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233节
配合着莫子布一米八的大高个,嗯,这几年我莫大将军身高又蹿了蹿,刚好超过一米八,在此时已经算是巨汉了。
夕阳从远处照射过来,简直要多帅就有多帅,要多拉风就有多拉风。
欢呼声中,莫子布亲自擂响了战鼓,他每敲六下,身边的亲卫就会把一面代表具体某个团的旗帜给立起来。
而这面旗帜所代表的团,也会立刻竖起自己的团旗,并敲响战鼓应和。
等出征的八个团和龙翔骑兵营之认旗都竖起来之后,每个团中卫以上的军官和公认的勇士,则在一面小些的认旗带领下,来到莫子布身边。
此时欢呼声更大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也被吸引到了莫子布的大将军牙门旗和大纛之下。
前去破袭西山军粮道的队伍已经回来了一大半,他们比普通士兵更早参与战斗,在总攻开始前,他们的功劳则会得到结算。
欢呼声中,雷阿虎、黄四郎、陈光文,以及一个名叫李宝的安南士兵,走到了最前面,他们是此次破袭战中,功劳最大的。
“雷阿虎!”莫子布大笑着示意他上前,“你干的好啊,你们小队,成功伏击西山贼运粮队六次,成功烧毁七千石粮食,杀牲畜百头,功劳巨大。”
说话间,莫子布命端着盘子的侍卫上前,他一把揭开盖着的红布,闪烁着暗淡光芒的银锭出现在了所有人眼中。
“有功当受赏,你队所有成员每人赏银二十两,所有人转功勋一,提军衔一级。”
“谢大将军赏赐!”雷阿虎大笑着接过这一大盘的银锭,周围顿时传来了艳羡的目光。
银子倒还是其次,虽然二十两挺多的,但比起来,现在的士兵更关注军衔。
这每提一级军衔,在军中的地位就会提升一截,退役时慰劳金也会高上一级。
特别是如果能在没有违反军律而被严惩的情况下退役,那军衔就可以转为民爵。
有了民爵,往大了说你才有参选共和议员的权力,往小了说,则可以见官不跪,授田赐宅,以及拥有蓄奴的权力。
在如今的兴唐幕府中,虽然汉儿不为奴,但高棉、孟、马来等没有被授予华人身份的,可不在此列。
军功爵制度被商君鼓捣出来后,虽然缺点很明显,但优点也是很明显的。
莫子布这个军转民的体系,就是一个军功爵套着八旗给前程的缝合怪,在尚不发达的南洋,还挺合适。
“阿四,头上的伤好了些没?”黄四郎头上还缠着绷带,他的事迹,已经渐渐开始传开了,莫子布也准备把他当做典型宣传。
虽然黄四郎距离历史上烈火焚身也毫不动摇这种战神级别的还差得远,但他对军律的恪守以及团队意识,还是很值得赞赏的。
黄四郎不知道怎么的,他看到莫子布就觉得有些鼻子酸,虽然面前的大将军只比他大了一两岁,但总让他有种面对父亲的感觉。
想到自己被势利的父母毫不留情的送到军队中,每次来信不是说家里生活艰难,问他有没有发饷,就是问他有没有立功得没得赏赐,完全没关心过他的情况。
这会大将军却在日理万机中关心他头上的伤口,黄四郎很有些感动,他面上却不好意思的摆了摆手。
“没没什么事了,就只是被敲了一个小洞而已。”
虽然这个家伙在熟悉的人面前话很多,但一到陌生点的或者大场合中,立刻就会变得腼腆起来。
“那就好。”莫子布替他戴上军帽,“你很不错,知道个军人应该恪守纪律、考虑全局,好好干,再立新功后,我给你封爵!”
