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212节

  ………

  暹罗国地隔重洋,向修职贡,自遭缅乱,人民土地悉就摧残,实堪悯恻!

  摄国事长郑昭,用能保其土宇,辑和人民,阖国臣庶,共所推戴。

  用是特颁朝命,封尔郑昭为暹罗国王,锡之诰印,尚其恪修职事,慎守籓封,抚辑番民,以副朕怀柔海邦之至意。’

  郑信得制命诰封,再次向北而拜,感激涕零。

  这次册封,除了制命他为暹罗国王以外,还封郑信母亲洛央为贞惠抚德王太后。

  赏郑信蟒缎、锦缎各二,闪缎、片金缎各一,丝缎四,玉器、玛瑙各一,松花石砚二,珐琅器十有三,瓷器百有四。

  准许暹罗国每年木兰秋狩时入贡,暹罗王的王室船队,可直入广州埠交易,无需跟欧洲西番那样经过繁琐的手续报关,商税方面,亦有优待。

  “妈的,满清果然没安好心。”正准备去河仙的黄真,没有混在郑信的暹罗臣属之中,而是在外面观礼。

  当看到最后一条优惠之后,他立刻在心中破口大骂,然后急匆匆往河仙赶去。

  因为这最后一条,基本跟莫子布想控制一个十三行的条件相差不大。呃,也不是,大约相当于六成吧。

  而十三行的盘子就这么大,给了暹罗吃了这么大一口,势必就不会给河仙也来这么一大口了。

  这是想干什么?挑拨翁婿关系,引起郑莫两家互相争斗吗?

第227章 江河日下 难以挽回

  相比起黄真的义愤填膺,以及陈光耀、陈联、武文勇等人的怒骂,莫子布反倒是冷静许多。

  不愧是能掌控中国超过半个世纪的帝王,乾隆虽然马上六十岁了,但脑子可没糊涂。

  固然他远隔高山重洋,无法弄清楚南洋切实发生的事情,但是凭借自身的政治能力,还是在几万里之外,尽量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

  作为一个已经登基三十五年的帝王,他依然可以做到平等的不相信任何人。

  连李侍尧这种大汉奸家族出生,为他鞍前马后,比许多满人都忠诚的奴才,他都不相信。

  对莫子布这种为他解决了天大的麻烦,将各种非常合理的‘真心话’通过各种渠道,传递给他的外邦小王,也保持了最高级别的警惕。

  莫子布暗自思忖了一下,很有可能还是那封上书,让乾隆敏锐的觉察到了他的不怀好意。

  但当时莫子布又不得不写,不写乾隆肯定会舍不得在缅甸继续下重注,让八旗兵死伤这么惨重。

  但想着想着,莫子布又意识到了一个问题,突然他对着心腹臣属们展颜一笑。

  “满清到底还是衰弱了,乾隆固然英明,但他的老迈的身体,已经跟不上他的头脑了。

  就如同满清这个腐朽的朝廷,已经无法合理利用它的所有能力了一样。”

  “我敢放言,这要是在二十年前,朝廷已经让暹罗、广南两国配合南海海盗来逼迫,甚至会剿我们了,哪用得着如今这般暗中挑拨。”

