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318节

  就比如邓陈常,五短身材,圆头圆脑,长得跟新三国饰演庞统的那位杜旭东差不多,虽然丑,但一看就不是普通人的长相。

  我莫大王可是经受过万千贤君明主电影电视洗礼的,哪怕就是看过三国电视剧,也知道庞统、张松这样的人物,不能单纯以貌取人。

  “先生说助我轻取北河,但若是本王不想轻取呢?”

  当然,还是得试试这人的能力,莫子布淡淡一笑,直接把邓陈常的话头给打断了。

  邓陈常看了莫子布一眼,脸上竟然浮现出了一种我智商在你之上的表情。

  虽然只是那么一瞬间,但还是被莫子布给捕捉到了,哪怕以他的涵养,也差点没有起身拂袖而去。

  难怪,这自古以来,有些人能力很不错,但最后结局却不太好,这位爷还是阶下囚呢,有些性格上的弱点就掩饰不住了。

  但莫子布只是心里这么想,脸上并未表现出来,还在笑呵呵的对邓陈常说道:“先生可觉得本王有何不妥,不妨直言。”

  邓陈常把手一拱,“那草民就大胆放言了,还请大王摈退左右。”

  “无妨。”莫子布摆了摆手,“吾之左右皆肱骨,无不可对人言。”

  邓陈常点了点头,脸上又露出你舍得死我就舍得埋小表情,他穿着麻布青衣,却把手一捋下巴上的山羊胡须,先摆出一副高人的模样。

  “大王领有南国半壁,麾下虎狼早有灭国之威,白象王孟驳纵横南洋,也逃不过彼时初出茅庐的王上之手。大王之英明,兴唐军之虎威,可见一斑。”

  说着,邓陈常嘿嘿一笑,“这北河虽是天南精华所在,不是缅人、暹罗能比,但二百年来,主昏臣贪,上鄙下薄。若论潜力,当不输北国广府,但郑氏能用者,不过十之一二。

  因此在草民看来,大王至少在两年前顺州奇袭靖都王之后,就有乘势拿下北河的能力。”

  邓陈常大手一挥,“但是大王却没有这么干,草民在北河,深为大王不值。

  也曾猜测,大王或许眼界受限于北郑南阮二百年纷争,只想着代替阮氏地位,而没有北上之心。

  只等到近日,吾一观大王教北河士绅军民檄,二得大王新进大作两篇,方才恍然大悟。

  大王不是不想进北河,而是不想要北河之人,或者更直接的说,大王之志,不在拿下北河,一统南国,而是想做洪武大帝,驱逐鞑虏,重整山河,是也不是?”

  莫子布笑呵呵的看着这家伙,看来对自己确实有研究,因为莫子布的心思,兴唐的中高层还是有些了解的,但远在北河的安南人,就不那么了解了。

  不过,假如这邓陈常只有这点眼界的话,他刚才摆出的姿态就太高了,现在的言行,是配不上那种逼格。

  是以,为了让这家伙把话全说出来,莫子布面不改色的点了点头,很大方的承认了。

  “先生猜的不错,我祖上乃大明忠臣,本王乃汉家贵胄,自然要复我汉家河山!”

  “好气魄!”邓陈常抚掌大笑,他没想到莫子布这么直接就承认了,“果然是非常之主,此等气魄,才是成大事的真主!”

  “草民如果猜的没错的话,在大王心里,一定觉得跟洪武太祖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因为身在南洋。

  遥想昔日,洪武太祖起兵反元,位在中国之中,靠的是淮西乡党,那也都是汉人。

  反观大王,心腹明香人只有十余万人,下南洋的客家、漳泉、粤人也不过二三十万,其余皆非汉人。

  而就算这三四十万人,还不能各个都来参军,也多集中在南方,要是进了北河,恐怕就瞬间就会被北河的京人包围。

  大王倒不是怕压服不了这些京人,毕竟他们跟汉人没什么差别,也自认就是汉人。

  比如草民出身的山南邓氏,就是是京人华民之家,祖籍南阳郡,先祖乃是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元侯的从弟。

