清军骑兵在四千缅军阵中来回冲杀,不到半个时辰斩杀缅军四百余人,缅军全线崩溃。
城中的莽聂缈遮这才知道麻烦大了,赶紧把缅军的数百骑兵放出去掩护。
海兰察见来了骑兵,只能放弃继续冲杀,去顶住出城的骑兵。
此时,两条腿飞奔的四川兵也赶来,清军步骑合围,几乎尽杀了这三百缅军骑兵。
倒是缅军步兵,借着这个机会,丢盔弃甲飞快的跑回了城中。
此一战,清军除开云南绿营外,仅仅损失十余人,合计杀死缅军步骑超过九百,伤者二千多。
要知道,这些士兵可是贡榜王朝的禁卫军,比莫子布在阿瑜陀耶城外击败的苏基将军那种准一线部队,要精锐的多。
但是他们在面对清军精锐的时候,却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莽聂缈遮这才知道清军的实力,至此一味坚守,根本不敢出城。
同样,清军也打不动拥有天险的新街城,双方开始了对峙。
但清军就在国门线外,补给远比缅军方便,按正常情况,大不了就是对子而已。
只是清军对得起,缅军可对不起。
第141章 让你们见识下通天纹的厉害
此时的情况,仍然对清军有利,要是形势这继续下去,说不定明瑞还真能成功。
但命运,往往最喜欢在关键的时刻,给你开上一个玩笑。
就在清军北路军偏师在新街城外与缅军对峙的时候,主将额尔景额突然病重,短短十余日就一命呜呼。
而在此之前,大军尚未出发之时,作为额尔景额的递补,明瑞的堂弟,福康安的哥哥福灵安也在昆明病逝。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