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241节

  本来呢,莫子布准备在顺化地区,也执行归仁这样的策略,只不过手段稍微柔和一点。

  

  但是现在看来,可能不是那么合适。

  因为得益于前期的宣传,顺化的安南百姓对他并不抗拒,反而还有些拥护。

  而顺化地区是广南阮氏的统治核心,汉化虽然做的一般,但文教做的非常好。

  广南阮氏的科举,基本就是在顺化周围实行的,几乎每个县社都有文庙。

  哪怕是普通百姓,也能用汉越音吟诵几句汉诗,熟知李白杜甫,岳飞关羽等人物。

  上层士林中人就更不说了,几乎全员精通汉语,国学水平甩莫子布这种正牌汉人几条街。

  那么这样一来,似乎就没必要在顺化地区实行残酷的政策了。

  而且,未来莫子布是要干掉北郑,拿下红河平原的,自然也需要大量的南人跟着他一起。

  就像历史上阮褔映那样,用安南国的南人去统治北人,在一个民族内,硬生生给自己分割出一个基本盘。

  而且,莫子布想起了郑秀的汇报,嘉定的劳动力缺失已经到了健妇怀孕都要影响耕种面积的地步了。

  顺化地区一百三四十万人中,至少有一百多万京人,就算你把他们成功腾笼,‘鸟’从哪儿来?

  一时间根本就找不到那么多的人口。

  想到这些,莫子布豁然开朗,立刻把黄仲辛、阮善泉、阮褔晖等人找了过来。

  莫子布先向他们报告了好消息,“前方武文勇将军来报,各地百姓踊跃投军,协助王师驱逐北河贼兵,现已收复和荣、富荣、富禄等地,逼近富春了。”

  顺化在此时的名字,严格来说应该叫富春,因为顺化府的核心,被阮氏迁移到了富春社。

  三人闻言,立刻过来恭喜莫子布。

  莫子布收下马屁之后,继续说道:“我思昔日在富春所见,张褔峦大权独揽、祸国殃民,百姓生活在水火之中。

  今日我既然率国家之师前来吊民伐罪、拨乱反正,那就应该废除张褔峦时期的苛政,将他侵占的庄园、良田和山林渔场还给百姓,重新召开公平公正的抡才大典。”

  “大将军圣明,顺化百姓有福了!”黄仲辛立刻就知道莫子布要干什么了,而且对他们是有大好处的事情,立刻开始了歌功颂德。

  因为张褔峦强占的这些庄园等等,没几个是平头百姓的。

  顺化周围就这么大一点,安南还处在南北朝世家政治晚期,百姓根本不可能拥有最好的庄园、田土等。

  张褔峦强占的这些,都是不肯归顺他的政敌和落魄寒门之资产,现在莫子布要发还,怎么能让人不惊喜呢。

  “大将军,除了被张褔峦强占的田产外,其党羽的私产也应该罚没充公。”

  阮褔晖也建议到,张褔峦现在被郑军扣住不说,莫子布自然也是要找他算账的,余党当然也要清算。

  阮善泉看到两人都有建议,沉思片刻,竟然泪水涟涟。

  “六年前,我到富春参考,因为不肯贿赂张褔峦以至名落孙山,大将军现在愿意扶正这国家关键,实在是英明呀!”

  张褔峦这家伙,本来广南的科举就很流于形式了,他还大搞弄虚作假,把最后一点点底层士人往上爬的火苗都给掐灭了,难怪这么遭人恨。

  “泉公博学多才,这次一定能考中。”莫子布以为阮善泉是在暗示自己让他中举,于是笑呵呵的说道。

  不过阮善泉却摇了摇头,“大将军既然要公平开科,我等近臣,自然就不要参考。

  留出位置多多提拔寒门有才之士,如此才能彰显拨乱反正的公平、公允啊!”

  卧槽,莫子布很满意!

  阮善泉这老小子,还是挺有见识的,立刻从善如流了。

  “泉公所言,实乃治国良言。”莫子布赶紧过来拉着阮善泉的手表示尊重。

  “如今我欲拨乱反正,驱逐北河残暴之军,但唯恐士庶百姓不知,敢请泉公做讨贼救国檄文一篇,告知天下。”

  阮善泉嘿嘿一笑,“大将军,阮某边荒之人,不为北地士人知晓,就算做了檄文,也不可能为天下所知。”

  莫子布这次确定自己没会错意,于是立刻摆出礼贤下士的样子,‘急切’的问道:“泉公,这北地士人中,谁负如此人望呢?”

  阮善泉与黄仲辛对望了一眼后笑着说道:“能才侯陈太理乃是前陈朝苗裔,王室贵胄。

  其姊昭仪陈氏麝为先武王爱姬,陈氏又为富春大族,父子四人皆有文名。

  且陈氏之祖,亦是自天朝福建南下的之华人,与大将军称得上同源,又身负人望,北河士林都有赞誉。

  若是由他为大将军起草讨贼檄文,天下有识之士,就会纷纷来投了。”

  莫子布大笑,这就太熟悉了,他立刻说道:“如此德高望重的前辈,我当聘之,阿不!”

  莫大将军搞得好像自己才反应过来一样,“我当亲自去请!”