  后汉安帝建光年间,邓太后病逝,皇帝清算外戚,邓氏家族四散,我祖自中原南下交趾避祸,子孙繁衍至今,从来就是汉人。

  可在大王看来,那就不一样了。

  您自己本就出身蛮荒,莫家离开故国已经一百多年了,曾祖母娘家裴氏也不是正宗汉民,而是京人华民家族。

  河仙莫氏其实很难说是汉人,更准确的说,快跟草民家山南邓氏一样,成京人华民了。

  所以,要是翌日进军北国,打的是驱逐鞑虏的旗号,身后跟着的却是大量越人和西番,本身出身又偏南,就极易被人看做外族。

  甚至在很多人眼里,会变得跟满清差不多,区别不过是满清自山海关入关,大王自镇南关入关而已。”

  “没错!”莫子布不装了,他站起身来脸上露出了严肃的神色,这就是莫子布最担心的。

  他不担心打不过满清,而担心自己被当成第二个满清,这是他万万不能接受的。

  “所以,大王不想轻取北河,而是想血洗北河!”邓陈常突然大声说道:

  “杀得一百万,一可镇压一切不服,二可腾出大片土地用来安置大王的粤西乡党。

  这也是大王这么多年来,吸引客家人,漳泉人,却不动自家粤西乡党的原因。

  您希望把他们安置在北河,让他们生活几年,把北河从南国变为内地。

  日后再出镇南关的时候,大王带着十万粤西、客家、漳泉的汉儿打回去,才没人把您当成满清。”

  “先生既然知道,那为何还说要为我轻取北河?”前戏搞了这么多,终于要说结论了,莫大王很有耐心,一直等到此刻了才发问。

  “王上!”邓陈常突然整理了一下衣襟,随后对着莫子布长长一揖。

  “北河虽是南国,但人民与北国并无二致,理法、伦理、道德都是一样的。唯一不同者,就是自陈国末开始兴起的本地俚语取代了汉越音。

  所以要收北河,不在乎多少高门有保持自立之心,也不在于有多少百姓想当越人不做汉人。

  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只要有好处,就没人会不跟随,大王如今广有南洋,拓地万里而少人屯垦,未来还会北复中原,这得有多大的利益啊!

  北河的京汉高门和本地百姓又不是傻子,跟着大王有这么大的好处,他们为什么还要反对呢?

  大王嫌弃他们是越人,那就下令在北河重新编户齐民,能说汉越音的就给田给地,学不会汉越音的,全家流放!”

  莫子布摸了摸下巴,也也不是不行,此时的越南人和中国人的差别还没有后世那么大。

  甚至可以这么说,此时的北越人,是全世界跟中国人,特别是汉人从文化到血缘最近的,比同样号称小中华的朝鲜人更相似,甚至会比国内大部分的西南少民更像汉人。

  

  假如他们能从土语改成说汉越音,那就跟汉人不会有什么两样了。

  “汉越音已经停用数百年了,还能通行吗?”莫子布迟疑的问道。

  “能!”邓陈常斩钉截铁的说道:“草民虽然出身山南邓氏这样的大族,但家境早已衰败,然目前还能说汉越音,就是因为一直有人教授。

  北河高门传承数百年,但并不能保证每个子孙都有人上人的日子。

  是以这几百年来,如草民这般者,学了汉越音,读了四书五经,最后依然只能在乡野间挣扎求存的,绝不在少数,他们只是平日言谈用不上汉越音,但绝不是不会。”

  “所以,你的建议是?”莫子布做了个继续说下去的手势。

  邓陈常脸上露出了阴狠的笑容,“草民南下之时,听说靖都王郑森让所有北河的士绅都交了批驳大王檄文的效忠书。

  这简直就是在给大王递刀子啊,所以草民建议大王可以速进北河,不用去分辨谁想当越人,谁想当汉人。

  而可以拿着这些效忠书当做把柄,从中挑选一批杀鸡儆猴,剩下的,就给他们两条路可以选。

  忠心任事的,就让他们吃点好处,把下面控制的民户都交出来,官位则可以多给,就如同大王处理顺化的京汉高门一样。

  三心二意的,直接把全族核心拆散,发配到归仁、嘉定、嘉西、安戴去,让他们为大王去对付当地土著,屯垦开发。

  而大王真正可以利用的,就是如草民这般,从高门落下来的寒门学子,他们都会汉越音,对变成真正的汉人求之不得。

  只要大王愿意给他们授田土,任命他们为甲长、乡老,把下面百姓会说汉越音当成考核,三年就会一变,五年将有大成。

  十年之内,汉越音就跟粤语、漳泉片闽语一个样子了。”

