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124节

  梯诃波底到达之后,新街的缅军已经多达一万七千,实力大为增强,于是他们开始试探性的出城与清军接战。

  而清军在额尔登额接手之后,四川绿营伤亡惨重,云南绿营干脆摆烂,仅剩的几百八旗骑兵,额尔登额又不愿意让他们前出作战。

  因为这位八旗大爷心里清楚的很,这里八千人中,四川绿营和云南绿营打光了问题也不大。

  但是这五百左右八旗骑兵丢了,他一定项上人头不保。

  不但额尔登额这么想,新任云南提督谭五格也是这么想的。

  这老贼是雍正五年(1727)的武进士出身,如今已经快七十岁了。

  谭五格年轻时倒也是猛将一员,是清中期极少从汉人抬旗为旗人的大员,但到了此时,年事已高的他只想怎么平安落地,把富贵传给后人。

  有鉴于前几任提督的惨状,他更怕折了这几百满洲骑兵,担上责任,也支持额尔登额的避战策略。

  于是,在额尔登额兄长额尔景额手中,能打的缅军不敢出城的北路清军彻底萎了,连续几阵都被缅军打的稀里哗啦的。

  特别是缅军在城外立稳跟脚之后,燧发枪大阵布置起来,清军根本不敢靠近,此时就是出动八旗精骑也无济于事了。

  对峙十余日之后,缅军渐渐逼近营帐,额尔登额与谭五格守不住营寨,于是趁着凌晨突然决定撤走。

  他们倒是有战马,八旗骑兵也有,但四川和云南的绿营没有多少,额尔登额甚至都只是紧急通知了一下他们,随后便拔马就走。

  就这样,清军八旗大爷骑着马在前面跑,四川和云南的一钱汉在后面赶,缅军听到动静,也尾随而来。

  关键时刻,甘肃人,随兆惠一起在黑水营中血战过的老将,云南临元镇总兵王玉廷舍命殿后,阵亡在阻击战中,这才掩护大军安全撤退,但军械辎重大半都被缅军夺去。

  至此,清军偏师北路军完全战败,缅军可以从容袭击清军后路了。

  。。。。

  木邦这边,留守的珠鲁讷还在按照与明瑞的约定沿途建立兵站,运送补给。

  珠鲁讷命参将王栋前往锡箔,守备郭景霄前往天生桥,总兵索柱前往宋赛。

  但没等索柱到达送宋赛,敌军突然从侧面出现,好在索柱把哨探放的远才没被突袭。

  但敌军很快增加到六七千人,这正是击退了清北路军的梯诃波底和莽聂缈遮。

  索柱只有两千人,抵挡不住只能退往天生桥与守备郭景霄汇合,但两军才汇合不过半日,熟悉道路的缅军抄近路而来。

  郭景霄正打开营门迎接索柱呢,没想缅军到来,猝不及防下全军被切成几截,但好在缅军远来,又不擅长包抄战。

  索柱与郭景霄合力突围,竟然神奇的只损失了不到百人,安全带着大部分突出了重围。

  只是这样一来,肯定不能继续南下给明瑞运送补给了,两人只能舍了粮草,退回锡箔王栋处。

  但缅军再次紧随而来,人数已经超过了一万三千,索、郭、王三人只有三千余人,且全是绿营兵,苦守一日后,再次突围而出。

