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369节

  总商们很快围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起来,各个都说的好像很有道理,但实际上更多的都是在为自己打气。

  “说得好,我看这光中皇帝解决不了这问题,屁股下面的位置,确实是坐不稳。”

  一群总商正在七嘴八舌的聊天,忽然就听到一个陌生声音,众人抬起头来一看,只见一个雄壮的大汉,就这么大摇大摆的走了进来。

  潘启特别细心的四周观察了一眼,发现连周围的看守他们的士兵,不知不觉间都增加了好多,心里顿时明白了许多。

  当然其他总商也不傻,一群人个个脸色谦卑拱手作揖走上前去。

  “这位大人,王上已经进皇帝位了吗?哦呀,咱们广东人也出一个皇帝咯哦。”

  这些家伙完全是被与外界封锁起来了,根本不知道外面已经天翻地覆了。

  莫子布点了点头,“自然是,本月辛亥日登基称帝的,国号大虞,年号光中。”

  “太好了,大人是来赦免我们的吧,啊哈哈哈!”

  听到莫子布自己承认自己登基了,二十五个总商立刻就乐开了花。

  这新皇登基,还是开基立国,怎么也要大赦天下吧。

  嗯,确实大赦天下了,但莫子布只赦免了因为交不起税和抗税被逮捕起来的老百姓,并且免了今年百姓的秋税,可没说要赦免他们。

  “也可以说赦免了,但。”莫子布故意停顿了一下,“但是万岁让我问你们一个问题。

  那就是如今十三行外贸陷入停顿,满清势必会在江南直接开埠,在短时间拿不下江南的情况下,如何稳住广州的外贸和这几十万人的生计?”

  总商们没有面面相觑,因为他们确实考虑过这个问题,但除了快速打下江南以外,没有任何办法。

  呃,也不是没有任何办法,潘启走过来拱手说道:“草民倒是有一计,既然万岁爷与法国的十六世王交好,那就不如干脆禁绝英吉利等国商贸。

  只与法兰西国,大吕宋国和双鹰国贸易,如此大约能有一半的贸易量可以顺利出海。

  这样虽然不能保住所有产业,但也能让一半人得以生存,剩下的一半人,南洋广阔天地,就命他们过番吧。”

  “那若是满清在江南开埠,拉拢英吉利等国怎么办?”莫子布继续问道。

  

  “那就要靠水师了,如今满清水师几乎全灭,他敢在哪里开埠水师就冲过去把港口打个稀巴烂。

  如果不想太过冒险,那就在海上拦截,只要去往满清贸易的商船,通通打沉。”

  果然还是商人了解贸易,知道如何利用暴力手段来为自己获得竞争优势。

  “说的不错,赐座!”莫子布笑道:“不过朕还有另一个想法,潘翁愿意为我参详否?”

  莫子布话音一落,二十几家总商都吓傻了,然后全部噗通噗通的跪倒在地上,个个高喊万岁爷饶命。

  莫子布没有立刻让他们起来,而是自己站起来,背着手走了两圈后说道:

  “驱逐鞑虏,重拾河山,兴复中华,是吾平生之愿。而我等汉人对付满清的利器,就是有两万万同胞。

  咱们完全可以不跟满人比大刀长矛,而是用火铳和火炮,造得百万支铳,一万门大炮,十个满清也灭了。”

  不愧是最早搞商贸的,莫子布的话一说完,就有人反应过来了,一个姓林的总商问道:“听万岁爷的意思,是要放开铸造铳炮等行业?”

  满清对于汉人铸造枪炮,实际上是非常严格控制的,基本都只许内务府制作,甚至是各地驻防八旗都不让,以免被汉人习得。

  这也是满清枪炮制作飞速下滑的重要原因,要是不禁止汉人的话,在这有需求的市场,至少维持住明末水平是没问题的。

  “不是放开铸造铳炮行业。”莫子布纠正道:“而是大力振兴煤铁业,放开煤铁管制。”

  “煤从何来?”陈总商跪在地上问道。

  “广南安广府!”莫子布回答道。

  “难道琼州府真有好铁矿,草民听说万岁爷之前让琼岛上黎人去勘探过。”

  潘启果然很有眼光,难怪被法国人吹捧为十八世纪的世界首富,说他有六亿里佛尔的资产。

  “不错,琼州府东方县与崖县,皆有优质铁矿,吾欲在广南省安广府开工建设大型煤铁矿,不知道诸位有没有兴趣?”