说下过年期间的更新

  临近春节,老虎确实比较忙,明后天单位上要团年不说,很多事也要老虎去安排。

  比如安排亲戚之间的团年饭,拜年的礼物,时间等事情,岳父家要去,其他长辈也要照顾到。

  以前年纪不大的时候,这些都是父母安排,感觉过年就是玩。

  但人到中年,这些事情都要去安排了,能抽出的时间实在很有限。

  不过老虎也不会停更,大概从今天到正月初五前,更新变为一更,每更提高到五千到六千字左右,相当于一天少了一千五百字上下,每天六点左右更新。

  如果我写的有多的也会存起来,等到过年完毕,一并发出来,毕竟老虎还欠着三章呢。

  最后,老虎给大家拜个早年,祝书友们家庭幸福,心想事成!

第255章 砸碎汉越之间的鸿沟

  如果要把广南的京汉高门分个等级的话,顺化这里的高门,才是整个广南京汉高门的最高级别。

  甚至嘉定地区的京汉高门,实际上就是这一两百年中,从顺化地区迁过去的。

  安南是小中华嘛,去归仁、嘉定‘教化’占城和高棉人,自然还是得走地主豪强高门的路线,才能更好的让他们学礼教沐王化。

  哪怕有些是在嘉定等地自己发展起来的京人高门,他们在实力起来之后,也往往会回顺化攀附远亲。

  所以阮善泉还真不是自谦,他这样身份的,在顺化士林中,确实不算什么。

  陈家的庄园在顺化香茶县,此地还在顺化以北十六公里处,因此莫子布是不可能到香茶县陈家庄园去的。

  他所说的登门去请,也不过是亲自出城十余里,到陈家在会安北边的庄园去请。

  此时的华夏文明哪怕已经落到满清手里了,但实际上还并未暴露出早已衰败的内核。

  因此别看在后世,特别是2010年以前,连越南人都很不乐意说自己祖先是从中国来的这话,好像粘上了这个就有些丢份一样。

  但这个时代,就如同2020年以后许多越南人开始说他祖先其实是从中国来的一样。

  安南的京汉高门,其实很愿意标榜祖先是从大陆来的上国华民。

  回归中国,自然没几个人愿意,这就像孩子大了,经济自由了,肯定不愿意回家继续受父母的管束一样。

  但标榜一下出身,拿来抬高身价,那还是很乐意的。

  当然,家世如果能直接追溯到唐末吴权及十二使君时代,那是最好的。

  因此陈家不单是士林领袖,还跟会安的明香人联系很紧密,他们与会安明香人中的香山县茶东陈家来联过宗。

  就如同蔡生要跟老蔡续族谱一样,香茶陈家也需要用大陆的同宗,来强化他京汉高门的属性。

  莫子布来到陈家庄园之前,羽林近卫团的两个连就已经完成了安全检查和简单布防。

  他到的时候,也是由龙骧近卫骑兵营的一个连护送。

  阵仗摆的如此之大,莫子布就是不想让这些京汉高门误会。

  真要是这些京汉高门把自己当成高卧草庐的诸葛卧龙,把莫子布当成了只有新野一地的昭烈皇帝,那就会搞得大家都尴尬。

  所以莫子布把排场弄大了点,也是一种提醒。

  提醒这些人,他们现在需要莫子布,远比莫子布需要他们迫切。

  果然,得到了莫子布的提醒,香茶陈家总算没有摆错位置,陈家上下,都到了庄园外面来迎接。

  莫子布的卫兵,也顺利掌控了庄园内的一切安保。

  既然别人识趣,莫子布也不会故意摆高姿态,看到陈太理白发苍苍在外面迎接,莫子布赶紧下马快步走过去。

  “这么热的天,兄长何必亲自出来迎接,在正堂受阿弟拜见即可。”

  陈太理看了莫子布一眼,默认了他这声兄长。

  香茶陈家跟会安的茶东陈家联过宗。

  茶东陈家跟陈上川的龙门陈家,自然也有一个基本的字辈匹配,因此虽然字辈不同,但也能分出辈分高低。

  所以这么一来,虽然陈太理快七十岁了,但确实是莫子布的同辈。

  嗯,祖父、父亲和外祖都是超级高寿翁,本身又是小房的话,这点好处还真不错,走到哪都比人大上一辈。

  陈太理的儿子们都五十出头了,照样得叫二十啷当的莫子布一声叔叔,甚至陈太理的孙子都有人比莫子布大十多岁的。

  “大将军亲提王师,公务繁忙,老朽岂敢怠慢,请进屋说话。”

  陈太理虽然身材瘦小又兼白发苍苍,但声音洪亮,步履矫健。

  莫子布与他把臂同进屋内,但不是在正堂,而是直接穿堂过院来到了后院。

  莫子布拿起熏香,给陈太理的父祖上了一炷香。

  这是一种非常亲近,视你为自家人的表示,对双方来说都是如此,后世中国这种习俗不多见,但越南人一直保存了下来。

  后世的越共中,下一代目往往在春节前后,都要去为上一代、上上一代目烧香的。

  坐定之后,陈太理把房中站着的各人都给莫子布介绍了一下,都是各家高门的代表,但基本都是年轻人,真正有辈分的没几个在。

  介绍完毕之后,陈太理请莫子布上座,随后才解释道:

  “黄五福这阉贼一进富春,就挟持了王孙旸,国府中官员也大多被拘押。

  老朽是靠着年老体弱,身体有疾为由,方使北兵放松监视,有机会南下来见大将军一面。”

  不愧是顺化的高门,用词就是比南边的这些要严谨的多。

  严格来讲在嘉定时,个个称顺化为朝廷,视阮氏举办的乡试为抡才大典,这都是不正确的。

  因为安南虽然已经南北对立两百年了,但黎利建立的后黎朝并未宣告灭亡。

首节 上一节 241/7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