  走了不到半日,遇上了前来增援的总兵胡大猷,但胡大猷兵马也不多,只有几百人,清军再次陷入缅军的重围。

  同时,一直在袭击清军后勤的登贾.敏康也带领四千人赶到,缅军增加到了一万六千人,清军只有四千出头。

  这次就比较惨了,总兵胡大猷、总兵索柱、守备郭景霄全部战死,四千清军战损八百余,余者向木邦城溃退而去。

  留守木邦的珠鲁讷看见缅军漫山遍野而来,毫无准备的他顿时愣住了,珠鲁讷想不通缅军从何而来,只能以为是明瑞已经战败。

  于是珠鲁讷一边收揽败兵,一面命人向云南巡抚鄂宁求援。

  可怜鄂宁手中只有几百宛顶兵,根本拨不出人,只能不停向北路军的额尔登额求援,让他赶紧支援木邦。

  此时,额尔登额距离木邦非常近,急行军最多三日就能到。

  但额尔登额和谭五格早已丧胆,借口缅军阻隔不能通过,坚持在国境线内绕道。

  只用三天到的路程,额尔登额走了二十天都没到。

  满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正月初六,缅军即将对木邦合围。

  木邦清军逃散大半,珠鲁讷把自己的御赐将军宝匣和金印交给陈元震,对其说道:

  “汝非满洲亲贵,不用与吾皆死,待我死后,请把此宝匣金印交还圣上。”

  正月初八,缅军大至,珠鲁讷率文武将官七十人,并士兵数百守御。

  缅军四面攻城,木邦城根本守不住,珠鲁讷绝望中自刭而死,兵将溃散,木邦失陷。

  不过缅军再一次把他们毫无运动穿插打歼灭战能力的缺点,暴露的淋漓尽致。

  一万三千人围木邦清军三千余人,结果竟然只杀死清军四百多人,其余大半,包括陈元震等都突围而出。

  不过缅军虽然杀伤不多,但已经完全断绝了明瑞大军的归路。

  。。。。

  而明瑞转战到孟隆之后,果然得到了军粮数万石,军心终于稳定了下来。

  但左等右等,始终不见北路军前来汇合,推断或是已经战败。

  到了此时,明瑞终于清醒了过来,他十分自责,不再奢求攻陷阿瓦,而是希望能把这一万多清军精锐带回去。

  在孟隆等了数日之后,明瑞命令启程返回,只可惜,此时清军缺少牛马牲畜,大量的粮食和火炮无法带走。

  明瑞只能下令钉死火炮火门,烧毁粮食,每兵携带三五升粮食开始北返。

  

  缅军知道清军战力强横,不敢追击,只是隔着十几里路吊着,不让清军有休整的机会。

  同时,攻破木邦后,登贾.敏康率领数千精锐山地兵在明瑞的归途上阻拦。

  清军后有追击,前有拦截,一路上虽然没经历大战,但被缅军骚扰的极为疲惫,行至蛮化的时候,明瑞对左右说道:

  “贼人如今吊在我们身后如同跗骨之蛆,若不铲除,等到我们乏力,定要被他们咬死。

  我观贼人启行,是听我军螺号,我吹螺号者三,他们就准备启行追赶。

  不如明日,吹完螺号之后,以八千兵先走,四千军埋伏两侧。

  等到缅军大入,两翼齐发,前军回追,杀疼了缅贼,使他们不敢再追。”