雷阿虎正喜滋滋的端着满是银锭的盘子呢,这边听到可以得爵位,他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在地上。
相比起军衔,爵位无疑更最惹人注目。
因为前者是完全公开,甚至可以说量化的,立多少功勋,可以转军衔多少,大家都看得见摸得着。
但是爵位,这玩意必然要恩出于上,完全掌握在莫子布这大将军手中,给谁不给谁,全是由他一个人说了算。
也就是说,军衔是努力就可以得到的,但爵位要能入莫大将军法眼才行。
而哪怕目前莫子布只是开府还没有建国称王,但爵位已经被很多人给盯上了。
这些人参照下缅甸的惯例和共和议会的设定,很敏锐的发现了爵位的价值。
“真的?”黄四郎眼中猛地放射出了璀璨的光芒,整个人一下都亮了起来,“小人给大将军磕头了。”
说着,黄四郎就要跪下,还好旁边的陈光文一把拉住了他。
雷阿虎也把一盘银锭给放到地上跑了过来,两人一起把有些腿软的黄四郎给扶住了。
雷阿虎显然就比黄四郎机敏的多,他扶住黄四郎时,还不忘啪的就是一个军礼,标标准准的杵在莫子布的眼前,眼中满是渴望。
莫子布哈哈一笑,对着他们四人也敬了个军礼。
“阿文,你是我的亲表弟,咱们就不多说了,不要给外公丢脸!”
比起陈光耀和被封到下缅甸的驻马伯陈光泰,陈光文这个最近才开始崭露头角的上卫连长,他才是莫子布的亲表弟。
他父亲陈大胜是陈上川的幼子,只比莫子布的母亲小几个月,两姐弟一起长大,关系好得很,而陈光文,又同样只比莫子布小几个月。
“大将军放心,末将知道该怎么做!”陈光文大声回答道。
有些事情不用多说,陈家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几乎是抽出族中最勇悍的丁壮交给了莫子布。
而进了嘉定以后,陈家实际上的掌舵人陈大力又主动表示让位,不跟莫子布争夺明香人的领袖地位。
这其中有陈家需要一个强力领袖的原因。
但同时,莫子布在芭提雅血战之前允诺的,陈上川血亲子孙,即用光为字辈的陈家子弟都是宗室,成字辈的非血亲也要算国姓近支的许诺,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因此陈光文知道,他不用担心爵位、官职什么的,只要他的能力匹配得上,甚至最终得到一个郡王的爵位,都不是什么难事。
“阿宝,咱们打完了西山贼,就要去打北河的官军,很快就可以打回东京了。”
李宝就是最初跟随莫子布的安南人之一,当年他所在的小队缴获了一尊金佛,当时莫子布就承诺过要带着他们打回红河平原去。
李宝给莫子布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比起别人,他们这些当年在荣市就跟莫子布走了的安南人,是最希望立刻打回红河平原,莫子布坐上东京王位的。
“大将军,队长的骨灰我已经存在河仙圣王寺中了,等打回了东京,我就带他回乡。”
莫子布再次对着李宝郑重的敬了一个礼,当年李宝所队十人中,只有六人活到了现在,队长战死在了仁安羌,他的骨灰一直是李宝在保管。
“是条汉子,本将军答应你,我们将一起在东京城,见证这一刻的到来。”
说罢,莫子布返回高台,看着下面的军官和勇士们,“此战,我将给出十五个爵位,奋勇作战的,都将得到最高的奖赏。
请诸君与我一起,先破西山贼,再灭北河军,打到东京城,建立一个属于我们的王国。”
安仁城中,莫子布在大肆提振士气的同时,阮文岳也开始了行动。
