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139节

  稍微一追溯,不管是缅人、泰人、京族人这种东南亚强势民族,还是孟-高棉、克伦、克钦、掸、佤等次强民族,都能找到自古以来的依据。

  可惜啊!在满清统治的1840-1940黑暗一百年中,所有的一切,都丢失得干干净净,后世子孙要捡起来,何其艰难。

  连个果敢,连个佤邦,都要花大力气才能摁住。

  沉默的气氛中。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莫子布转身看着跪在地上的苏基将军,他伸出了手,把苏基将军拉了起来。

  “听说你们平原克伦人,是成汉李家的后裔,两晋之交才从中原南下,敏家更是我华夏后裔。

  将军,我的失落的亲人们,欢迎你们回来!”

  莫子布的脸,在这一刻变得比城墙转角处还厚。

  克伦人我融定了,我说的,佛祖也拦不住!

  因为他需要丹那沙林,需要把克伦人拉回来,以组成日后干涉印度洋的基础。

  当然,也可以给一百多年前的大明忠臣一个小小安慰,虽然他们的子孙并不争气,甚至可恨。

第158章 福清人的老本行

  人,是最高层级的社会动物,纵观历史,每一个人类在社会活动中最在乎的,归属感绝对要算最重要的之一。

  这玩意可以帮助跟你有同样归属感的某一类人,相对坚定的团结在一起,以应对大自然或者其他族群的挑战。

  这种感情相当之强烈,甚至可以说是人类能应对各种挑战的基石。

  所以,当某一个族群想要融合、团结另一个族群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双方的相同点。

  然后尽量扩大,使融合的对象,能对你产生归属感,那就基本成功一大半了。

  苏基将军及其属下,就是这个样子。

  摸清了他们的基本情况之后,莫子布还不厌其烦的给一票克伦族军官,科普了一下成汉政权是怎么回事。

  虽然莫子布也不太知道怎么回事,他只记得成汉末主李势的女儿还是妹妹很漂亮,被桓温所纳。

  引得桓温妻南康公主司马兴男醋意大发,拿着刀带着侍卫上门杀人,却被李氏美貌和楚楚可怜弄的怜意大发,留下了我见犹怜这个成语。

  不过这不影响莫子布一通半真半假的大吹法螺,引得苏基将军和克伦军官们心向往之,为自己有这么有来历的祖辈,自豪不已。

  并很快因为双重关系,把莫子布引为自己人了。

  嗯,成汉政权和氐人,在中国历史上,还真不太算个什么,冒称都没多少人愿意冒称。

  但是在东南亚,在中国还未衰落的时候,这样祖先对披着孟人皮的克伦人来说,这就是个金光闪闪的英雄级祖先了。

  而通过苏基将军的彻底投靠,莫子布也彻底摸清了丹老和土瓦的基本情况。

  丹老由苏基将军的异母弟勃林统治,城内有一万多人,总人口不到十万。

  没什么华人,但有一些在十几年前吃鸡战争中被贡榜王朝击败的敏家人。

  人数大约有两千多人,他们已经不会说汉话,与白克伦人没什么两样,语言都基本趋同。

  嗯,短时间拉回来当汉人不容易,或者说也没必要,但讲一讲亲情,还是可以用的。

  苏基将军对拿回丹老充满了热情,他的建议很简单,土瓦领主曼基玛罗耶不是才战败嘛,莫子布又在碧武里和巴蜀干掉了一些缅人。

  那么苏基将军就可以让手下的克伦兵,假扮是缅人余部。

  丹老城内的卫队只有一两百人的规模,只要辅以几十河仙团精兵,绝对不难拿下。

  倒是土瓦城,与莫子布想的很有些不一样,这个城市现在很兴旺,因为土瓦城的不远处有好几座高品质锡矿。

  锡这玩意可以用来打造器具,制作铜钱,特别是用来制作包裹茶叶的锡纸,在中国大陆需求很大。

  也算是大陆上少有需要大量进口的商品,因此只要南洋哪里有锡矿,哪里就能兴旺发达。

  这也是土瓦领主曼基玛罗耶,能组织起一万多大军的资本。

  结果,很不幸,这位在缅甸也算是财大气粗的阔佬领主,遇上了郑信和莫子布。

  这翁婿两一个是时代宠儿,一个是时代BUG,一战下来,曼基玛罗耶不但把本钱输了个精光,自己都嗝屁了。

  于是现在的土瓦城,就呈现出了一种诡异的状态。

  现在土瓦城最大的军事势力,不是土瓦领主曼基玛罗耶留守的儿子。

  而是土瓦左近几个华人大矿主,他们大约控制了两千精悍的矿工,手里有少量火铳和大量刀枪。

  而这些矿主大多来自两个地方,也可以说是一个地方,那就是福州的福清和长乐。

  矿工则不全是华人,还有很大一部分被他们拐过来,或者直白说是抢过来的安南人、占婆人甚至马来人和孟加拉人。

  莫子布搔了搔脑袋,感情福清人和长乐人,这么早就开始玩黑社会组织了啊!