  众将轰然答应。

  第二日,清军照例用螺号三声作为开拔的标志,缅军根本不知道清军已经有埋伏,赶忙追着清军脚步而去。

  行到一处山谷,明瑞看着缅军已经进入了三四千人以后,立刻命令埋伏在两侧清军开火。

  清军数千杆鸟枪猛然射击,连续数轮,几分钟内缅军就被打倒数百人,紧接着,前面的清军突然在观音保的带领下,以千余骑兵为先导猛冲了回来。

  缅军根本无法阻挡,哭嚎着夺路而逃,不到一个小时被杀千余人。

  幸好主帅马哈.希哈修亚亲自赶到,借助清军的营寨,勉强阻挡住了清军的追击。

  但也只是勉强挡住,一刻钟后,清军步骑结阵而来,缅军再次大败,死伤数百,被迫退出了清军的营寨,

  清军继续追击,缅军被赶到山脚河湾处,八千余人背水结线列步兵大阵。

  明瑞亲率八千清军,按九进十连环结阵,用两千弓箭手配合三千鸟枪手与缅军对射,双方枪来箭射竟然打的旗鼓相当。

  三轮对射之后,烟雾升腾,各处视线受阻,观音保、扎拉丰阿各率四百身着布面铁甲的八旗精骑从两侧杀出,声震沃野。

  缅军燧发枪手极为害怕,一百多米外就惊恐开火。

  结果清军骑兵只是虚晃一枪,根本没冲起来,只是在远处呐喊,缓缓横着策马。

  缅军看不太清楚清军动向,加上心理素质极差,被勾引的不断放枪,结果烟雾更盛,几乎完全失去了视线。

  缅军大将马哈.希哈修亚知道清军是在诱使缅军开火,急忙控制士兵让他们不要乱开枪。

  结果清军突然来真的,观音保率军冲到九十米左右箭矢如雨,顿时射杀缅军火枪手数十。

  这一下,缅军更加惊恐,马哈.希哈修亚派出督战队,也无法控制已经极度紧张和惊惧的士兵。

  清军骑兵遂继续挑逗,一旦缅军开火减弱,他们就上去射一轮。

  五分钟后,缅军火枪手基本都打了四五枪,各处疏漏和枪械故障频出,开火率不足三成。

  观音保与扎拉丰阿遂以旗号、传令兵相约,同时发力猛冲。

  冲到七十米,清军激射三箭,缅军栽倒一大片,随后骑兵开始发马狂奔,以迅雷之势撞进缅军燧发枪阵之中。

  八旗精骑手持马枪、马刀肆意冲杀,缅军只抵抗了几分钟就全军崩溃,大量士兵丢下武器,哭嚎着就往江水中跳去,连马哈.希哈修亚这样的大将也不例外。

  这一次,缅军八千精锐禁军再次被杀两千余,还有数百沉入江水中,几乎人人带伤,武器损失大半。

  其中统帅两百人以上的中级军官被杀十数人,雍籍牙、孟驳两代人辛苦编练的八百葡萄牙、法兰西混合火枪手几乎被尽杀。

  加上前次战败,这次缅军光是被杀就有四千出头。

  马哈.希哈修亚统帅的缅军绝对精锐,直接被打崩。

  这些在东南亚吊打各国与欧洲三流陆军的精兵,遇上满清竟然没一合之敌。

  他们再也不敢只隔着几公里尾随清军,仅能远远放炮威胁骚扰,明瑞得以轻松撤退。

  这也可以证明,乾隆时期欧洲列强对满清的畏惧,是有道理的,并不完全是不了解情况。

  我知道有书友不爱看清军的战斗,但老虎不能直接写清军战败就完了呀,这里面很多可以操作的地方,不过整章都是清军视角的结束了,后面不会有这么大的篇幅了。

第144章 回家的诱惑

  广东,广州,南城卖麻街,两广总督署衙。

  乾隆十一年之前,就是二十二年前,两广总督基本上不是驻扎在肇庆,就是在梧州,随着广州对外贸易地位的越来越重要,才固定在广州。

  此时的两广总督李侍尧,可以算是贯穿乾隆一朝的能臣。

  而且别看此人不过是汉军旗人,但实际上他比一般的满人在旗中的地位都高。

  无他,因为此人的四世祖便是当年的辽东汉奸之始-李永芳。

  借着这样的出身,李侍尧一个汉军旗人,却能担任真满洲人才能担任的满洲副都统,与真满洲八旗几乎无二。

  林通还是第一次走进这个对于两广人来说,跟皇宫没差多少的地方,而且他很快就见到了李侍尧。

  史载李侍尧过目不忘,短小精敏,能识人,寥寥数语就能判断人之才干。

  其余的暂时看不出来,但短小是一定的。

  这位身着威严官服,四平八稳走过来的两广总督,即便是在身材相对矮小的两广,也能称得上短小了。

  从头到脚,最多一米五三四的样子,真不知道他一个祖籍辽东铁岭的东北人,怎么就长出这副身高来了的。

  不过林通很是机敏,他一看李侍尧身高不足,立刻就把头垂下不敢再盯着看,以免惹怒这位两广的土皇帝。

  更是尽量把背打弯,肩膀故意上耸,使他看上去也没那么高。

首节 上一节 124/7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