兴唐军这么大规模的调动根本瞒不了人,莫子布也没想着瞒,是以莫子布刚开始有动作,阮文岳马上也进行了相应的动员。
熊熊篝火的阴影中,阮文岳不着痕迹的往李广才所在的角落瞟了一眼。
哼!他就知道,这个北人,肯定还是会投向莫五的怀抱的。
特别是他收编了李广才外围,只保留了两三百人的核心队伍后,李广才就更靠不住了。
没错,阮文岳已经投向了黄五福的消息,是假的,这完全就是阮文岳放出去的假消息。
因为西山军跟兴唐军有仗要打,但跟郑军也不可能非常和睦,这种层面的投靠,根本就不是短时间可以谈妥的。
就算是阮文岳是真心实意要投靠黄五福,那黄五福也需要时间来相信阮文岳。
在黄五福没有充分信任阮文岳的情况下,北郑的骑兵就不可能快速南下。
而阮文岳放出假消息的原因,就是他不愿意去攻打莫子布准备好的坚固阵地。
虽然阮文岳现在有些不待见弟弟阮文惠,但等冷静下来之后,他还是会全盘思考的。
然后,阮文岳就看穿了莫子布的布置,围点打援这种阳谋没什么好说的。
莫子布想要西山军去啃要塞,然后等到师老兵疲再干翻他们,阮文岳也看出来了。
所以他干脆就故意传了一个假消息,从而调动莫子布主动出来进攻。
另外嘛,自然就是为了确认李广才是个二五仔,等待战后慢慢控制了李广才最后的心腹,再来解决他。
是以现在,阮文岳表面为难,但内心是喜上眉梢的。
兴唐军终于要离开他们坚固的堡垒,自己则与二弟阮文侣对他们形成两面包夹之势。
如此一来,优势在我呀!
阮文岳喜滋滋的想道。
第247章 怎么刚开始就要结束了
战争,有时候就是这么戏剧,本来是要阮文岳去攻坚的莫子布,最后却被迫去攻阮文岳的坚。
其实倒不是莫子布和他麾下的精英参谋军官们看不穿阮文岳的把戏,而是这种事情,只能信其有不能信其无。
不过好在虽然主动性上失去了一点优势,但这并不能弥补两军之间的巨大差距。
西山军是一支农民起义军,他们还处在连纲领都还经常改变的阶段。
虽然有四万人,但战兵也就一万人上下,各种火铳加起来也不过三四千杆,大炮更是少得可怜。
而莫子布的兴唐军,是一支准近代部队。
且自建军的那一刻起,全军的目标就很明确,那就是打进东京城,拥戴莫子布取代后黎朝。
从装备来说,虽然莫子布的战兵也只有万人上下,但有足足一万杆新式燧发枪,火炮两百多门。
兵种方面,骑兵、掷弹兵、炮兵齐备,甚至还有总数大约两个连(两百人)的猎兵,也就是轻步兵。
双方几乎可以说拉开了代差,这并不是简单获得一个主动权就可以弥补的。
七月十五,下午五点,太阳开始落山,气温开始逐渐降低,适合战斗的时候到了。
莫子布命令嘉定镇总兵陈光耀率龙门、白马两个团向西进发。
唐山镇总兵瑞恩斯坦,率客家第一团与泰西义从团两个营向东前进。
莫子布自己则亲率主力八千人前出进攻安仁城。
之所以这么安排,是因为西山军就是这么驻扎的,阮文岳自领大军在安仁城为中军。
西侧一个名叫仁海小镇,由阮桩镇守。
东侧西山军交通归仁城的什塔寺,由阮文岳的心腹潘文岁坐镇。
阮文岳就在归仁城头,看着远处枪炮阵阵,那是兴唐军在清扫归仁城外围西山军的据点。
他身边的护驾将军范彦举着望远镜四处找角度观看,“大将军,正面之军着红衣戴朱盔者不下三四千,南贼的主力当在我方。”
阮文岳点了点头,正要说话,出城观察的斥候突然来报,向西进攻仁海阮桩的军队中,也有一二千红衣朱盔军。
不久,东面什塔寺的潘文岁也派人来回报,说有西番高帽军两千已经抵达什塔寺外,正在准备架炮攻击。
阮文岳闻言,很是懵逼了那么一会。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