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258节

  因此温福能动用的只有三万左右的战兵,火铳、火炮要多出大小金川土司很多,但也到不了碾压的数量和质量。

  甚至这三万人,也只有一半多点,大约一万七千人能到第一线。

  人要是再多一些,补给就要跟不上了,就是吃水都会不够。

  当初桂林用这点人搞两处大军直捣黄龙尚且应付不过来,温福分中军七路并进,简直就在找死。

  但温福沉浸在大象踩蚂蚁的幻想中,没怎么想到这些。

  而且他运气不错,甫一部署完毕,大军突然分成七路,又有火炮优势,立刻打了大小金川土司一个措手不及。

  温福攻破多处土司碉楼,擒获小金川土司僧格桑的父亲泽旺,送至北京斩首。

  但很快,等大小金川土司缓过神来,立刻就发现了温福这套齐头并进战术的巨大破绽。

  即受限于补给和地形,温福的各处军队之间联系非常不紧密,这就给了本地作战的大小金川土司,集中优势兵力穿插包抄的机会。

  而在此时,被前期攻势打晕头而被迫投降满清的头人七图甲噶尔思甲布,也看到了清军的弱点,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于是七图甲噶尔思甲布立刻与索诺木和僧格桑取得联系,约定里应外合攻破清军大营。

  1773年六月初一,金川土司兵穿插绕到清军背后的喇嘛寺和底木达一带,攻击清军的后勤补给站。

  此时由于温福处处出击,位于后路的重庆镇总兵董天弼手中仅有二百兵丁。

  等金川土司兵到达,先前投靠的七图甲噶尔思甲布等千余人立刻出来里应外合,打开了寨门。

  董天弼手中根本没多少兵,只能集合侍卫死守,苦战两个时辰后,他本人与二百余兵丁全部战死。

  随后大小金川土司集中优势兵力,趁着清军猝不及防的时刻,沿途攻陷清军设在身后的数个兵站、粮站。

  身处外围的阿桂虽然立刻调兵增援,但已经来不及了。

  六月初九,土司兵攻占木果木大营东北的小寨,驱赶正好运粮到此没走脱的四千余民夫冲击清军木果木大营。

  温福惊慌失措,一不能接纳这些民夫,二又未及时下令驱散,结果导致大营木栅栏竟然被民夫冲破,土司兵趁机掩杀进来,清军大溃。

  温福此时才让大营精兵退守后营木寨,想要据险而守。

  而土司兵打杀清军甚多,一时间顺风战打疯了,如有神助般,一接战就把温福给乱枪打死了。

  这,才开始战斗,主帅就战死,仗肯定是打不下去了,清军至此完全崩溃,只有海兰察等骑兵见势不妙杀出重围。

  事后统计,木果木一战,清军统帅温福战死,还战死了副都统二人,董天弼等有提督衔的总兵三人,其余记名总兵、御前侍卫、副将、知府等文官武将合计战死超百人。

  木果木营清军总共一万三千人,光是战死就接近三千,其余被俘、失踪者还有两三千,能逃脱的也几乎人人带伤。

  物资方面,光是火药就损失了七万五千斤左右,是莫大将军两个兵工厂大半年的产量,其余林林总总,损失最少在四十万两朝上。

  可以说,这一惨败,也就比莫大将军把傅恒等坑死在缅甸的最后一战轻一点。

  。。。。

  农历七月的北京城,已经开始热起来,刘统勋坐在狭仄的官轿中被热的满头大汗。

  而这,还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待遇呢,也只有已经七十三岁的刘统勋这种老臣,能得到紫禁城乘轿的优待。

  东转转西转转,刘统勋都有些头晕眼花的时候,终于看到隆宗门的匾额了。

  刘大枢臣如蒙大赦,没要人扶就赶紧下车了,再摇两下,他准得吐在轿子里面。

  只不过脚刚沾到地上的时候,刘统勋突然头晕眼花了一下,差点没摔倒在地上了。

  尽力稳住之后,他看了看周围的黄瓦朱墙,忍不住叹了口气。

  五年前刘统勋就开始上书乾隆,要求辞官回老家去养老。

  这还真不是刘统勋矫情,而是他知道自己的身体已经扛不住这种高强度的工作了,但这些请辞奏疏都被乾隆给驳了回来。

  我十全就是这样,谁好用,谁能干事,他就要用到死。

  想着自己的头眩症越来越严重了,刘统勋再次叹了口气,有些自嘲的嘟囔了一声,“吾迟早死于此地啊!”

  叹息完毕,刘统勋迈步走进军机处的大门。

  一进门他就感觉到了不对劲,因为许多御前侍卫和乾隆身边的贴身太监已经到了。

  “万岁爷已经到了,正在等大人呢。”果然,管事太监看到刘统勋来了,立刻上前通报。

  刘统勋顿时心里一惊,皇帝来的如此着急,难道是大小金川出事了?

  “大学士不必多礼,还是先过来看战报吧。”

  果然,刘统勋进去之后,就看见乾隆拉长了一个马脸,脸上黑的都能滴出水来了。

  屋内除了老熟人于敏中外,还有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高晋。

  刑、礼二部侍郎、军机大臣袁守侗。

  文渊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刘纶,以及九门提督英廉等人。

  刘统勋快速浏览了一遍,败报触目惊心,伤亡之惨重堪比征缅。

  但刘统勋看完的第一句话却不是讨论实际情况,而是长叹一声。

  “万岁爷圣明啊!数月之前与老臣讨论时就说过,温福分兵过甚,恐被人钻了空子。

  老臣彼时被擒获泽旺的喜报冲昏了头,未能体会到圣上运筹万里之外的圣明,以至终酿大祸,是臣这等枢臣失职!”