  “万岁爷不抄我们的家吗?”有人忍不住问道。

  “哈哈哈哈!”莫子布大笑道:“我是咱们汉人自己皇帝,不是旗人的皇帝,怎么会随意抄自己臣民的家呢。

  蔡总商人头落地,乃是因为配合满清多次欲置朕于死地。

  尔等虽然为满清效力过,但罪不至死,只要愿意投身煤铁业,为新朝效力,朕可以既往不咎。

  不但会将家产发还给你们,如是有功,还可以从商转政,甚至因功封爵!”

  总商们震惊了,他们虽然是富豪,但实际上都是满清大贵族的白手套,每年赚的钱会以各种形式,被满清贵族抽走。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强行摊派军费,年节生辰贺礼,指定商品进购,指定商品承销,指定账目报销,总督衙门和粤海关规费等等。

  所以他们看起来是豪商,但实际上只是奴才的奴才,完全没有一点政治地位。

  后世最大的十三行总商伍秉鉴就曾对前来贸易的欧洲人说,他毫无地位,如同猪狗,虽然有钱,但过得一点也不好。

  “我这有一煤铁大使之职位,算是正五品吧,主要负责统筹设计管辖安广府的煤铁产业规划,不知道哪位有兴趣?”

  ‘噗通!’莫子布话音刚落,才站起来不到一分钟后的二十五个总商都跪下了,异口同声的大喊:

  “草民愿意!”

  这些家伙可精了,虽然以前他们个个有官身,但那是捐班不是实缺,怎么可能跟这个比嘛。

  “但投身煤铁产业,是有可能亏损的!”莫子布好心提醒了一句。

  “草民不怕,做生意哪有不亏本的。”

  “草民为新朝亏本,为万岁爷效命,乃是祖宗积德才有的机会啊!”

  亏本这个事嘛,你得怎么看,对他们这种大商人来说,前期投入大,甚至是亏本一两年,也不是不能接受。

  再说了,亏再多的本,也比被抄家好得多啊!

  “咦,潘翁,你次子潘有为乃是内阁中书,正在北京参与编纂四库全书,您就不怕.。”莫子布假装诧异的问道。

  潘启迟疑了一下,一咬牙,“请万岁爷听草民细说。”

  莫子布一听,就知道他猜的没错,这家伙就是跟蔡新有联系,于是笑呵呵对其他二十四人说道:

  “自今日起,诸位就可以回家了,朕给你们五日时间,各写一表如何开发广南省煤铁业呈上来,最有见解者,就可升任!”

  听说能走还有官当,一群总商欢声震天,喜滋滋的走了出去。

  这时,莫子布才把潘启扶了起来,“你派人告诉葛山先生,朕要动江南的士林,问他有什么办法。

  还有,乾隆老儿编纂四库全书,乃是为断绝我华夏文华而来,如此伤天害理、罪恶滔天之事还是少干为好。

  你要他务必想办法保留一切孤本,如此,不但漳浦蔡氏可以保全,葛山先生说不定也还能有个晚年可以安享。”

  莫子布嘴里的葛山先生就是满清的福建汉臣之首蔡新,而目前,蔡新虽然不是四库全书总裁,但他对编纂的团队影响巨大。

  莫子布如果不想让满清修四库全书而毁坏华夏大量珍贵书籍的话,就必须要让蔡新出面,不然悲剧就要发生在他眼前了。

  “做好了这件事,我保你潘家在大虞飞黄腾达!”