  还真特么是传统了。

  不过这对莫子布是好事,他不准备把这些玩黑帮的褔佬怎么样,甚至还可以让他们参与一点土瓦的政权。

  只要抽点精悍矿工出来给他当兵就行,锡矿照样还是他们的。

  想到这,莫子布把他队伍中的二十几个福清人找了出来,他们是会安倭人首领魏永兴的族人。

  呃.

  魏永兴好像也是个黑社会头子。

  。。。。

  土瓦城外,上口锡矿内。

  这座锡矿因为处于土瓦河一个关键河口,因此被称为上口锡矿,同时它也是土瓦锡矿中最大的一个。

  已经开始酷热的南洋,烈日照射下,矿工们三三两两的聚集在通风的树荫下,无精打采的枯坐着。

  此时能开发的锡矿,大多属于埋藏较浅的表层矿。

  由于缺少炸药这种强力的掘进手段,埋藏太深的金属中,除了金矿和银矿,基本都没有太大的开采价值,因为会把开采者亏着的裤衩子都不剩。

  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在国防压力下,出动国家强力机构干涉,不计成本的开采。

  不过对于土瓦这么个地方的锡矿,自然不会有什么国家强力机关来干涉。

  所以上口的锡矿理所当然的埋藏较浅,很多时候要在地面作业。

  而南洋这湿热的天气,让矿工顶着大太阳去干活,搞不好是要出人命的。

  因此太阳正大的时候,矿工们都会聚集在一起休息,等太阳快落山才抓紧时间上工。

  上口锡矿的管理相当严格,严禁赌博、斗殴,卖肉的女人没有矿主的允许,也轻易不准到矿上来。

  为数不多几个洗衣做饭妇人,还全员年纪相当不小了。

  虽然还是挡不住有人饥不择食,但也极大限制住了大部分人。

  这就是矿主陈建生兄弟,管理矿工的绝活。

  只有听他们话,最肯下力气的矿工,才会得到允许,每旬日去土瓦城,用赚来的血汗钱,去享受土瓦卖肉女的温柔。

  陈旭带着十几个福清魏家子弟到达上口锡矿时,陈建生兄弟已经翘首以盼多时了。

  不得不说,在这海外,华人相信同乡,还是有原因的。

  因为在极为重视宗族的闽粤,假如陈建生坑害了魏家这样的同乡,只要传回去了,事情坐实了,魏家就能上陈家去闹。

  届时双方族长、耆老坐到一起一对峙,很快就能做出判决。

  赔钱的话,有祖产当场就赔。

  认罚的话,罚不到本人,就罚直系亲属,最严重的时候族长们可以把陈建生的父母,给赶出村子去。

  在闽粤这种地方,没了宗族的保护,那就是所有人砧板上的鱼肉,路过的乞丐都敢上来打你几巴掌。

  什么?你说你父母都不在了,在家乡也没什么产业。

  那简单,把你父祖的牌位从祠堂丢出去,把你老爸、爷爷的尸骨从家族墓地里挖出来,给扔到大路上去。

  这在后世,或许只是觉得受到了侮辱。

  

  但在此时,在这个非常重宗族的闽粤,绝大多数人宁愿回来被砍了脑袋,也绝不敢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而在这种相当管用的威慑下,海外华人们遇到亲族、乡党,往往就可以不用考虑太多,尽力去互相接纳、帮助,而不怕被从后面捅一刀。

  但又正因为这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做到威慑,所以大家都只相信亲族、乡党,就成了必然。

  海外华人只重宗族、乡党氛围的形成,更其实是政府对出海华人没有进行引导,提供帮助、裁决等作用后,民间不得不形成的约束。

  所以当看到陈旭和魏家子弟这样的乡党到了之后,哪怕之前从来没见过,陈建生兄弟还是尽他们最大努力,热情的款待了起来。

  双方通报过籍贯、宗族,陈建生年长为兄,陈旭称弟。

  随后,陈旭等扯掉了头上的假辫子,他们现在全员光头,就是为了方便伪装。

  毕竟在南洋,束发的华人是从哪里来的,有些太过于标志明显了。

  陈旭都快成莫子布麾下的特战兵大将,当然要剃光头来的方便。

  这次他们过来,就是假扮成来土瓦搵食的华人矿工。

  土瓦河两岸上下四十里处,有六座大小锡矿,矿工一千八百多。

  其中华人矿工一千人左右,皆是生龙活虎的十几二十岁小年轻。

  这些人虽然来自福州府福清和长乐两个县,但基本算是一家。

  六座锡矿的矿主,全部姓陈,矿工中超过七成也姓陈。

  因为陈氏在福清和长乐是绝对的大姓,后世时占两县总人口比例皆在三成上下,此时更加恐怖,福清和长乐起码六成的人都姓陈。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陈建生抹了一把胡须上的酒液,大声问道:

  “家门现在何处高就?不做那风浪里的豪客,来这土瓦穷乡僻壤作何?”

  陈旭虽然是仙游人,但仙游所在的兴化府与福清所在的福州府是挨着的,两人还有点亲缘关系。

  家族都自称是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子孙,双方曾祖父那辈续过族谱,承认是同宗。

  是以陈建生口称陈旭为家门。

  陈旭站起身来,从腰间摸出两把制作精良的燧发手铳,看的陈建生眼热不已。

首节 上一节 139/7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