  “有点意思,但是好处呢?”莫子布脸上有了点笑意,但这还不足以打动他。

  邓陈常听完,伸出了三根手指头,“第一,大王可以速取北河,不用把这鱼米之乡彻底打烂,不给郑主和黄廷宝他们挣扎破坏的机会。

  第二,这是最好的编户齐民机会,赶走了最上层腐化的北河高门,利用中低层会汉越音的寒门治理各地,一旦做成,北河五百万民中,大王至少可以掌握三百万民。

  有此三百万民在,大王可轻松维持一支三到五万的府兵,再加上目前已有的二三万精兵,就是小十万人了。

  有此十万大军在,满清以小族临大国,动员能力还不如大王,又缺少大王这样的道统法理,他们将拿大王无可奈何。

  而后吞下两广,乃至北伐,都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第三,大王的家乡,粤西高雷廉三州,从来就人口不丰,目前总数也不过就是百万上下,就算大王要吸引他们到北河,哪怕满清官府不干涉,能来十万人就顶天了。

  但这十万人,仍然不足以改变大王出身的尴尬问题。

  所以倒不如直接在北河推动汉越音,斩断越人根基,再从粤西募集五万乡党,把他们当成旗帜,当成北河汉人的高层。

  如此上下尊卑已定,大家都说汉语,只不过口音不同。

  而来了北河的粤西乡党,也是得了大好处的,自然要回去给大王宣传,如此再与满清战,就不用担心被当成外人了。”

  “有道理!”莫子布站起来来回走了两步,“如此一来,至少可以为本王节约两三年的时间,北河的高门也不用杀了那么浪费,让他们去嘉西、安戴屯垦,也算是妙事一件。”

  “但是.。”莫子布转身看着邓陈常,“要做这等事,不是简单下一道命令就行的,需要人手握生杀大权去推动,这个人,你邓陈常能做吗?”

  莫子布这话是真心的,邓陈常的策略说起来简单,但要把北河这么多高门分辨清理出来,把他们家产分给说汉越音的寒门,还要稳住最下面的百姓搞编户齐民,绝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做到的。

  “大王!”邓陈常终于不扮演他白衣傲王侯的谱了,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上。

  “臣苦读三十年,自小就被认为是神童,学识远超常人,如不是出身卑微,长相丑陋,别说治理北河,就是坐镇大朝也可以。

  臣早已写好治理北河之文十篇,请大王御览,另外臣在北河也已结党寒门志士数十位,皆文武饱学之才,他们也愿为大王这样的明主效忠。

  只要大王愿意相信草民,这北河,草民一定帮大王处理好!”

  这口气,可真是一点也不谦虚啊,莫子布在心里感叹了一声。

  只不过莫大王不清楚,历史上这人更狂,还写过《韩王孙赋》自比韩信。

  “呈上来吧。”莫子布准备试一试,这个人要是可用,能把这事办了,那就最好。

  如果他办不了这事,那么再按老办法办也可以。

  “孤就看看你的治北河十篇,今夜与你畅谈!”

  邓陈常的年龄有1750,1759两种说法,本书取1750年生。

  另外多谢大家关心,老虎不是在乡下,而是在街道的卫生院,现在已经转到县医院了,检查了下没什么大问题,没有肺结节,只是有点炎症,大剂量消炎就行,目前已经好多了。

第326章 火力很足兴唐军

  得了邓陈常,莫子布的取北河计划,又开始完善了一些。

  现在想想,确实把北河的高门杀一批,真的很可惜。

  如今中国大陆上的人口还没有飞速爆炸,闽粤两省中,广东只有大约两千万人口左右,福建则在一千三百万上下。

  这总共三千三百万的人口中,能够流出的最多也就二三百万,超过这个数目,下南洋的人就不会太多了。

  因为人只要在家乡能混得下去,哪怕就是广东、福建人,也很少有那种非要外跑的。

  所以,如果要是能从北河整出几十万同样信儒学的到南洋去屯垦,也还是很不错的。

  于是,莫子布与邓陈常深谈两天之后,立刻就拜邓陈常为户部右侍郎,北河转运大使,提点北河刑狱监察诸事。

首节 上一节 318/7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