  莫子布倒真不是在故意说好话来提振士气,而是他突然想明白,乾隆本来要使用的招数是什么了。

  以己度人,莫子布通过收集到的信息,大概复盘了一下乾隆的操作。

  应该是他的上书,让乾隆敏锐的觉察到了一丝不怀好意,然后就开始怀疑莫子布的目的。

  但因为需要利用莫子布,乾隆就没有动声色,等到李侍尧与杨宁都在说莫子布的好话,甚至傅恒也表示出对莫子布有所倚重之后。

  乾隆几乎立刻意识到莫子布的实力,绝不是下面人传来的那样简单。

  按乾隆来想,能让他的文武官员有这种表现。

  那要么此人真的很能打,让下面官员需要特别倚重。要么此人很有钱,舍得大把洒钞票。

  对于明香人这个身份,乾隆应该并没有特别上心,但他知道莫子布不愿意受封之后,立刻就准备来分化了。

  作为一个至高位上坐了三十五年的人,乾隆自然明白任何团体,都不可能是铁板一块这个道理。

  是以他准备让温福就任闽浙总督,然后派人到河仙弄清具体情况。至少要标注出谁跟莫子布是一派,谁不跟莫子布一条心。

  弄明白这个事情后,他就可以分化了。

  假如乾隆真的搞清楚了河仙的情况,那么他就会选择直接册封鄚天赐,再给莫子布麾下的魏日坤、武文勇、陈联,甚至李献文等封官许愿。

  甚至可以加大筹码,直接给莫家抬旗,封鄚天赐成为汉军旗都统,让他们家当旗人。

  再给陈大胜和陈大力封官,发还陈家在大陆上的家产,准许他们回高州吴川县老家去养老。

  乾隆绝对是能舍得这些的,到时候这么一来,虽然不一定能干掉莫子布,但绝对可以毁了莫子布。

  因为在这样大的利益面前,莫子布就绝不可能顶着所有人的反对一意孤行。

  他至多可以完成鄚陈一统,建立一个等同于暹罗的南洋强国。这样的国家,对于满清来说,不但不是对手,在很多时候还可以当做打手使用。

  同时,这也说明,莫子布真要愿意匍匐下去当狗,那他还是能有活路,甚至可以过的不错的。

  但,莫子布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而且他明白,就算自己可以建立一个鄚陈合一的国家,但满清衰弱之后,他该怎么办?

  不是所有人,都有成为英法之间缓冲带的机会,法国没有湄公河平原,就无法建立印度支那联邦。

  到头来,莫家还是一个死字当头,被法国人鼓动土著起来造反弄死,和万千南洋华人一样,成为白人圈养的肥猪。

  至于民族的命运,那就更不用说了。

  但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因为乾隆的想法很好,可在第一步就卡住了。

  闽浙总督温福还算是有能力,但他仍然无法驱动福建汉人为之效死力,福州将军下辖的福州八旗则早已腐朽,不堪使用。

  所以温福就只能依靠蔡新,只是蔡新已经被乾隆给整怕了。

  要知道上一次巴达维亚事件中,大学士方苞与蔡新的通信,那都是国家级的机密。

  怎么可能就在蔡新回信不久,乾隆决定不管巴达维亚华人后,信件内容就开始在闽省大肆传播,而且还是歪曲内容后传播的。

  很明显,这是有人专门捅出去的,目的就是甩锅。

  ‘皇帝还是想着你们滴,但是你们自己人中,出叛徒了呀,皇帝被他蒙蔽了,所以才说不管你们滴。’

  所以对于蔡新来说,这种锅他背一次就够了,就不可能背第二次,他可不想漳浦的祖坟被人给刨了。

  最重要的是,温福都还没到福建,计划就被奏事太监高丛云捅给了于敏中。

  然后于敏中拿了莫子布五卷极珍贵的贝叶经,连温福带蔡新,一起就给卖给了莫子布。

  这导致往河仙派密探的事情,不断被耽搁、破坏,一直无法完成。

  等到此时,大小金川战事又起,温福被迫调往军前效力,接替他的钟音,是个读书读昏了脑子的糊涂蛋。

  此君倒是不贪也不狠,但却是个十足的糊涂蛋。

  考中满进士之后,他一路做官而来,经常得到乾隆失察、放纵、无能、失礼、御下无方的评价,多次被严厉申斥。

  这要是汉人,早就赶回家吃老米了,也就是北京旗人中实在没什么能人,所以钟音屡次被罚,然后又起复担任大员。

  莫子布笑了,乾隆把钟音调任闽浙总督,那这应该就是放弃了原本的计划。

  因为比起一个在南洋经营几个县,能出动万把人的小土酋,哪怕他是明香人,在乾隆心中也就芝麻大点位置。

  若是二十年前,乾隆精力充沛的时候,莫子布肯定逃不掉被套上紧箍咒的命运。

  但是现在,乾隆老了,他需要好好享受,折腾他的十全武功,他的万国来朝。

  他需要更多的银钱,更多的奢侈品来维持他的生活品质,以弥补年轻不再的遗憾。

  与他一起老去的,还有满清这个帝国,看着辉煌鼎盛,但从上到下贪污成风,吏治腐败。

  满人大员们大多能力低下,汉人卷王们则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能捞就捞,别出事就好,其他的,家奴都算不上的他们,谁会真的为满清考虑。

