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395节
钱大昭哈哈大笑,“准了,杀掉苏州城的鞑子,个个有功,未来都做汉家好儿郎!”
人群立刻就沸腾了,眼见连主簿和守备以及在苏州城极有声望的杨家都出动了,当即欢呼阵阵。
不少人也学着杨庆孙、华主簿等人的模样,剪断辫子,撕扯掉身上明显带有旗人风格的衣服,呐喊着往苏州府衙跑去。
一时间,全城尽皆癫狂,一部分人呐喊着往府衙去杀知府五泰,大部分人则簇拥在钱大昭身边,欢呼蹈舞。
苏州人没有忘了海内三遗民的徐汧、徐枋父子。
没有忘受尽酷刑也不剃发易服的杨廷枢和那穿梭在太湖上的白头军。
第399章 江南与西北
江南省,也就是后世江苏省和上海市的大致范围,历来就是满清重点监控的地方。
其中又以江宁将军和江南提督两满汉将官,为主要镇守军事长官。
是以在此时满清来说,江南提督,绝对是绿营中最位高权重的那一位。
而且江南提督的设立,是在江南省没有拆分之前设立的,所以他的管辖范围非常大,上江七府(安徽)和下江七府(江苏)的绿营兵他都可以管。
历史上直到嘉庆八年(1803),清廷才又给安徽巡抚加安徽提督衔,江南提督才变成只管江南省的军务了。
不过清廷江南提督的驻地,却非常离奇,他管着整个安徽和江苏的军务,驻地却设在松江府,也就是上海这边。
当初之所以这么设立呢,是因为整个江南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于长江上游,而是来自于东南沿海,所以把位高权重的江南提督放在松江。
一来方便就近镇压,二来方便跟福建水师提督配合。
因为江南提督手中也有一只近海舰队,甚至就是长江中的内河水师,也可以在逼不得已的时候走近海去支援。
但是现在就不行了,莫子布在白龙尾岛海战中打没了满清的绝大部分水师。没有真正的海军江南提督控制的内河水师,就更不可能出海去硬碰硬了。
所以江南提督再驻扎在松江就没有必要,在乾隆的命令下,江南提督改驻常州。
其意在于,一从陆路阻止兴唐陆军进逼南京,二来常州距离江阴不远,可以在江阴设置炮台阻挡兴唐海军逆流而上。
安排好像确实不错,除了能充分利用长江内河水师的战船,还可以用江宁的八旗兵把汉军绿营顶在前面当炮灰。
如果不考虑某些乾隆根本无法理解的东西,这样的安排堪称一流。
这也显示了这位满清皇帝,确实有点手段。
但你要说他有多强,那也不一定,因为乾隆忽略了最重要的地方,这个扼守长江的关键要塞,它叫做江阴。
它叫做江阴!
乾隆那个快要老年痴呆的脑袋,是不是忘记在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了!
怎么会有旗人试图在江阴这个被忠臣义民鲜血浸透的地方,阻挡汉人大军的复兴山河呢!
常州府首县,武进。
江南提督俞金鳌在亲兵的掩护下,来到了一处僻静的宅院,宅院中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俞金鳌的外甥钱汝城,一个是常州府乃至整个江南和天下都知名的大文豪赵翼。
俞金鳌五十岁左右,直隶天津府天津县人,身材雄壮,为人豪迈,性格刚强,能得士卒之心,算得上是清廷绿营中有数的悍将。
他看到那个比他还大七八岁的外甥钱汝城,就深深叹了口气。
“立之你尚在病中,为何不爱惜身体,偏要千里迢迢来这兵凶战危之地,万一有个闪失,我怎么跟你母亲交待!”
钱汝城字立之,浙江嘉兴人,乃是吴越王钱镠二十七世孙,真正有传承记录的那种,其父钱陈群,是雍乾时期著名大臣,四年前才去世。
严格来说,俞金鳌并不是钱汝城的亲舅舅,因为俞金鳌胞姐只是钱汝城父亲钱陈群在北方娶的续弦。
但钱汝城这人很孝顺,哪怕是个没有血缘关系,年纪比他还小,又是个武夫的舅舅,钱汝城还是非常尊重,表现的很是恭敬,当成了亲舅舅一样。
“阿舅,晚辈这点病痛算不得什么,倒是您现在很危险,一失足就是千古恨了啊!”