  乾隆初听到万岁爷圣明几个字的时候还颇为不解,等到刘统勋把话说完,脸上神色立刻就平和了许多。

  这次木果木大败严重吗?确实很严重,要是莫子布这样的小基业,立刻就得倾覆了。

  但是对于目前没多少内忧外患的满清来说,不能说洒洒水,但确实没到伤筋动骨的阶段。

  

  不就战死四百多八旗兵,数千汉军绿营,损失四十来万两银子嘛,还真不算啥。

  这主要影响是什么呢,主要是面子上不好看。

  大小金川加起来百姓也就七八万人,青壮也就三万来人,结果却把清军主力给打崩。

  要是算上之前的损失,相当于至少每两个大小金川人,就杀了我大清精兵一人。

  这多丢人!

  更丢人的是,这场大败还是乾隆固执,以为温福是猛将,非要用他导致的大败。

  所以,对于乾隆来说,木果木大败不算什么,主要是面子上挂不住。

  现在刘统勋这么一说,责任立刻就不在皇帝这了。

  而且前几个月召开军议的时候,乾隆确实说了温福分兵过甚,有被敌人钻空子的危险。

  一看刘统勋两句话就把乾隆黑着的脸说开了,其余群臣也开始纷纷自责。

  一时间,导致大败的主要罪魁祸首除了温福以外,又多了他们这些在皇帝身边出谋划策的枢臣。

  至于皇帝,自然是英明神武的。

  面子保住了,我乾隆的思路也就打开了,他竟然也还破天荒的自责了一小下下。

  朕也是有责任的,一时不察,用错了将,尔等也不必自责了,且看看接下来该怎么办?”

  我艹!还能这么玩?

  很少参加这种高级会议的九门提督英廉都被惊呆了,这话说的,一下就把皇帝给哄的龙颜大悦,有本事啊!

  “英廉,你是步军统领,你来说说。”

  这位爷正在感慨,却突然听到了皇帝点名。

  所谓步军统领,全称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后世一般喜欢称九门提督。

  这职位算是跟领兵能沾上一点边,这也是乾隆把英廉叫来开军机会议的原因。

  现在乾隆朝打仗打的太频繁了,真正知兵的机会都在外面打仗,以至于英廉这样的九门提督都要算知兵的了。

  不过英廉虽然是文人出身,但还真有点眼界,他也不畏惧,直接对乾隆说道:

  “臣虽然没有亲冒矢石,但也看得出来此次大金川贼首索诺木,是强弩之末了。

  他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还偷袭成功,也不过破了温福这一路。

  且以大金川那险峻的道路,还不能做到堵住败军歼灭,只能衔尾追杀,显然是兵力不足,无法包抄堵截。

  是以依臣看来,自十二年(1747)莎罗奔起事以来,断断续续二十余年,朝廷不是发兵征讨就是围困限制。

  大小金川弹丸之地,米粮茶糖盐布等皆要蜀地供应,如今也该耗的差不多了,等这些东西彻底断绝,就是索诺木和僧格桑的死期了。”

  乾隆点了点头,显然对这发言很满意,于是又看向了于敏中,“你们文臣也来说说意见。”

  于敏中施礼后轻声说道:“皇上,臣不懂军事,但臣知道。

  自大小金川向南,乃是川西重镇打箭炉,亦可通滇北。

  向东则是成都。

  向西则是进藏之要道,影响极广。

  朝廷不征讨则罢,无非是就是施恩厚赏让其安分守己,但只要开打了,就绝无妥协余地。

  不然彼辈以为朝廷奈何不得他,倚仗交通日日索要,欲壑难填谁能供给?

  就算能供给,其余诸地土司有样学样,不提西南不靖,若是藏地有事,那就是大患了!”

  “是这个理!”乾隆非常满意于敏中的回答,因为这正是他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剿灭大小金川土司的原因。

  只有把这个出头的家伙彻底毁灭,才能震慑整个川滇西北的土司,使他们认同国家,知道朝廷的厉害。

  “那就调兵,内外火器营、健锐营与关外八旗各出两千兵。朕一定要看到索诺木和僧格桑的脑袋!”

  乾隆露出了他性格中务必求全的一面,不在乎代价,但一定要把想干的事给干了。

  听到皇帝下令,一众枢臣、大学士又开始合计兵马钱粮了。

  这时,负责礼部的高晋才抽空出来说道:“圣上,礼部收到了两份南洋来的奏疏。

  两广总督李侍尧接安南王黎维祧上书,控告河仙莫氏进攻安南,篡逆造反,已经占领了顺化,请上国做主。

  又有闽浙总督钟音接河仙莫氏上书,控告安南权臣郑氏挑起刀兵,侵入广南之地。

  杀广南宗室、大臣、百姓数十万计,违背大清圣祖皇帝调停双方罢兵休战之诏,恳请大皇帝为广南阮氏做主。”

  乾隆拿过来迅速看了一眼,立刻厌恶的扔到一边,“这是郑氏、阮氏又起了争端啊。

  此二家皆是僭主犯上之徒,不好好保境安民,反倒犯上害下,见之令人生厌。

首节 上一节 258/7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