  这就是一个正在江河日下帝国的真实情况,他有万钧之力,但是已经使不出来多少了,帝国的每个零件,都在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莫子布猜的不错,北京城中的乾隆,已经很快把对莫子布的警惕,给扔到了脑后。

  

  现在被大小金川弄得恼羞成怒的我十全,有了缅甸的‘成功经验’后,准备采用比历史上更加激进的以番治番策略,要不惜一切代价将大小金川的索诺木、僧格桑给干掉。

  同时,莫子布让明德带去的缅甸公主,即白象王的次女,让乾隆极为喜爱,这种擒拿敌国公主的感觉,让他飘飘欲仙,

  乾隆甚至在此女身上,找到了擒获小和卓霍占集之妻和卓氏的那种刺激。

  在即将开始的下江南活动中,乾隆都特意带上了此女。

  而再过四个月,东归英雄握巴锡将带着土尔扈特部万里回归故国,为乾隆再次呈上一份让他飘飘然的大礼。

  在这样的时代洪流下,一个位于南洋,仍然怀念明朝的几县之主,很快就会成为乾隆只在偶尔午夜梦回时,产生些许担心的小浪花了。

  这就是大势,在满清腐朽衰弱的时刻,就是乾隆,也无力回天了!

  。。。。

  林乔荫脱离了使者团,而且还是光明正大脱离的。

  因为他直接告诉正使庆桂和密探恩明,他要亲自去侦查河仙的实际情况。

  为什么只有他能去?

  因为他是闽省人,在南洋闽人多如牛毛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潜踪匿迹,更有乡党愿意掩护他。

  而庆桂和恩明这样只会北京话的旗人,自然没有这个能力。

  理所当然的,这两人没有怀疑林乔荫,因为谁也不会认为,一位堂堂我大清的举人,做过知县,当了册封团副使,由蔡新这样汉臣顶尖大佬推荐。

  只要完成任务,回去就可以升官,未来至少有道府前途的官员,会去勾结河仙这样的小小土酋。

  庆桂和恩明只想到了一个可能,那就是林乔荫还是在想立功,他可能对于道府的前途,有点担忧。

  因为林乔荫毕竟不过是个举人,没有中进士,出身差了点,未来想要走的更高,势必需要一些功劳傍身。

  当然,也不可能真的让林乔荫一个人去,他身边四个随从,都是从福州城里跟出来的旗人。

  这些福州驻防八旗,祖上是被平定的耿仲明余党,在福州生活一二百年了,跟真的福州人没什么两样。

  “四位。”眼看河仙就在眼前了,林乔荫市侩的一笑,“咱们此去是干什么,大家可知晓?”

  四个福州旗人嘿嘿一笑,脸上露出了懂得都懂的表情,其中一个年长些的说道:“林爷,您就瞧好吧,不要您动嘴,咱保管把事情办妥。”

  另一人接口说道:“这次皇上可是出了大价钱的,那位莫五公子,怎么也要给咱这些母国来人分润一点不是。

  只要价钱给到位了,咱保管啥好听的都帮他说说,要是不识趣,那就别怪咱嘴巴直。”

  “不错,不错!”林乔荫哈哈大笑了起来,“大家都这么想,我就放心了。

  听说内务府的长保跟着这位爷,混了上万两银子的身家,回去就从一个长随给提拔为内务府广储司的笔贴式了,那可是管着皇上内库银的肥缺啊!”

首节 上一节 212/7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