“又是这套说词!”俞金鳌有些稍微不耐烦的摆了摆手。
“我长江水师战船两百余艘,莫光中的水师虽强,但大海船不能进长江,还要逆水而上,未必他就能稳胜。
且江阴城防坚固,沿江火炮阵地隐入丘陵之中,三千斤以上巨炮三十余门,封锁江面绰绰有余,纵使孙武子复生,也休想轻易通过。”
赵翼端起茶碗,轻轻饮了一口,随后冷冷看着俞金鳌。
此时的江阴属常州管辖,作为常州人的赵翼,自然看不惯俞金鳌这副模样,他忍不住出言说道:
“余军门朗朗千言,但是否忘了一件事,你麾下之兵镇守的地方,叫做江阴。
百三十年前,阎应元以区区一典史,行节烈雄奇之伟事,江阴十万人同心死义,此城已被他们的鲜血浸透。
十万汉家英魂在此守卫,军门竟然以为,可以在此城,以穷途末路之汉奸绿营,螳臂当重开大明天下的汉军!”
俞金鳌听到阎应元这个名字,脸上闪过十分尴尬和不自在的神色,他嚅嗫两下,缓缓开口说道:
“江阴之事,已过去百多年,江阴节烈之民,也早已尽死,赵探花想以古人吓今人乎?”
俞金鳌不提探花两个字还好,一提这个,那赵翼的怒火是真的压抑不住了。
因为历史上本来赵翼是状元,但到了最后关头,乾隆出来强行平衡,他说自满清入关以来,还没有出过陕西籍的状元,于是命人把陕西人王杰的试卷和赵翼对调。
所以,最后王杰拿着赵翼的卷子得了状元,赵翼却成了第三名探花。
这是他一辈子的怨恨所在,谁提这个他都会破防。
怨气有多大呢,赵翼甚至敢在乾隆大兴文字狱的时候,在自己的作品中骂乾隆主持的这次殿试是贱轮,骂王杰是腐儒,可见受伤之深。
当然,这也是赵翼很快被大虞策反的重要原因,至于其他原因嘛。
除了身为汉人以外。还因为大虞的太上皇莫天赐极为欣赏赵翼的文采和诗句,甚至派人秘密到常熟求赵翼给他的画做题跋。
这种被太上皇追星的感觉,谁特么抵挡的住啊!
于是听到俞金鳌说这是古人之事,本就性格有些自负和偏激的赵翼当场就毫不留情的反驳。
“张巡守睢阳过去一千多年了,难道就被人遗忘了吗?江阴十万人尽死,难道常州府这二百万人都死光了吗?
现在江阴城内的百姓是哪来的,还不是昔日江阴城那些汉家英魂的远亲从乡野迁进去的。
你怎知他们忘记了祖先的血仇,你怎知现在的江阴,就没有节烈之民?”
在满清,武人本来就要低一等,赵翼又是天下知名的文豪,做过广州知府这样的高官,俞金鳌被他一怼,不太好开口反驳。
钱汝城见舅舅吃瘪,冷静的给他分析道:“吾在中枢,做过四库全书的副总裁,亲眼见过乾隆为了遮掩他们这些通古斯野人的耻辱往事,是如何删改焚毁珍惜典籍的。
而我汉家,就算是焚书坑儒的秦始皇,也做不出来这等灭绝人性之事,外甥至今想来,仍觉得痛悔难当,对不起祖宗。
反观莫光中,他命外甥前来说服阿舅,不是因为真如阿舅所说,兴唐军的水师到不了江宁。
而是这一路收复山河而来,福州、杭州等凡有旗人驻扎的大城,都发生了旗人欲杀汉民之事。
陛下是为了江宁六七十万汉人的安危着想,希望阿舅能先于兴唐军之前,率军回师江宁,骗开城门,阻止满人屠城。”
俞金鳌沉默了,赵翼却更加不饶人,他狠狠瞪着俞金鳌。
“汝一介武夫,吃满清几口粮,全是用血汗换来的,譬如看家之犬,吃了几口剩饭剩菜,却自以为跟主子成了一家人,还以忠臣自诩,岂不可笑!
