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166节
只要这些高棉人不继续深入,对我们的影响,就不会太大。”
。。。。
嗯,是影响不会太大,就在李献文派船把金银、女奴、布匹、牲畜、铁制农具等一切有用东西运走的时候。
莫子布已经大概完成了整风运动。
当然,与历史上的整风运动比起来,莫子布这狗屁都不算,只能算是统一思想和强调纪律的座谈会。
但效果还是显著的,至少下面的士兵,对交出财物按照战功分配,没有太大的抵触情绪了。
同时,也对莫子布提出打下阿瓦后,再从阿瓦往回一路劫掠的策略表示了认同以及兴奋。
稳定了主力的士气、人心之后,莫子布又迅速给一万辅兵和两万民夫、船夫中的强壮者画饼。
把他们原本一文钱战利品都得不到的待遇,提升到了主力的五成。
个别英勇者立下功劳之后,甚至能获得与主力一样的战利品分配,乃至爵位封赏。
给这些人把帐算明白之后,他们的战斗力和士气,也上了一个台阶。
最后,莫子布又把上次就跟他勾结过的缅奸,全部就地提拔了起来,同时在卑谬开仓放粮,吸引了大量的缅人百姓前来。
此时的贡榜王朝看似打遍东南亚无敌手,连满清都可以绊倒几次,强则强矣,但百姓过的那是真的苦,说声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绝不夸张。
所以,哪怕是莫子布这种口碑并不好的外人开仓放粮,仍然有大量的贫民冒险从几十里外赶过来。
他们中有些赤贫的,甚至都连布袋子都没有,背着用棕榈叶编制的篮子、大小筐,拖家带口的赶到卑谬。
莫子布在城头看见了一家六口,男主人扛着一个比他人还大的破布包,女主人和孩子们也用在尽全力拖拽着分发下来的粮食。
连一个看起来只有五六岁,勉强能动的小女孩,都背着一个跟她身体差不多大小的一包米,小脸憋的通红,艰难的跟上父兄的步伐。
莫子布指着这一家人,对身边的芒洛说道:“白象王犯下的罪孽,太过深重了。
他不但害苦了暹罗人、孟人、克伦人,还把自己的百姓也陷害到了死亡的边缘。
所以,我才会率领大军,配合大清、暹罗等国的正义之师,前来消灭他。
我们是吊民伐罪的正义之师,定然会胜利!”
人呐,就是这样,我莫大王指挥士兵们抢劫缅人,女奴都抓了好几万的时候,没见他有半分的仁慈。
但是现在,看到这为了生存挣扎的一家六口,他突然就仁慈了起来。
芒洛能说什么呢,您老枪炮犀利,大军无往不胜,那就是正确的,而且他从莫子布的口中,明确听到了白象王的未来。
但,这个恐怖的君王,给芒洛的印象太深刻了,曾几何时在阿瓦的王宫中,芒洛觉得白象王就是神佛,是不可战胜的。
当然,此时的莫子布,也让他开始有这种感觉了。
是以,他难以置信的接口问道:“王,辛骠信(白象王)真的会像南达勃因(莽应里)那样走向末路吗?”
“肯定会!”莫子布斩钉截铁的点了点头,“因为大清皇帝,暹罗王,我,以及你父亲和苏基将军,等等这些被白象王穷兵黩武迫害的人,都不会让他活着。”
说着,莫子布拍了拍芒洛的肩膀,看着被莫子布一指,以为要大祸临头,已经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一家六口说道:
“如果你们父子能善待他们这样的人,卑谬城,就一定可以成为你们家族永远的封地。”
芒洛大喜,追上莫子布问道:“王愿意把卑谬城给我们?”