第377章 汉臣皆不可信

  紫禁城,上书房,四库全书总编纂处。纪昀纪大烟袋正在仔细校对。

  此书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由安徽学政朱筠提出,历史上到乾隆四十七年(1782)基本目录和初稿完成,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完成所有。

  这套书涉及面有多广呢,清史说它共著录书籍3461种, 79309卷,存目书籍6793种,93551卷;禁毁书籍3100余种,67000卷。合计13354种、239860卷。

  所谓的著录,就是乾隆允许的,觉得可以流传后世的。

  存目则属于不想著录到四库全书中,但要禁毁呢,又好像理由太牵强了,说不过去,所以只存档,而不著录。

  至于毁禁那就很好理解了。

  其中存目者,因为保管不当,后世也遗失了很多,残缺则更多。

  也就是说,乾隆这老货,修了一部四库全书,收集了各种类型书籍一万三千多种。

  但进了四库全书保存下来的只有三千多种,满打满算也不会超过五千种。

  这实在太恐怖了,对中华文化造成的浩劫,让即使莫子布这样的理科生了解起来,都忍不住头皮发麻。

  如果你以为这就是极限了,那就大错特错,这不过是冰山一角,因为在征集各种民间藏书的时候。

  乾隆还下令全国图书都要进献检查,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的文字都要进行删改。

  最后查缴禁书达三千多种,十五万多部,总共焚毁的图书超过七十万部,禁毁书籍与四库所收书籍一样多。

  这狗东西,几乎把所有能找到的,一丁点不利于满清统治的,都给删除了。

  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呢,一个最浅显的比喻,那就是后世人看到的明朝皇帝事迹,很可能其中三成以上是假的。

  他妈的,乾隆老儿删就算了,他还篡改,给你加上一些似是而非,真假难辨的东西上去,完全掩盖住了真相,这是整个华夏史学界,最巨大的灾难,没有之一。

  其中明末的思想家,比如张煌言、黄道周、吕留良、顾炎武、黄宗羲、屈大均等人的著作思想,大部分被删改,小部分被焚毁。

  特别是吕留良和屈大均,九成以上的著作都被焚毁了。

  满清甚至连钱谦益都没放过,以至于后世学界猜测,钱谦益说没说过‘头皮痒,水太凉’都存疑。

  这就是为什么,哪怕蔡新这种给满清效命几十年,在很多人眼里要算半个汉奸的人,莫大皇帝都愿意放他,放他全族一条生路的原因。

  四库全书修到现在,才进入第五个年头,毁禁的工作大约才进行到三成左右,还可以抢救,也必须要抢救。

  “纪大人,蔡学士的家人从漳州带来了一些地方好酒,派小人来请您去一聚。”纪昀正把浩如烟海的明实录翻到最前面几页,就接到了蔡新的邀请。

  如今的蔡新,是上书房总师傅、协办大学士、兵部尚书、国子监祭酒,在汉人臣子中可以说是天花板的存在,他的邀请,纪昀可不敢不给面子。

  穿过一道道宫门,来到了紫禁城最外围偏东的一处偏殿,这里已经要算是宫墙外了,是以人声鼎沸。

  唯一让人意外的地方,就是这么多人不是太监和宫女,而是一大群读书人。

  因为四库全书重新誊写是个巨大的工程,因此最多时期,光是抄书员就有接近四千人,而现在虽然没那么多,但也有一千四百多人了。

  蔡新是故意选择这里的,人多嘈杂,很轻易就能把编纂四库全书的一些满人给隔开。

  同时乾隆在二十年前废除了粘杆处监察百官,搜集情报的功能,将这些职权,交给了内务府和来华传教士负责。

  因此隶属于皇帝的特务机构被极大削弱,这使得蔡新这种大臣,完全可以做一点自己的小动作,而不被乾隆知晓。

  以前蔡新从来不这么做,因为没必要,但现在嘛,很有必要了。

  纪昀跟着抄书员朝一个角落走去,终于在一片小湖边的凉亭中,见到了蔡新。

  纪大烟袋还没来得及见礼,心中就忍不住叮咚了一下,因为这里除了蔡新和两个漳州籍官员外,还有另一个人,我乾隆的大宠臣,于敏中。

首节 上一节 369/7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