且身为汉人,值此时刻,更应该知晓民族大义。
陛下仁慈才给了你这机会,为的是让你重新从看家之犬变成堂堂正正的汉儿,要是还不识趣,那就是生的糊涂,死的憋闷,青史上还要以汉奸的形象名留后世。”
要不说是大文豪呢,赵翼骂人的嘴,那是真的毒,直接就把俞金鳌给骂破防了。
但俞金鳌在历史上也是个耿直脾气,他一绿营老卒,竟敢去顶撞如日中天的和珅,最后哪怕再能带兵,也被赶回老家吃土去了。
他牛脾气上来了,还要和赵翼辩驳,不料突然发现外甥钱汝城突然用一种很疏远,很奇怪的目光看着他,顿时就有些怔住了。
钱汝城见俞金鳌没有发作,才耐着性子最后劝说道:“阿舅,外甥久在中枢,家父也是两朝大臣,深知满东虏虚实,如今的这满清连蒙元都远远不如。
若是在昔日,我等没得选择,昧着良心给鞑子当狗也就算了,今汉家英雄出,天生光中帝如洪武爷那样救汉家天下,我们还要去给鞑子当狗,岂不是。
反正现江浙已定,我钱氏已经从龙,阿舅有何难处,现在就说出来吧。”
钱汝城差点就把一句‘岂不是天生下贱’给说出来了,不过考虑到不能再刺激俞金鳌,是以给生生忍住了。
其实吧,钱汝城和赵翼都搞错了,莫子布要招降俞金鳌,避免江宁旗人在南京大开杀戒只是很小的一个原因。
很简单,莫子布这是在打仗,身家性命,十万大军都捏在他手上,当以全取胜利为最主要目标,除了这个目标外,哪来的那么多功夫面面俱到。
特别是他这个顾虑一旦被满清觉察出来,那以后就麻烦了,每打一个大城,满清就会拿当地百姓的性命做威胁。
这样不但救不了多少百姓,反而会加大他们的危险。
所以莫子布的最想收服俞金鳌的原因,是这家伙的履历。
此人从乾隆七年中武进士之后,历任甘肃西甯城守营都司,兰州营游击,肃州镇标中营参将,西甯镇镇海营参将,陕西西凤协副将,甘肃肃州镇总兵,此后又负责伊犁总统屯务,巴里坤总兵,巴里坤提督,乌鲁木齐提督等。
可以这么说,俞金鳌基本是把满清西北的绿营官职,从都司到提督,从肃州、凉州到乌鲁木齐到伊犁,到处都当了个遍。
俞金鳌麾下的亲兵中,也有大量河北的回汉和甘肃的回汉。
在此时的全满清绿营将官中,了解西北的没有他能打,能打的没有他了解西北。
历史上福康安平定回乱,主要就是靠俞金鳌作为先锋和参谋。
一个如此懂西北的人才,在西北回乱快要总爆发的时候有多重要呢,这么说吧。
据说在国朝改开初年,大量奸猾的豆奶趁着国家政策多愿意对他们妥协,特殊照顾他们的时候,从西域到范阳城等地来卖串卖糕。
他们强买强卖,价格高到天上去不说,还搞切定离手那一套,内地的执法人员还不敢怎么管。
一管他们就集体上来围攻,外国记者咔嚓拍照。把范阳等大城市的治安和秩序搞得乌烟瘴气。
最后没办法了,有个聪明人想了一个妙招,特意从西域调来了一批豆奶的同族执法人员。
这些人到了范阳,那可不惯着这些豆奶,深知这些豆奶德行的他们,但凡遇到敢闹事的,拉到角落里就大逼兜伺候,打的他们口鼻来血。
又没有语言障碍,问出籍贯后,直接给扔回原籍住学习班。
这一下,几个月的时间,他们仅仅靠着大逼兜,就把范阳执法人员干不了的事,完美的给解决。
后来各大城市有样学样,很快就把这股歪风邪气给压下去了。
这,就是手里有懂行人的好处。
俞金鳌,就是莫子布需要的这种人。
我莫大皇帝一个广东人,对西北完全没概念,不趁现在网罗一批人才的话,以后进了民风极度保守,民族矛盾还大的西北,完全没法下手啊。
而对于俞金鳌来说,他最大的倚仗,就是钱氏。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