他与父亲巴拉敏丁商议后认为,莫子布最多给个小城让他们安身,毕竟,谁也不会舍得把好地方给被迫来降的新人。
“你父亲应该离此不远吧?”莫子布回头看着跟上来的芒洛说道:
“我不是白象王那样的残忍的君王,不会随便杀害一位有名望的贤臣。
让他放宽心,抓紧时间,在我离开之前到卑谬来。
如果你们家族能在消灭白象王的战斗中,立下功劳,卑谬城以及周围二十个城镇就属于你们家族了。
我是高棉人和孟人的王子,不是缅人的王子,这些属于缅人的地方,最后都会留给你们缅人自己统治。”
芒洛脸上浮现出了惭愧的神色,他父亲巴拉敏丁,确实就在距离卑谬的三十多公里外的村子中隐藏着。
他更听懂了莫子布的言外之意,这位高棉王世子所要达成的目标只有两个。
一是处死白象王,使之不会再威胁到他。二是抢走足够多的金银以犒劳军队。
至于土地,他不打算占据,给谁都是给,只要他们家族愿意在表面上臣服,那就能得到大片的土地。
说话间,莫子布走到了这一家人面前,他再次把手一指,侍卫将这家的一个儿子拎了起来。
小崽子并不怎么黑,面孔更类似华人,可能有傣族人血统。
莫子布满意的点了点头,相貌,自古以来就是非常重要的。
骤然被人拎在了空中,小崽子虽然只有十岁左右,也很害怕,但依然凶猛的反抗着。
他拳打脚踢上嘴咬,不停的挣扎,哪怕立刻被啪啪打了两个耳光,又被摁进了尘土中,依然像是一头野兽般,绝望的反抗着。
母亲大声哭嚎了出来,父亲则看着周围其余的几个孩子,眼神逐渐从凶狠,变成了乞求。
周围的来领米的缅人百姓也被吓坏了,纷纷跪在路边,无声的祈求着。
莫子布走过去,拨开了侍卫的手,将一块糯米糍粑递给了尘土里的小崽子。
小崽子停下疯狂的挣扎,在灰头土脸上中,惊讶的抬头看着莫子布。
很快,他的注意力就被这一块有他手掌大小,沾满了糖浆,看起来就非常美味的雪白糍粑给吸引了。
他迟疑着,缓缓爬起来,好像生怕惊扰到莫子布,就会使得这块美味糍粑被收回去一般。
“吃吧,这是给你的。”莫子布脸上浮现出了无可挑剔的温柔笑容,就像是一位慈父,看着自己的儿子一样。
莫子布的缅语不太熟练,但最简单的交流没问题,小崽子听懂了莫子布的话,他张开嘴巴,就要往嘴里面送,但突然停住了。
他小心翼翼的爬过去,把其中一大块狠狠扯下,塞进了最小的妹妹嘴里,然后是母亲、父亲、兄长和弟弟。
等轮到他自己的时候,就只剩下了手指上沾着的蜜糖可以舔舐了。
他快速把每个指头都嗦了两下,又飞快爬了回来,跪倒在莫子布身前,眼睛里充满了渴望。
莫子布更满意了,他大笑起来,走到这家男主人的面前,将一把安法大宝铜钱扔到了地上,大约有四五百文的样子。
“你的儿子与我有缘,从今天起,他就是我的奴仆和卫士了!”
男人听完,立刻跪下急速说了一大串,莫子布有点听不懂了。芒洛则赶紧过来翻译道:
“他说他养大一个九岁的儿子不容易,请王再添一点。”
莫子布点了点头,“那就给一两,我要二百个孩童。”
“阿楚,你配合芒洛挑选一下。”
王无楚大声应命,他知道莫子布的意思,挑选的意思就是不要那么黑的,长相更类似华人的。
莫子布之所以要在缅甸招募两百孩童,绝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就准备好了的。
东南亚这片,要想控制住南洋,湄南河平原和湄公河平原必须要实控,这样才有充足的人口和物资调派,不用什么事都需要从本土万里赶来。
要控制印度洋,影响、钳制印度,缅甸就需要实控。
但缅甸这地方华人太少了,没有湄南河与湄公河那样的条件,那就得慢慢埋钉子,每年挑选几百孩童回去培养。
而这一个孩童背后,就是一个家庭,他们的父母兄弟在未来,会非常容易成为带路党,日后等恢复山河以后,再来控制缅甸,就要轻松多了。
说不定把古羌人这个说法搬出来,可以慢慢同化了他们。
。。。。
清迈,莫子布这边进展顺利,以至于劫掠的财物太多,只能开战整风、座谈会来稳定军心,郑信这边则是亏的要掉眼泪了。
作为一块不能牢牢控制,在缅人手里算是养不熟的狗的兰纳国。
白象王在进攻暹罗的时候,自然要好好搜刮这里,让兰纳人为贡榜王朝狠狠效力。
所以,郑信接手的,是一个比他吞武里王朝还要百废待兴的穷破兰纳国,甚至可以称得上饿殍遍野了。
见到这种情况,想要收拾兰纳人心,把他们融入暹罗的郑信,只能咬着牙从吞武里调来大批物资,救援兰纳的灾民。
同时,他还不得不开始组建一支精锐部队,因为满清的使者就在军中等着呢。
莫子布可以不在乎请封,因为难度大,他本人也不想受封。
但郑信想啊,他一个严格来说纳真都算不上的华人,要坐稳暹罗王的位置,来自母国的支持极为重要。
那么作为目前中央朝廷的满清,册封他为暹罗王,就是最明确的支持方式了。
郑信现在,无比的想念莫子布,他需要人来给他解套。
因为只要郑信呆在兰纳,就必须要为目前兰纳的穷困潦倒负责,把本就不多的资源,源源不断调往清迈、南奔等地。
如果郑信不在这里而是在吞武里,那么大可以硬下心肠有选择性的救援。
出了问题,那也是下面的人办了坏事,他这大王还是好的。
同理,郑信如果在吞武里,那么率军走掸邦高原去夹击贡榜王朝,配合清军战略的军事行动,就可以让麾下将领去。
万一没完成,那也是下面人办事不力,他这暹罗王是尽力了,对大清忠心耿耿啊!
特别是眼目前下,几乎所有的将领都反对出兵掸邦高原。
这块地盘在后世大名鼎鼎,什么佤邦、小勐拉、果敢、腊戍、大其力等等,全部都在这地方。
此时的掸邦高原,形势非常混乱,生存着大量傣族(掸族)、佤族土王,他们风吹两边倒,立场极不坚定。
同时由于四次清缅战争已经把他们给祸害的应激了,因此他们此时非常排外,极为反对暹罗军从此过境,郑信派了好几拨使者都谈不拢。
同时,这里还残留了大量的华人势力,他们一部分是昔年李晋王不肯降清的部将子孙,一部分是在掸邦高原银矿、锡矿中工作的华人矿工和商人。
一个听起来很黑色幽默的事情是,李定国这个名字在如今满清控制的大陆,几乎已经无人知晓,就算记得,浮现出的影响也大多不好。
但是在掸邦高原,不管是傣、佤等大族,还是克钦、德昂、苗等族,除了本族供奉的神仙以外,最崇拜的人竟然是诸葛亮和李定国。
据说诸葛丞相出师表中说的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不毛,并不是指不毛之地,而是八莫,也就是现在清军和缅军对峙的新街、老官屯附近。
如今的掸邦高原,也四处可见诸葛丞相的庙宇,纪念李晋王的望乡台以及庙宇。
写下‘读罢残碑呼雄鬼,生死都从李晋王’的刘彬,便是从此地北返的,崇拜李晋王的风俗,也一直是在此地保存。
后世英国人侵略此地的时候,各地佤族土王,也是用诸葛丞相的名义发布檄文,表明立场,凝聚人心的。
而眼目前下,这样的人,莫子布是最喜欢的,因为可以很容易的把他们变成志同道合的同志。
但对于郑信来说,他一来并不想与反清势力有过多的交集,二来掸邦的主体掸族其实就是傣族。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